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鋰空電池說點題外話,也算是對於前文中部分書評的集中迴應,不感興趣可以直接跳到下章正文,章節感言不用花錢~
其實寫到鋰空氣電池的時候我是有點兒忐忑的,因為這玩意兒本身就是一個大坑,比鋰硫電池的坑還大點,至少鋰硫電池還能看到點希望,但鋰空這玩意兒到現在還是個概念,我用屁/股都能猜到肯定有大手子要追著噴我,而且一定有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信以為真。
一來現在材料方向做鋰空的,已經沒以前那麽熱門了,二來很多最新的文章也都是從機理著手,很少看到材料這塊出現什麽比較大的突破了。
因為說實話,材料學想要突破,實在是太難了,這玩意兒可是現代科學的三大支柱,要不石墨烯的“魔角”剛被發現時,也不會那麽轟動了。
說到這裏其實挺好笑的,那會兒是16年還是17年我記不太清了,我在第一本書寫石墨烯超導就有大手子裝作很懂的樣子噴我,說的還頭頭是道,說石墨烯超導怎麽怎麽不可能。
那會兒“魔角”這個概念還沒發現,石墨烯超導隻是個概念,噴我也無可厚非,但你站在19年的現在迴頭往前看,打不打臉呢?
一個科學觀點在提出來之後,肯定會存在正反兩種觀點,有的人看好,就一定有人不看好,這沒什麽。
但不管鋰空氣電池再怎麽不靠譜,也有tarascon這樣的大牛在搞不是嗎?怎麽現實中有人搞,科幻小說反而不能寫了?
除非您比他更牛,牛到那種能在報告會上把論文扔他臉上的那種,否則我建議您還是省省。
非要秀的話,我也可以為您提供一條更好的思路,《nature-materials》上有一篇文章,名字叫《lio2-and-li–s-batteries-with-high-energy-storage》,我在寫這塊的時候,很多數據和想法也都是從這篇文章上參考來的,然後進行了一些藝術加工。
是的,即便是在我這種外行看來,這篇文章對於鋰空電池的概念都過於樂觀了點,但他好歹是一片nature的子刊。雖然您大概是發不了nature的,但我覺得既然鋰空這個概念如果真這麽不靠譜,連科幻都不能寫的話,何不聯係一下《nature》,讓他們把這篇文章給撤稿了?
好避免“誤導”更多的人不是嗎?
說白了,我就一個寫科幻的,頂多是基於一些現有的研究成果,以我個人的理解進行藝術加工,這一點我在上架感言裏就寫過了。
同樣的道理,不管我從哪篇論文上“抄”來的技術路線去實現這個鋰空氣電池,你指望它在現實裏同樣奏效,這其實本身就挺好笑的。
這以後我要是寫到什麽太空電梯,或者類似更誇張的東西,那還得了?地球上沒一個人在搞這個方向啊,但有些東西我甚至在小說開頭的第一章就鋪墊過了。
說白了,科幻的意義本不是傳播知識也不是解決問題,那是科普和科學家幹的事。
科幻能夠對這個社會所提供的最大貢獻,那就是在讓大多數人感到心情愉悅的同時,也讓那麽一小部分人對科學產生興趣,甚至是最終走上這條“雖然布滿荊棘,但其實也還算有趣”的道路。
我們的社會實在是太需要這樣的勇士了。
很遺憾我沒有搞科研的本事,隻能看大佬們的文章,聽別的大佬吹牛逼。
但如果未來的哪一天,某位看過我拙作的讀者,許多年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學者,那我可以很負責的在這裏說,我可以拿這事兒吹一輩子。
但如果您學了那麽多東西,隻是為了杠一下某本科幻小說裏的科幻能不能實現……
相比起無奈,其實我更心疼您的導師,大概是白教了。
廢話了那麽多,順便解釋下爆發的問題。
這幾天章節都有人工審核,還容易出bug,爆發雖然也可以爆發,但本章說有人反映老是被吞,等這陣風吹過去再爆發比較好~
六月一號,我肯定爆發!
