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新年剛過不久....
皇城之中,文華殿,大殿之上,有著內閣四大輔臣周道登、來道宗、劉鴻訓和楊景辰,以及兵部尚書霍維華等人。
此刻,崇禎意興闌珊的坐在那裏,一臉的平靜之色,似乎是沉浸在朝政之中而無法自拔,頭也不抬的正在處理著奏章,空曠的大殿之內,迴蕩著霍維華那謹小慎微的聲音。
“皇上,新朝剛立一年多,由於種種的原因,以及前朝的諸多事故,朝廷的班軍已經數年未進行,未在京城演練朝廷的軍隊,除了第一線的軍隊,許多軍隊都是數年到十幾年未曾經曆過戰事,軍紀早已渙散、鬆弛,更是缺少平常的訓練,因此,今年是否舉辦班軍,對朝廷的軍隊進行檢驗......”
漸漸地,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崇禎已經停下了手上的動作,緩緩抬起頭,雙手交叉在一起,手背托著下巴,平靜地看著徐徐講述的霍維華,卻有一絲饒有興致的神色,打量著對方。
此刻,崇禎的麵色雖然平靜非常,但心裏卻是興奮無比,霍維華這個時候提出班軍之事,正中他的下懷,早就是他期待的事情。
畢竟,早在去年祭拜祖陵之時,也就是在鳳陽,崇禎就想通了一件事件,要想大刀闊斧的改革,使用強勢手段除去大明的諸多弊端,最好的契機,就是在於班軍。
不管是秦朝的商鞅變法,還是北宋的王安石變法,亦或是後世的辛亥革命,等等。
無一不是說明,要想進行一次徹底地改革,要想徹底地治愈或推翻一個王朝,關成敗的鍵所在,第一個條件,那就是在於是否掌握著軍隊的實際控製權?
畢竟,進行一場徹底性的改革,無一不是觸動著最大利益既得者的利益,一旦損害他們的根本利益,他們就會變得瘋狂起來,奮起反抗,什麽樣的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
商鞅變法成功了,王安石變法失敗了,改革開放成功了......
這些成功的事例,無一不是有著強大的武力作為支撐,震懾著那些既得利益的勢力。
正如後世的改革開放,改革之初,麵對諸多反對的浪潮,鄧爺爺有著那麽一句話,鮮為人知,而又是那麽的膾炙人口,三軍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這句話裏麵的意思,不僅是針對外國諸多虎視眈眈的勢力,更是對國內的一些人。
“皇上,按照以前的慣例,每年的班軍不僅是在京師城外進行,輪流從中都、山東、河南與大寧都司分掉兵力,軍隊的規模更是在十六萬人,因此,要是進行班軍的話,必須要提前兩到三個月,進行相應的準備,否則的話,將會出現不少的麻煩。”
首輔周道登突然打斷了霍維華,說出了這番話,蒼老的聲音裏麵,底氣十足,一副為君分憂的樣子,再無擔任內閣首輔之初的那種大智若愚之態。
“而且,正如霍尚書之言,朝廷的許多軍隊多年未曾經曆過戰事,更缺少平時的作戰訓練,尤其是京營,絕大多數的士兵居然不懂得如何使用火器,若有強敵來襲,騷擾京城周遭,恐怕他們難當大任,擊敗來犯之敵。”
“嗬嗬....這才是內閣首輔應該有的表現,這才是朕想要的大明首輔之臣......”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崇禎忽然爽朗地大笑一聲,連連誇讚了周道登一番,進而神色為之一斂,顯得十分鄭重,若有所悟地輕輕一點頭,沉聲說道:“閣老說得不錯,京師乃是軍事戰略的咽喉要地,乃是國門所在,緊靠著邊境之地,隨時都有可能麵臨外族的入侵,京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算是說關乎著大明的生死存亡,朕的性命也在他們的手中,絲毫也不為過。”
聽到崇禎的這番言語,話裏話外透著大明的一條祖訓,天子守國門,眾人為之讚同與欣慰的同時,心裏更多的還是憂慮重重,很是無奈。
尤其是經曆過土木堡之變,一旦外敵打入關內,進入北直隸,可謂是長驅直入,嚴重威脅著京師,如此一來,就使得大明處於驟然危險之中,很有可能重演靖康之恥的那種情況。
畢竟,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之中,一旦帝王落入敵人的手中,形勢將會急轉直下,將會出現滅國的危險。
如果京師還是在南京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中間存在著巨大的戰略縱深,即便是一時不敵外族,朝廷也可以有著充足的時間,從中斡旋,商量對策,應對外族入侵的危機。
隻要京師猶在,君主無事,以中原的地大物博,人口規模,可以化解一切的危機。
縱觀曆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經曆的次次危機,無一不是帝都率先失守,君王的安全受到威脅,才會使得形勢急轉直下,天下大亂。
唐朝時的五胡亂華,不就是如此嗎?
