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侍的目光轉向孫巧兒的碗,卻看見了不一樣,不是更好,而是,這碗裏頭分明就隻有鍋巴。
一整塊一整塊的,金黃的南瓜瓤中帶這些鍋焦黑,不過若是不仔細還看不太出來,因為炒過的南瓜飯帶著香氣,將焦味掩蓋了。
「夫人,這焦低的飯為何還要吃?」他皺了皺眉,難掩嫌棄。
他自打入宮後,就算是吃白飯饅頭,也沒在吃過這等粗食。
「大人,這鍋叫蘸辣椒醬也是很美味的,我愛吃。」
說著就將桌上一小碟蒜蓉辣椒醬拌在了飯麵上,然後道:「大人還望恕罪,這鄉野之地,此刻實在拿不出什麽好菜。」
內侍大人動了筷,孫巧兒徑直吃了起來,但席間卻多吃辣椒醬,實實在在的菜卻下筷極少,內侍心裏還想著畢竟不是什麽正經的大戶人家閨閣小姐出身,這些東西,從來不會出現在飯桌上。
不過這幾道菜,雖不精緻,不過味道確是不錯的,不知不覺,桌上菜已經消滅了一半。
吃飽了,最後侍女呈上來一壺茶水。
「這又是什麽茶?」
入宮久了,便是喝茶也極為講究,能得陛下看重的,自然少不了孝敬。
「這是今秋我采的野菊花,配上冬瓜皮,杏仁葉泡的茶水,天氣幹冷,喝著能潤潤身子,還能祛燥火。」
想要喝什麽雪頂毛尖,大紅袍的,省省吧,自然是沒有的。
內侍喝了一口,咂咂嘴,感覺還不錯,雖然就是些普通搭配。
「大人,不知還想去哪兒看看?」
吃飽喝足便會想犯困,且如今他身邊人走了大半,頓時安全感不足,於是道:「不轉了,會京城裏吧,那些迴家的人,傍晚前必須歸來,否則,後果是知道的。」
「你這莊子不錯,我自己轉轉,你們的人便不用跟了。」
「是。」
待得人走後,孫巧兒身邊的侍女才道:「這位內侍還沒放棄挑咱們錯處的地方呢。」
孫巧兒不以為意:「若是他想從中作梗,便是咱們奉上金銀珠寶轉過身也能變成把柄,此番關鍵,不在他。」
「夫人高明,那些迴家的護衛們定會讓家人詳細說京城境況,這內侍一張嘴,如何抵得上這一傳十十傳百的真實。」
孫巧兒不語,這些人說的話,不僅僅要傳道皇帝的耳朵裏,更重要的,要讓更多偶讀百姓知曉,還有文化人的傳播也不可忽視。
又過了一日,這內侍見人是拿不迴去了,也想著捱日子,但誰都知道這並非長久之計。
他再次不死心的問:「老王爺當真不能走?」
沒人攔著,被強製留在府上休息的老王爺聽了直嚷嚷:「走得走得,你們快放我出去!這地方不能待了,缺吃少穿的,我要去江南,皇帝侄兒給我準備了別院,還有美酒美食,我要去享福,不同你們吃苦了!」
這話便讓江南來的一行人尷尬了,其實對比起來的確是,這幾日,他們的夥食卻是寒酸,雖然孫巧兒親自下廚,味道極佳,可是就那普普通通的材料,令得內侍心裏頭總慪著一股子莫名的氣。
可是對誰都不好發。
那些從家迴來的侍衛倒是不挑剔了,反而格外珍而重之,家裏頭竭力想給他們做一頓好吃的,奈何如今實在沒什麽好東西,就是塊臘肉也拿不出手,那天,還是從莊子裏每戶分了一斤野豬肉才顯得不那麽寒酸。
可是這些歸家的兒子,和著南瓜粥,吃著炒野菜,土豆燉野豬肉,不敢在家人麵前留下男兒淚,隻能就這粥菜往心裏頭咽。
著實感傷。
「阿娘,阿姐,我留下來吧。」
「留什麽留,你在江南當差還有好菜好飯吃,家裏頭用不著你。」
「可是你們太苦了,那麽多田地下來,阿娘您的關節又該痛了。」
這是那叫鄧哥兒的家——
「阿娘沒事,你不知道,那宮小夫人以前也常來莊子裏看看,不光是送我們米糧,早些日子她同一些大人來,正好路過咱家負責的田地邊,也不知道那眼睛如何雪亮的,就看出阿娘有關節風濕痛的老毛病,晚上便差人送了一瓶藥酒來,阿娘用了,舒服多了,你問你阿姐。」
「卻是如此,不僅僅咱阿娘,那宮小婦人還差人送了附近好幾個村子呢,有藥酒有藥膏的,有奇效呢!素日裏,哪裏輪得到咱們這些小老百姓用。」
「果真如此?」
