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家兄妹迴到家時,孫家阿公正一臉喜色。
「阿公,什麽好事?」
孫家阿公揚了揚手中的地契,道:「早些天談下來的地今天過手了,三十畝上等田,都要了。」
孫巧兒湊上前看,果然,是縣城裏一個地主老才給小兒子留下的部分基業,不過如今人往高處走,舉家搬遷到府城,那小沖村的三十畝田,對他們那樣的富貴人家算不得如何,可孫家阿公眼饞很久了。
要不是狠賺了一筆,孫家阿公估計要心疼好一陣,整了的賣,二十五兩一畝田,統共花了七百五十兩呢!
孫家阿公吸了口煙,滿意地點點頭:「那邊上還有十畝荒地也一併給了,算下來咱也不吃虧。」
沒錯,怎麽算他們都占了便宜呢。
「你外公外婆可安頓好了?病要緊麽?」
孫巧兒就把今天趙家的事沒有添油加醋的說了一番,孫家阿公冷哼了一聲:「說起來有一半也是那倆老的慣的,不過既然你們有能力也有一份孝心,就好好給他們治上一番。」
孫巧兒瞭然,又道:「阿公,那我要的地什麽時候能劃出來?」
她可是相中家邊那百畝荒地很久了,念念不忘她的果園大計,還有果園雞,最重要的,她們老屋雖在大山腳邊上,位置偏了些,可有活水過來,買下地把池塘擴大,能再養多少魚!
孫巧兒美得眼睛裏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孫家阿公覺得好笑又好玩,開玩笑道:「哎呦喲,可不得了,我家巧兒可是的地主婆,以後誰娶誰發財呢。」
孫巧兒一頭紮進阿公懷裏,腦袋扭了扭:「哼,阿公天天想要巧兒嫁了,那我嫁了您做我的陪嫁不?」
「阿公求之不得,那就不用和我的乖乖分開了。」
第二天,孫家阿公就找到了裏長,孫家老宅旁邊幾十畝荒地原先也是一片小叢林,不過開朝在那附近打過一仗,樹木都被燒毀,村裏不少人說那埋了好多人骨,陰氣太盛,所以小沖村的最尾截止到孫家老宅就再也沒人敢繼續開戶。
孫巧兒也不了解當年戰火蔓延的邊境,直接要了一百畝荒地,二十畝給阿娘和大哥,這個戶也算能立起來了。
再說,荒地可比上等水田便宜多了,八兩銀子一畝,八百兩銀子,她的私庫完全拿得出。
倒是村長和裏長看那契書上籤的孫巧兒名字時被唬了大跳,直言孫家阿公對這小孫女縱寵無邊了,簡直是當朝頭一份。
對此祖孫兩隻笑笑,然後就樂滋滋迴家準備造房開荒大計去了。
立春就在出十五後五天,春雷過後萬物萌發,農家人修整好器具摩拳擦掌的準備給新年添好兆頭,誰料老天爺高興沒兩天就使小性兒,還沒耙幾下的地又被凍住了。
「這場倒春寒來的早哇。」
不但早,而且異常冷,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糧價番了三番,這個價錢對普通人而言已經有些難以承受,如果天氣再不迴暖,播種延遲,不僅會影響糧食收成,在青黃不接那兩月糧價絕對能漲到一個觸目驚心的價錢。
有先見之明的人咬咬牙,趁還沒繼續漲價前從牙縫裏摳出錢買了糧先屯著。
孫家也不例外,好在他們去年糧都沒賣,除了出攤用了一部分,自己吃些,還剩下一半糧,也虧得是菜品豐富油水足了,米飯消耗自然就少。
孫家阿公麵露憂愁,孫巧兒來到異世算適應,但對於農事,遠不如阿公這樣的老農來的精通。
「就怕四五月餓死人吶。」他抬頭看陰沉沉的天,天光也鍍上了灰黑,格外沉重壓抑。
「那豈不是不少人家都沒錢買糧了?」
「就看老天賞不賞臉,去年光景多好,可糧食都賤賣了。」
也就是說今年糧鋪誰囤的多,誰就能在這幾個月狠賺一筆。
孫家二房喜不自勝,二伯娘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去年收糧便宜她多囤了些,如今三番還有得漲,於是她打起了主意。
糧食限量供應,就要等到青黃不接那陣狠狠賺一票大的。
而原先那些陳年糯米此時都漲了三倍價錢,想想去年的損失總算填迴來了。
她每天數錢數到紅光滿麵,恨不得晚上睡覺都躺在鋪了錢的床上。
真是時來運轉,大半年受的窩囊氣終於可以狠狠出上一口。
春寒持續了整整十日,天剛放出一點晴熱,辛苦勞作的農人不敢躲懶,即使地裏殘了好些碎冰渣子也開始賣力翻地。
當然,小部分除外。
孫家阿娘和兩位老人在縣城裏住的宅子裏,孫巧兒把做好的眼藥水交了,二老在治療了半月後效果是十分可喜的。
趙家外婆的眼睛現在門邊有個人,她做院子裏也能朦朧看清楚,又加之有女兒精心照顧調養,臉上的肉也見多了些。
所以孫掌櫃已經著手準備借著這次的治療大力宣傳一番,徹底把眼藥水的名頭打出去!
