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袁崇煥加固寧錦防線,以遼治遼、以遼禦遼的觀點都沒有錯,隻是欠缺駕馭全局的能力。還缺少一種豁達的胸懷,不像孫承宗那般容人,寬宏大量。
翻開曆史,不難發現,袁崇煥督師遼東之後,都在憑著個人的好惡用將,軍中幾乎聽不到其他的聲音,沒有孫承宗的那種兼聽則明,采用諸將建議最好的那一個建議。
而且,像毛文龍這些人,無論是軍功,還是資曆,亦或是在遼東的威望,絲毫不輸於袁崇煥,隱隱還略勝一籌,強勢之下,袁崇煥又怎麽可能駕馭得了這些人?
還有袁可立,明明與毛文龍不合,知道後者開始權大自傲,很難約束,但袁可立依舊會從大局出發,該支援的時候就支援,該向朝廷請功的時候,一點不會扣毛文龍的功勞。
袁崇煥倒好,上任沒多久,就將不服管束的毛文龍弄死,一時間,使得遼東的將領鬧得人心惶惶,有一種兔死狐悲之感。
殺一個毛文龍沒什麽,但所代表的意義卻非同一般,一個總兵就那麽死了,還是立功無數,對抵禦建奴有很大貢獻,毛文龍就被那麽一刀砍了,那些遼東將領怎麽可能有安全感?
如此種種,在遼東埋下了許多隱患,最終打破了遼東相對穩定的局麵,否則,亦不會出現後來的種種,使得皇太極打進了關內,兵臨北京城。
從某種程度來講,袁崇煥死得並不冤枉,崇禎也有責任,如果直接啟用孫承宗,恢複薊遼督師一職,也不會有後來的種種,使得遼東的形勢急轉直下。
袁崇煥之後,孫承宗繼任薊遼督師,很快就穩定了大局,足以說明這一點,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整個大明王朝,沒有孫承宗更能勝任這個職位。
越高的職位,個人的專業才能就越弱化,更加考驗一個人綜合能力,不外如此!
賈亦韜搖了搖頭,將腦海裏的這些念頭暫時放下,隨手抄過兩本奏折,遞給孫承宗的同時,緩緩說道:“孫愛卿,實不相瞞,在你來之前,朕就有過重新啟用袁可立的想法,奈何袁可立以種種理由推脫,就是不肯入京述職。”
孫承宗明顯楞了一下,接過奏折的雙手更是微微一頓,沒有立即予以迴應,而是快速展讀起來,賈亦韜的聲音再次響起,詢問道:“孫愛卿,你可知道其中的原因,袁可立為何不願意入京述職?”
一目十行,飛速瀏覽,不過是十幾個唿吸的時間,孫承宗就已經看完了兩本奏折,聽到賈亦韜的詢問,猶豫了起來,明顯有什麽難言之隱,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孫愛卿,有話盡管直言,不管是你,還是袁可立,朕都沒有其他的意思,隻想盡快穩住遼東的局勢,讓合適的人補上合適的位置。”
斑白的頭發,爬滿皺紋的麵龐,述說孫承宗蒼老的同時,時刻提醒著這位老者已經六十五歲的高齡,也表明孫承宗經曆了世事滄桑,閱曆豐富。
雙眼微眯,孫承宗認真地觀察著賈亦韜,留意著這位年輕皇帝的言行舉止,神情變化,所流露出的一些東西,看到對方不像是在作假,真的是想用袁可立。
這一刻,孫承宗的心裏很是複雜,當然知道袁可立的難處,不願意出山的原因,對於這位曾經的屬下,抵禦後金時的左膀右臂,並不想打擾他目前的平靜生活。
然而,遼東的形勢危急,迫在眉睫,和賈亦韜一樣,心裏非常的希望袁可立出山,坐鎮於山東半島,再現自己經略遼東時的格局,加固和延伸寧錦防線,使得建奴無可乘之機。
尤其是黃豬皮東征朝鮮,使得建奴的東麵穩定了下來,毛文龍的牽製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建奴死了一個努爾哈赤,即位的皇太極卻更加危險,不管是謀略,還是勇武,都遠勝於他的父親,從四大貝勒中脫穎而出,奪得汗位,以及一年多來的頻頻動作,足可見一斑。
皇太極比努爾哈赤更難對付!
最為關鍵的是,大明的新君隻有十七歲,而皇太極卻是三十六歲的老狐狸,正值壯年,又經曆過多年的戰火洗禮,深受儒家思想和努爾哈赤的熏陶、培養,孫承宗不認為眼前的這位皇帝是皇太極的對手。
盡管新皇表現出了非凡的心智與膽識,不到三個月,就清除了魏忠賢,閹黨不斷地被打壓,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腦海裏快速閃過這些念頭之時,孫承宗臉上的猶豫之色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無限的感慨,話語裏充滿滄桑之感。
“皇上,請不要責怪袁可立的不識趣,兩次不聽宣,以諸多借口推脫,袁將軍也有他的難處,也是被逼無奈。如果可以的話,老臣相信,袁將軍依舊願意披甲上陣,為朝廷效忠。”
作為一個明史專家,賈亦韜當然知道袁可立的難處和無奈是指什麽,但還是明知故問道:“喔...孫愛卿,袁將軍有什麽難處?”
