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悄然過半,黃澄澄的稻田已經收成在即,但京城還是一如既往的暗流湧動。
昨晚的一場大暴雨將宮道衝刷得幹幹淨淨,兩邊的樹木顯得鬱鬱蔥蔥,太液池邊的荷花悄然綻放開來。
身穿錦雞補子緋紅官服的林晧然從西苑的宮門進來,一個人目不斜視地走在宮道上,已然是越來越有官相。
他現在不僅擠身於六部尚書之列,如果他的理財能力跟楊博的軍事能力那般得到皇上的認同,那麽他甚至可以成為六部尚書第一人。
隻是很多事情不可能總會一帆風順,他以戶部的名義將新的征糧方案上呈內閣,在經過好幾天的等候後,內閣卻遲遲得不到答複。
眼看著兩京十三省地方官府的征收夏稅工作即將開展,令到他在戶部再也坐不住了,亦是決定親自前來內閣詢問怎麽迴事。
“下官見過大司農!”儀表堂堂的張居正從無逸殿的方向過來,對著迎麵走來的林晧然規規矩矩地施予一禮道。
“張司業,可是剛剛見過元輔大人?元輔大人在無逸殿?”林晧然的心裏有著心事,便是淡淡地直接詢問道。
雖然他的年紀和資質都比不上張居正,但他已然是正二品的戶部尚書,而張居正僅僅一個小小的正五品的國子監司業,二人的地位差距足夠他表現得盛氣淩人。
其實他亦不是盛氣淩人,而是他現在這個身份說出的話來,已然無形中多了一股威嚴,對待張居正亦不用刻意的客套。
“正是!下官在離開之時,師相正在值房中票擬奏疏!”張居正亦是一個守規矩之人,顯得老實地拱手迴應道。
林晧然禮貌性地點了一下頭,便是繼續朝著無逸殿的方向大步走去,今日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跟徐階好好地談一談。
張居正站在原地充滿敬畏地目送著林晧然遠去,心裏卻是感慨萬千。
雖然他現在已經是國子監司業,亦是得以進入裕王府充當講師,跟現任首輔還是師生關係,但仍然驕傲不起來。
在沒有林晧然出現之前,他一直覺得最快捷的路線是在詞臣路線上苦熬,這亦是無數前輩所走的路。隻是林晧然的橫空出世,卻是譜寫著不一樣的精彩人生,如今已經是高居戶部尚書之上。
且跟著昔日聲名狼藉的張璁不同,林晧然是靠著一項項功績上位,特別是拋出“刁民策”後,其聲名更是達到了一個頂峰。
跟著林晧然相比,他已然算不得天之驕子,不過是夜空中的一顆普通的繁星,更是感受到人生的一種挫敗感。
林晧然自是照顧不到張居正的情緒,他現在心裏頭是想著戶部的事務,想著如何替大明百姓和大明王朝做著實情。
他一個人很快來到了無逸殿的正門前,經過司值郎張四維的通稟,便是直接走進了首輔的值房。
銅爐中的檀香嫋嫋而起,房間內充斥著一股好聞的氣味,牆上仍舊掛著“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詞,以用舍刑賞還公論”的字幅。
身穿蟒袍的徐階雖然身矮體瘦,但整個人顯得威風凜凜,目光柔和地端坐在桌前,正在票擬著來自兩京十三省的奏疏。
以一品十五年考滿仍舊居於首輔位上,縱觀整個大明朝,亦是區區幾人才有此殊榮,令到他心裏頗為得意。
“下官拜見元輔大人!”林晧然從外麵進來後,顯得規規矩矩地見禮道。
二人的地位正在悄然拉近,隻是年紀和資曆的關係,加上中間還有一個吳山,令到林晧然沒有可能對徐階的位置產生直接的威脅。
徐階正在書寫著票擬,隻是聽到林晧然的聲音,卻是當即停下了筆,表現出一份無可挑剔的親和力道:“若愚,請坐!”說著,他給張四維遞一個眼色道:“子維,給林尚書上茶!”