眼藥水雖不及滋潤膏價錢高,但勝在工序簡單,出產多,孫巧兒把一部分工序給了他們代勞,自己則掌控核心,如此一來,產品能投放的市場那就大了去了,他們有預感,這次一定能賺得個衣缽滿盆!
而趙家外公在堅持治療後,原本在倒春寒中要打發作的風濕骨痛到底是被壓製了下去,整個人都感覺輕快不少,精神一上來,人也年輕了幾歲。
孫家阿娘還每天用滋潤膏保養二老的手,天知道她見到兩人那出漿開裂的手時是多麽心疼。
可兩老人一輩子勞作慣了,身子骨稍微好些就惦記迴家。
趙家外公道:「春花,巧兒,我現在好多了,咱就不留了吧,住在城裏費錢費事的。」
孫巧兒自然不同意,道:「外公,咱治病可不能半途而廢,人家馬大夫可是說了,您的病一定要徹底斷了根,以後天冷天潮才不遭罪。」
「可是家裏......」他實在放心不下。
孫巧兒那還能不知道老人惦記那幾畝地,別以為他們粉飾得好,一到開春,那舅母可從來不會下地春耕個,都是外公和舅舅忙活,而外婆在家摸摸索索的也要把家裏餵牲畜、造飯、洗衣的活兒幹了。
她真不知道家裏供一個祖宗除了留著上香還能幹嘛。
</br>
「阿公,什麽好事?」
孫家阿公揚了揚手中的地契,道:「早些天談下來的地今天過手了,三十畝上等田,都要了。」
孫巧兒湊上前看,果然,是縣城裏一個地主老才給小兒子留下的部分基業,不過如今人往高處走,舉家搬遷到府城,那小沖村的三十畝田,對他們那樣的富貴人家算不得如何,可孫家阿公眼饞很久了。
要不是狠賺了一筆,孫家阿公估計要心疼好一陣,整了的賣,二十五兩一畝田,統共花了七百五十兩呢!
孫家阿公吸了口煙,滿意地點點頭:「那邊上還有十畝荒地也一併給了,算下來咱也不吃虧。」
沒錯,怎麽算他們都占了便宜呢。
「你外公外婆可安頓好了?病要緊麽?」
孫巧兒就把今天趙家的事沒有添油加醋的說了一番,孫家阿公冷哼了一聲:「說起來有一半也是那倆老的慣的,不過既然你們有能力也有一份孝心,就好好給他們治上一番。」
孫巧兒瞭然,又道:「阿公,那我要的地什麽時候能劃出來?」
她可是相中家邊那百畝荒地很久了,念念不忘她的果園大計,還有果園雞,最重要的,她們老屋雖在大山腳邊上,位置偏了些,可有活水過來,買下地把池塘擴大,能再養多少魚!
