原本,謝莫如算是皇家最出名的皇子妃了,說話厲害,那是一等一的。
如今,大家才知道,強中更有強中手啊,謝莫如厲害,不過是嘴上把你噎個死,起碼沒動手。四皇子妃不一樣,四皇子妃論口才沒有謝莫如噎人的本事,但這一動手,把帝都城給驚著了。無他,四皇子妃帶著侍衛把胡家長房老太太朱氏的屋子給砸了,還使喚著家裏嘴巧的婆子堵著胡家門罵了三天。
這一下子,四皇子妃就出了大名兒。搞得賜婚給四皇子府大郎二郎的兩家人都有些替自家閨女擔心,怕四皇子妃這做婆婆的厲害,閨女嫁過來受搓磨。
四皇子妃卻是頗是解氣的剝開個桔子,同謝莫如道,“我們殿下還說我不該動手,我要不動手,這口惡氣簡直出不來!沒見過這麽欺負人的,前兒我母親生辰,前頭幾年,父親沒個消息,我母親生辰都沒辦過。今年家裏還在祖母孝期,也沒有大辦的理,帖子都沒發,就是一家子兒女聚一聚,擺席素酒吃碗長壽麵罷了。”這個謝莫如是知道的,四皇子妃的幺妹是昕姐兒的伴讀,那天請假迴家了。倘非在孝中,南安夫人的壽宴,定要發帖子的。就聽四皇子妃繼續道,“說來也不知我家上輩子倒了什麽黴,修來這樣的親戚。弟妹也知道,因著太後娘娘,胡家有個承恩公的爵位,初時並非公爵,隻是侯爵。那爵位,起初並沒在我們二房頭上,皆因長房犯事問斬,爵位方給了二房。當初我父親遠去南安州,就是因家裏長房出了這樣沒臉的事,覺著沒臉呆在帝都城。”
謝莫如笑,“這是侯爺要臉麵,我看胡家長房在帝都城呆得好好兒的,有滋有味兒。”
“外戚之家,不過一時的繁華光景罷了。我父親那人,平日裏話不多,卻是最要麵子的。長房出事的時候,他也不過十五六歲,還是背著家裏去的南安州。後來迴帝都,父皇另賜府邸,我們這一房,便自公府分了出來。”四皇子妃一歎,“這些年,雖說爵位在二房,可我父親並不是二房長子,再說,就是祖父也從沒薄待過長房,真不知是不是上輩子欠了他們的。我母親好端端的過個生辰,誰人都沒請,沒承想,長房老太太便不請自來了。原本我母親壽辰,她又是做長輩的,本不敢驚動,她好意過來,也不過大家坐著說說話,誰曉得一說二說就說到那謠言上去了,興許在我家嫌被打斷說得不痛快,這又往外到處嚷嚷,話裏話外的都要帶進我家去,我要是個聾子倒罷了,如今這聽到,豈能當不知道!這起子小人,眼瞅著我父親要迴來了,可不就盼著我娘家倒黴呢。”四皇子妃說著,吃了兩瓣桔子,又遞了兩瓣給謝莫如。
謝莫如一道吃著桔子,道,“我看,朱老太太的誌向還不在於傳謠言。”
四皇子妃挑眉,“她還要怎麽著?”四皇子妃到底是安夫人的外孫女,且她如今親王妃的地位,四皇子五個兒子都是四皇子妃生的,她才不怕朱老太太,哪怕那是胡家長房,把四皇子妃惹火,說砸也就砸了。
謝莫如道,“當初胡家長房的事,你不清楚?”
