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坐在龍椅之上,嘴角含笑地看著齊飛。
“段愛卿,你乃是朕的愛臣,即便身上有傷病,也不能賦閑在家,我看這樣吧,為了你的身體,朕暫且就依你所奏,允你卸去武職,不過,朝堂之上卻一日不可缺你啊!”
齊飛聞言眨了眨眼,老子想休年假還不成嗎?
“段愛卿聽封!”唐皇忽然道。
“臣在!”齊飛急忙應道。
“封段春秋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師!”唐皇說道。
“啊?臣謝主隆恩!”齊飛愣了愣,然後道。
齊飛料到唐皇可能封自己一個不進內閣的職務,很可能是一個閑職,但是怎麽也沒想到會是光祿大夫,他也想到了文職,想著可能隻是掛名的職務,卻卻沒料到是太子少師。
光祿大夫和太子少師都是從二品,但尼瑪的,你根本沒有立太子,封我這個太子少師做什麽?
這太子少師實際上也算個半閑職,不過唐國宮廷規矩甚嚴,這個少師可不全是掛個名說說看的,是要有空就進宮輔助太子學問的,可是唐皇沒有太子啊!
齊飛想到了這些,滿朝文武自然也想到了這些,唐皇知道這事兒還是有些尷尬,不由繼續道:“朕雖未立太子,但三子一女,都仰慕段愛卿才華,段愛卿若有空,就入宮指點一下他們的學業,順便朕也想和愛卿討論討論詩詞文章……”
唐皇的話經不得推敲,不過齊飛也隻能磕頭謝恩。
隨著一道道的封賞傳下去,早朝結束後已經是中午,唐皇並未放眾人走,而是在朝堂上和眾臣用了膳食,然後繼續討論政事,接下來稍晚些的時候,眾臣一起移步到了凱旋殿,一場盛大的慶功晚宴開始。
時隔七年多,唐皇皇後所出的三子一女已經全部長大,大皇子已經二十一歲,二皇子也十九歲,小皇子十七歲,公主十四歲。
三位皇子,大皇子喜文,二皇子喜武,小皇子則兩樣都喜,隻有小公主據說比較奇怪,什麽都不喜歡,平時最喜歡的就是發呆。
群臣按資排輩落座,齊飛因為是近臣,又是此次的功臣,自然是宴席主角,所以坐到了最前麵,緊挨皇子公主的那一桌。
八年之前,他和三位皇子一位公主,因為宴會所以有過一麵之緣,那時,大二兩位皇子都不算小,自然記得他,今日又聽聞齊飛封了太子少師,這兩名皇子已經到了明事的年齡,自然想到許多,所以紛紛過來打招唿,至於小皇子也有了十七歲,這個年齡即使懂得沒有大哥二哥多,也多少知道了儲蓄班底,所以也過來見禮。
小公主隻有十四歲,正是對一些事情半懂不懂的年齡,她初次見到齊飛時,隻有六歲,六歲的小孩子雖然早已經記事,但是經過近八年的時間,對人的相貌卻未必能完全再認得。
但是就在剛才,齊飛卻敏銳地發現,自己一出現後,小公主望向自己的目光從原本的好奇,竟然瞬間變成了無比的詫異,然後小公主以她完全不符合自己年齡的果斷,瞬間的掩蓋住了那詫異,但她的臉色卻變得蒼白起來。
齊飛頓時心中有些疑惑,立刻開始迴想起這位小公主資料。
唐王的這位公主封號彩蝶,名叫傾傾,趙傾傾,傾國傾城的傾傾。
這位小公主確實也出落得天香國色,美貌無比,雖然隻有十四歲,卻已經出落成了一個小美人,這位公主不喜文也不喜武,卻是最喜歡對著窗外發呆。
