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報道這一消息的,是英國的《衛報》。
撰寫文章的記者,用驚歎地文字陳述了這一發現。
“……cern在實驗中捕捉到異常信號,專家稱這可能將成為發現超對稱粒子的重大線索,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一線索的發現者,竟然是一名來自華國的實習生!”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似乎影響力強子對撞機。
緊接著,又有媒體將這位實習生的身份給挖了出來。
這一挖不要緊,不少人都被嚇了一跳。
比如,在德國《焦點周刊》的最新一版,關於這位實習生身份的報道,便徹底引爆了人們的眼球。
“……在cern對撞機實驗中發現750gev特征峰的實習生,其身份是金陵大學碩士生以及lhcb華國合租成員。而其成就並不隻是在物理領域,就在今年年初的普林斯頓學術會議中,他拿到了最佳青年報告人的榮譽,而獲獎報告內容是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
“……本報記者分別采訪了聯邦數學學會的會長弗朗西斯先生,以及菲爾茨獎得主愛德華·威滕。弗朗西斯先生對其的評價是,這是一位思維卓越、富有創新力的年輕學者。而愛德華·威滕的評價則更讓人驚訝,他認為他可能成為第一位摘得菲爾茨獎的華國學者。”
本來750gev的消息並沒有引起廣範圍的轟動,隻是在高能物理的小圈子裏流傳。但因為《焦點周刊》的這則報道,一下子將新聞的熱度推向了高峰。
“瞞過”了諸位大佬的線索,被一名實習生發現,這本身就已經夠讓人大跌眼鏡了。而這位實習生的身份竟然還不是“物理出身”,而是搞數學的,更讓人被震驚的無以複加。
消息暫時還沒有擴散到國內,但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已經引發了熱議。
國外某常青藤盟校的校園論壇。
【謝特!本來我都放假了,然而就在昨天,我的導師一個電話把我喊迴了學校,神經病一樣地告訴我有新的課題了,現在接開始做……簡直是瘋了。】
【這是好事兒啊,我的畢業論文有著落了:)】
【那可說不好,萬一下個月cern就確認了那個信號呢?】
【不可能,以強子對撞機的工作效率,年底總結會議上cern都不一定能搞清楚那東西究竟是什麽。而我,在年底之前,還能再水一篇:)】
某北美留學生論壇。
【可怕,菲爾茨獎都滿足不了他了!這都奔著諾貝爾獎去了……】
【諾貝爾獎還差遠了,不過也很強了。理論物理是最難出成果的,這個發現雖然算不上什麽重大研究成果,但卻至少解決了一百個高能物理方向博士的畢業問題……這還是往少了說。】
【確實說少了,這幾天arxiv上高能物理方向的論文新增數量簡直爆炸,不隻是畢業論文,連很多教授都在押寶。】
【仰望學霸大佬,等我讀碩士了,也能這麽流弊嗎?】
【醒醒,別人今年年初還是本科,那時候就已經這麽牛逼了。】
【……給跪。】
……
《焦點周刊》那篇關於這位實習生身份的報道出來之後,各大媒體都對那篇報道進行了轉載。
雖然不少媒體都對陸舟的身份背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但第一個采訪這位實習生本人的,卻是《自然周刊》。
當然,現在他已經不是實習生了,而是cern合作國的正式研究員。
八月二號的中午。
在日內瓦的一家咖啡廳裏,親自開車帶陸舟來到這裏的格雷爾教授,向他介紹了這位《自然周刊》的女記者。
“這位是貝琳娜女士,畢業於牛津大學,”格雷爾教授看向了貝琳達女士,繼續介紹道,“而這位,就是我和你說的陸舟。”
兩人應該認識。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陸舟的錯覺,總覺得兩人見麵的氣氛,有一點點微妙的尷尬。
而尷尬的源頭,似乎是來自格雷爾教授這邊,反觀貝琳娜女士這邊,臉上的笑容倒是很自然。
“您好,貝琳達女士。”陸舟主動伸出了右手。
“您好,也很高興認識你,”握了握手鬆開,貝琳達笑了笑,“采訪可能會占用一點時間,我們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當然。”陸舟笑了笑,大方地說道,“但願我的迴答能滿足你的好奇心。”
畢竟是頂著老牌學術大刊的名字,同一個媽生的《自然周刊》,多少還是帶點科學嚴謹性的,至少不會學隔壁的《每日郵報》,玩那些“華國科學家發現超對稱粒子”、“強子對撞機發現神秘現象”這種標題黨的新聞。
而這位貝琳達女士,也不愧是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問的問題都比較偏向於專業方麵。
比如,第一個問題。
“請問你是如何發現750gev能區的特征峰的?”