四皇子妃微微蹙眉,“我也聽說過,原是長房犯的事。”
謝莫如道,“嫂子想想,那傳國玉璽的事兒,最開始是寧國公遺折裏提到英國公得人進獻此寶,但要我說,寧國公見過此物麽?怕是沒有。當然,寧國公有寧國公的消息渠道,可後來英國公府抄家,並沒有抄出這寶貝來。之後,輔聖公主過逝,她公主府的東西,雖說有一部分後來給了我,但我想,先時定一樣樣的清點過的。故此,說來說去,到底沒人見過這東西。朱老太太信誓旦旦的說的確是有的,我不信她能見過,無非是說前承恩公看過罷了。前承恩公因罪問斬,說不得朱老太太舊事重提是想給前承恩公翻案呢。”
四皇子妃瞪大眼睛,“這怎麽可能?”這不在發夢麽,多少年的舊案了。
“如何不可能,要我,我就說,當初前承恩公並不是投靠了英國公,不過是為了取得英國公信任,與朝廷打聽消息罷了。”謝莫如道。
四皇子妃道,“當初寧國公府可就因此事沒的。”
謝莫如道,“她雖想翻,卻是翻不過來。不過,鬧還是要鬧一鬧的。”
說著,謝莫如微微冷笑,“無非是利用太後娘娘罷了。”這些年,謝莫如早把胡家套路摸得不能再清楚不過了。
四皇子妃想到胡太後就發愁,到底胡太後也是姓胡的,而且,胡太後待她很不錯。謝莫如能坐視胡太後犯蠢,四皇子妃卻是不能的,她道,“太後娘娘耳根子軟,隻是我也不能這樣見太後娘娘被人利用了去。她老人家這把年歲了,晚輩們多孝敬她老人家,哄她老人家開心是正理,哪裏能有事就拿她老人家做槍使的。”四皇子妃就有些坐不住,拿帕子擦淨手上的桔皮染的黃色汁色,道,“我去打長泰姐姐說一聲,哎,眼瞅著快過年了,竟沒個消停時候。”
四皇子妃去了長泰公主府,長泰公主又與文康長公主說了,文康長公主見天去慈恩宮守著胡太後,永福公主好幾次要開口,都給文康長公主打斷了話去,還說永福公主,“你雖是天家骨肉,到底是嫁人的人了,做人媳婦的。聽說你婆婆身子不大安穩,你也該去瞧瞧。太後這裏有我們呢,別叫外人說你失了為人媳的禮數。”把永福公主氣個半死。
永福公主開不了口,太子妃輕輕垂下眼睛。
有文康長公主在後宮鎮著,後宮竟無人敢提那謠言一句,胡太後又是個眼花耳聾的,沒人來挑撥,她自然更不知曉,成天就是絮叨過年的事兒了。
謝莫如聞此消息,倒與穆元帝心有靈犀了,倆人都覺著,雖胡太後是個著三不著兩的糊塗人,幸而文康長公主最明白不過,如此,後宮方得平安。
謝莫如給四皇子妃提個醒兒,按下了蠢蠢欲動的朱氏。
謝莫如正在看穆元帝打發人送來的五皇子寫的家書,五皇子正為寧致遠的安排有些發愁,段四海譴使去要寧致遠。寧致遠私下與靖江王勾結,五皇子是不想這麽放人的,但也知道,江南剛剛平定,短時間內,五皇子也不想江南再啟戰端,故此有些拿不定主意。
謝莫如也覺著,寧致遠此人委實是雞肋一般的存在,留之無味,棄之可惜。謝莫如正琢磨江南事呢,小唐就跑她這兒報信兒來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小唐滿麵歡喜奉上一篇文章,“前幾天傅顏那小子多歡實啊,見天兒的寫詩作賦沒個消停,帶著一夥子人給傳國玉璽歌功頌德。今兒怎麽著,給我歐陽小師叔一篇《駁傳國玉璽賦》打得灰頭土臉。娘娘看我歐陽小師叔的文采,唉喲喂,我都說不上來,怎麽就有人這麽會寫文章涅?真是蒼天不公,其實我早想寫個文啊賦的駁一駁傅顏那小子了,偏生寫不出。娘娘,你說我後兒年春闈能成不?”話多的人有個缺點,說話容易跑題。
謝莫如接過歐陽鏡的《駁傳國玉璽賦》翻看著,一麵迴答小唐的跑題問題,“嗯,叫沈先生出個題目,你寫篇文章給沈先生看看,這春闈的事,他眼力不錯。”沈先生,闔帝都有名的死要錢的舉人補習班進士堂的先生沈素,其人開辦的舉人補習班非常有名,就是課程死貴,五皇子給取外號,死要錢。不過,人家那補習效率也不是尋常補習班能有的,國子監比之都大有不如。
心下對比了傅顏的《傳國玉璽賦》,倆人果然不在同一檔次上。謝莫如道,“歐陽先生文采不凡。”怪道能破例讓江北嶺再收一迴關門弟子。
“那是!我師祖的眼力,再差不了的。”小唐頗是為自家師門自豪,又有些擔憂,“我今兒去聞道堂,見著姓傅的麵色不大好呢,就怕他使陰招。”
謝莫如笑,“放心吧,不過一篇文章,難不成隻許他寫,不許別人寫了。他既也在聞道堂,斷不至於的。”文人有文人的道,用筆杆子一較高下,這是文人的道。如果用陰招,傅顏但破此例,歐陽家也不是吃素的。
不過,文人之間的較量也沒有這般簡單,因為傅顏在被歐陽鏡駁了一遭後,立刻奮筆疾書寫了一篇《再論傳國玉璽賦》,歐陽鏡也沒客氣,寫了第二篇《再駁傳國玉璽賦》。之後,不待傅顏寫出《三論傳國玉璽賦》,歐陽鏡就在聞道堂擺開陣勢,力邀文壇各方大佬,來辯一辯傳國玉璽之事。
小唐給了謝莫如好幾張燙金帖子,說是頭排好坐次,可近前觀戰,謝莫如一過手,就給大郎幾個討了去,三郎道,“我可得去瞧瞧,聽說歐陽先生尋常不見人的。”
二郎慢悠悠地喝著八寶茶,“小唐哥說,歐陽先生身子不大好。”
三郎將請帖揣懷裏,心下還有進一步打算,道,“這迴我想讓小唐哥幫咱們引薦一二。”
四郎顯然也知歐陽鏡大名,道,“這成不?”
