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春中世界裏,提到佛修宗門,每個人都會下意識的想起華嚴宗。
佛修宗門的派別很多,在大世界基本分為:止律宗、明禪宗、法相宗、三論宗和淨土宗。如因真寺既是明禪宗在下界的分支之一,不過因為多年沒有出過像樣的佛修,又失去了《觀音圖錄第一卷》,已經被明禪宗除名。沒有了這麽個大靠山,所以它才會被其他宗門給分食殆盡。
而華嚴宗則是止律宗的分支之一,每隔一兩代就會出一個擁有次法印的佛修,因此還頗受重視,到了如今,已經是道春中世界最大傳承也最完整的佛修宗門。無數向佛的弟子希望能夠進入華嚴宗修行,無奈華嚴宗收徒嚴苛較其他宗門更甚,因此弟子人數一直不多。到了現在這一代,年輕一些的佛修更是隻有少數十幾名,而這十幾名弟子除去聖心佛君三思大師位列天丹榜第七之外,其他人一直在百名開外,看似雞肋,卻盡數上榜!
很顯然,華嚴宗奉行的是精英教育,佛門慧根一說虛無縹緲,適合佛修道路的人一百個裏也不一定有一個,這樣的安排倒也合理。
三思大師成丹十年,穩坐天丹榜前十,更因為心地仁善有了個“聖心佛君”的稱號。
好吧,實際上,上榜的佛修幾乎都有一個不錯的的美名,畢竟佛修很少殺生。如謝征鴻這樣不倫不類不盡不實的“半佛”稱號反而像是給佛修丟臉。所有修士看見這個稱號都不會認為謝征鴻是正經佛修出身,華嚴宗的人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哪怕謝征鴻飛快的躍居天丹榜十五,也沒有佛修想要過來和他論佛。
正經佛門一向都將野狐禪當做江湖騙子一般的人物,從來看不起。
舍身寺本來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寺廟,此刻卻顯得人群湧動,不說摩肩接踵也是熙熙攘攘,可見三思大師的名氣之盛。天丹榜前十的名號雖然絕大多數修士都倒背如流如數家珍,但是能夠見到他們的修士少之又少。來到舍身寺的修士除了一小半人是真心想要過來聽佛法的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衝著見一見三思來的,還有一些是貪小便宜想要得到三思親手分發的佛心木佛珠,畢竟佛門法器不但少而且貴,一顆佛珠雖然算不了什麽,但是對於築基期或者煉氣期的修士來說,還是有些效果的。
謝征鴻就在這些人中,被推推搡搡的擠進了寺廟之中。
這樣的體驗實在十分驚奇,不過也很有意思。
小小的一個寺廟,匯聚了各種打算各種目的的修士,謝征鴻置身其中幾乎可以明確的感受到這些修士的意念。紅塵滾滾,紛至遝來。
舍身寺雖然小,但是十分別致。
諸多修士見寺廟坐不下,紛紛施展各種手段,有踩在飛劍上衣衫獵獵的;有坐在蓮花台上裝作自己是佛修的;也有蹲在棋盤上睜著一雙眼睛亂飄的,各種飛行法器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見不到。甚至還有人踩著一顆骰子的,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謝征鴻這才想起自己的法器幾乎都是攻擊型的,加上又都是佛門法器,拿出來太招搖。隻好挨著一個年輕的煉氣期修士坐下。
“唉,你也是買不起飛行法器的?”年輕修士轉頭看著謝征鴻問道。
謝征鴻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
“沒事,我們好好修行,總有一天也是買得起的。”男子自我安慰到,“說不定等會兒我能被三思大師送一顆佛心木的佛珠,這樣我就可以省下買練氣丹的錢了。”佛心木的珠子具有凝神的效果,對於煉氣期的修士和築基期的修士來說都有些作用,而衝著佛心木珠子來的修士也在這裏占了大多數。金丹真君大多自恃身份,加上聖心佛君這一次的佛會基本就是為低階修士準備的,自然沒有多少人來自討沒趣。不過,想要知道自己和天丹榜前十的金丹真君差距在哪裏的金丹修士還是有一些的,不過都離的比較遠,隻用神識在這邊窺探。
反倒如謝征鴻這般真心實意的想要過來聽聽三思講佛法的人是個異類了。
忽然,謝征鴻將目光撇向了左後方。
“諸位來到舍身寺既是有緣,佛渡有緣人,在下法號三思,諸位有禮了。”
一道圓潤柔和的嗓音響起,他好像清風一般忽然出現在場中,幾乎沒有人察覺。
一襲淡青色的僧袍,一串樸實無華的佛珠,便是三思的全部裝束。
他看上去年輕的很,肌膚晶瑩如玉,容貌既秀麗又柔美,一雙眼眸又黑又亮,深邃無比,然而細細看去,卻又如黑珍珠一般熠熠生輝,動人心魄。整個人宛如一座雕像,不沾任何紅塵俗氣,哪怕他容顏出色,也難以讓人注意。
原來這就是聖心佛君,果然名不虛傳!