“因為一次意外?”陸舟笑了笑,用閑聊的口吻說道,“雖然我的同事認為出現在750gev的事例可能是意外,但這個意外同時出現在as、cms探測器上,未免也有些太巧合了。於是我就拜托格雷爾教授,找到了12、13年尋找希格斯粒子時lhc的對撞記錄,結果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
“750gev的特征峰?”
“並沒有,不過也差不多,”陸舟聳了聳肩,“在樣本有限的情況下,我們能得到的信息也相當有限。所以,我試著從概率學的角度,證明當樣本數量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預測中的統計模型,在750gev可能存在一個特征峰……當這個可能性足夠大,cern就有了啟動這個實驗的理由。至於這個特征峰,是對撞機找到的,可不是我。”
貝琳達女士友善的笑了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句話,繼續問道。
“我注意到你用了很多不確定的單詞,是我一個人習慣,還是因為物理學的嚴謹?”
陸舟點頭道:“當然是後者,因為即便是現在,我們也無法確認那是什麽。”
貝琳達:“你覺得那個粒子可能是什麽?”
“我希望它是超對稱粒子,如果是的話,我們麵臨的最大麻煩便能解決。但……這隻是我個人的願望,很多時候事情的發展並不會如我們意料中的那麽一帆風順,”陸舟想了想,繼續說道,“如果讓我推測的話,我更願意相信它可能是某種我們所不了解的東西……比如,暗物質。”
貝琳娜驚訝地張大了嘴,問道:“令人驚訝的推測……可是為什麽呢?”
“因為信號太不穩定了,”陸舟笑了笑,繼續說道,“雖然強子對撞機的實驗本身就是無數個小概率碰撞事件的累計,但這個信號的出現,卻呈現出一種……很難用現有理論去解釋的狀況。”
“悲觀的想,這也許隻是一類雙光子信號。”
“但樂觀點想,這也可能意味著‘新的物理’。”
撰寫文章的記者,用驚歎地文字陳述了這一發現。
“……cern在實驗中捕捉到異常信號,專家稱這可能將成為發現超對稱粒子的重大線索,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一線索的發現者,竟然是一名來自華國的實習生!”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似乎影響力強子對撞機。
緊接著,又有媒體將這位實習生的身份給挖了出來。
這一挖不要緊,不少人都被嚇了一跳。
比如,在德國《焦點周刊》的最新一版,關於這位實習生身份的報道,便徹底引爆了人們的眼球。
“……在cern對撞機實驗中發現750gev特征峰的實習生,其身份是金陵大學碩士生以及lhcb華國合租成員。而其成就並不隻是在物理領域,就在今年年初的普林斯頓學術會議中,他拿到了最佳青年報告人的榮譽,而獲獎報告內容是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
“……本報記者分別采訪了聯邦數學學會的會長弗朗西斯先生,以及菲爾茨獎得主愛德華·威滕。弗朗西斯先生對其的評價是,這是一位思維卓越、富有創新力的年輕學者。而愛德華·威滕的評價則更讓人驚訝,他認為他可能成為第一位摘得菲爾茨獎的華國學者。”
本來750gev的消息並沒有引起廣範圍的轟動,隻是在高能物理的小圈子裏流傳。但因為《焦點周刊》的這則報道,一下子將新聞的熱度推向了高峰。
“瞞過”了諸位大佬的線索,被一名實習生發現,這本身就已經夠讓人大跌眼鏡了。而這位實習生的身份竟然還不是“物理出身”,而是搞數學的,更讓人被震驚的無以複加。
消息暫時還沒有擴散到國內,但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已經引發了熱議。
國外某常青藤盟校的校園論壇。
【謝特!本來我都放假了,然而就在昨天,我的導師一個電話把我喊迴了學校,神經病一樣地告訴我有新的課題了,現在接開始做……簡直是瘋了。】
【這是好事兒啊,我的畢業論文有著落了:)】
【那可說不好,萬一下個月cern就確認了那個信號呢?】
【不可能,以強子對撞機的工作效率,年底總結會議上cern都不一定能搞清楚那東西究竟是什麽。而我,在年底之前,還能再水一篇:)】
某北美留學生論壇。
【可怕,菲爾茨獎都滿足不了他了!這都奔著諾貝爾獎去了……】