張四維當即恭敬地應了一聲,便是準備出去給林晧然泡茶,不過臨走前忍不住再瞥了這邊一眼,心知林晧然此次是來者不善。
“元輔大人,這是戶部整理的曆年全國夏糧收入的表格,還請先行過目!”林晧然從袖中掏出一本冊子,便是直接遞給徐階道。
這個時代並沒有表格一說,甚至普通的統籌都做得一塌糊塗。隨著林晧然上任,戶部的很多事情自然按著他的意圖而行,亦是跟著他的意誌而發生改變。
這份表格將時間、品種、數量和增減進行一一分門別類,令人是一目了然,清楚地看到每一個品類的征收具體情況。
現在的戶部在林晧然的掌握之下,不僅是官吏更加的用心幹活,亦是開始更加地追求做事的效率和方法。
徐階能夠坐在這個位置上,且還能穩當地坐在這裏三年,自然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亦是有著他超乎常人的理解能力。
在看到這份冊子新穎的圖表之時,他先是微微一愣,接著抬頭望了一眼林晧然,旋即卻是感到一陣釋然。
前陣子經曆了“刁民冊”的巨大衝擊之後,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然是大大地增強,林晧然拿出再新奇的東西似乎一點都不足為奇。
徐階看著這圖表詳細地列出曆年的數據,看到嘉靖朝的稅糧收入當真是逐年下降。原本這主要是基於個人經驗和感覺的判斷,隻是現在有著具體的數據對比,發現稅糧下降的問題還真不容忽視。
過了一會,在看過數據對比後,他將冊子輕輕地放下道:“若愚,若非你統計出具體的數據,當真想不到單是米糧一項,去年便已經比皇上登基元年少了五十萬石!”
五十萬石,這個數額看似不大,但廣西一省的夏稅糧亦是不過這個數而已。換而言之,嘉靖登基至今,等於是“丟”了一個廣西省。
“元輔大人,大明稅糧下滑的原因很多,但欠糧之事首當其衝,還望徐階能夠推行刁民冊以治匿田抗稅的豪紳!另外,朝廷用銀益增,還請元輔大人能準許江浙試行改糧征銀!”林晧然選擇趁勢打鐵,當即表達來意地道。
現在他想要做的事情有兩個:一是推行“刁民冊”,二是江浙試行改糧征銀,後者是他今天急迫找上徐階的原因。
徐階本以為林晧然是為“刁民冊”而來,卻看他的意思似乎更側重於征糧改銀,出於政治家的本能,自然是先要深思熟慮。
坐在他這個位置上,已然是要考慮得更多。卻不說大明哪裏有問題,便就要想辦法進行解決,更多還是要權衡方方麵麵的利益得失。
就像當年的整頓鹽政一事般,朝廷固然可以從鹽商手裏強行地奪取更多的鹽稅,嚴世藩和鄢懋卿亦是這麽幹了。
隻是他們這麽幹的後果則是兩淮的那幫鹽商倒向了自己,而楊博和晉商亦是徹底地投向了自己這一邊,而他所要做的不過是幫他們恢複舊製罷了。
現在他固然能夠通過“刁民冊”,亦能同意江浙試行改糧征銀的方案,但他則是要考慮這兩個事情所帶來的負麵影響。
徐階輕呷一口茶,卻是不動聲色地進行詢問道:“大明正稅征糧,此乃太祖所定的章程,今若是冒然改之,怕是有所不妥吧?”
“元輔大人,下官在地方為官多年,深知今官府向百姓征糧,多被吏員盤剝,而百姓押運稅物頗為辛勞!若是朝廷能改糧征銀,則可官民兩便!”林晧然早就有了說辭,當即便是認真地勸說道。
徐階將茶盞放了下來,卻是輕輕地搖頭道:“若愚,征糧從國初延用至今,若是冒然改之,恐會生變!百姓從事耕作故有收成,朝廷不征其作物而改征於銀,豈不鼓勵百姓用銀乎?”