眾人心裏忽然閃過這麽個年頭,原本浮躁的情緒頓時平靜下來了很多。
原來他修的是開口禪麽?
謝征鴻忽然閃過這麽個念頭。
佛門有修閉口禪的說法,一些佛修認為一切眾生的生死輪迴,都應身、口、意三業所致,消除這三業,便可得到大解脫,大自在。閉口禪的原理就在於減少口業。發展到後來,佛修門就研究出了一套功法,本名為《般若口業心經》,即使開口說話也能達到讓人聽聲則悟的效果。修真界的人戲稱為“開口禪”,久而久之,它的本名隻在佛修宗門裏流傳,開口禪的名聲反而傳了出去。
開口禪名氣雖然大,但不是人人都能練的。
其次,開口禪練了對自己的效果微乎其微,主要是為了他人,佛修們在誦經或者弘揚佛法的時候,用開口禪說話會讓聽眾更深刻的明白佛理,體會大道的奧妙,完全是為他人服務。因此,願意修習開口禪的佛修幾乎都是有大毅力,並且修為不低的存在,如三思一般不過金丹期就修到有效果的,恐怕得從煉氣期就開始練才行。
而煉氣期的修士,自保的能力都沒有,就想著怎麽為別人服務,這樣的人若沒有“聖心佛君”的稱號,那麽其他人也得不到這樣的稱號了。
“貧僧今日所講,乃是‘緣起’二字。”三思隨手一揮,地上便出現了一個破舊的蒲團。
他席地而坐,仿佛坐的是無上蓮花台一般,充滿了不可言說的氣勢。
謝征鴻腦海裏瞬間閃過無數關於“緣起”的說法,但最後都定格了成了“因果”二字。
“緣起,即諸法因因緣而起。佛說,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世間萬物,同時互存或異時互存。如置一粒種於地,故有芽生,種滅則芽生,芽生則種滅……”
佛門中緣起之說與道教因果之說殊途同歸,故而三思選擇了這麽個切入點來講佛法,能夠輕易被道統修士們接受。這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開端。
三思講的東西很淺顯,也很容易懂。
然而謝征鴻還是聽的十分入迷。
越是淺顯的東西講起來就越麻煩,雖然謝征鴻也懂這些,但是他從未和別人說起過,他的佛法佛經也是憑借著自己的想法去理解的。而三思是正統佛修出身,他說的東西和謝征鴻自己所想的東西相互印證,才是謝征鴻來到這裏的主要原因。
一場佛會聽到最後,謝征鴻還有些意猶未盡。
“今日佛會就到此為止,諸位辛苦。”三思雙手合十,寶相莊嚴。
三思的聲音將不少偷懶睡覺的人都驚了起來,對於低階修士來說,三思開口禪的威力很容易讓他們靜心,這意味他們也很容易入睡或者休息。這一場佛會從清晨講到深夜,如今星河璀璨,中途沒有半點休息之時,完整聽下來的修士屈指可數。
畢竟來到這佛會的人幾乎都不是佛修,並且修為低下,難以理解三思講的東西背後的深意。而那些金丹修士們對這些東西都很明白,聽了也沒有多少效果。這些金丹修士的神識在這場佛會中接連散去,沒有留下一點波瀾。
而剩下的坐在這裏的修士幾乎都是衝著佛心木的珠子來的了。
“小小心意,貧僧祝願各位安好。”三思道了句“阿彌陀佛”,身後飛出上百顆佛珠,閃爍著卍字佛光,一一掉落進不少修士的懷中。謝征鴻旁邊的那個青年也得到了一顆,不過更多的還是與這佛珠無緣。
若是有心人細細查看,恐怕會發現這些得到佛珠的人幾乎都是聽了一些佛法的。
“哎,兄弟你別氣餒,以後還會有這樣的機會的,我先走了。”那個青年笑著安慰了謝征鴻幾句,然後跟著自己的友人走了。剩下的一些沒有得到佛珠的雖然臉色有些青,但是也不可能因為一顆佛珠和金丹修士對上,因此也悻悻的走了。
過了沒多久,此地留下來的竟然隻有謝征鴻一個人了。
“這位道友,不知對於三思所言有何指教?”三思對著謝征鴻恭敬的合十問道。
他已經認出了謝征鴻佛修的的傳承,甚至對謝征鴻的身份也猜到了幾分。
“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佛修宗門的派別很多,在大世界基本分為:止律宗、明禪宗、法相宗、三論宗和淨土宗。如因真寺既是明禪宗在下界的分支之一,不過因為多年沒有出過像樣的佛修,又失去了《觀音圖錄第一卷》,已經被明禪宗除名。沒有了這麽個大靠山,所以它才會被其他宗門給分食殆盡。
而華嚴宗則是止律宗的分支之一,每隔一兩代就會出一個擁有次法印的佛修,因此還頗受重視,到了如今,已經是道春中世界最大傳承也最完整的佛修宗門。無數向佛的弟子希望能夠進入華嚴宗修行,無奈華嚴宗收徒嚴苛較其他宗門更甚,因此弟子人數一直不多。到了現在這一代,年輕一些的佛修更是隻有少數十幾名,而這十幾名弟子除去聖心佛君三思大師位列天丹榜第七之外,其他人一直在百名開外,看似雞肋,卻盡數上榜!
