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雲超和李明快速通過甕城進入軍城。


    敦煌城四個方向的甕城都隻有一百一十五丈寬,說是城,更像是軍城和外城牆之間的一個大過道,甕城裏空空蕩蕩,沒有任何建築物可供攀爬,對麵軍城的城牆砌的比外城牆更高,牆麵完全垂直於地麵,不像外城牆還有一定傾斜角度。


    一旦外城被敵人突破或摧毀後,甕城就成了阻擋敵人快速攻擊軍城的緩衝地帶,這麽短的距離完全在弓弩的控製之下,再輔以一些守城器械,就可以有效抵禦敵人的進攻,同時甕城還是誘敵深入、設伏殲敵的好戰場。


    占據外城牆的敵軍無法攻下軍城,在對內無險可守的外城牆上又不能久留,隻能退出城去,這樣會將外城牆拱手讓給城內守軍,下次進攻依然還得從外城牆打起,這樣反複幾次,敵人的進攻氣勢就會徹底崩潰,最終隻能選擇撤軍。


    範雲超、李明策馬進入軍城後,李明自覺退後,讓範雲超驅馬走在了前麵,在軍城裏範雲超是級別最高的軍官,沒人可以走在他的前麵。


    軍城和甕城一樣,並不直接與百姓居住的城區連通,它們有特殊的通道直接通至各處城門,不需要和百姓使用同一條通道進出城門。


    東南西北四處軍城對內隻有一處城門與百姓居住的外城連通,除軍中采買外,一般都不會開放,軍城實際上與敦煌城百姓的生活是完全隔絕的。


    按照朝廷的規製,百姓也不得擅入軍城,他們出城時,會通過長長的甬道,直接從外城到達城外,不會進入軍城和甕城的區域。


    軍城的麵積比甕城要寬闊很多,平時這裏駐紮著敦煌城常備的馬步守軍、器械營、輜重營共四萬四千多人,戰時動員時可以容納二十萬人駐守。


    營房、訓練場遍布軍城之內,外間有的商鋪、理發店等,這裏一應俱全,隻不過全都由軍隊自己經營,邊軍軍士隻有在休沐時間才能分批次從軍城城門進入外城,而且每次入城還有時間限製。


    軍城裏處處體現著井然有序,雖然蠻族聯軍已經撤走了,但是軍城內的訓練氛圍依然濃厚,此時已經接近午時,新兵的訓練才剛剛就結束。


    這次敦煌保衛戰,顯示出敦煌邊軍的頑強,但也暴露了邊軍平時的訓練不足、戰術素養不夠的問題,在占據如此地利的條件之下,死傷近三萬人,雖然其中一多半是臨時征召的城防軍,但是結果依然慘痛無比。


    正式編製的邊軍在此次保衛戰中也有一萬兩千多人傷亡,李成良和範雲超一同上書朝廷,希望能將敦煌府的正式兵額從四萬四千人增至六萬四千人,以應對西北邊疆未來複雜的軍事政治局勢。


    為了配合唐國西進北上的擴張計劃,朝廷這次竟然非常爽快地批準了敦煌府新的兵額編製,並追加了敦煌府每年預備役士兵訓練的預算。


    為了幫助敦煌府快速恢複軍隊戰力,兵部特意從肅州道和甘州道各抽調一支萬人精兵補充至敦煌府,並批準敦煌府自行招募補充兵員一萬三千人。


    城主府和守備將軍府昨日已經聯名發布了《征兵令》,想借助此次敦煌保衛戰大勝的餘熱未消,抓緊招募一批熱血青年參加邊軍。


    征兵令發出之後,立刻吸引了不少熱血青年前來軍中投效,西北之地民間尚武之風盛行,很多人都在之前參加過預備兵的集訓,參與過清理戰場,他們向往在戰場上揮灑汗水。


    還有一些投軍的人則是家中兄弟太多、家庭負擔大,在敦煌城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不願出城拓荒種地,空有一身力氣卻無處使用,加入邊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邊軍的軍餉豐厚,大概是城內做工的兩倍,如果參軍期間能立下戰功,家裏還能獲得免稅等一係列優惠政策,參軍自然就有了不小的吸引力。