這個時候,心裏想到這些的時候,周道登的腦海裏浮現一個念頭,有那麽一股莫名的衝動,想要勸說崇禎,進行遷都,返迴南京,使得君王不立於危牆之下。
然而,不等周道登說出這種想法,崇禎再次開口了,平靜的聲音之中,隱隱透著幾分激動與期待。
“嗯...第一次的班軍,就從大寧都司開始吧~!”
一語落罷,雖然不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但也使得大殿裏的氣氛變得有一些異樣起來,周道登等人暗暗對視了一眼,心領神會之中,卻又是那麽的心照不宣,沒有點出崇禎這樣的目的。
無人不知,如今的大寧都司,都指揮使正是盧象升,又兼北直隸的十府巡撫,軍政一把抓,可謂是深得皇上的信任與倚重,權力極大!
毫無疑問,一旦皇上從大寧都司抽調十六萬兵力,在京師城外操演,在那段時間裏,皇上想幹什麽,都不必有所顧忌。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京營大半都在皇上的控製之中,如果假借整飭軍紀之名,調離或者淘汰軍營,進行更新,大肆換血,也就意味著,在這北直隸,尤其是京師,皇上有著無可置疑的話語權,有著真正的絕對權力。
畢竟,盧象升手中的天雄軍,絕大多數都是新兵,農民出身,有深得皇上的恩惠,以軍餉的形勢,他們的家人都得到了田地與耕牛等牲畜。
自然而然地,這些新軍對皇上絕對是擁護無比,異常的忠心!
而且,之所以讓這些人有這種想法,並不是無的放矢,一時的心血來潮,有著一定的根據。
皇城之中,文華殿,大殿之上,有著內閣四大輔臣周道登、來道宗、劉鴻訓和楊景辰,以及兵部尚書霍維華等人。
此刻,崇禎意興闌珊的坐在那裏,一臉的平靜之色,似乎是沉浸在朝政之中而無法自拔,頭也不抬的正在處理著奏章,空曠的大殿之內,迴蕩著霍維華那謹小慎微的聲音。
“皇上,新朝剛立一年多,由於種種的原因,以及前朝的諸多事故,朝廷的班軍已經數年未進行,未在京城演練朝廷的軍隊,除了第一線的軍隊,許多軍隊都是數年到十幾年未曾經曆過戰事,軍紀早已渙散、鬆弛,更是缺少平常的訓練,因此,今年是否舉辦班軍,對朝廷的軍隊進行檢驗......”
漸漸地,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崇禎已經停下了手上的動作,緩緩抬起頭,雙手交叉在一起,手背托著下巴,平靜地看著徐徐講述的霍維華,卻有一絲饒有興致的神色,打量著對方。
此刻,崇禎的麵色雖然平靜非常,但心裏卻是興奮無比,霍維華這個時候提出班軍之事,正中他的下懷,早就是他期待的事情。
畢竟,早在去年祭拜祖陵之時,也就是在鳳陽,崇禎就想通了一件事件,要想大刀闊斧的改革,使用強勢手段除去大明的諸多弊端,最好的契機,就是在於班軍。
不管是秦朝的商鞅變法,還是北宋的王安石變法,亦或是後世的辛亥革命,等等。
無一不是說明,要想進行一次徹底地改革,要想徹底地治愈或推翻一個王朝,關成敗的鍵所在,第一個條件,那就是在於是否掌握著軍隊的實際控製權?
畢竟,進行一場徹底性的改革,無一不是觸動著最大利益既得者的利益,一旦損害他們的根本利益,他們就會變得瘋狂起來,奮起反抗,什麽樣的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
商鞅變法成功了,王安石變法失敗了,改革開放成功了......
