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可不敢再賣關子,立刻開口解釋道“也不會是東江鎮,大明開國200多年,軍器早有定製,各種火器口徑大小是有定規的,差別是有,但絕對不可能這麽大。”
“你說不是朝鮮官軍,又不是東江鎮兵馬,那還能有什麽人,能夠弄出這麽多火器來?”
“諸位別急,聽我慢慢分說,我昨晚趕到的時候,敵人已經撤走,而且搬空了所有糧食。然後我立刻派人在周圍搜索,在不遠的山坡上撿到了幾支敵人的火銃。”揮揮手,達春帶人呈上幾支炸了膛的火銃。
陳信繼續道“諸位且看,這火銃打造水平怎麽樣?”
一個宜特墨手下軍官拿起一支火銃端詳了一陣,說道“低劣,不堪使用,完全是鐵皮卷成的,而且內壁凹凸不平,誰會用這種東西,還不如自殺來的痛快。”
突然,這人驚唿了一聲“天啊,居然還有一根槍管都是歪的?哪怕再蠢的人也不敢用這種火銃吧?居然還拿來打仗?”
陳信點了點頭“沒錯,軍隊的人,沒有傻子,隻要稍微經過一些訓練的人,都知道這種火銃是不能用的,那麽什麽人會即持有大量劣質材料打造的火銃,又傻大膽到敢用這種火銃打仗。”
然後舉著手中的彈丸“再加上口徑大小差異明顯,鉛彈都湊不齊,還不夠明顯嗎?”
眾人都被陳信的問題吸引住了,到底什麽人會這麽幹呢?
還是蘇克薩哈最先反應過來,他畢竟是金國大汗的親戚,從小見多識廣,此時他率先開口道“難道是朝鮮的土匪,或者準備造反的叛賊?”
陳信暗道“終於把你們帶偏了,蘇兄,幹的漂亮。”
“沒錯,肯定是一幫子叛賊,想要造朝鮮李氏的反,隻是湊巧我們的大軍打了過來。”
“肯定是這樣了。”
“膽大包天,一幫叛賊竟敢來摸老虎的尾巴。”
“是啊,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會威脅到咱們的糧道。”
頓時大家都被帶偏了,所有軍官群情激奮一陣議論,要把那波朝鮮人碎屍萬段。
這時陳信慢悠悠的開口道“大家都不要生氣,也別著急,就這種火銃質量,他們都不敢遠遠的放銃,我觀察過了,炸膛的火銃離著這些屍體隻有二十幾步遠,對付無甲的士兵,都隻能在這麽近開火,這種敵人根本沒有什麽威脅,隻是占了夜色的便宜而已。”
看大家聽得認真,繼續說道“但是不管又不行,每天被他們東打一槍,西放一銃的,對糧道還是有威脅的。”
“可是想要快速消滅這些朝鮮叛逆也不容易,他們都是本地的鄉民,入則為民,出則為匪,咱們人生地不熟的,上哪裏找去?”
看大家都在點頭,陳信拋出了自己最終的目的。
“所以,我認為,應該立刻從國內調集女真平民來此地屯田。”
此話一出,頓時驚得大家目瞪口呆,都不可置信的看著陳信。
陳信對著宜特墨問道“咱們大金的軍隊現在占領哪些地方了?”
宜特墨猶豫了一下,但是又想到對方是蘇克薩哈最得力的親信,也就不再隱瞞“平安北道沿邊的城池基本全部被打下來了。”
陳信早就通過鷹隼偵查到了這種情況,而且還知道的更多,比如,金軍大部隊還是不改往日習氣,在義州城進行了大屠殺。
心中想著,麵上卻不動聲色接著問道“這李氏朝鮮的邊境城池好打嗎?”
宜特墨很是自豪“雖然沒有你裏海虎打的那麽輕鬆,但是戰兵死傷都不大,就是多損失了一些包衣和阿哈而已。”
蘇克薩哈著急的問道“這和派女真平民來屯田有什麽關係啊?”他此時正是最熱血,著急立功的時候,如果能夠促成金國來此屯田,直接占領這個地方,那是憑空多出了天大的功勳啊,所以很想立刻知道陳信有什麽理由,可以說服上級。
陳信輕聲勸著“別著急,聽我慢慢說。”
繼續道“大家想想當年,你們大家剛到遼東的時候,誰家沒有幾十上百的奴仆?可是如今大家家裏還有多少阿哈?是不是很多戰兵和小軍官家裏都得自己種地了?”
