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春湖熬不住,從北京迴來,他說他受不了沒有陽光和信息的地下室,我問他張楊怎麽行,他不說話了。他說他要在這裏租個房間、找份工作重整旗鼓。不久我靠在學院閑來無事寫的劇本找到一個影視廣告創意的工作,春湖也了找一份策劃的工作,租了個140一月的房子。沒幾天,因為寂寞,我退了房,和他搬到了一塊。
那房子有廚房,有衛生間,兩人住還是顯得很寬敞,我們在房裏貼滿了經典的電影海報,春湖從家裏搬來電視,又買了dvd,我們把房子正式命名為“盧米愛公社”,每天放映一部經典文藝片,下班後它真成了我們倆心靈休憩的天堂。沒事我們會喊來海子等所有誌同道合的兄弟們一同觀片,“盧米愛公社”原則拒絕一切商業電影,放盡天下藝術片,從法國到蘇聯,從抽象到作者電影,從北野武到薑文,從愛情到倫理,我們完全活在電影的匣子裏。
林春湖,自認為優雅時尚到不行的一個人,在我眼裏,他是一個形式大於內容的人,從電影的角度來說,他又是小眾到令人發指的地步,這點我很喜歡,這跟我偏好有點極端的事物分不開。小眾這詞,讓人聯想到許巍、高曉鬆、第六代導演、藝術片、小資情調、小成本電影、非主流音樂、表現主義、先鋒探索等等,我覺得還應該有“一個人悶騷”的成分,意思就是將自己的小愛好、小心思、小想法隱藏起來,自各琢磨、自各欣賞,不向別人解釋,也認為不需要向外人解釋和他人的理解。悶騷是一種境界,懂得悶騷,更是一種藝術才情的表現。
如今,女人在他眼裏,就像嗨咻需要必備的道具,而對電影,他倒是嗬護的像純潔的少女一般。剛認識他那會兒,印象中他聊到最多的一個女人的名字叫小草,小草學播音主持,他一直迷戀她的一種道不清的感覺,用春湖的話說就是:感受小草,天下無花,也可以理解成形容小草的詞語還沒有被發明。
春湖並沒和小草當麵說過多少話,小草可能對春湖都沒有什麽印象,而春湖他就愛上了這種印象派的距離美,而小草在湖畔旁邊靜靜的生長,並沒發覺身邊還流淌著一條湖。如果世界真有愛的話,我覺得這時候發生的愛才是真愛,愛隻是人們腦子裏意淫的一種存在形式,而這時的形式太美了,不禁讓人喊出:這就是愛。
因為真的太美了,或者這份愛始終沒能走到現實的缺憾,春湖將這種形式加上自己的想象、誇張和再造,寫成了一個很淒美的劇本。春湖和小草的故事就像透明玻璃杯盛滿的澄澈的清水,而後來的劇本就是春湖拿來了肉、油、鹽、醬、佐料和著水慢慢用小火精心熬製的鮮湯,這碗湯的故事是不存在的,春湖卻在內心深處一直煲著這碗湯,不管變質與否。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林春湖的悶騷。
春湖除了電影,沒有什麽特別感興趣的東西,對於現在的工作,他抱著吊兒郎當的態度,策劃在他眼裏就是忽悠、扯蛋,隻不過是專業與否,客戶在他看來都是傻比,不是傻比也將他們聊成傻比。
起初選擇廣播學院,就沒報著能學到啥的心理,喜歡中文分數不夠上不了這專業,不想複讀退其次便甘願犧牲給這學校的新聞專業了,之後這種心理更加堅定,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喜好學習,影視編導班的課經常翹課去聽,偶爾也去戲劇文學班滋潤下,播音班我也愛插一杠子,當時我一腳踩好幾條船,不務正業的徹底,本人有一缺點特愛拽文,沒事就喜歡在文學的土地上播上自己的種子,拿著幾大疊草稿紙像個傻比似的拚命的寫啊寫,殊不知別人早已采取機械化耕作了。
畢業後也想從事跟文字跟創作有關的工作,應聘時就愛拿自己平時寫的小散文、小說、小劇本去現,自各還覺得特牛比特自信,新的春天果然帶來了新的運氣,靠著我那自己認為還算靠譜的青春小劇本《青春在瘋長》,騙得了一廣告創意的職位。不久春湖也傳來喜訊,說自己也忽悠到一份策劃的工作,唯一讓他擔心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忽悠多久,我就告訴他先嫁出去再說,能不能生孩子少說也得十來個月才看得出來。