孫巧兒美得眼睛裏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孫家阿公覺得好笑又好玩,開玩笑道:「哎呦喲,可不得了,我家巧兒可是的地主婆,以後誰娶誰發財呢。」
孫巧兒一頭紮進阿公懷裏,腦袋扭了扭:「哼,阿公天天想要巧兒嫁了,那我嫁了您做我的陪嫁不?」
「阿公求之不得,那就不用和我的乖乖分開了。」
第二天,孫家阿公就找到了裏長,孫家老宅旁邊幾十畝荒地原先也是一片小叢林,不過開朝在那附近打過一仗,樹木都被燒毀,村裏不少人說那埋了好多人骨,陰氣太盛,所以小沖村的最尾截止到孫家老宅就再也沒人敢繼續開戶。
孫巧兒也不了解當年戰火蔓延的邊境,直接要了一百畝荒地,二十畝給阿娘和大哥,這個戶也算能立起來了。
再說,荒地可比上等水田便宜多了,八兩銀子一畝,八百兩銀子,她的私庫完全拿得出。
倒是村長和裏長看那契書上籤的孫巧兒名字時被唬了大跳,直言孫家阿公對這小孫女縱寵無邊了,簡直是當朝頭一份。
對此祖孫兩隻笑笑,然後就樂滋滋迴家準備造房開荒大計去了。
立春就在出十五後五天,春雷過後萬物萌發,農家人修整好器具摩拳擦掌的準備給新年添好兆頭,誰料老天爺高興沒兩天就使小性兒,還沒耙幾下的地又被凍住了。
「這場倒春寒來的早哇。」
不但早,而且異常冷,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糧價番了三番,這個價錢對普通人而言已經有些難以承受,如果天氣再不迴暖,播種延遲,不僅會影響糧食收成,在青黃不接那兩月糧價絕對能漲到一個觸目驚心的價錢。
有先見之明的人咬咬牙,趁還沒繼續漲價前從牙縫裏摳出錢買了糧先屯著。
孫家也不例外,好在他們去年糧都沒賣,除了出攤用了一部分,自己吃些,還剩下一半糧,也虧得是菜品豐富油水足了,米飯消耗自然就少。
孫家阿公麵露憂愁,孫巧兒來到異世算適應,但對於農事,遠不如阿公這樣的老農來的精通。
「就怕四五月餓死人吶。」他抬頭看陰沉沉的天,天光也鍍上了灰黑,格外沉重壓抑。
「那豈不是不少人家都沒錢買糧了?」
「就看老天賞不賞臉,去年光景多好,可糧食都賤賣了。」
也就是說今年糧鋪誰囤的多,誰就能在這幾個月狠賺一筆。
孫家二房喜不自勝,二伯娘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去年收糧便宜她多囤了些,如今三番還有得漲,於是她打起了主意。
糧食限量供應,就要等到青黃不接那陣狠狠賺一票大的。
而原先那些陳年糯米此時都漲了三倍價錢,想想去年的損失總算填迴來了。
她每天數錢數到紅光滿麵,恨不得晚上睡覺都躺在鋪了錢的床上。
真是時來運轉,大半年受的窩囊氣終於可以狠狠出上一口。
春寒持續了整整十日,天剛放出一點晴熱,辛苦勞作的農人不敢躲懶,即使地裏殘了好些碎冰渣子也開始賣力翻地。
當然,小部分除外。
孫家阿娘和兩位老人在縣城裏住的宅子裏,孫巧兒把做好的眼藥水交了,二老在治療了半月後效果是十分可喜的。
趙家外婆的眼睛現在門邊有個人,她做院子裏也能朦朧看清楚,又加之有女兒精心照顧調養,臉上的肉也見多了些。
所以孫掌櫃已經著手準備借著這次的治療大力宣傳一番,徹底把眼藥水的名頭打出去!
眼藥水雖不及滋潤膏價錢高,但勝在工序簡單,出產多,孫巧兒把一部分工序給了他們代勞,自己則掌控核心,如此一來,產品能投放的市場那就大了去了,他們有預感,這次一定能賺得個衣缽滿盆!
而趙家外公在堅持治療後,原本在倒春寒中要打發作的風濕骨痛到底是被壓製了下去,整個人都感覺輕快不少,精神一上來,人也年輕了幾歲。
孫家阿娘還每天用滋潤膏保養二老的手,天知道她見到兩人那出漿開裂的手時是多麽心疼。
可兩老人一輩子勞作慣了,身子骨稍微好些就惦記迴家。
趙家外公道:「春花,巧兒,我現在好多了,咱就不留了吧,住在城裏費錢費事的。」
孫巧兒自然不同意,道:「外公,咱治病可不能半途而廢,人家馬大夫可是說了,您的病一定要徹底斷了根,以後天冷天潮才不遭罪。」
「可是家裏......」他實在放心不下。
孫巧兒那還能不知道老人惦記那幾畝地,別以為他們粉飾得好,一到開春,那舅母可從來不會下地春耕個,都是外公和舅舅忙活,而外婆在家摸摸索索的也要把家裏餵牲畜、造飯、洗衣的活兒幹了。
她真不知道家裏供一個祖宗除了留著上香還能幹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