所有軍官都想到了努爾哈赤最近幾年的大屠殺,雖然嘴上不敢說,但是心裏全都有氣,都是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這就對了啊,大家當年為什麽能過好日子?還不是大量的阿哈給大家做活?這朝鮮那麽好打,大家為什麽不來這裏屯田呢?到了朝鮮,遍地是人啊。”
蘇克薩哈失望的說道“還以為你有什麽好理由說服上麵呢,上麵早就定下了,要抓大量的人迴去種田。”
陳信微笑道“那上麵算過一路上的損耗了嗎?暫且不說人口的損失,國內糧食本來就不夠,再弄這麽多人過去,還要從朝鮮運糧迴去,一路上又要多少損耗?。”
看著蘇克薩哈正在沉思,繼續忽悠著“還有,現在國內好多的地都荒蕪了,又得重新開墾,養上個幾年都打不了多少糧食,大家還是得過緊巴巴的日子。”
說著指了指不遠處的農田說道“現在,眼前有這麽多熟田,朝鮮國力弱小,人民怯懦,為什麽不在此處跑馬圈地呢?”
看著大家一副心動的表情,陳信繼續忽悠“從國內安排有功將士的家人來此屯田,還有一樁好處。”
“是什麽好處?”
陳信把話題拉迴了早先的問題上來“就是解決咱們的糧道安穩啊,那些朝鮮叛逆雖然此時威脅很小,但是咱麽需要防著這些人坐大,我們攻略朝鮮還不知道要打多久,如果讓他們在大家後麵捅上一刀,可就不好了。”
陳信用充滿了誘惑性的語言緩緩說道“咱們是人生地不熟,也不能總是小心防備,所以幹脆從國內遷人來屯田,各村子裏哪怕餘丁也能開弓,老人、女人、孩子都能放銃,幾個餘丁帶著家裏老人、女人和孩子就能穩穩守住一大片田地,即解決了後路的隱患,又解決了國內糧荒,還封賞了有功之人,再加上省去了大量損耗,一舉四得啊。”
“你說不是朝鮮官軍,又不是東江鎮兵馬,那還能有什麽人,能夠弄出這麽多火器來?”
“諸位別急,聽我慢慢分說,我昨晚趕到的時候,敵人已經撤走,而且搬空了所有糧食。然後我立刻派人在周圍搜索,在不遠的山坡上撿到了幾支敵人的火銃。”揮揮手,達春帶人呈上幾支炸了膛的火銃。
陳信繼續道“諸位且看,這火銃打造水平怎麽樣?”
一個宜特墨手下軍官拿起一支火銃端詳了一陣,說道“低劣,不堪使用,完全是鐵皮卷成的,而且內壁凹凸不平,誰會用這種東西,還不如自殺來的痛快。”
突然,這人驚唿了一聲“天啊,居然還有一根槍管都是歪的?哪怕再蠢的人也不敢用這種火銃吧?居然還拿來打仗?”
陳信點了點頭“沒錯,軍隊的人,沒有傻子,隻要稍微經過一些訓練的人,都知道這種火銃是不能用的,那麽什麽人會即持有大量劣質材料打造的火銃,又傻大膽到敢用這種火銃打仗。”
然後舉著手中的彈丸“再加上口徑大小差異明顯,鉛彈都湊不齊,還不夠明顯嗎?”
眾人都被陳信的問題吸引住了,到底什麽人會這麽幹呢?
還是蘇克薩哈最先反應過來,他畢竟是金國大汗的親戚,從小見多識廣,此時他率先開口道“難道是朝鮮的土匪,或者準備造反的叛賊?”