張四維送茶盞進來,隻是聽著二人的談話的語氣有些不對,顯得有些是進退兩難。
隻是聽著師相擺出這個理由,明顯是提醒太祖時期禁民間金銀交易的事,而大明的官方一直都在極力想要否認白銀的地位。
“元輔大人,這些年官府的提編銀等雜稅,哪一樣官府不是直接向百姓收銀?”林晧然看著徐階用這個托詞,亦是直白地迴應道。
這……
張四維硬著頭皮走進值房,聽著林晧然這個犀利的迴應,不由得暗暗地咽了咽吐沫。
哪怕大明朝廷一直都想要否認白銀的地位,而是希望百姓都乖乖地使用大明寶鈔,但朝廷偏偏老向百姓征銀,這無疑是大大的打臉行徑。
徐階的眉頭不由得微微地蹙起,知道白銀的事情確實不能成立,卻是堅定反對地道:“話這般說亦沒有錯!隻是雜稅不是正稅,若非是情非得已,正稅輕易是改不得!”
“元輔大人,下官並非要全改,而是希望江浙先試行征糧改銀,如廣東試行開海一般。且今非昔比,實則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林晧然知道徐階不可能輕易同意,卻是一本正經地說道。
咦?非改不可?
張四維將茶盞輕輕地放在林晧然的麵前,聽到林晧然這個頗為離奇的言論,顯得疑惑地望了一眼林晧然。
雖然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司值郎,但一直都關注著朝廷形式的變化,更是清楚當前的局勢,林晧然此言似乎是一派胡言。
徐階比任何人都更能清楚當前朝局,十分確實林晧然這是一派胡言,便是微笑著反問道:“若愚,你怕是言過其實了吧?這正稅征糧從國初延用至今,為何現在卻是非改不可了呢?”
茶盞的熱氣仍在,茶香嫋嫋而起。
林晧然端起茶盞先是淺嚐了一口熱茶,這才一本正經地詢問道:“元輔大人,可還記得去年製定的宗藩條例?”
宗藩條例?
張四維顧不得離開這裏,當即便想起了這個事情。
由於韓王室大鬧西安城,令到宗藩祿米的事情推到風頭浪尖。從去年年初開始,朝廷圍繞著新宗藩祿米章程幾經波折,禮部右侍郎秦鳴雷亦是因此而失了聖謄。
在經過幾個月的僵持後,時任禮部左侍郎的林晧然主持了重製宗藩祿米的事務。
雖然他提出頗有遠見的“宗室賣籍”方案,但卻沒有被皇上所采納,最終林晧然還是妥協地提交一個以削減宗藩祿米和抑製宗室人口增長為主的方案。
這個方案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宗藩的問題,亦是令到林晧然受人詬病,卻是沒有想到林晧然竟會突然提起這茬“糗事”。
徐階充滿疑惑地望著林晧然,自然是記得這個方案,亦是輕輕地點頭地迴應道:“記得,此事是由你一手操辦,隻是跟改糧征銀有什麽關聯?”
“下官當時以為宗藩分散而居,每次運送祿米頗費周折,朝廷所負甚重,故而下官提議宗藩祿米改為部分糧改銀。隻是如此一來,朝廷每年需給宗親發放幾十萬兩計!”林晧然的眼睛望著徐階,認真地解釋道。
這……
張四維的眼睛頓時一瞪,顯得難以置信地望向林晧然,卻是沒想到還會有這一茬。
徐階亦是想起了這個事情,卻是不動聲色地反問道:“那亦用不著非要改糧征銀吧?”