    範雲超看到前來報名參軍的青年棒小夥不少,心情變得好了很多,看來唐人愛國尚武的血液還在血管中流淌著,隻要有這份愛國熱情在,就是民心可用,不用太擔心唐國的未來。


    範雲超並沒有打擾邊軍的正常訓練和士卒招錄工作,他深知好的領導就是不給屬下添麻煩,沒必要的視察和指導工作是最浪費雙方時間的無聊事情,所以他決定直接穿過軍城,走外城,進內城,到達城主府。


    範雲超穿過軍城,剛走到通往外城的軍城甬道前,突然從前方傳來了十分嘈雜的爭執聲,範雲超不禁皺起了眉頭,何人在軍城前爭吵,難道不知道衝擊騷擾軍城是重罪嗎?竟敢如此放肆!


    還未等範雲超發怒,他身後的一名親兵就已經驅馬超過了眾人,快速打馬進入甬道,去軍城城門處了解情況去了。


    李明也急忙撥馬上前,走到範雲超身邊低聲說:“將軍莫惱,末將估計門外應該是來勞軍的百姓,今天各城區百姓在士紳鄉老的組織下,自行前往東南西北四處軍城,要對邊軍將士進行慰問。”


    範雲超一聽,立刻明白是怎麽迴事,心中的怒火立刻消去了幾分,果然一會兒親兵迴報,正是勞軍的百姓隊伍想要進軍城進行慰問,但是軍城城門守衛按照大唐軍律將他們攔在了軍城外,所以才起了一些爭執。


    範雲超知道這是一次增強軍民融合、加深軍民互信的好機會,不能就這樣無情地拒絕百姓的盛情,如果這次傷了百姓的愛國擁軍之心,將來求著百姓來勞軍也不會有人來了。


    範雲超稍一思索,立刻給手下一名親兵說,讓他通知軍城城門守衛,請勞軍的百姓隊伍後撤兩百丈,軍城內的邊軍代表將出城接受慰問;又讓另一名親兵去通知北城駐軍的各營營官,選一半儀表堂堂的精銳士卒,選一半有傷殘在身的立功士卒,一同出城接受百姓的勞軍慰問。


    很快軍城門口的百姓退出了兩百丈,將北城軍城門前的校場讓了出來,同時北城的各營營官也快速將邊軍代表組織到位。


    此次共調集了六百名邊軍精卒,他們個個身材高大、盔明甲亮,一臉的精悍之氣,因為是出軍城接受慰問,他們並沒有攜帶長兵器,都隻帶了佩刀和佩劍。


    其中有一半士卒都是身上有傷的百戰餘生勇士,他們的傷多在麵部、頭部和頸部,並未傷及四肢,仍有強悍的戰力,而那些手足四肢受重傷的邊軍,則被強製退出現役,另行安置。


    一陣銅號角聲響起,軍城通往外城的小城門緩緩打開,隻見一位銀盔銀甲的將軍一馬當先走了出來,後麵六位營官驅馬跟隨,再後麵則是六百名披掛整齊的邊軍精卒,他們保持整齊的步伐慢慢從軍城裏推了出來。


    領頭的士紳鄉老和後麵的勞軍百姓一臉的驚愕,不知道出營的邊軍要做什麽,正在這時一個眼尖的鄉老突然大喊道:“是範將軍!是範將軍!範將軍親自出軍城來接受我們的慰問了!”


    “真的!哪個是範將軍?”


    “閃開,我要看看我們敦煌城的大英雄!”


    “啊!範將軍好帥呀!”


    “……”


    一片嘈雜聲裏,六百多名北城邊軍代表在軍城前的校場上站定,他們擺成一個雁形陣,雖然沒有將武器擎在手中,但隻是這幅整齊的軍容就透出一股肅殺之氣,撲麵而來,令前來慰問勞軍的隊伍感覺到極大的壓迫感。


    第二排最右側的一位千總,將高舉的右手迅速放下,六百名精卒同聲怒吼:“吼!”