【諾貝爾獎還差遠了,不過也很強了。理論物理是最難出成果的,這個發現雖然算不上什麽重大研究成果,但卻至少解決了一百個高能物理方向博士的畢業問題……這還是往少了說。】
【確實說少了,這幾天arxiv上高能物理方向的論文新增數量簡直爆炸,不隻是畢業論文,連很多教授都在押寶。】
【仰望學霸大佬,等我讀碩士了,也能這麽流弊嗎?】
【醒醒,別人今年年初還是本科,那時候就已經這麽牛逼了。】
【……給跪。】
……
《焦點周刊》那篇關於這位實習生身份的報道出來之後,各大媒體都對那篇報道進行了轉載。
雖然不少媒體都對陸舟的身份背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但第一個采訪這位實習生本人的,卻是《自然周刊》。
當然,現在他已經不是實習生了,而是cern合作國的正式研究員。
八月二號的中午。
在日內瓦的一家咖啡廳裏,親自開車帶陸舟來到這裏的格雷爾教授,向他介紹了這位《自然周刊》的女記者。
“這位是貝琳娜女士,畢業於牛津大學,”格雷爾教授看向了貝琳達女士,繼續介紹道,“而這位,就是我和你說的陸舟。”
兩人應該認識。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陸舟的錯覺,總覺得兩人見麵的氣氛,有一點點微妙的尷尬。
而尷尬的源頭,似乎是來自格雷爾教授這邊,反觀貝琳娜女士這邊,臉上的笑容倒是很自然。
“您好,貝琳達女士。”陸舟主動伸出了右手。
“您好,也很高興認識你,”握了握手鬆開,貝琳達笑了笑,“采訪可能會占用一點時間,我們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當然。”陸舟笑了笑,大方地說道,“但願我的迴答能滿足你的好奇心。”
畢竟是頂著老牌學術大刊的名字,同一個媽生的《自然周刊》,多少還是帶點科學嚴謹性的,至少不會學隔壁的《每日郵報》,玩那些“華國科學家發現超對稱粒子”、“強子對撞機發現神秘現象”這種標題黨的新聞。
而這位貝琳達女士,也不愧是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問的問題都比較偏向於專業方麵。
比如,第一個問題。
“請問你是如何發現750gev能區的特征峰的?”
“因為一次意外?”陸舟笑了笑,用閑聊的口吻說道,“雖然我的同事認為出現在750gev的事例可能是意外,但這個意外同時出現在as、cms探測器上,未免也有些太巧合了。於是我就拜托格雷爾教授,找到了12、13年尋找希格斯粒子時lhc的對撞記錄,結果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
“750gev的特征峰?”
“並沒有,不過也差不多,”陸舟聳了聳肩,“在樣本有限的情況下,我們能得到的信息也相當有限。所以,我試著從概率學的角度,證明當樣本數量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預測中的統計模型,在750gev可能存在一個特征峰……當這個可能性足夠大,cern就有了啟動這個實驗的理由。至於這個特征峰,是對撞機找到的,可不是我。”
貝琳達女士友善的笑了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句話,繼續問道。
“我注意到你用了很多不確定的單詞,是我一個人習慣,還是因為物理學的嚴謹?”
陸舟點頭道:“當然是後者,因為即便是現在,我們也無法確認那是什麽。”
貝琳達:“你覺得那個粒子可能是什麽?”
“我希望它是超對稱粒子,如果是的話,我們麵臨的最大麻煩便能解決。但……這隻是我個人的願望,很多時候事情的發展並不會如我們意料中的那麽一帆風順,”陸舟想了想,繼續說道,“如果讓我推測的話,我更願意相信它可能是某種我們所不了解的東西……比如,暗物質。”
貝琳娜驚訝地張大了嘴,問道:“令人驚訝的推測……可是為什麽呢?”
“因為信號太不穩定了,”陸舟笑了笑,繼續說道,“雖然強子對撞機的實驗本身就是無數個小概率碰撞事件的累計,但這個信號的出現,卻呈現出一種……很難用現有理論去解釋的狀況。”
“悲觀的想,這也許隻是一類雙光子信號。”
“但樂觀點想,這也可能意味著‘新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