“朝廷應當因時製宜,改變相應的策略!宗藩的祿米每年需銀以幾十萬計,今後隻多不少,若是朝廷繼續征糧,每年由糧折銀難免有所損耗。雖然目前並不緊迫,但為大明萬世之大計,下官以為正稅改為征銀乃大勢所趨!”林晧然著眼於形勢,顯得一本正經地道。
檀香嫋嫋,這個值房安靜異常。
徐階靜靜地聽著林晧然的話語,則是深深地望著林晧然。
如果在“刁民策”之前,他隻以為事情僅是一個巧合。隻是現在看來,從宗藩條例的時候,林晧然已經是埋下了引子,為著正稅由糧改銀埋下了一個大伏筆。
雖然不明白林晧然為何總是想要征銀,但這其中定然不會如此的簡單,必定是有更大的圖謀。而林晧然正在步步為營,讓整個大明王朝順著他的意誌而行。
昨晚的一場大暴雨將宮道衝刷得幹幹淨淨,兩邊的樹木顯得鬱鬱蔥蔥,太液池邊的荷花悄然綻放開來。
身穿錦雞補子緋紅官服的林晧然從西苑的宮門進來,一個人目不斜視地走在宮道上,已然是越來越有官相。
他現在不僅擠身於六部尚書之列,如果他的理財能力跟楊博的軍事能力那般得到皇上的認同,那麽他甚至可以成為六部尚書第一人。
隻是很多事情不可能總會一帆風順,他以戶部的名義將新的征糧方案上呈內閣,在經過好幾天的等候後,內閣卻遲遲得不到答複。
眼看著兩京十三省地方官府的征收夏稅工作即將開展,令到他在戶部再也坐不住了,亦是決定親自前來內閣詢問怎麽迴事。
“下官見過大司農!”儀表堂堂的張居正從無逸殿的方向過來,對著迎麵走來的林晧然規規矩矩地施予一禮道。
“張司業,可是剛剛見過元輔大人?元輔大人在無逸殿?”林晧然的心裏有著心事,便是淡淡地直接詢問道。
雖然他的年紀和資質都比不上張居正,但他已然是正二品的戶部尚書,而張居正僅僅一個小小的正五品的國子監司業,二人的地位差距足夠他表現得盛氣淩人。
其實他亦不是盛氣淩人,而是他現在這個身份說出的話來,已然無形中多了一股威嚴,對待張居正亦不用刻意的客套。
“正是!下官在離開之時,師相正在值房中票擬奏疏!”張居正亦是一個守規矩之人,顯得老實地拱手迴應道。
林晧然禮貌性地點了一下頭,便是繼續朝著無逸殿的方向大步走去,今日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跟徐階好好地談一談。
張居正站在原地充滿敬畏地目送著林晧然遠去,心裏卻是感慨萬千。
雖然他現在已經是國子監司業,亦是得以進入裕王府充當講師,跟現任首輔還是師生關係,但仍然驕傲不起來。
在沒有林晧然出現之前,他一直覺得最快捷的路線是在詞臣路線上苦熬,這亦是無數前輩所走的路。隻是林晧然的橫空出世,卻是譜寫著不一樣的精彩人生,如今已經是高居戶部尚書之上。
且跟著昔日聲名狼藉的張璁不同,林晧然是靠著一項項功績上位,特別是拋出“刁民策”後,其聲名更是達到了一個頂峰。
跟著林晧然相比,他已然算不得天之驕子,不過是夜空中的一顆普通的繁星,更是感受到人生的一種挫敗感。
林晧然自是照顧不到張居正的情緒,他現在心裏頭是想著戶部的事務,想著如何替大明百姓和大明王朝做著實情。
他一個人很快來到了無逸殿的正門前,經過司值郎張四維的通稟,便是直接走進了首輔的值房。
銅爐中的檀香嫋嫋而起,房間內充斥著一股好聞的氣味,牆上仍舊掛著“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詞,以用舍刑賞還公論”的字幅。
身穿蟒袍的徐階雖然身矮體瘦,但整個人顯得威風凜凜,目光柔和地端坐在桌前,正在票擬著來自兩京十三省的奏疏。
以一品十五年考滿仍舊居於首輔位上,縱觀整個大明朝,亦是區區幾人才有此殊榮,令到他心裏頗為得意。
“下官拜見元輔大人!”林晧然從外麵進來後,顯得規規矩矩地見禮道。
二人的地位正在悄然拉近,隻是年紀和資曆的關係,加上中間還有一個吳山,令到林晧然沒有可能對徐階的位置產生直接的威脅。
徐階正在書寫著票擬,隻是聽到林晧然的聲音,卻是當即停下了筆,表現出一份無可挑剔的親和力道:“若愚,請坐!”說著,他給張四維遞一個眼色道:“子維,給林尚書上茶!”