“啟稟皇上,袁可立和老臣一樣,也是兩黨之爭的受害者,不得不從遼東退下來,被罷官奪職,賦閑在家,其中有太多的心酸和無奈,無法用言語向其他人道也。”
“老臣相信,隻要予以袁可立一定的信任,不讓他再陷入黨爭的漩渦之中,隻需負責對建奴作戰,袁將軍一定願意再次出山,擔任登、萊巡撫一職,統帥朝廷的水師,打擊後金。”
“當然,孫大人,不僅是袁可立,還是老先生你,朕既然決定重新啟用,就會予以十分的信任。總之一句話,關於遼東的局勢,朕對你們隻有一個期望,那就是穩定住目前的局勢,遏製住韃子的發展勢頭,如果能夠將其削弱的話,那就更好了。”
說話之間,賈亦韜不禁想起了真正的那個崇禎皇帝,還是太年輕了,加上鏟除魏忠賢所帶來的成就感,被勝利衝昏了頭,在年輕人的血性和意氣用事的加持之下,朱由檢就變得極為自負起來,你袁可立愛來不來。
賈亦韜暗暗搖頭,心中連連歎息,自古以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大明的猛將雖多,但對遼東了解的卻極少。
像袁崇煥、孫承宗、袁可立等人,對遼東的地形地貌,島嶼分布,戰略要衝,以及韃子的騎兵作戰習性,都是極為的了解,上任就能用,應付遼東時局。
此時,孫承宗興奮不已,沒想到事情這麽順利,皇上這麽好說話,沒有一點責怪袁可立的意思,並且給予了明確地允諾。
恍惚間,賈亦韜有一絲明悟,孫承宗看似是在為袁可立說情,又何嚐不是為自己試水,為以後經略遼東鋪路,這位年輕的皇帝會給自己多大的權力?
“孫大人,為了以示誠意,朕現在就可以告訴你,不管是你,還是袁崇煥與袁可立二人,朕都不會派出監軍,遼東的事宜全權交給你們處理。還是那句話,朕隻有一個要求,穩住遼東局勢,遏製建奴的發展。”
“是,皇上,老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朝廷盡忠,完成聖上的囑托。”
孫承宗已經跪了下來,連連叩首,整個人顯得很是激動。
翻開曆史,不難發現,袁崇煥督師遼東之後,都在憑著個人的好惡用將,軍中幾乎聽不到其他的聲音,沒有孫承宗的那種兼聽則明,采用諸將建議最好的那一個建議。
而且,像毛文龍這些人,無論是軍功,還是資曆,亦或是在遼東的威望,絲毫不輸於袁崇煥,隱隱還略勝一籌,強勢之下,袁崇煥又怎麽可能駕馭得了這些人?
還有袁可立,明明與毛文龍不合,知道後者開始權大自傲,很難約束,但袁可立依舊會從大局出發,該支援的時候就支援,該向朝廷請功的時候,一點不會扣毛文龍的功勞。
袁崇煥倒好,上任沒多久,就將不服管束的毛文龍弄死,一時間,使得遼東的將領鬧得人心惶惶,有一種兔死狐悲之感。
殺一個毛文龍沒什麽,但所代表的意義卻非同一般,一個總兵就那麽死了,還是立功無數,對抵禦建奴有很大貢獻,毛文龍就被那麽一刀砍了,那些遼東將領怎麽可能有安全感?
如此種種,在遼東埋下了許多隱患,最終打破了遼東相對穩定的局麵,否則,亦不會出現後來的種種,使得皇太極打進了關內,兵臨北京城。
從某種程度來講,袁崇煥死得並不冤枉,崇禎也有責任,如果直接啟用孫承宗,恢複薊遼督師一職,也不會有後來的種種,使得遼東的形勢急轉直下。
袁崇煥之後,孫承宗繼任薊遼督師,很快就穩定了大局,足以說明這一點,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整個大明王朝,沒有孫承宗更能勝任這個職位。
越高的職位,個人的專業才能就越弱化,更加考驗一個人綜合能力,不外如此!
賈亦韜搖了搖頭,將腦海裏的這些念頭暫時放下,隨手抄過兩本奏折,遞給孫承宗的同時,緩緩說道:“孫愛卿,實不相瞞,在你來之前,朕就有過重新啟用袁可立的想法,奈何袁可立以種種理由推脫,就是不肯入京述職。”
孫承宗明顯楞了一下,接過奏折的雙手更是微微一頓,沒有立即予以迴應,而是快速展讀起來,賈亦韜的聲音再次響起,詢問道:“孫愛卿,你可知道其中的原因,袁可立為何不願意入京述職?”