    這一聲有如平地炸雷、風暴過境,竟然把慰問勞軍的隊伍喝退了三步,其中第一排中有不少士紳鄉老被嚇得失足跌倒,這下終於讓敦煌百姓見識到了邊軍的威勢。


    一位領頭的鄉老年逾六旬,但是身體依然十分健朗,年輕時他也做過邊軍,雖然也被這六百精卒的氣勢所攝,但是很快就恢複了過來,他第一個起身,帶頭鼓起掌來,其他的百姓這才反應過來,急忙一起跟著鼓掌,立刻掌聲雷動。


    領頭鄉老大聲說:“各位鄉親父老,這就是我們的敦煌邊軍,真正的虎賁之師,就憑這一聲怒吼就可以讓敵人聞風喪膽,果然名不虛傳!


    小老兒鄭鋒年輕時也曾是一名邊軍,今日見到袍澤兄弟不免心潮澎湃,情緒難以抑製,還望將軍勿怪,嗚嗚嗚~~”


    說話間,鄭鋒一躬到底,竟然哭了出來,不知道是否是想起了當年的戎馬生涯,是否想起了年紀輕輕就逝去的戰友,卻不知悲從何來,也許隻有當過兵的人才能理解他的心情。


    範雲超急忙跳下馬背,上前扶住激動的鄭鋒說:“老叔,原來您也是我等的袍澤,更是我等的前輩,不需行此大禮,快請起身,否則就要折煞我等了。”


    範雲超扶起鄭鋒,鄭鋒這時因為太激動,已經哽咽地說不出話來。


    範玉超讓自己的親兵扶住鄭鋒,他自己一個空心跟頭跳上了馬背,站在馬鞍之上,他的坐騎訓練有素、十分聽話,背上雖然突然落下重物,它卻毫不驚慌,還能穩穩站在原地,一動不動,讓範雲超可以穩穩站在它的背上。


    另一名親兵急忙上前抓住將軍坐騎的韁繩,擔心坐騎受驚傷了將軍。


    範雲超的馬頗為通靈,用大眼睛瞪著那名親兵,有些不滿地甩甩腦袋,打了個響鼻,在那名親兵身上噴了一些鼻涕口水,仿佛在抗議親兵多事,這名親兵很了解將軍坐騎的性格,完全無視於那些鼻涕口水,依然牢牢抓緊手中的韁繩。


    範雲超站在馬鞍上,這樣可以讓大部分民眾看到他的身影,他大聲說:“各位鄉親父老,本將範雲超,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邊軍的關愛和支持。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無怨無悔,現在又得到了家鄉父老的認同,更是每名邊軍的榮幸。


    邊軍和百姓的關係,就像魚和水的關係,魚離不開水,水養育著魚;水也不能缺少魚,沒有魚兒的清潔,水也不會一直保持純淨。


    敦煌城邊軍來自於百姓、依靠於百姓,是敦煌府的子弟兵,與敦煌府百姓血脈相連,是靠父老鄉親的支持和擁護才能發展壯大。


    這次敦煌保衛戰,邊軍和百姓一同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才保護了敦煌城的安危,我覺得需要感謝地不止是邊軍,還有我們偉大的敦煌百姓。


    今天看到大家來到軍城勞軍,我十分欣慰,在此我代表敦煌城的邊軍對各位致以最誠摯的感謝,我們邊軍吃餉當兵,已經用了百姓的賦稅,實在不應再向百姓索取什麽。


    同時朝廷和兵部都有明文規定,百姓不得入軍城,唐軍也不得接受軍餉之外的任何民間饋贈,也請各位父老鄉親能夠理解。


    軍民魚水情深、患難與共、生死相依、不離不棄,這是我們共同的理念,範雲超願意帶領邊軍與諸位同唿吸、共命運、心連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妖狐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探出爪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探出爪爪並收藏妖狐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