同時也希望到時候,各位大佬們,看在我這個月連著爆發了這麽多次的份上,能給我留張保底的月票。月票榜的排名越高,咱也有爆發的動力啊(*/w\*)
其實寫到鋰空氣電池的時候我是有點兒忐忑的,因為這玩意兒本身就是一個大坑,比鋰硫電池的坑還大點,至少鋰硫電池還能看到點希望,但鋰空這玩意兒到現在還是個概念,我用屁/股都能猜到肯定有大手子要追著噴我,而且一定有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信以為真。
一來現在材料方向做鋰空的,已經沒以前那麽熱門了,二來很多最新的文章也都是從機理著手,很少看到材料這塊出現什麽比較大的突破了。
因為說實話,材料學想要突破,實在是太難了,這玩意兒可是現代科學的三大支柱,要不石墨烯的“魔角”剛被發現時,也不會那麽轟動了。
說到這裏其實挺好笑的,那會兒是16年還是17年我記不太清了,我在第一本書寫石墨烯超導就有大手子裝作很懂的樣子噴我,說的還頭頭是道,說石墨烯超導怎麽怎麽不可能。
那會兒“魔角”這個概念還沒發現,石墨烯超導隻是個概念,噴我也無可厚非,但你站在19年的現在迴頭往前看,打不打臉呢?
一個科學觀點在提出來之後,肯定會存在正反兩種觀點,有的人看好,就一定有人不看好,這沒什麽。
但不管鋰空氣電池再怎麽不靠譜,也有tarascon這樣的大牛在搞不是嗎?怎麽現實中有人搞,科幻小說反而不能寫了?
除非您比他更牛,牛到那種能在報告會上把論文扔他臉上的那種,否則我建議您還是省省。
非要秀的話,我也可以為您提供一條更好的思路,《nature-materials》上有一篇文章,名字叫《lio2-and-li–s-batteries-with-high-energy-storage》,我在寫這塊的時候,很多數據和想法也都是從這篇文章上參考來的,然後進行了一些藝術加工。
是的,即便是在我這種外行看來,這篇文章對於鋰空電池的概念都過於樂觀了點,但他好歹是一片nature的子刊。雖然您大概是發不了nature的,但我覺得既然鋰空這個概念如果真這麽不靠譜,連科幻都不能寫的話,何不聯係一下《nature》,讓他們把這篇文章給撤稿了?
好避免“誤導”更多的人不是嗎?
說白了,我就一個寫科幻的,頂多是基於一些現有的研究成果,以我個人的理解進行藝術加工,這一點我在上架感言裏就寫過了。
同樣的道理,不管我從哪篇論文上“抄”來的技術路線去實現這個鋰空氣電池,你指望它在現實裏同樣奏效,這其實本身就挺好笑的。
這以後我要是寫到什麽太空電梯,或者類似更誇張的東西,那還得了?地球上沒一個人在搞這個方向啊,但有些東西我甚至在小說開頭的第一章就鋪墊過了。
說白了,科幻的意義本不是傳播知識也不是解決問題,那是科普和科學家幹的事。
科幻能夠對這個社會所提供的最大貢獻,那就是在讓大多數人感到心情愉悅的同時,也讓那麽一小部分人對科學產生興趣,甚至是最終走上這條“雖然布滿荊棘,但其實也還算有趣”的道路。
我們的社會實在是太需要這樣的勇士了。
很遺憾我沒有搞科研的本事,隻能看大佬們的文章,聽別的大佬吹牛逼。
但如果未來的哪一天,某位看過我拙作的讀者,許多年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學者,那我可以很負責的在這裏說,我可以拿這事兒吹一輩子。
但如果您學了那麽多東西,隻是為了杠一下某本科幻小說裏的科幻能不能實現……
相比起無奈,其實我更心疼您的導師,大概是白教了。
廢話了那麽多,順便解釋下爆發的問題。
這幾天章節都有人工審核,還容易出bug,爆發雖然也可以爆發,但本章說有人反映老是被吞,等這陣風吹過去再爆發比較好~
六月一號,我肯定爆發!
同時也希望到時候,各位大佬們,看在我這個月連著爆發了這麽多次的份上,能給我留張保底的月票。月票榜的排名越高,咱也有爆發的動力啊(*/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