這些成功的事例,無一不是有著強大的武力作為支撐,震懾著那些既得利益的勢力。
正如後世的改革開放,改革之初,麵對諸多反對的浪潮,鄧爺爺有著那麽一句話,鮮為人知,而又是那麽的膾炙人口,三軍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這句話裏麵的意思,不僅是針對外國諸多虎視眈眈的勢力,更是對國內的一些人。
“皇上,按照以前的慣例,每年的班軍不僅是在京師城外進行,輪流從中都、山東、河南與大寧都司分掉兵力,軍隊的規模更是在十六萬人,因此,要是進行班軍的話,必須要提前兩到三個月,進行相應的準備,否則的話,將會出現不少的麻煩。”
首輔周道登突然打斷了霍維華,說出了這番話,蒼老的聲音裏麵,底氣十足,一副為君分憂的樣子,再無擔任內閣首輔之初的那種大智若愚之態。
“而且,正如霍尚書之言,朝廷的許多軍隊多年未曾經曆過戰事,更缺少平時的作戰訓練,尤其是京營,絕大多數的士兵居然不懂得如何使用火器,若有強敵來襲,騷擾京城周遭,恐怕他們難當大任,擊敗來犯之敵。”
“嗬嗬....這才是內閣首輔應該有的表現,這才是朕想要的大明首輔之臣......”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崇禎忽然爽朗地大笑一聲,連連誇讚了周道登一番,進而神色為之一斂,顯得十分鄭重,若有所悟地輕輕一點頭,沉聲說道:“閣老說得不錯,京師乃是軍事戰略的咽喉要地,乃是國門所在,緊靠著邊境之地,隨時都有可能麵臨外族的入侵,京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算是說關乎著大明的生死存亡,朕的性命也在他們的手中,絲毫也不為過。”
聽到崇禎的這番言語,話裏話外透著大明的一條祖訓,天子守國門,眾人為之讚同與欣慰的同時,心裏更多的還是憂慮重重,很是無奈。
尤其是經曆過土木堡之變,一旦外敵打入關內,進入北直隸,可謂是長驅直入,嚴重威脅著京師,如此一來,就使得大明處於驟然危險之中,很有可能重演靖康之恥的那種情況。
畢竟,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之中,一旦帝王落入敵人的手中,形勢將會急轉直下,將會出現滅國的危險。
如果京師還是在南京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中間存在著巨大的戰略縱深,即便是一時不敵外族,朝廷也可以有著充足的時間,從中斡旋,商量對策,應對外族入侵的危機。
隻要京師猶在,君主無事,以中原的地大物博,人口規模,可以化解一切的危機。
縱觀曆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經曆的次次危機,無一不是帝都率先失守,君王的安全受到威脅,才會使得形勢急轉直下,天下大亂。
唐朝時的五胡亂華,不就是如此嗎?
這個時候,心裏想到這些的時候,周道登的腦海裏浮現一個念頭,有那麽一股莫名的衝動,想要勸說崇禎,進行遷都,返迴南京,使得君王不立於危牆之下。
然而,不等周道登說出這種想法,崇禎再次開口了,平靜的聲音之中,隱隱透著幾分激動與期待。
“嗯...第一次的班軍,就從大寧都司開始吧~!”
一語落罷,雖然不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但也使得大殿裏的氣氛變得有一些異樣起來,周道登等人暗暗對視了一眼,心領神會之中,卻又是那麽的心照不宣,沒有點出崇禎這樣的目的。
無人不知,如今的大寧都司,都指揮使正是盧象升,又兼北直隸的十府巡撫,軍政一把抓,可謂是深得皇上的信任與倚重,權力極大!
毫無疑問,一旦皇上從大寧都司抽調十六萬兵力,在京師城外操演,在那段時間裏,皇上想幹什麽,都不必有所顧忌。
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京營大半都在皇上的控製之中,如果假借整飭軍紀之名,調離或者淘汰軍營,進行更新,大肆換血,也就意味著,在這北直隸,尤其是京師,皇上有著無可置疑的話語權,有著真正的絕對權力。
畢竟,盧象升手中的天雄軍,絕大多數都是新兵,農民出身,有深得皇上的恩惠,以軍餉的形勢,他們的家人都得到了田地與耕牛等牲畜。
自然而然地,這些新軍對皇上絕對是擁護無比,異常的忠心!
而且,之所以讓這些人有這種想法,並不是無的放矢,一時的心血來潮,有著一定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