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顏真卿也與張九齡一樣,頗能相麵,他以前見過安祿山,也認為此人有反骨!今日一見安祿山如此跋扈,就冒險訓斥他一番。挫挫他的銳氣。


    李隆基聽完楊遊的北方態勢分析,頻頻點頭,然後又看著楊國忠。


    楊國忠這幾個月,見安祿山不拿他當首相,而是拿他當一根路邊野草!早就氣不打一處來!


    況且自己的堂兄弟姐妹,在皇帝的安排下都和安祿山結拜了,可是他對自己依然很冷淡,明顯是看不起自己!而且此人很想拜相,他要是拜相,自己還這麽混?


    隻見楊國忠道:“陛下!微臣以為,前麵諸公之言極是有理!不過微臣還以為,顏真卿雖然職位僅僅是員外郎,不過他破有政聲,可以擔任河內郡太守!不用先當長史!”


    李隆基見眾人都替顏真卿說好話,而且顏真卿也確實並沒有頂撞自己,李隆基態度好了很多。他點點頭道:


    “也好!顏真卿也是朕讓其進翰林學士院的!就讓顏真卿以員外郎身份,權知常山郡太守事!賜借緋、魚袋!


    中書門下再考核郎中王維,讓其進翰林院知製誥!”


    “臣等遵旨!”


    ……


    下午,楊國忠府。


    楊國忠與李林甫一樣,習慣早朝後就迴府,在府裏麵處理政事!而不是入中書門下處理政務。那些判官、巡官、主事、郎中、員外郎,甚至侍郎都要到他府上請示工作。


    至於在中書門下守著辦公室的陳希烈,這基本上沒有人去找他辦事!因為找楊國忠肯定行,而找陳希烈不一定行!


    楊國忠辦事效率極高,他一般不過問小事,總是交給主事等人審查。隻要他們說可以,楊國忠就讓其餘的大小官員按照順序簽字認可。


    所以人家要幾個月才處理完的事情,他可以一天就可以處理完畢。當然,這是不符合程序的。不過他楊國忠也非常狂妄。他的話就是程序,一句話、一個簽名就搞定。


    要是從現在管理效率來講,他也高很多!所以皇帝喜歡他,並非沒有原因。當然,楊遊辦事也是一樣,不喜歡太過於程序化。


    這京兆尹魏方進看看楊國忠今天的事情已經處理完,便對他道:“相公如何卻要幫助顏真卿?他可是楊遊的人!此人既然已經監修國史,必定拜相!相公不得不防!”


    “哼!你懂什麽?這又沒有打大仗,和平時期,楊遊不過二十多歲,哪裏能輕易拜相?再說,你難道沒有看出來,聖上讓其當掌院學士,又加大學士、監修國史,就是內相嗎?何苦走形式?


    我等的目標是安祿山,此人不但想拜相,更有造反的跡象!你看他主動申請河東節度使,還有內外閑廄使和隴右群牧使,這就有反意!大唐開國以來,還沒有人膽敢主動申請兼任這二職的!可惜聖上已經寵信太深,不聽我的勸告!


    這次還多虧了楊遊,留住了閑廄使、河東采訪使兩個要職!


    我已經通過多個渠道得知,安祿山已經暗地裏招兵買馬,囤積糧草!此人天生就有反骨!


    以前張相公之言不虛!好像楊遊也在暗中窺探其虛實!我等都是一根線上的,還是一致對外比較好!”


    “哦?那該如何處置?”


    “我們要派人進行秘密監視,有風吹草動,立即稟報聖上!讓聖上派人監察!”


    “不過話雖然如此說,那安祿山出手闊綽,怕是那些監視的宦官都被其收買了!”


    “那正好!你趕緊加派人手,收集安祿山圖謀造反的證據,也要注意收集那些監視的宦官受賄的證據!有了證據,我等就好向聖上稟報,至其於死地!”


    “好!卑職立刻去辦!”


    ……


    翰林院。


    顏真卿得知自己沒有被怎麽處理,倒是一塊石頭落了地!


    “楊公,卑職這一走,可能與楊公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楊公保重!”


    “河內郡也不遠,你到任以後,要注意囤積糧草!加固城防。我怕那安祿山真的要反!”


    “可有什麽線索嗎?”


    “他是節度使,隻要一天沒舉旗,就難以發現直接線索!間接線索當然有,不過聖上不大可能相信!


    你看他已經身兼二節度使,居然還要申請兼任河東節度使,不是有謀反嫌疑嗎?


    不僅如此,最為可疑的是,他居然還申請兼任內外閑廄使、隴右群牧使。


    而聖上居然還想全盤答應他,要不是我對聖上曉以利害,這內外閑廄使都讓他當了!可惜,聖上依舊答應了當隴右群牧使的無禮要求!”


    顏真卿一聽,頓時也有些明白了:“某看此人,就有反相。他既然申請這些要職,怕是十有八九要反!可惜聖上不信楊公之言。哎!天下怕是萬千百姓要遭殃了!”


    “所以呀,你到河內以後,要做好備戰!當然,也不要太明顯。讓皇帝知道了,總是不太好!主要是找理由加固城防,囤積糧草。萬一有事,可以招募勇士,固守待援,遲滯其速度!”


    “楊公,安祿山若起兵,無非兩條路:其一,出常山,突破太行天險井陘關,直插太原,按照高祖進入關中的路線,直插關中,攻取長安!


    其二,沿太行山東側的常山、相州大道南下,先取洛陽,再下潼關!當然,走此路,他也可分兵劫掠江南,以供應糧草!”


    “你覺得他最可能的線路是走哪裏?或者兩路同時進兵可能嗎?”楊遊當然知道安祿山的實際路線,卻要考考顏真卿。


    “兩路同時進兵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他兵力有限,先期他多半會集中優勢兵力,打一個措手不及!


    至於路線,走上述第二條路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因為一來河北河南沒有人可以阻擋,而走西路,則朔方軍會威脅其側翼,極其危險!二來他可以突入富饒江南,尋找糧食等供應!而江南幾乎沒有任何防禦能力!


    即便打不下潼關,他還可以退守河北,就地稱王!所以卑職以為,河內郡距離範陽太遠,也起不到多大遲滯他軍隊的作用!還是應該在河北道中部一帶作些防備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三司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寶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寶神並收藏大唐三司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