「這還能假了去?那些送藥的人說了,本來是打算賣的,可惜如今京城中十室九空,那夫人便拿出一半送到戰場給將士們用,剩下些便免費送咱這些上了年紀有毛病的人。」
這家阿姐也眉開眼笑道:「可不是,還省了許多人看病錢。」
一時間,這位鄧哥卻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鄧哥,不光咱家,你看看許多人都是受了恩惠的,宮家一門猛將的,老將軍不走,內眷不走,就連這成婚不到一年的小夫人都不走,王府也不走,如此才止住了慌亂,我們還能得多兩倍的田地耕種,還得了救命 藥——」
「哎呀呀,做人要有良心,你是不知道這些大人們在京城裏,那就是定海神針呀,阿娘聽說了,這次陛下要兩位老大人去江南,可當初兵禍即將臨城的時候,陛下又在哪?」
鄧哥兒露出思索的神色。
「咱家一直以你為傲,不過我們卻捨不得放下這個家,離不開這片土,阿娘和阿姐都相信,前線有小王爺和狀元郎,還有許多好士兵,京城裏還有老大人和像小夫人這般的人,還有什麽怕的,就是破城了,咱們也不走。」
「沒錯,弟弟,你姐夫主動去報名征夫,雖每日早出晚歸,不說每日能吃上大半飽的,還能給家裏帶大餅,他說了,城在人在,便是死,也要同那些大人們戰鬥到最後。」
這不僅僅是一家之言,許多迴去的侍衛們略微說上幾句便知曉家人的態度。
當然也有些惴惴不安想要隨著一塊兒出京城這等是非地的,畢竟少數,也沒人攔著。
這日,內侍麵色不露色,可心裏苦水直流,還不知道如何同陛下交代。他仿佛看到了頭上懸懸欲墜的刀子正晃晃悠悠的。
而那些個護衛們,有好幾個居然要帶上家眷!
豈有此理!
護衛是幹什麽的?
那是保護皇帝陛下的,他是傳旨的內飾官,那麽他們的責任便是保護自己!
帶上了家眷,那豈還有一分心思在自己身上!
於是這位大人毫不猶豫的便將這些哭哭啼啼的人趕迴了城裏。
當下那場麵便是教人骨肉分離,你哭我喊的,後麵兩條腿的人如何快的過長腿馬和兩輪車,那哭聲一路延綿了好遠好遠......
</br>
一整塊一整塊的,金黃的南瓜瓤中帶這些鍋焦黑,不過若是不仔細還看不太出來,因為炒過的南瓜飯帶著香氣,將焦味掩蓋了。
「夫人,這焦低的飯為何還要吃?」他皺了皺眉,難掩嫌棄。
他自打入宮後,就算是吃白飯饅頭,也沒在吃過這等粗食。
「大人,這鍋叫蘸辣椒醬也是很美味的,我愛吃。」
說著就將桌上一小碟蒜蓉辣椒醬拌在了飯麵上,然後道:「大人還望恕罪,這鄉野之地,此刻實在拿不出什麽好菜。」
內侍大人動了筷,孫巧兒徑直吃了起來,但席間卻多吃辣椒醬,實實在在的菜卻下筷極少,內侍心裏還想著畢竟不是什麽正經的大戶人家閨閣小姐出身,這些東西,從來不會出現在飯桌上。
不過這幾道菜,雖不精緻,不過味道確是不錯的,不知不覺,桌上菜已經消滅了一半。
吃飽了,最後侍女呈上來一壺茶水。
「這又是什麽茶?」
入宮久了,便是喝茶也極為講究,能得陛下看重的,自然少不了孝敬。
「這是今秋我采的野菊花,配上冬瓜皮,杏仁葉泡的茶水,天氣幹冷,喝著能潤潤身子,還能祛燥火。」
想要喝什麽雪頂毛尖,大紅袍的,省省吧,自然是沒有的。
內侍喝了一口,咂咂嘴,感覺還不錯,雖然就是些普通搭配。
「大人,不知還想去哪兒看看?」
吃飽喝足便會想犯困,且如今他身邊人走了大半,頓時安全感不足,於是道:「不轉了,會京城裏吧,那些迴家的人,傍晚前必須歸來,否則,後果是知道的。」
「你這莊子不錯,我自己轉轉,你們的人便不用跟了。」
「是。」
待得人走後,孫巧兒身邊的侍女才道:「這位內侍還沒放棄挑咱們錯處的地方呢。」
孫巧兒不以為意:「若是他想從中作梗,便是咱們奉上金銀珠寶轉過身也能變成把柄,此番關鍵,不在他。」
「夫人高明,那些迴家的護衛們定會讓家人詳細說京城境況,這內侍一張嘴,如何抵得上這一傳十十傳百的真實。」
孫巧兒不語,這些人說的話,不僅僅要傳道皇帝的耳朵裏,更重要的,要讓更多偶讀百姓知曉,還有文化人的傳播也不可忽視。