很顯然,華嚴宗奉行的是精英教育,佛門慧根一說虛無縹緲,適合佛修道路的人一百個裏也不一定有一個,這樣的安排倒也合理。
三思大師成丹十年,穩坐天丹榜前十,更因為心地仁善有了個“聖心佛君”的稱號。
好吧,實際上,上榜的佛修幾乎都有一個不錯的的美名,畢竟佛修很少殺生。如謝征鴻這樣不倫不類不盡不實的“半佛”稱號反而像是給佛修丟臉。所有修士看見這個稱號都不會認為謝征鴻是正經佛修出身,華嚴宗的人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哪怕謝征鴻飛快的躍居天丹榜十五,也沒有佛修想要過來和他論佛。
正經佛門一向都將野狐禪當做江湖騙子一般的人物,從來看不起。
舍身寺本來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寺廟,此刻卻顯得人群湧動,不說摩肩接踵也是熙熙攘攘,可見三思大師的名氣之盛。天丹榜前十的名號雖然絕大多數修士都倒背如流如數家珍,但是能夠見到他們的修士少之又少。來到舍身寺的修士除了一小半人是真心想要過來聽佛法的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衝著見一見三思來的,還有一些是貪小便宜想要得到三思親手分發的佛心木佛珠,畢竟佛門法器不但少而且貴,一顆佛珠雖然算不了什麽,但是對於築基期或者煉氣期的修士來說,還是有些效果的。
謝征鴻就在這些人中,被推推搡搡的擠進了寺廟之中。
這樣的體驗實在十分驚奇,不過也很有意思。
小小的一個寺廟,匯聚了各種打算各種目的的修士,謝征鴻置身其中幾乎可以明確的感受到這些修士的意念。紅塵滾滾,紛至遝來。
舍身寺雖然小,但是十分別致。
諸多修士見寺廟坐不下,紛紛施展各種手段,有踩在飛劍上衣衫獵獵的;有坐在蓮花台上裝作自己是佛修的;也有蹲在棋盤上睜著一雙眼睛亂飄的,各種飛行法器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見不到。甚至還有人踩著一顆骰子的,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謝征鴻這才想起自己的法器幾乎都是攻擊型的,加上又都是佛門法器,拿出來太招搖。隻好挨著一個年輕的煉氣期修士坐下。
“唉,你也是買不起飛行法器的?”年輕修士轉頭看著謝征鴻問道。
謝征鴻遲疑了一下,點了點頭。
“沒事,我們好好修行,總有一天也是買得起的。”男子自我安慰到,“說不定等會兒我能被三思大師送一顆佛心木的佛珠,這樣我就可以省下買練氣丹的錢了。”佛心木的珠子具有凝神的效果,對於煉氣期的修士和築基期的修士來說都有些作用,而衝著佛心木珠子來的修士也在這裏占了大多數。金丹真君大多自恃身份,加上聖心佛君這一次的佛會基本就是為低階修士準備的,自然沒有多少人來自討沒趣。不過,想要知道自己和天丹榜前十的金丹真君差距在哪裏的金丹修士還是有一些的,不過都離的比較遠,隻用神識在這邊窺探。
反倒如謝征鴻這般真心實意的想要過來聽聽三思講佛法的人是個異類了。
忽然,謝征鴻將目光撇向了左後方。
“諸位來到舍身寺既是有緣,佛渡有緣人,在下法號三思,諸位有禮了。”
一道圓潤柔和的嗓音響起,他好像清風一般忽然出現在場中,幾乎沒有人察覺。
一襲淡青色的僧袍,一串樸實無華的佛珠,便是三思的全部裝束。
他看上去年輕的很,肌膚晶瑩如玉,容貌既秀麗又柔美,一雙眼眸又黑又亮,深邃無比,然而細細看去,卻又如黑珍珠一般熠熠生輝,動人心魄。整個人宛如一座雕像,不沾任何紅塵俗氣,哪怕他容顏出色,也難以讓人注意。
原來這就是聖心佛君,果然名不虛傳!