“如何不成。”他們也是皇孫呢,何況還有人引薦。
孩子們這般熱鬧,倒叫謝莫如想起當年江北嶺來帝都時,彼時她亦不過小小少女,聽聞可去聽江北嶺講學,亦這般歡喜。謝莫如不禁問,“歐陽先生這麽有名啊?”不就是江北嶺的關門弟子麽。
四郎撫一撫手中請帖,眼睛亮亮的,“母親,歐陽先生可是北嶺先生的關門弟子,我聽說,皇祖父都要點他進宮講學呢。”
五郎也說,“歐陽先生詞也寫得極好。”說著還搖頭晃腦的吟誦了幾句。
昕姐兒也跟著道,“以前就知道他詩詞寫得好,不想罵人也厲害。前些天帝都傳來傳去的都是傅顏的賦,歐陽先生的賦一出來,根本就沒人看傅顏寫的了。”她打算當天女扮男裝跟著哥哥們去湊熱鬧,六郎也要去,三郎說他,“你去了聽得懂麽,都是大學問家,說的是學問上的事。”
六郎不喜被兄長看扁的感覺,板著小臉兒道,“不就是吵架麽。”
“啥吵架,那叫論戰。”三郎糾正。
六郎道,“也差不多。”
大郎最是穩重,問,“母親,你去不?”
謝莫如笑,“我就不去了,你們去吧,雖不必什麽大排場,也帶上侍衛。”
大郎都應了,還打算去四伯府上問問四伯家的堂兄堂弟們可要同去的。
聞道堂此番論戰,排場搞得很不是凡,連穆元帝聽說聞道堂要開辯論會,都派三皇子去聽了聽。具體當天辯論會的情形如何,謝莫如是不知道的,不過,三郎迴家眉飛色舞、比手劃腳的學了大半個時辰後,三郎仰天感慨道,“果然不愧是讓我心儀的歐陽先生啊,唉喲喂,那個口才,歐陽先生一個辯翻了十個。”
二郎眼睛也亮亮的,就是他語速不比三郎快,跟著補充,“太厲害了,還有一人叫歐陽先生給辯的翻了白眼。”
“就那姓傅的。”三郎很是厭惡傅顏,今見傅顏倒黴,三郎很有些興災樂禍的意思,道,“辯不過就辯不過唄,也不必這樣較真,還裝暈。”他是絕對不會承認傅顏人家是真的叫歐陽鏡給罵暈的,三郎篤定,傅顏必是裝暈無疑。
謝莫如聽了半天見孩子們也沒說到重點,不禁問,“歐陽先生都辯了些什麽。”
這還真把三郎給問住了,三郎道,“太多啦,母親別急,我想一下啊。一時半會兒說不上,不過,旁邊兒有記錄的,明兒我尋一份論戰記錄給母親看吧。”
謝莫如心說,合著你光去看熱鬧了。
二郎道,“分好幾場,頭晌去就辯了一個時辰,與歐陽先生打對台的換了三撥人也沒把歐陽先生辯下去。中午用過飯,說來聞道堂的小菜不錯,雖不甚精致,倒也清清淡淡,有山水田園之美。尤其一道蜜汁涼藕,正當時令不說,味兒也好。那蜜用的是今秋的桂花蜜,我一嚐就知道。”這位是半個美食家。
四郎五郎念書比兄長們晚,倆人都說,“初時還聽得懂,後頭越說越深,好些典故都不知道。”
大郎道,“歐陽先生稱傳國玉璽不過一塊石頭,有它,德不為之增,無它,德不為之減。今天下有鼠目寸光之輩,竟將一塊石頭與國之大運聯係一起,委實可笑。”
六郎想了想,“還說了,曆來國君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從未聽說過得玉璽者得天下。自傳國玉璽失落,幾百上千年光陰,幾經王朝更迭,一樣是有聖君有昏主,有盛世有饑荒,天下如何,在為君者可行德政,為臣者可秉忠貞,而不在於手裏有沒有一塊石頭。”
三郎叫一兄一弟提醒著也想起來了,連忙道,“對對對,傅顏那邊則說,非有傳國玉璽不為正統,還說,靖江無德,故失此璽。歐陽先生問他,如何知靖江有此寶物?傅顏就答不上來了,歐陽先生便說他道聽途說,嘴碎有如長舌之婦……反正說了他好些話,這麽大冷的天,那姓傅的硬是出了一腦門子的汗,忽然眼睛一翻,就厥過去了。他這暈,肯定是裝的。”三郎堅持傅顏是裝暈。
總之是歐陽先生大顯身手,以一當十,大獲全勝,其優雅智慧之風采,簡直難以用語言形容。不過,因歐陽先生身子不大好,據小唐事後說,一畔小爐子上熬著參湯呢,歐陽先生生怕自己撐不住,提前備了參湯提神。小唐都感慨,“我小師叔是拿生命在與那夥子人吵架啊。”
歐陽鏡給鬱悶的:這群沒見識的家夥,那叫辯論,不叫吵架好不好!