張四維當即恭敬地應了一聲,便是準備出去給林晧然泡茶,不過臨走前忍不住再瞥了這邊一眼,心知林晧然此次是來者不善。
“元輔大人,這是戶部整理的曆年全國夏糧收入的表格,還請先行過目!”林晧然從袖中掏出一本冊子,便是直接遞給徐階道。
這個時代並沒有表格一說,甚至普通的統籌都做得一塌糊塗。隨著林晧然上任,戶部的很多事情自然按著他的意圖而行,亦是跟著他的意誌而發生改變。
這份表格將時間、品種、數量和增減進行一一分門別類,令人是一目了然,清楚地看到每一個品類的征收具體情況。
現在的戶部在林晧然的掌握之下,不僅是官吏更加的用心幹活,亦是開始更加地追求做事的效率和方法。
徐階能夠坐在這個位置上,且還能穩當地坐在這裏三年,自然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亦是有著他超乎常人的理解能力。
在看到這份冊子新穎的圖表之時,他先是微微一愣,接著抬頭望了一眼林晧然,旋即卻是感到一陣釋然。
前陣子經曆了“刁民冊”的巨大衝擊之後,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然是大大地增強,林晧然拿出再新奇的東西似乎一點都不足為奇。
徐階看著這圖表詳細地列出曆年的數據,看到嘉靖朝的稅糧收入當真是逐年下降。原本這主要是基於個人經驗和感覺的判斷,隻是現在有著具體的數據對比,發現稅糧下降的問題還真不容忽視。
過了一會,在看過數據對比後,他將冊子輕輕地放下道:“若愚,若非你統計出具體的數據,當真想不到單是米糧一項,去年便已經比皇上登基元年少了五十萬石!”
五十萬石,這個數額看似不大,但廣西一省的夏稅糧亦是不過這個數而已。換而言之,嘉靖登基至今,等於是“丟”了一個廣西省。
“元輔大人,大明稅糧下滑的原因很多,但欠糧之事首當其衝,還望徐階能夠推行刁民冊以治匿田抗稅的豪紳!另外,朝廷用銀益增,還請元輔大人能準許江浙試行改糧征銀!”林晧然選擇趁勢打鐵,當即表達來意地道。
現在他想要做的事情有兩個:一是推行“刁民冊”,二是江浙試行改糧征銀,後者是他今天急迫找上徐階的原因。
徐階本以為林晧然是為“刁民冊”而來,卻看他的意思似乎更側重於征糧改銀,出於政治家的本能,自然是先要深思熟慮。
坐在他這個位置上,已然是要考慮得更多。卻不說大明哪裏有問題,便就要想辦法進行解決,更多還是要權衡方方麵麵的利益得失。
就像當年的整頓鹽政一事般,朝廷固然可以從鹽商手裏強行地奪取更多的鹽稅,嚴世藩和鄢懋卿亦是這麽幹了。
隻是他們這麽幹的後果則是兩淮的那幫鹽商倒向了自己,而楊博和晉商亦是徹底地投向了自己這一邊,而他所要做的不過是幫他們恢複舊製罷了。
現在他固然能夠通過“刁民冊”,亦能同意江浙試行改糧征銀的方案,但他則是要考慮這兩個事情所帶來的負麵影響。
徐階輕呷一口茶,卻是不動聲色地進行詢問道:“大明正稅征糧,此乃太祖所定的章程,今若是冒然改之,怕是有所不妥吧?”
“元輔大人,下官在地方為官多年,深知今官府向百姓征糧,多被吏員盤剝,而百姓押運稅物頗為辛勞!若是朝廷能改糧征銀,則可官民兩便!”林晧然早就有了說辭,當即便是認真地勸說道。
徐階將茶盞放了下來,卻是輕輕地搖頭道:“若愚,征糧從國初延用至今,若是冒然改之,恐會生變!百姓從事耕作故有收成,朝廷不征其作物而改征於銀,豈不鼓勵百姓用銀乎?”