那房子有廚房,有衛生間,兩人住還是顯得很寬敞,我們在房裏貼滿了經典的電影海報,春湖從家裏搬來電視,又買了dvd,我們把房子正式命名為“盧米愛公社”,每天放映一部經典文藝片,下班後它真成了我們倆心靈休憩的天堂。沒事我們會喊來海子等所有誌同道合的兄弟們一同觀片,“盧米愛公社”原則拒絕一切商業電影,放盡天下藝術片,從法國到蘇聯,從抽象到作者電影,從北野武到薑文,從愛情到倫理,我們完全活在電影的匣子裏。
林春湖,自認為優雅時尚到不行的一個人,在我眼裏,他是一個形式大於內容的人,從電影的角度來說,他又是小眾到令人發指的地步,這點我很喜歡,這跟我偏好有點極端的事物分不開。小眾這詞,讓人聯想到許巍、高曉鬆、第六代導演、藝術片、小資情調、小成本電影、非主流音樂、表現主義、先鋒探索等等,我覺得還應該有“一個人悶騷”的成分,意思就是將自己的小愛好、小心思、小想法隱藏起來,自各琢磨、自各欣賞,不向別人解釋,也認為不需要向外人解釋和他人的理解。悶騷是一種境界,懂得悶騷,更是一種藝術才情的表現。
如今,女人在他眼裏,就像嗨咻需要必備的道具,而對電影,他倒是嗬護的像純潔的少女一般。剛認識他那會兒,印象中他聊到最多的一個女人的名字叫小草,小草學播音主持,他一直迷戀她的一種道不清的感覺,用春湖的話說就是:感受小草,天下無花,也可以理解成形容小草的詞語還沒有被發明。
春湖並沒和小草當麵說過多少話,小草可能對春湖都沒有什麽印象,而春湖他就愛上了這種印象派的距離美,而小草在湖畔旁邊靜靜的生長,並沒發覺身邊還流淌著一條湖。如果世界真有愛的話,我覺得這時候發生的愛才是真愛,愛隻是人們腦子裏意淫的一種存在形式,而這時的形式太美了,不禁讓人喊出:這就是愛。
因為真的太美了,或者這份愛始終沒能走到現實的缺憾,春湖將這種形式加上自己的想象、誇張和再造,寫成了一個很淒美的劇本。春湖和小草的故事就像透明玻璃杯盛滿的澄澈的清水,而後來的劇本就是春湖拿來了肉、油、鹽、醬、佐料和著水慢慢用小火精心熬製的鮮湯,這碗湯的故事是不存在的,春湖卻在內心深處一直煲著這碗湯,不管變質與否。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林春湖的悶騷。
春湖除了電影,沒有什麽特別感興趣的東西,對於現在的工作,他抱著吊兒郎當的態度,策劃在他眼裏就是忽悠、扯蛋,隻不過是專業與否,客戶在他看來都是傻比,不是傻比也將他們聊成傻比。
起初選擇廣播學院,就沒報著能學到啥的心理,喜歡中文分數不夠上不了這專業,不想複讀退其次便甘願犧牲給這學校的新聞專業了,之後這種心理更加堅定,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喜好學習,影視編導班的課經常翹課去聽,偶爾也去戲劇文學班滋潤下,播音班我也愛插一杠子,當時我一腳踩好幾條船,不務正業的徹底,本人有一缺點特愛拽文,沒事就喜歡在文學的土地上播上自己的種子,拿著幾大疊草稿紙像個傻比似的拚命的寫啊寫,殊不知別人早已采取機械化耕作了。
畢業後也想從事跟文字跟創作有關的工作,應聘時就愛拿自己平時寫的小散文、小說、小劇本去現,自各還覺得特牛比特自信,新的春天果然帶來了新的運氣,靠著我那自己認為還算靠譜的青春小劇本《青春在瘋長》,騙得了一廣告創意的職位。不久春湖也傳來喜訊,說自己也忽悠到一份策劃的工作,唯一讓他擔心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忽悠多久,我就告訴他先嫁出去再說,能不能生孩子少說也得十來個月才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