總之,歐陽鏡一辯成名,
傅顏風采終歸是曇花一現,歐陽鏡一時間成為帝都名人。
小唐在得謝王妃允準後請歐陽鏡到王府參觀謝王妃的藏書,歐陽鏡很是不客氣的借了幾本,讚謝王妃藏書之多,謝王妃道,“這書給歐陽先生看也不算辱沒了它。”
歐陽鏡很是謙遜了一遭,大郎幾個也近距離見了見歐陽鏡,說起話來,歐陽鏡本身學問便好,且頗有妙趣之處。孩子們與歐陽鏡的交往,謝莫如就交給孩子們做主了,大郎幾人還有模有樣的設宴請歐陽鏡在府裏用了晚膳。小唐很是細心的交待廚下一番,因歐陽鏡身子不好,頗多不能食用之物。
這場有關傳國玉璽論戰的勝負,似乎也在冥冥之中預示著什麽。
冬至之後,五皇子率大軍還朝。
孩子們早早便起床了,都穿上妥妥的皇孫服飾,發髻梳的油光鏡亮,據謝莫如觀察,最臭美的三郎肯定還用了桂花油,然後,金冠、玉帶、鹿皮小朝靴。
反正,早飯還沒吃呢,就一個個收拾的瑞氣千條的模樣。
無他,今天他們要隨百官出城迎接父親還朝啦!
說來穆元帝還是很講究排場的,因是平定江南的大喜事,特意命太子率百官親迎,還允五皇子用半幅禦駕,想一想就覺著威風哪。孩子們好幾年沒見過爹了,這可不就早早起床預備著了。縱謝莫如說,“還早的很,先吃早飯,不必急。”一個個都將腰杆拔得挺挺的,昂首挺胸的,甭提多精神抖擻了。連往日最聒噪的三郎,這早上都沒了話。
昕姐兒與謝莫如是強忍著笑用過一餐早飯,生怕忍不住笑場。
早飯隨便吃了幾口,大郎幾人便說飽了,謝莫如揮揮手,笑道,“去吧。”大郎帶著弟弟們辭了母親,坐車去宮裏排隊,一會兒跟著大部隊出發接他們爹去。
大郎幾人一走,昕姐兒不禁笑出聲來,道,“我看大哥他們估計昨晚一宿沒睡好。”還悄悄同母親道,“六郎覺著自己個子矮,昨兒還特意叫他屋裏的楊梅給他找了厚底的靴子穿。”
謝莫如一笑,“吃飯,吃完飯咱們也得進宮。”
用過早飯,母女二人也要梳妝打扮,謝莫如自是一身皇子妃正裝,頭梳飛天髻,戴皇子妃規製的七尾大鳳釵。昕姐兒已換好一身燦金衣裙,正對著首飾發愁,見母親過來,不由道,“母親,你看我戴新打的這套紅寶首飾好不好?”昕姐兒首飾不少,隻是常恨年歲小,腦袋上鋪陳不開,又不能滿頭珠翠,畢竟自小審美也是有的。
謝莫如給她選了一隻小花簪一隻小步搖簪上,昕姐兒看看鏡中自己,再望一眼母親頭上光華璀璨的大鳳釵,不禁長歎,“我什麽時候能跟母親一樣用大鳳釵呢。”
謝莫如笑,“這急什麽。”
母女二人收拾好,幾位側妃便進來請安了,謝莫如心情不錯,麵色溫和,眼中含笑,道,“府裏就交給你們,殿下今天迴來,晚上咱們吃團圓飯。”
幾人縱不受寵,聽得五皇子迴來,也是滿麵喜色。
謝莫如便攜昕姐兒坐車進宮去了,她們女眷不必排隊,無非就是去慈恩宮等著罷了。不過,去晚了也不好,尤其,今日是五皇子的歸來之期呢。
