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遊與眾人歡聚一日不提。第二日,楊遊散了早朝,吃罷廊下食,找到吏部侍郎達奚珣。


    二人都在四品班位,挨得很近。


    楊遊十分親切地稱他為老師:“學生楊遊拜見恩師!”


    畢竟達奚珣是他考取明經的主考官。


    不過此時與明清不同,師生關係並不是很近,到了明清,這種師生關係可就不得了!


    那達奚珣一見到楊遊如此客氣,倒是受寵若驚:“楊少監不必多禮!某與楊少監俱是同僚,這曲曲一場考試,就把要糾結於師生之!”


    他自從上次幫了楊遊的忙,擔任朝官,當然知道楊遊就是自己最後一次任主考時取的明經舉子。


    “老師永遠就是學生的老師,學生豈敢忘記!”楊遊道。


    他這話一出,達奚珣倒是喜出望外:“豈敢!楊少監可有何事要鄙人幫忙的嗎?”


    此人本是見風使舵之輩,眼見楊遊聖恩如此之隆,哪是他這個吏部侍郎可以相提並論的!


    雖然吏部侍郎在所有侍郎當中排名第一,再往上升就是三品官無疑了。但是與楊遊想比,自然相差千裏!因為當時是以使為大,官為輕!


    吏部侍郎再往上升,如果當不上尚書,就隻有當兩京附近的大郡的太守。


    兩京附近的大郡太守也是從三品職事,是一般暫時升不到尚書之人最理想的位置。當然,再遠郡的刺史就不行了,盡管還是從三品,但是比起侍郎,那是不如。


    “不瞞老師,禦史台還缺一員監察禦史,鄙人覺得前藍田縣丞桂炳德,考課優異,以往頗有善政!某欲向聖上稟報,推薦其擔任監察禦史!”楊遊雖然喊他老師,不過氣勢依然有些凜人,給他一定的威懾力!


    “這……既然楊少監所請,鄙人敢不遵從!隻是此事還需中書門下以及國忠中丞同意!”


    “此事老師不用擔心!老師就按照學生的意思,上報中書門下,鄙人署名推薦即可!


    另外,還煩請老師將學生的意思告訴楊中丞,這桂炳德是鄙人看中的人才……”楊遊把誌在必得的意思講了。


    此時禦史台兩位中丞分開辦公,地點並不在一處。


    楊遊當然不會主動登門找什麽楊國忠,那樣不是顯示出自己是他的下級嗎?


    “好!鄙人照辦就是!”達奚珣一看,這楊遊氣勢倒是不比楊國忠差,自己最好不要硬碰硬!


    “另外,學生還準備聘請前清河縣令張巡為采訪使判官,檢校戶部員外郎兼攝殿中侍禦史!還請老師也幫著辦一下!”楊遊儼然有一絲上司的口吻。


    “此乃是小事一樁!楊少監放心!不過楊少監,鄙人有一事倒要提醒楊公,這張縣令本應是上下考,可是他與刺史劉公不睦,所以才被改作中中考!


    那劉公可是楊中書侍郎的親信!楊少監今後可也要多勸勸張巡!”達奚珣倒是一副訕媚的表情!


    “此事學生也聽說一二!如今他跟著學生,學生自然會好好開導於他!


    老師,近日有幾個相好的友人,送了些特產。晚間學生讓幕僚給老師送一些過來嚐一嚐!”此人終究是吏部侍郎,今後求他辦事的時候還多。


    “這……楊少監太客氣了!”


    ……


    興慶宮,勤政樓。


    章仇兼瓊、楊慎矜、高力士等陪著李隆基審閱具員簿。這具員簿是記錄五品以上官員的政績的書簿。因為五品以上官員是由中書門下考核。六品以下才是吏部複查考核情況,考核都是本司長官主持。


    (按,“中書門下”是宰相辦事機構,也就是唐代前期的“政事堂”改名而來。他有專門的“中書門下之印”,這個辦事機構設在中書省。


    天寶年間,一般是隻有兩位宰相,一位是中書令,即右相;另外一位是門下省長官侍中,即左相。二人平日都在中書門下辦公。至於其餘兼職,不過是有時間再去看看而已!)


    李隆基看著這幾大摞具員簿,而有些漫不經心:


    “高將軍,你照例把各衛和北衙禁軍四品以上、各省寺監四品以上、禦史台五品以上官員翻出來我看看!今日先看文官,明日再看武官!至於其餘人等,你三人看過後即可!”


    這幾百人的具員簿,他哪裏看得過來?一般不太重要的位置,都是宰相會議決定,有時高力士把一下關即可!


    “老奴遵旨!”高力士知道李隆基的習慣。他先把兩位宰相與自己的拿給李隆基看。


    李隆基隨手翻了翻,拿起高力士遞過來的筆,給三人分別打了中上,並簡單寫了幾句評語。接著,高力士又把楊國忠、楊遊的簿冊拿了過來。


    他給楊國忠的自然也是中上考。一般五品以上官員,中上考加一至兩階。


    朝廷原本對本階晉升控製很嚴,對任職年限有死規定:升三品要三十考(年)以上,本階四品;升五品要十六考(年)以上,本階六品。當然這個考核不包括官員的候選期。


    有特殊功勞除外,比如楊遊!那是皇帝特批的!


    不過實際執行偏差很大,比如楊國忠和他兒子楊瑄也沒有按照此規定執行。


    接下來輪到楊遊,上麵卻記載著一次上下考,其餘兩次均是中上考。(每年一次的小考)


    李隆基陷入沉思!這三年一考,對其他人倒是常規,很好考評。可是對於楊遊,倒是有些難辦!因為以前在劍南西山、姚州都督府等地的功勞,已經對其加官晉爵,大大超過了規定。


    如今還有一次上下考,這樣就存在如何執行的問題!想來想去,李隆基道:


    “這楊遊如此年輕,本階已經加至從四品下階中大夫!比很多侍郎、寺監都要高。要說再往上加,看似不太合適!但是如果轉給他的長子,其長子又太小。


    不過朕細思之,隻要有大功,也應不拘一格加賞!就按照上次的記檔,給其加兩階!下不為例!”


    (按,如果某人考核優異,但是又不夠晉升的最低年限,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本人的考核升階轉讓給子、孫)


    “遵旨!”


    “另外,馮翊郡太守李公因病去職,據說病情兇險!朕已經派殿中少監李霅慰問!其原本所兼之長春宮使一職,就讓楊遊兼任。


    那長春宮管轄諸多田地,管理不易!楊遊兼著宮苑使、營田使,又擔任戶部郎中,倒是合適的人選!”


    眾人一聽,不覺心驚,這可是楊遊晉升的前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三司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寶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寶神並收藏大唐三司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