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蘇醒過來時,已經是四個時辰之後。


    他是因緊急軍情被張雨柔叫醒來的,就在半個時辰之前,有偵騎在北麵瓦亭峽以北七十裏外,發現兩千騎以上的大部騎軍,疑為白瑜娑叛軍前哨。


    “好快——”


    李世民眉頭微凝,然後又開始詢問自家這邊的狀況:“那麽我軍呢?可有新的援兵到來?”


    他以為白瑜娑的整軍怎麽也得三到五天時間,結果才幾個時辰,這位的兵鋒就已經直指蕭關。


    “北地郡援兵已至,共有騎軍二千,步軍五千。下官已經去查看過,都是精軍,編製齊備,兵甲俱全!”


    在李世民入睡期間,代他處理軍務的主要是李靖:“另有六盤山附近莊民牧民應招而來,而今已經編成騎軍二千,步軍三千人。卑職冒昧,將之編為一鎮三營,讓釋前輩與鄭仁泰,李信三人代為統帥。此外另從開府大人隨行親軍部曲當中挑選百人,充為軍官。”


    他說的釋前輩自然是本命‘斛律別’的釋本悟,這位在年輕的時候久曆軍伍,本有名將之資。對於統軍作戰並不陌生,足以擔當這些民軍的統帥了。


    除此之外,少林寺在六盤山附近也有許多信徒,以釋本悟這位少林‘高僧大德’的威望,可以將這支民軍如臂指使。


    至於鄭仁泰,就更不用提,這位也是世係將門,之前也曾在軍中擔任中層軍官。而李信,則是武功李氏培養多年的部曲,同樣精於戰爭。


    “善!”


    李世民讚了一聲:“北地郡援兵的統帥是誰?我要與他們見一見。還有,軍資如何了?”


    “隨軍前來的,是安定縣鷹揚校尉韋傑,彭原鎮上鎮將羅真,襄樂鎮上鎮將薛瓊。其餘諸部,皆是副將領軍。”


    答話的是唐儉:“臨近諸縣軍資都已解至,而且共有糧七十二萬噸,甲箭二十七萬,羽箭五十六萬,備用墨甲七百具皆已下發民軍。其餘大多還在路上,需要五到六日時間才能抵達蕭關。”


    李世民已經非常滿意了,關西諸鎮與鷹揚府的動員速度還是非常強悍的,而周邊諸縣盡管都有白瑜娑勢力滲透。可對於他發出的軍令,卻也都不打折扣的執行。召集過來的民軍,也比預計的要多。


    這說明大隋在關西大地的統治依然穩固,深入人心。


    “也就是說如今我麾下共有兩萬六千人可用,那麽薛舉呢?”


    “距離此地已不到一百五十裏,就如他承諾的,七千鐵騎,不打折扣。”


    李世民聞言,則微微冷笑:“好一個還有一百五十裏,”


    李世民很快就在鎮將府的大堂中,召見了韋傑等人。


    ——隻觀這幾位的姓氏就知道,他們要麽是出生將門世家,用的就是京兆韋氏這樣的關中巨姓。所以李墨塵以毫不拖泥帶水,在與他們稍稍寒暄,敘了敘各家交情之後,就直接詢問各部的戰備,士氣,還有士卒日常的整訓狀況等等,以估量諸部的戰力。


    李世民當然不可能對他們全聽全信,實際的情況,他還得親自用眼去看。


    不過看得出來,這幾位五六品的武官,對他這個臨時上司,都是不以為然的居多。一個年齡,一個資曆,李世民都很難上這些桀驁的邊軍宿將們服氣。


    即便是他那足以為傲的功勳,在其中許多人看來,隻要他們能夠異地而處,一樣能夠立下不世之功。


    按照他們的想法就是禁軍無人,反使豎子成名!


    不過李世民有尚方斬馬劍在手,又有屈突通的委任文書,倒也不怕這些人不聽軍令。而武功李氏的背景,讓他也不用擔心這些人在背地裏做出什麽過分的事情,


    “奉令入伍之前,我觀開府大人的部曲與義從,都已經在集合整軍?”


    安定縣鷹揚校尉韋傑等到眾將都匯報完後,就出言詢問:“如末將所料不差,開府大人是準備以大軍前出瓦亭峽口?”


    而此間眾人聞言,都不由微微動容,而其中絕大多數人都首次對李世民正眼相加


    瓦亭峽,那是六盤山側這條峽道的最北側,又是漢朝時的蕭關城址所在。距離蕭關現址大概有九十裏的距離。


    “正是如此,之前我已令當地大豪梁修與營尉羅舉統軍四千,於漢蕭關遺址設營踞守。”


    李世民一邊說著,一邊在旁邊地圖上點了點:“蕭關的城防法陣已毀,所以本將以為,不如另擇善地,與白瑜娑決一死戰。不知韋校尉可以見教?”


    他選擇在在這個地方作為戰場,是很有講究的。一方麵這裏南麵的地形足夠險要,可以固守,讓他安然度過初期軍力處於劣勢的階段;一方麵北方的地勢又足夠寬闊,可以在各地的邊軍府軍趕來之後將大軍展開,發揮出他們在軍力上的優勢。


    “此為上善之策,末將並無異義!”


    韋傑的語聲中,還是帶著幾分佩服的:“開府大人名不虛傳!”


    這的確是上善之策,可在白瑜娑雲集五萬大軍,兵力占據絕對的優勢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決策,還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在他看來,李世民不但多謀善斷,精通軍略,也有著極為豪壯的膽氣。


    “如果開府大人自信能夠在瓦亭峽堵住那就反賊,那真是再好不過。”


    另一位彭原鎮上鎮將羅真則是大聲詢問:“就不知我等諸部何時開拔?”


    他一看地圖,就已經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對於他的決策也同樣沒有意見。


    “你們遠道而來,可以在蕭關內稍事休整。可在五到七個時辰後動身前往瓦亭峽口。對了,此地司戶參軍與我座下幕僚,已為各部準備可熱水熱飯,不知可有疏漏?”


    需知那北地郡距離此地的直線距離都有七百裏,韋傑等部能夠在接到他軍令之後,以如此迅捷的速度趕至蕭關,必定是日夜兼程的結果。


    李世民就算用腳跟去想,也知道這幾位的部屬,已經處於精疲力盡的狀態。他可不想這樣一支精銳軍馬因過於疲憊,影響他們在戰場上的狀態。


    而接下來,他又目視位於眾人後側的一位裨將。這是蕭關變亂之後,蕭關鎮碩果僅存的幾位將領之一,這次是他特意將這位招來,有要事吩咐。


    “告知你家將軍,金城郡援軍七千騎最多半天之內就將到來。讓他們不用休整,直趨瓦亭峽口,還有,讓樓將軍他多加防備!”


    對於薛舉的騎軍,李世民卻又是另一種態度。


    盡管雙方有著協約,他卻不能不防著一手,避免薛舉與白瑜娑裏應外合,斷他後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蓋世唐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雲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雲鬆並收藏蓋世唐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