馬車繡簾落下,車廂左右各一盞宮燈,馬車平穩的行走在青石板路上,宮燈微微晃動,在宮燈的燈影中,謝莫如緩緩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如今,大家才知道,強中更有強中手啊,謝莫如厲害,不過是嘴上把你噎個死,起碼沒動手。四皇子妃不一樣,四皇子妃論口才沒有謝莫如噎人的本事,但這一動手,把帝都城給驚著了。無他,四皇子妃帶著侍衛把胡家長房老太太朱氏的屋子給砸了,還使喚著家裏嘴巧的婆子堵著胡家門罵了三天。
這一下子,四皇子妃就出了大名兒。搞得賜婚給四皇子府大郎二郎的兩家人都有些替自家閨女擔心,怕四皇子妃這做婆婆的厲害,閨女嫁過來受搓磨。
四皇子妃卻是頗是解氣的剝開個桔子,同謝莫如道,“我們殿下還說我不該動手,我要不動手,這口惡氣簡直出不來!沒見過這麽欺負人的,前兒我母親生辰,前頭幾年,父親沒個消息,我母親生辰都沒辦過。今年家裏還在祖母孝期,也沒有大辦的理,帖子都沒發,就是一家子兒女聚一聚,擺席素酒吃碗長壽麵罷了。”這個謝莫如是知道的,四皇子妃的幺妹是昕姐兒的伴讀,那天請假迴家了。倘非在孝中,南安夫人的壽宴,定要發帖子的。就聽四皇子妃繼續道,“說來也不知我家上輩子倒了什麽黴,修來這樣的親戚。弟妹也知道,因著太後娘娘,胡家有個承恩公的爵位,初時並非公爵,隻是侯爵。那爵位,起初並沒在我們二房頭上,皆因長房犯事問斬,爵位方給了二房。當初我父親遠去南安州,就是因家裏長房出了這樣沒臉的事,覺著沒臉呆在帝都城。”
謝莫如笑,“這是侯爺要臉麵,我看胡家長房在帝都城呆得好好兒的,有滋有味兒。”
“外戚之家,不過一時的繁華光景罷了。我父親那人,平日裏話不多,卻是最要麵子的。長房出事的時候,他也不過十五六歲,還是背著家裏去的南安州。後來迴帝都,父皇另賜府邸,我們這一房,便自公府分了出來。”四皇子妃一歎,“這些年,雖說爵位在二房,可我父親並不是二房長子,再說,就是祖父也從沒薄待過長房,真不知是不是上輩子欠了他們的。我母親好端端的過個生辰,誰人都沒請,沒承想,長房老太太便不請自來了。原本我母親壽辰,她又是做長輩的,本不敢驚動,她好意過來,也不過大家坐著說說話,誰曉得一說二說就說到那謠言上去了,興許在我家嫌被打斷說得不痛快,這又往外到處嚷嚷,話裏話外的都要帶進我家去,我要是個聾子倒罷了,如今這聽到,豈能當不知道!這起子小人,眼瞅著我父親要迴來了,可不就盼著我娘家倒黴呢。”四皇子妃說著,吃了兩瓣桔子,又遞了兩瓣給謝莫如。
謝莫如一道吃著桔子,道,“我看,朱老太太的誌向還不在於傳謠言。”
四皇子妃挑眉,“她還要怎麽著?”四皇子妃到底是安夫人的外孫女,且她如今親王妃的地位,四皇子五個兒子都是四皇子妃生的,她才不怕朱老太太,哪怕那是胡家長房,把四皇子妃惹火,說砸也就砸了。
謝莫如道,“當初胡家長房的事,你不清楚?”