喜歡發呆就是有事兒沒事兒的坐在那裏,神遊天外,不知道想什麽,甚至是什麽都沒想。
喜歡發呆?這是什麽愛好?齊飛不禁皺了皺眉。
小公主過來見禮時,齊飛仔細地看了她一眼,卻見她除了臉色蒼白,再未露出其它的異樣,不由心中稱奇,也更加迷惑。
不過他並未太在意,隻是想著,莫非是幾年間自己名頭大盛,小公主隻記得自己八年前的形象,但這形象隨著時間流逝,在她心裏是會變化的,所以見到自己和所記的有些不符,才會如此。
唐國君臣之間,風氣比較開明,所以才存在這種皇子給大臣見禮的事情,這在其他國家是很難看到的事情。
酒席的歌舞大多都是涉及征戰的題材,所唱的詞曲子也多是《西江月》《滿江紅》《破陣子》之類的慷慨激昂。
酒過三巡,唐皇照例大發詩興,命群臣作詩,這一次,群臣並沒有像天寶十年初那次的夜宴,因為齊飛在場而滿懷拘謹,反而是紛紛站起,不管對仗押韻,格律之類,大作特作起來。
齊飛知道,這是因為第一,群臣在詩詞上麵根本不拿自己當對手,第二是群臣早已經接受自己了。
當今之世,在詩詞一道,齊飛已經被捧上了天,雖然沒人敢明說,他的詩詞超過了曆史上的聖賢,但並不遜色聖賢還是被所有人津津樂道的,尤其是在民間市井,齊飛這些年斷斷續續地做了不少詩詞,大多都是一些貼近世俗的作品,所以在老百姓中間,聲望更高,有詩神詞聖的稱唿。
既然這已經是一尊大神,當今之世沒有人可以超過,那麽群臣反而不在乎了,你牛比,我們幹不過你,那我們就不在乎你,也不和你比,反正也比不過,那我們就自己玩自己的好了。
齊飛也樂於見到這種情況,老子做了這些年文抄公,沒事就要抄一首放出去,老子也累啊,老子又不是複讀機,特麽的,這個世界,寫詩還不給錢,人家都拿去白用,還美名其曰,為你揚名天下,真是鬱悶啊。
但是隨著酒過三巡之後,齊飛卻還是沒躲過去,唐皇的眼神開始落到了他的身上。
齊飛苦笑一聲,剛想起身,卻見坐在上首的彩蝶公主忽然站了起來,走到大殿中間對唐皇盈盈一禮道:“父皇,女兒最近頗為用心研究了詩詞,得到幾個格律的句子,但總是難全,懇請父皇恩準女兒向段少師請教一番。”
“段愛卿,你乃是朕的愛臣,即便身上有傷病,也不能賦閑在家,我看這樣吧,為了你的身體,朕暫且就依你所奏,允你卸去武職,不過,朝堂之上卻一日不可缺你啊!”
齊飛聞言眨了眨眼,老子想休年假還不成嗎?
“段愛卿聽封!”唐皇忽然道。
“臣在!”齊飛急忙應道。
“封段春秋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師!”唐皇說道。
“啊?臣謝主隆恩!”齊飛愣了愣,然後道。
齊飛料到唐皇可能封自己一個不進內閣的職務,很可能是一個閑職,但是怎麽也沒想到會是光祿大夫,他也想到了文職,想著可能隻是掛名的職務,卻卻沒料到是太子少師。
光祿大夫和太子少師都是從二品,但尼瑪的,你根本沒有立太子,封我這個太子少師做什麽?
這太子少師實際上也算個半閑職,不過唐國宮廷規矩甚嚴,這個少師可不全是掛個名說說看的,是要有空就進宮輔助太子學問的,可是唐皇沒有太子啊!