眾人心裏忽然閃過這麽個年頭,原本浮躁的情緒頓時平靜下來了很多。
原來他修的是開口禪麽?
謝征鴻忽然閃過這麽個念頭。
佛門有修閉口禪的說法,一些佛修認為一切眾生的生死輪迴,都應身、口、意三業所致,消除這三業,便可得到大解脫,大自在。閉口禪的原理就在於減少口業。發展到後來,佛修門就研究出了一套功法,本名為《般若口業心經》,即使開口說話也能達到讓人聽聲則悟的效果。修真界的人戲稱為“開口禪”,久而久之,它的本名隻在佛修宗門裏流傳,開口禪的名聲反而傳了出去。
開口禪名氣雖然大,但不是人人都能練的。
其次,開口禪練了對自己的效果微乎其微,主要是為了他人,佛修們在誦經或者弘揚佛法的時候,用開口禪說話會讓聽眾更深刻的明白佛理,體會大道的奧妙,完全是為他人服務。因此,願意修習開口禪的佛修幾乎都是有大毅力,並且修為不低的存在,如三思一般不過金丹期就修到有效果的,恐怕得從煉氣期就開始練才行。
而煉氣期的修士,自保的能力都沒有,就想著怎麽為別人服務,這樣的人若沒有“聖心佛君”的稱號,那麽其他人也得不到這樣的稱號了。
“貧僧今日所講,乃是‘緣起’二字。”三思隨手一揮,地上便出現了一個破舊的蒲團。
他席地而坐,仿佛坐的是無上蓮花台一般,充滿了不可言說的氣勢。
謝征鴻腦海裏瞬間閃過無數關於“緣起”的說法,但最後都定格了成了“因果”二字。
“緣起,即諸法因因緣而起。佛說,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世間萬物,同時互存或異時互存。如置一粒種於地,故有芽生,種滅則芽生,芽生則種滅……”
佛門中緣起之說與道教因果之說殊途同歸,故而三思選擇了這麽個切入點來講佛法,能夠輕易被道統修士們接受。這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開端。
三思講的東西很淺顯,也很容易懂。
然而謝征鴻還是聽的十分入迷。
越是淺顯的東西講起來就越麻煩,雖然謝征鴻也懂這些,但是他從未和別人說起過,他的佛法佛經也是憑借著自己的想法去理解的。而三思是正統佛修出身,他說的東西和謝征鴻自己所想的東西相互印證,才是謝征鴻來到這裏的主要原因。
一場佛會聽到最後,謝征鴻還有些意猶未盡。
“今日佛會就到此為止,諸位辛苦。”三思雙手合十,寶相莊嚴。
三思的聲音將不少偷懶睡覺的人都驚了起來,對於低階修士來說,三思開口禪的威力很容易讓他們靜心,這意味他們也很容易入睡或者休息。這一場佛會從清晨講到深夜,如今星河璀璨,中途沒有半點休息之時,完整聽下來的修士屈指可數。
畢竟來到這佛會的人幾乎都不是佛修,並且修為低下,難以理解三思講的東西背後的深意。而那些金丹修士們對這些東西都很明白,聽了也沒有多少效果。這些金丹修士的神識在這場佛會中接連散去,沒有留下一點波瀾。
而剩下的坐在這裏的修士幾乎都是衝著佛心木的珠子來的了。
“小小心意,貧僧祝願各位安好。”三思道了句“阿彌陀佛”,身後飛出上百顆佛珠,閃爍著卍字佛光,一一掉落進不少修士的懷中。謝征鴻旁邊的那個青年也得到了一顆,不過更多的還是與這佛珠無緣。
若是有心人細細查看,恐怕會發現這些得到佛珠的人幾乎都是聽了一些佛法的。
“哎,兄弟你別氣餒,以後還會有這樣的機會的,我先走了。”那個青年笑著安慰了謝征鴻幾句,然後跟著自己的友人走了。剩下的一些沒有得到佛珠的雖然臉色有些青,但是也不可能因為一顆佛珠和金丹修士對上,因此也悻悻的走了。
過了沒多久,此地留下來的竟然隻有謝征鴻一個人了。
“這位道友,不知對於三思所言有何指教?”三思對著謝征鴻恭敬的合十問道。
他已經認出了謝征鴻佛修的的傳承,甚至對謝征鴻的身份也猜到了幾分。
“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