四皇子妃微微蹙眉,“我也聽說過,原是長房犯的事。”
謝莫如道,“嫂子想想,那傳國玉璽的事兒,最開始是寧國公遺折裏提到英國公得人進獻此寶,但要我說,寧國公見過此物麽?怕是沒有。當然,寧國公有寧國公的消息渠道,可後來英國公府抄家,並沒有抄出這寶貝來。之後,輔聖公主過逝,她公主府的東西,雖說有一部分後來給了我,但我想,先時定一樣樣的清點過的。故此,說來說去,到底沒人見過這東西。朱老太太信誓旦旦的說的確是有的,我不信她能見過,無非是說前承恩公看過罷了。前承恩公因罪問斬,說不得朱老太太舊事重提是想給前承恩公翻案呢。”
四皇子妃瞪大眼睛,“這怎麽可能?”這不在發夢麽,多少年的舊案了。
“如何不可能,要我,我就說,當初前承恩公並不是投靠了英國公,不過是為了取得英國公信任,與朝廷打聽消息罷了。”謝莫如道。
四皇子妃道,“當初寧國公府可就因此事沒的。”
謝莫如道,“她雖想翻,卻是翻不過來。不過,鬧還是要鬧一鬧的。”
說著,謝莫如微微冷笑,“無非是利用太後娘娘罷了。”這些年,謝莫如早把胡家套路摸得不能再清楚不過了。
四皇子妃想到胡太後就發愁,到底胡太後也是姓胡的,而且,胡太後待她很不錯。謝莫如能坐視胡太後犯蠢,四皇子妃卻是不能的,她道,“太後娘娘耳根子軟,隻是我也不能這樣見太後娘娘被人利用了去。她老人家這把年歲了,晚輩們多孝敬她老人家,哄她老人家開心是正理,哪裏能有事就拿她老人家做槍使的。”四皇子妃就有些坐不住,拿帕子擦淨手上的桔皮染的黃色汁色,道,“我去打長泰姐姐說一聲,哎,眼瞅著快過年了,竟沒個消停時候。”
四皇子妃去了長泰公主府,長泰公主又與文康長公主說了,文康長公主見天去慈恩宮守著胡太後,永福公主好幾次要開口,都給文康長公主打斷了話去,還說永福公主,“你雖是天家骨肉,到底是嫁人的人了,做人媳婦的。聽說你婆婆身子不大安穩,你也該去瞧瞧。太後這裏有我們呢,別叫外人說你失了為人媳的禮數。”把永福公主氣個半死。
永福公主開不了口,太子妃輕輕垂下眼睛。
有文康長公主在後宮鎮著,後宮竟無人敢提那謠言一句,胡太後又是個眼花耳聾的,沒人來挑撥,她自然更不知曉,成天就是絮叨過年的事兒了。
謝莫如聞此消息,倒與穆元帝心有靈犀了,倆人都覺著,雖胡太後是個著三不著兩的糊塗人,幸而文康長公主最明白不過,如此,後宮方得平安。
謝莫如給四皇子妃提個醒兒,按下了蠢蠢欲動的朱氏。
謝莫如正在看穆元帝打發人送來的五皇子寫的家書,五皇子正為寧致遠的安排有些發愁,段四海譴使去要寧致遠。寧致遠私下與靖江王勾結,五皇子是不想這麽放人的,但也知道,江南剛剛平定,短時間內,五皇子也不想江南再啟戰端,故此有些拿不定主意。
謝莫如也覺著,寧致遠此人委實是雞肋一般的存在,留之無味,棄之可惜。謝莫如正琢磨江南事呢,小唐就跑她這兒報信兒來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小唐滿麵歡喜奉上一篇文章,“前幾天傅顏那小子多歡實啊,見天兒的寫詩作賦沒個消停,帶著一夥子人給傳國玉璽歌功頌德。今兒怎麽著,給我歐陽小師叔一篇《駁傳國玉璽賦》打得灰頭土臉。娘娘看我歐陽小師叔的文采,唉喲喂,我都說不上來,怎麽就有人這麽會寫文章涅?真是蒼天不公,其實我早想寫個文啊賦的駁一駁傅顏那小子了,偏生寫不出。娘娘,你說我後兒年春闈能成不?”話多的人有個缺點,說話容易跑題。
謝莫如接過歐陽鏡的《駁傳國玉璽賦》翻看著,一麵迴答小唐的跑題問題,“嗯,叫沈先生出個題目,你寫篇文章給沈先生看看,這春闈的事,他眼力不錯。”沈先生,闔帝都有名的死要錢的舉人補習班進士堂的先生沈素,其人開辦的舉人補習班非常有名,就是課程死貴,五皇子給取外號,死要錢。不過,人家那補習效率也不是尋常補習班能有的,國子監比之都大有不如。
心下對比了傅顏的《傳國玉璽賦》,倆人果然不在同一檔次上。謝莫如道,“歐陽先生文采不凡。”怪道能破例讓江北嶺再收一迴關門弟子。
“那是!我師祖的眼力,再差不了的。”小唐頗是為自家師門自豪,又有些擔憂,“我今兒去聞道堂,見著姓傅的麵色不大好呢,就怕他使陰招。”
謝莫如笑,“放心吧,不過一篇文章,難不成隻許他寫,不許別人寫了。他既也在聞道堂,斷不至於的。”文人有文人的道,用筆杆子一較高下,這是文人的道。如果用陰招,傅顏但破此例,歐陽家也不是吃素的。
不過,文人之間的較量也沒有這般簡單,因為傅顏在被歐陽鏡駁了一遭後,立刻奮筆疾書寫了一篇《再論傳國玉璽賦》,歐陽鏡也沒客氣,寫了第二篇《再駁傳國玉璽賦》。之後,不待傅顏寫出《三論傳國玉璽賦》,歐陽鏡就在聞道堂擺開陣勢,力邀文壇各方大佬,來辯一辯傳國玉璽之事。
小唐給了謝莫如好幾張燙金帖子,說是頭排好坐次,可近前觀戰,謝莫如一過手,就給大郎幾個討了去,三郎道,“我可得去瞧瞧,聽說歐陽先生尋常不見人的。”
二郎慢悠悠地喝著八寶茶,“小唐哥說,歐陽先生身子不大好。”
三郎將請帖揣懷裏,心下還有進一步打算,道,“這迴我想讓小唐哥幫咱們引薦一二。”
四郎顯然也知歐陽鏡大名,道,“這成不?”