又過了一日,這內侍見人是拿不迴去了,也想著捱日子,但誰都知道這並非長久之計。
他再次不死心的問:「老王爺當真不能走?」
沒人攔著,被強製留在府上休息的老王爺聽了直嚷嚷:「走得走得,你們快放我出去!這地方不能待了,缺吃少穿的,我要去江南,皇帝侄兒給我準備了別院,還有美酒美食,我要去享福,不同你們吃苦了!」
這話便讓江南來的一行人尷尬了,其實對比起來的確是,這幾日,他們的夥食卻是寒酸,雖然孫巧兒親自下廚,味道極佳,可是就那普普通通的材料,令得內侍心裏頭總慪著一股子莫名的氣。
可是對誰都不好發。
那些從家迴來的侍衛倒是不挑剔了,反而格外珍而重之,家裏頭竭力想給他們做一頓好吃的,奈何如今實在沒什麽好東西,就是塊臘肉也拿不出手,那天,還是從莊子裏每戶分了一斤野豬肉才顯得不那麽寒酸。
可是這些歸家的兒子,和著南瓜粥,吃著炒野菜,土豆燉野豬肉,不敢在家人麵前留下男兒淚,隻能就這粥菜往心裏頭咽。
著實感傷。
「阿娘,阿姐,我留下來吧。」
「留什麽留,你在江南當差還有好菜好飯吃,家裏頭用不著你。」
「可是你們太苦了,那麽多田地下來,阿娘您的關節又該痛了。」
這是那叫鄧哥兒的家——
「阿娘沒事,你不知道,那宮小夫人以前也常來莊子裏看看,不光是送我們米糧,早些日子她同一些大人來,正好路過咱家負責的田地邊,也不知道那眼睛如何雪亮的,就看出阿娘有關節風濕痛的老毛病,晚上便差人送了一瓶藥酒來,阿娘用了,舒服多了,你問你阿姐。」
「卻是如此,不僅僅咱阿娘,那宮小婦人還差人送了附近好幾個村子呢,有藥酒有藥膏的,有奇效呢!素日裏,哪裏輪得到咱們這些小老百姓用。」
「果真如此?」
「這還能假了去?那些送藥的人說了,本來是打算賣的,可惜如今京城中十室九空,那夫人便拿出一半送到戰場給將士們用,剩下些便免費送咱這些上了年紀有毛病的人。」
這家阿姐也眉開眼笑道:「可不是,還省了許多人看病錢。」
一時間,這位鄧哥卻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鄧哥,不光咱家,你看看許多人都是受了恩惠的,宮家一門猛將的,老將軍不走,內眷不走,就連這成婚不到一年的小夫人都不走,王府也不走,如此才止住了慌亂,我們還能得多兩倍的田地耕種,還得了救命 藥——」
「哎呀呀,做人要有良心,你是不知道這些大人們在京城裏,那就是定海神針呀,阿娘聽說了,這次陛下要兩位老大人去江南,可當初兵禍即將臨城的時候,陛下又在哪?」
鄧哥兒露出思索的神色。
「咱家一直以你為傲,不過我們卻捨不得放下這個家,離不開這片土,阿娘和阿姐都相信,前線有小王爺和狀元郎,還有許多好士兵,京城裏還有老大人和像小夫人這般的人,還有什麽怕的,就是破城了,咱們也不走。」
「沒錯,弟弟,你姐夫主動去報名征夫,雖每日早出晚歸,不說每日能吃上大半飽的,還能給家裏帶大餅,他說了,城在人在,便是死,也要同那些大人們戰鬥到最後。」
這不僅僅是一家之言,許多迴去的侍衛們略微說上幾句便知曉家人的態度。
當然也有些惴惴不安想要隨著一塊兒出京城這等是非地的,畢竟少數,也沒人攔著。
這日,內侍麵色不露色,可心裏苦水直流,還不知道如何同陛下交代。他仿佛看到了頭上懸懸欲墜的刀子正晃晃悠悠的。
而那些個護衛們,有好幾個居然要帶上家眷!
豈有此理!
護衛是幹什麽的?
那是保護皇帝陛下的,他是傳旨的內飾官,那麽他們的責任便是保護自己!
帶上了家眷,那豈還有一分心思在自己身上!
於是這位大人毫不猶豫的便將這些哭哭啼啼的人趕迴了城裏。
當下那場麵便是教人骨肉分離,你哭我喊的,後麵兩條腿的人如何快的過長腿馬和兩輪車,那哭聲一路延綿了好遠好遠......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