張四維送茶盞進來,隻是聽著二人的談話的語氣有些不對,顯得有些是進退兩難。
隻是聽著師相擺出這個理由,明顯是提醒太祖時期禁民間金銀交易的事,而大明的官方一直都在極力想要否認白銀的地位。
“元輔大人,這些年官府的提編銀等雜稅,哪一樣官府不是直接向百姓收銀?”林晧然看著徐階用這個托詞,亦是直白地迴應道。
這……
張四維硬著頭皮走進值房,聽著林晧然這個犀利的迴應,不由得暗暗地咽了咽吐沫。
哪怕大明朝廷一直都想要否認白銀的地位,而是希望百姓都乖乖地使用大明寶鈔,但朝廷偏偏老向百姓征銀,這無疑是大大的打臉行徑。
徐階的眉頭不由得微微地蹙起,知道白銀的事情確實不能成立,卻是堅定反對地道:“話這般說亦沒有錯!隻是雜稅不是正稅,若非是情非得已,正稅輕易是改不得!”
“元輔大人,下官並非要全改,而是希望江浙先試行征糧改銀,如廣東試行開海一般。且今非昔比,實則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林晧然知道徐階不可能輕易同意,卻是一本正經地說道。
咦?非改不可?
張四維將茶盞輕輕地放在林晧然的麵前,聽到林晧然這個頗為離奇的言論,顯得疑惑地望了一眼林晧然。
雖然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司值郎,但一直都關注著朝廷形式的變化,更是清楚當前的局勢,林晧然此言似乎是一派胡言。
徐階比任何人都更能清楚當前朝局,十分確實林晧然這是一派胡言,便是微笑著反問道:“若愚,你怕是言過其實了吧?這正稅征糧從國初延用至今,為何現在卻是非改不可了呢?”
茶盞的熱氣仍在,茶香嫋嫋而起。
林晧然端起茶盞先是淺嚐了一口熱茶,這才一本正經地詢問道:“元輔大人,可還記得去年製定的宗藩條例?”
宗藩條例?
張四維顧不得離開這裏,當即便想起了這個事情。
由於韓王室大鬧西安城,令到宗藩祿米的事情推到風頭浪尖。從去年年初開始,朝廷圍繞著新宗藩祿米章程幾經波折,禮部右侍郎秦鳴雷亦是因此而失了聖謄。
在經過幾個月的僵持後,時任禮部左侍郎的林晧然主持了重製宗藩祿米的事務。
雖然他提出頗有遠見的“宗室賣籍”方案,但卻沒有被皇上所采納,最終林晧然還是妥協地提交一個以削減宗藩祿米和抑製宗室人口增長為主的方案。
這個方案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宗藩的問題,亦是令到林晧然受人詬病,卻是沒有想到林晧然竟會突然提起這茬“糗事”。
徐階充滿疑惑地望著林晧然,自然是記得這個方案,亦是輕輕地點頭地迴應道:“記得,此事是由你一手操辦,隻是跟改糧征銀有什麽關聯?”
“下官當時以為宗藩分散而居,每次運送祿米頗費周折,朝廷所負甚重,故而下官提議宗藩祿米改為部分糧改銀。隻是如此一來,朝廷每年需給宗親發放幾十萬兩計!”林晧然的眼睛望著徐階,認真地解釋道。
這……
張四維的眼睛頓時一瞪,顯得難以置信地望向林晧然,卻是沒想到還會有這一茬。
徐階亦是想起了這個事情,卻是不動聲色地反問道:“那亦用不著非要改糧征銀吧?”
“朝廷應當因時製宜,改變相應的策略!宗藩的祿米每年需銀以幾十萬計,今後隻多不少,若是朝廷繼續征糧,每年由糧折銀難免有所損耗。雖然目前並不緊迫,但為大明萬世之大計,下官以為正稅改為征銀乃大勢所趨!”林晧然著眼於形勢,顯得一本正經地道。
檀香嫋嫋,這個值房安靜異常。
徐階靜靜地聽著林晧然的話語,則是深深地望著林晧然。
如果在“刁民策”之前,他隻以為事情僅是一個巧合。隻是現在看來,從宗藩條例的時候,林晧然已經是埋下了引子,為著正稅由糧改銀埋下了一個大伏筆。
雖然不明白林晧然為何總是想要征銀,但這其中定然不會如此的簡單,必定是有更大的圖謀。而林晧然正在步步為營,讓整個大明王朝順著他的意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