“如何不成。”他們也是皇孫呢,何況還有人引薦。
孩子們這般熱鬧,倒叫謝莫如想起當年江北嶺來帝都時,彼時她亦不過小小少女,聽聞可去聽江北嶺講學,亦這般歡喜。謝莫如不禁問,“歐陽先生這麽有名啊?”不就是江北嶺的關門弟子麽。
四郎撫一撫手中請帖,眼睛亮亮的,“母親,歐陽先生可是北嶺先生的關門弟子,我聽說,皇祖父都要點他進宮講學呢。”
五郎也說,“歐陽先生詞也寫得極好。”說著還搖頭晃腦的吟誦了幾句。
昕姐兒也跟著道,“以前就知道他詩詞寫得好,不想罵人也厲害。前些天帝都傳來傳去的都是傅顏的賦,歐陽先生的賦一出來,根本就沒人看傅顏寫的了。”她打算當天女扮男裝跟著哥哥們去湊熱鬧,六郎也要去,三郎說他,“你去了聽得懂麽,都是大學問家,說的是學問上的事。”
六郎不喜被兄長看扁的感覺,板著小臉兒道,“不就是吵架麽。”
“啥吵架,那叫論戰。”三郎糾正。
六郎道,“也差不多。”
大郎最是穩重,問,“母親,你去不?”
謝莫如笑,“我就不去了,你們去吧,雖不必什麽大排場,也帶上侍衛。”
大郎都應了,還打算去四伯府上問問四伯家的堂兄堂弟們可要同去的。
聞道堂此番論戰,排場搞得很不是凡,連穆元帝聽說聞道堂要開辯論會,都派三皇子去聽了聽。具體當天辯論會的情形如何,謝莫如是不知道的,不過,三郎迴家眉飛色舞、比手劃腳的學了大半個時辰後,三郎仰天感慨道,“果然不愧是讓我心儀的歐陽先生啊,唉喲喂,那個口才,歐陽先生一個辯翻了十個。”
二郎眼睛也亮亮的,就是他語速不比三郎快,跟著補充,“太厲害了,還有一人叫歐陽先生給辯的翻了白眼。”
“就那姓傅的。”三郎很是厭惡傅顏,今見傅顏倒黴,三郎很有些興災樂禍的意思,道,“辯不過就辯不過唄,也不必這樣較真,還裝暈。”他是絕對不會承認傅顏人家是真的叫歐陽鏡給罵暈的,三郎篤定,傅顏必是裝暈無疑。
謝莫如聽了半天見孩子們也沒說到重點,不禁問,“歐陽先生都辯了些什麽。”
這還真把三郎給問住了,三郎道,“太多啦,母親別急,我想一下啊。一時半會兒說不上,不過,旁邊兒有記錄的,明兒我尋一份論戰記錄給母親看吧。”
謝莫如心說,合著你光去看熱鬧了。
二郎道,“分好幾場,頭晌去就辯了一個時辰,與歐陽先生打對台的換了三撥人也沒把歐陽先生辯下去。中午用過飯,說來聞道堂的小菜不錯,雖不甚精致,倒也清清淡淡,有山水田園之美。尤其一道蜜汁涼藕,正當時令不說,味兒也好。那蜜用的是今秋的桂花蜜,我一嚐就知道。”這位是半個美食家。
四郎五郎念書比兄長們晚,倆人都說,“初時還聽得懂,後頭越說越深,好些典故都不知道。”
大郎道,“歐陽先生稱傳國玉璽不過一塊石頭,有它,德不為之增,無它,德不為之減。今天下有鼠目寸光之輩,竟將一塊石頭與國之大運聯係一起,委實可笑。”
六郎想了想,“還說了,曆來國君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從未聽說過得玉璽者得天下。自傳國玉璽失落,幾百上千年光陰,幾經王朝更迭,一樣是有聖君有昏主,有盛世有饑荒,天下如何,在為君者可行德政,為臣者可秉忠貞,而不在於手裏有沒有一塊石頭。”
三郎叫一兄一弟提醒著也想起來了,連忙道,“對對對,傅顏那邊則說,非有傳國玉璽不為正統,還說,靖江無德,故失此璽。歐陽先生問他,如何知靖江有此寶物?傅顏就答不上來了,歐陽先生便說他道聽途說,嘴碎有如長舌之婦……反正說了他好些話,這麽大冷的天,那姓傅的硬是出了一腦門子的汗,忽然眼睛一翻,就厥過去了。他這暈,肯定是裝的。”三郎堅持傅顏是裝暈。
總之是歐陽先生大顯身手,以一當十,大獲全勝,其優雅智慧之風采,簡直難以用語言形容。不過,因歐陽先生身子不大好,據小唐事後說,一畔小爐子上熬著參湯呢,歐陽先生生怕自己撐不住,提前備了參湯提神。小唐都感慨,“我小師叔是拿生命在與那夥子人吵架啊。”
歐陽鏡給鬱悶的:這群沒見識的家夥,那叫辯論,不叫吵架好不好!