陳信暗道“終於把你們帶偏了,蘇兄,幹的漂亮。”
“沒錯,肯定是一幫子叛賊,想要造朝鮮李氏的反,隻是湊巧我們的大軍打了過來。”
“肯定是這樣了。”
“膽大包天,一幫叛賊竟敢來摸老虎的尾巴。”
“是啊,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會威脅到咱們的糧道。”
頓時大家都被帶偏了,所有軍官群情激奮一陣議論,要把那波朝鮮人碎屍萬段。
這時陳信慢悠悠的開口道“大家都不要生氣,也別著急,就這種火銃質量,他們都不敢遠遠的放銃,我觀察過了,炸膛的火銃離著這些屍體隻有二十幾步遠,對付無甲的士兵,都隻能在這麽近開火,這種敵人根本沒有什麽威脅,隻是占了夜色的便宜而已。”
看大家聽得認真,繼續說道“但是不管又不行,每天被他們東打一槍,西放一銃的,對糧道還是有威脅的。”
“可是想要快速消滅這些朝鮮叛逆也不容易,他們都是本地的鄉民,入則為民,出則為匪,咱們人生地不熟的,上哪裏找去?”
看大家都在點頭,陳信拋出了自己最終的目的。
“所以,我認為,應該立刻從國內調集女真平民來此地屯田。”
此話一出,頓時驚得大家目瞪口呆,都不可置信的看著陳信。
陳信對著宜特墨問道“咱們大金的軍隊現在占領哪些地方了?”
宜特墨猶豫了一下,但是又想到對方是蘇克薩哈最得力的親信,也就不再隱瞞“平安北道沿邊的城池基本全部被打下來了。”
陳信早就通過鷹隼偵查到了這種情況,而且還知道的更多,比如,金軍大部隊還是不改往日習氣,在義州城進行了大屠殺。
心中想著,麵上卻不動聲色接著問道“這李氏朝鮮的邊境城池好打嗎?”
宜特墨很是自豪“雖然沒有你裏海虎打的那麽輕鬆,但是戰兵死傷都不大,就是多損失了一些包衣和阿哈而已。”
蘇克薩哈著急的問道“這和派女真平民來屯田有什麽關係啊?”他此時正是最熱血,著急立功的時候,如果能夠促成金國來此屯田,直接占領這個地方,那是憑空多出了天大的功勳啊,所以很想立刻知道陳信有什麽理由,可以說服上級。
陳信輕聲勸著“別著急,聽我慢慢說。”
繼續道“大家想想當年,你們大家剛到遼東的時候,誰家沒有幾十上百的奴仆?可是如今大家家裏還有多少阿哈?是不是很多戰兵和小軍官家裏都得自己種地了?”
所有軍官都想到了努爾哈赤最近幾年的大屠殺,雖然嘴上不敢說,但是心裏全都有氣,都是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
“這就對了啊,大家當年為什麽能過好日子?還不是大量的阿哈給大家做活?這朝鮮那麽好打,大家為什麽不來這裏屯田呢?到了朝鮮,遍地是人啊。”
蘇克薩哈失望的說道“還以為你有什麽好理由說服上麵呢,上麵早就定下了,要抓大量的人迴去種田。”
陳信微笑道“那上麵算過一路上的損耗了嗎?暫且不說人口的損失,國內糧食本來就不夠,再弄這麽多人過去,還要從朝鮮運糧迴去,一路上又要多少損耗?。”
看著蘇克薩哈正在沉思,繼續忽悠著“還有,現在國內好多的地都荒蕪了,又得重新開墾,養上個幾年都打不了多少糧食,大家還是得過緊巴巴的日子。”
說著指了指不遠處的農田說道“現在,眼前有這麽多熟田,朝鮮國力弱小,人民怯懦,為什麽不在此處跑馬圈地呢?”
看著大家一副心動的表情,陳信繼續忽悠“從國內安排有功將士的家人來此屯田,還有一樁好處。”
“是什麽好處?”
陳信把話題拉迴了早先的問題上來“就是解決咱們的糧道安穩啊,那些朝鮮叛逆雖然此時威脅很小,但是咱麽需要防著這些人坐大,我們攻略朝鮮還不知道要打多久,如果讓他們在大家後麵捅上一刀,可就不好了。”
陳信用充滿了誘惑性的語言緩緩說道“咱們是人生地不熟,也不能總是小心防備,所以幹脆從國內遷人來屯田,各村子裏哪怕餘丁也能開弓,老人、女人、孩子都能放銃,幾個餘丁帶著家裏老人、女人和孩子就能穩穩守住一大片田地,即解決了後路的隱患,又解決了國內糧荒,還封賞了有功之人,再加上省去了大量損耗,一舉四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