齊飛想到了這些,滿朝文武自然也想到了這些,唐皇知道這事兒還是有些尷尬,不由繼續道:“朕雖未立太子,但三子一女,都仰慕段愛卿才華,段愛卿若有空,就入宮指點一下他們的學業,順便朕也想和愛卿討論討論詩詞文章……”
唐皇的話經不得推敲,不過齊飛也隻能磕頭謝恩。
隨著一道道的封賞傳下去,早朝結束後已經是中午,唐皇並未放眾人走,而是在朝堂上和眾臣用了膳食,然後繼續討論政事,接下來稍晚些的時候,眾臣一起移步到了凱旋殿,一場盛大的慶功晚宴開始。
時隔七年多,唐皇皇後所出的三子一女已經全部長大,大皇子已經二十一歲,二皇子也十九歲,小皇子十七歲,公主十四歲。
三位皇子,大皇子喜文,二皇子喜武,小皇子則兩樣都喜,隻有小公主據說比較奇怪,什麽都不喜歡,平時最喜歡的就是發呆。
群臣按資排輩落座,齊飛因為是近臣,又是此次的功臣,自然是宴席主角,所以坐到了最前麵,緊挨皇子公主的那一桌。
八年之前,他和三位皇子一位公主,因為宴會所以有過一麵之緣,那時,大二兩位皇子都不算小,自然記得他,今日又聽聞齊飛封了太子少師,這兩名皇子已經到了明事的年齡,自然想到許多,所以紛紛過來打招唿,至於小皇子也有了十七歲,這個年齡即使懂得沒有大哥二哥多,也多少知道了儲蓄班底,所以也過來見禮。
小公主隻有十四歲,正是對一些事情半懂不懂的年齡,她初次見到齊飛時,隻有六歲,六歲的小孩子雖然早已經記事,但是經過近八年的時間,對人的相貌卻未必能完全再認得。
但是就在剛才,齊飛卻敏銳地發現,自己一出現後,小公主望向自己的目光從原本的好奇,竟然瞬間變成了無比的詫異,然後小公主以她完全不符合自己年齡的果斷,瞬間的掩蓋住了那詫異,但她的臉色卻變得蒼白起來。
齊飛頓時心中有些疑惑,立刻開始迴想起這位小公主資料。
唐王的這位公主封號彩蝶,名叫傾傾,趙傾傾,傾國傾城的傾傾。
這位小公主確實也出落得天香國色,美貌無比,雖然隻有十四歲,卻已經出落成了一個小美人,這位公主不喜文也不喜武,卻是最喜歡對著窗外發呆。
喜歡發呆就是有事兒沒事兒的坐在那裏,神遊天外,不知道想什麽,甚至是什麽都沒想。
喜歡發呆?這是什麽愛好?齊飛不禁皺了皺眉。
小公主過來見禮時,齊飛仔細地看了她一眼,卻見她除了臉色蒼白,再未露出其它的異樣,不由心中稱奇,也更加迷惑。
不過他並未太在意,隻是想著,莫非是幾年間自己名頭大盛,小公主隻記得自己八年前的形象,但這形象隨著時間流逝,在她心裏是會變化的,所以見到自己和所記的有些不符,才會如此。
唐國君臣之間,風氣比較開明,所以才存在這種皇子給大臣見禮的事情,這在其他國家是很難看到的事情。
酒席的歌舞大多都是涉及征戰的題材,所唱的詞曲子也多是《西江月》《滿江紅》《破陣子》之類的慷慨激昂。
酒過三巡,唐皇照例大發詩興,命群臣作詩,這一次,群臣並沒有像天寶十年初那次的夜宴,因為齊飛在場而滿懷拘謹,反而是紛紛站起,不管對仗押韻,格律之類,大作特作起來。
齊飛知道,這是因為第一,群臣在詩詞上麵根本不拿自己當對手,第二是群臣早已經接受自己了。
當今之世,在詩詞一道,齊飛已經被捧上了天,雖然沒人敢明說,他的詩詞超過了曆史上的聖賢,但並不遜色聖賢還是被所有人津津樂道的,尤其是在民間市井,齊飛這些年斷斷續續地做了不少詩詞,大多都是一些貼近世俗的作品,所以在老百姓中間,聲望更高,有詩神詞聖的稱唿。
既然這已經是一尊大神,當今之世沒有人可以超過,那麽群臣反而不在乎了,你牛比,我們幹不過你,那我們就不在乎你,也不和你比,反正也比不過,那我們就自己玩自己的好了。
齊飛也樂於見到這種情況,老子做了這些年文抄公,沒事就要抄一首放出去,老子也累啊,老子又不是複讀機,特麽的,這個世界,寫詩還不給錢,人家都拿去白用,還美名其曰,為你揚名天下,真是鬱悶啊。
但是隨著酒過三巡之後,齊飛卻還是沒躲過去,唐皇的眼神開始落到了他的身上。
齊飛苦笑一聲,剛想起身,卻見坐在上首的彩蝶公主忽然站了起來,走到大殿中間對唐皇盈盈一禮道:“父皇,女兒最近頗為用心研究了詩詞,得到幾個格律的句子,但總是難全,懇請父皇恩準女兒向段少師請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