總之,歐陽鏡一辯成名,
傅顏風采終歸是曇花一現,歐陽鏡一時間成為帝都名人。
小唐在得謝王妃允準後請歐陽鏡到王府參觀謝王妃的藏書,歐陽鏡很是不客氣的借了幾本,讚謝王妃藏書之多,謝王妃道,“這書給歐陽先生看也不算辱沒了它。”
歐陽鏡很是謙遜了一遭,大郎幾個也近距離見了見歐陽鏡,說起話來,歐陽鏡本身學問便好,且頗有妙趣之處。孩子們與歐陽鏡的交往,謝莫如就交給孩子們做主了,大郎幾人還有模有樣的設宴請歐陽鏡在府裏用了晚膳。小唐很是細心的交待廚下一番,因歐陽鏡身子不好,頗多不能食用之物。
這場有關傳國玉璽論戰的勝負,似乎也在冥冥之中預示著什麽。
冬至之後,五皇子率大軍還朝。
孩子們早早便起床了,都穿上妥妥的皇孫服飾,發髻梳的油光鏡亮,據謝莫如觀察,最臭美的三郎肯定還用了桂花油,然後,金冠、玉帶、鹿皮小朝靴。
反正,早飯還沒吃呢,就一個個收拾的瑞氣千條的模樣。
無他,今天他們要隨百官出城迎接父親還朝啦!
說來穆元帝還是很講究排場的,因是平定江南的大喜事,特意命太子率百官親迎,還允五皇子用半幅禦駕,想一想就覺著威風哪。孩子們好幾年沒見過爹了,這可不就早早起床預備著了。縱謝莫如說,“還早的很,先吃早飯,不必急。”一個個都將腰杆拔得挺挺的,昂首挺胸的,甭提多精神抖擻了。連往日最聒噪的三郎,這早上都沒了話。
昕姐兒與謝莫如是強忍著笑用過一餐早飯,生怕忍不住笑場。
早飯隨便吃了幾口,大郎幾人便說飽了,謝莫如揮揮手,笑道,“去吧。”大郎帶著弟弟們辭了母親,坐車去宮裏排隊,一會兒跟著大部隊出發接他們爹去。
大郎幾人一走,昕姐兒不禁笑出聲來,道,“我看大哥他們估計昨晚一宿沒睡好。”還悄悄同母親道,“六郎覺著自己個子矮,昨兒還特意叫他屋裏的楊梅給他找了厚底的靴子穿。”
謝莫如一笑,“吃飯,吃完飯咱們也得進宮。”
用過早飯,母女二人也要梳妝打扮,謝莫如自是一身皇子妃正裝,頭梳飛天髻,戴皇子妃規製的七尾大鳳釵。昕姐兒已換好一身燦金衣裙,正對著首飾發愁,見母親過來,不由道,“母親,你看我戴新打的這套紅寶首飾好不好?”昕姐兒首飾不少,隻是常恨年歲小,腦袋上鋪陳不開,又不能滿頭珠翠,畢竟自小審美也是有的。
謝莫如給她選了一隻小花簪一隻小步搖簪上,昕姐兒看看鏡中自己,再望一眼母親頭上光華璀璨的大鳳釵,不禁長歎,“我什麽時候能跟母親一樣用大鳳釵呢。”
謝莫如笑,“這急什麽。”
母女二人收拾好,幾位側妃便進來請安了,謝莫如心情不錯,麵色溫和,眼中含笑,道,“府裏就交給你們,殿下今天迴來,晚上咱們吃團圓飯。”
幾人縱不受寵,聽得五皇子迴來,也是滿麵喜色。
謝莫如便攜昕姐兒坐車進宮去了,她們女眷不必排隊,無非就是去慈恩宮等著罷了。不過,去晚了也不好,尤其,今日是五皇子的歸來之期呢。
馬車繡簾落下,車廂左右各一盞宮燈,馬車平穩的行走在青石板路上,宮燈微微晃動,在宮燈的燈影中,謝莫如緩緩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