一目十行,飛速瀏覽,不過是十幾個唿吸的時間,孫承宗就已經看完了兩本奏折,聽到賈亦韜的詢問,猶豫了起來,明顯有什麽難言之隱,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孫愛卿,有話盡管直言,不管是你,還是袁可立,朕都沒有其他的意思,隻想盡快穩住遼東的局勢,讓合適的人補上合適的位置。”
斑白的頭發,爬滿皺紋的麵龐,述說孫承宗蒼老的同時,時刻提醒著這位老者已經六十五歲的高齡,也表明孫承宗經曆了世事滄桑,閱曆豐富。
雙眼微眯,孫承宗認真地觀察著賈亦韜,留意著這位年輕皇帝的言行舉止,神情變化,所流露出的一些東西,看到對方不像是在作假,真的是想用袁可立。
這一刻,孫承宗的心裏很是複雜,當然知道袁可立的難處,不願意出山的原因,對於這位曾經的屬下,抵禦後金時的左膀右臂,並不想打擾他目前的平靜生活。
然而,遼東的形勢危急,迫在眉睫,和賈亦韜一樣,心裏非常的希望袁可立出山,坐鎮於山東半島,再現自己經略遼東時的格局,加固和延伸寧錦防線,使得建奴無可乘之機。
尤其是黃豬皮東征朝鮮,使得建奴的東麵穩定了下來,毛文龍的牽製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建奴死了一個努爾哈赤,即位的皇太極卻更加危險,不管是謀略,還是勇武,都遠勝於他的父親,從四大貝勒中脫穎而出,奪得汗位,以及一年多來的頻頻動作,足可見一斑。
皇太極比努爾哈赤更難對付!
最為關鍵的是,大明的新君隻有十七歲,而皇太極卻是三十六歲的老狐狸,正值壯年,又經曆過多年的戰火洗禮,深受儒家思想和努爾哈赤的熏陶、培養,孫承宗不認為眼前的這位皇帝是皇太極的對手。
盡管新皇表現出了非凡的心智與膽識,不到三個月,就清除了魏忠賢,閹黨不斷地被打壓,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腦海裏快速閃過這些念頭之時,孫承宗臉上的猶豫之色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無限的感慨,話語裏充滿滄桑之感。
“皇上,請不要責怪袁可立的不識趣,兩次不聽宣,以諸多借口推脫,袁將軍也有他的難處,也是被逼無奈。如果可以的話,老臣相信,袁將軍依舊願意披甲上陣,為朝廷效忠。”
作為一個明史專家,賈亦韜當然知道袁可立的難處和無奈是指什麽,但還是明知故問道:“喔...孫愛卿,袁將軍有什麽難處?”
“啟稟皇上,袁可立和老臣一樣,也是兩黨之爭的受害者,不得不從遼東退下來,被罷官奪職,賦閑在家,其中有太多的心酸和無奈,無法用言語向其他人道也。”
“老臣相信,隻要予以袁可立一定的信任,不讓他再陷入黨爭的漩渦之中,隻需負責對建奴作戰,袁將軍一定願意再次出山,擔任登、萊巡撫一職,統帥朝廷的水師,打擊後金。”
“當然,孫大人,不僅是袁可立,還是老先生你,朕既然決定重新啟用,就會予以十分的信任。總之一句話,關於遼東的局勢,朕對你們隻有一個期望,那就是穩定住目前的局勢,遏製住韃子的發展勢頭,如果能夠將其削弱的話,那就更好了。”
說話之間,賈亦韜不禁想起了真正的那個崇禎皇帝,還是太年輕了,加上鏟除魏忠賢所帶來的成就感,被勝利衝昏了頭,在年輕人的血性和意氣用事的加持之下,朱由檢就變得極為自負起來,你袁可立愛來不來。
賈亦韜暗暗搖頭,心中連連歎息,自古以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大明的猛將雖多,但對遼東了解的卻極少。
像袁崇煥、孫承宗、袁可立等人,對遼東的地形地貌,島嶼分布,戰略要衝,以及韃子的騎兵作戰習性,都是極為的了解,上任就能用,應付遼東時局。
此時,孫承宗興奮不已,沒想到事情這麽順利,皇上這麽好說話,沒有一點責怪袁可立的意思,並且給予了明確地允諾。
恍惚間,賈亦韜有一絲明悟,孫承宗看似是在為袁可立說情,又何嚐不是為自己試水,為以後經略遼東鋪路,這位年輕的皇帝會給自己多大的權力?
“孫大人,為了以示誠意,朕現在就可以告訴你,不管是你,還是袁崇煥與袁可立二人,朕都不會派出監軍,遼東的事宜全權交給你們處理。還是那句話,朕隻有一個要求,穩住遼東局勢,遏製建奴的發展。”
“是,皇上,老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朝廷盡忠,完成聖上的囑托。”
孫承宗已經跪了下來,連連叩首,整個人顯得很是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