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白玉京,十二閣五殿。
五色雲間鶴,飛鳴天上來。
劍非萬人敵,道傳四海間。
天南之地有九峰,其中一峰形如三尺,名為劍峰,另外七峰與天上七星遙遙相對,故而以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為名,最後一峰,被八峰環繞其中,且遠遠高出其他諸峰,如鶴立雞群,是為天下第一峰,名為都天,被譽為最接近蒼天之處。有道祖在此建宮傳道,名紫霄宮,又於峰頂霞舉飛升,其時有紫氣東來三萬丈,其飛升之地被後人譽為飛升台。
後來其傳人以紫霄宮和飛升台為中心,修築五殿十二閣,又擴展至其他八峰,逐漸成為世間第一大宗門,由此都天峰被譽為天上白玉京,又稱玄都。
最早的劍宗,或者說上清一脈,不是在東海碧遊島,而是在九峰中的劍峰之上,自劍道之爭之後,玉清一脈在上清一脈的幫助之下大勝上清一脈,上清一脈在上清大道君的率領下,毅然反出玄都,放棄根基所在的劍峰,不遠萬裏來到東海之上的碧遊島,在此重整旗鼓,也就是後來的劍宗。
可不管日後的劍宗的如何,也不管日後的碧遊島和劍宗三十六島如何,劍峰始終是劍修一脈的起始所在。在定鼎一戰之後,上官仙塵身死,劍宗長老蕭慎反叛,歸順道門,他的職位便是劍峰峰主,不過這隻是一個虛名,實際上的劍峰,早在千餘年前就已經成為一片荒蕪之地,甚至成為道門曆代大陣人的葬身所在,故而又稱葬峰。
徐北遊在離開江都之後,繼續向西向南,往昆侖方向行去。
昆侖,自古有萬山之祖的美譽,更被天下望氣之士視作龍脈之祖。昆侖西起天南之地,橫貫西域、漠北、熱海、蜀州,止於青河發源之地。
出西涼後,往西而行萬裏,是東昆侖。道門祖庭所在的天南之地,是西昆侖,尋常人等想要從江南去往道門,須得先去東昆侖,再去西昆侖,期間距離又何止萬裏。
不過徐北遊乘風而行,逢山過山,遇水過水,自是千裏快哉風。
西涼的清晨,空氣中充滿了冷冽的寒意,一名地仙修士正在采集日月精華煉氣,忽然有一陣清風吹動衣襟,好有人掠過,可當他定神四顧,哪裏有半個其他人影,一時間隻覺得陰氣森森,心中不安,不敢在此久留,化作長虹一掠而去。
一襲白衣掠過荒漠戈壁,在一座岩壁上略微停留辨認方向,然後繼續前行,其身形若風,一閃而逝。漸漸地,荒漠戈壁漸少,高低起伏的山脈卻是多了起來,白衣仍舊是身形如鴻鵠,腳下踏風,見山躍山,見水涉水,除了偶爾止步辨認方向外,沒有半分停留。
從青晨到黃昏,足足走了數千裏,起初還能見到幾個采玉人,再到後來,就已經是不見半點人跡,而且氣溫驟降,已有初冬的感覺。
入夜時分,徐北遊停在一麵峭壁上,日行五千裏,休說是神駿之腳力,就算是號稱朝遊滄海暮蒼梧的地仙修士,也要氣機枯竭,疲態盡顯,可如今的徐北遊卻沒有此等憂慮,不是因為他的境界修為如何高絕,而是此時的他無形無質,根本不在乎氣機體魄。
月明星稀之下,徐北遊的身形從峭壁上消失不見,繼續前行,身形所過之處,不論是堅硬如岩石,還是輕軟如積雪,都不見半點足跡,如清風入夜,穿林翻山,逐漸進入雪山之中。
茫茫雪山不見盡頭,徐北遊行於其間,何其渺小,行了數日數夜,九座相擁而立的山峰驟然出現在他的視線盡頭,與周圍的雪峰相比,宛若鶴立雞群一般。而被其餘八座簇擁在中間位置的山峰還要更高一重,其上有肉眼可見的大陣籠罩,在周圍形成一層淡淡的溫暈,正是素有天上白玉京之稱的都天峰。
離的再近些,可以看到九座山峰間有索橋相連,各座山峰及山腰上更有連綿的建築,周圍雲氣繚繞,這些殿閣似隱似現,真如一座懸浮於九天之上的煌煌天宮。
這是徐北遊第一次見到道門的根本所在,真正見識了巍巍玄都的真容之後,他的心底亦是感慨良多,他去過佛門,也去過摩輪寺,見識過大隱於朝的天機閣以及海外三十六島的劍宗,但與道門的山門相比,還是相差了太多,哪怕是佛門的祖寺如同一座雄城,劍宗的三十六島隱於浪濤之間,但終究還是在凡間,又如何比得了在“天上”的白玉京!?
千百年來,這裏出過數百位逍遙地仙,而在此地得道的飛升仙人,也不乏十指之數。千年積攢下來的威嚴,讓徐北遊有些沉重,甚至生出渺小之感。地仙十八樓境界如何?十八樓之上又如何?這兒從不缺地仙修士,更不缺驚采絕豔之輩,哪怕是劍宗的開派祖師上清大道君,一劍力壓二十四位大真人,也隻是反出道門而已,更未能將道門如何,直到徐北遊接掌劍宗,都是如此。
徐北遊所需要麵對的道門之中,有一位十八樓之上的半步仙人。
一位道門祖師曾經說過,如若不得神仙位,不如長生做地仙。
雖說秋葉已顯飛升之相,但若是他狠下心來,拚得每百年一次雷刑加身,留在世間做一個長生地仙,也無不可。到那時,世間還有誰能奈何得這位在世仙人?
隻是秋葉能否舍得放棄飛升之果,去做一個滯留凡間且永無飛升之望的地仙,這是誰也不敢說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徐北遊的這次大夢之行。
距離道門九峰越來越近,徐北遊不敢有絲毫托大,從空中落下,決定從劍峰山腳處上山。
劍峰畢竟是荒廢日久,一條登山之階也是處處可見殘破,夢中神遊至此的徐北遊沿著山路徐徐登山,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竟是一路暢通無阻,沒有任何陣法阻攔,也沒有遇到半個人影,就這麽平鋪直敘地來到山頂。
劍峰如劍,其山巔處算是名副其實的方寸之地,隻能建造有一座殿宇,迎風淩空,本是一等一的觀景之地,不過在劍峰敗落之後,便罕有人至。
當徐北遊進到這座殿宇時,發現其中擺滿了道門大真人的排位,不下百人。
大廳中央是一個極大的陰陽雙魚圖,兩側放置著一個個以供跪拜的蒲團,與蓮花峰上的劍氣淩空堂格局有些相似。
下一刻,徐北遊驟然停下腳步,臉色凝重。
因為在其中一個蒲團上竟是憑空出現了一道身影,背對著門口,在徐北遊望向這道身影的時候,這人竟是也隨之迴過頭來,直直望向徐北遊。
不同於先前李姓老人的那種似有所覺,此人是真真切切看到了徐北遊。
在這一瞬間,徐北遊竟是生出了被人一眼看透的感覺。
五色雲間鶴,飛鳴天上來。
劍非萬人敵,道傳四海間。
天南之地有九峰,其中一峰形如三尺,名為劍峰,另外七峰與天上七星遙遙相對,故而以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為名,最後一峰,被八峰環繞其中,且遠遠高出其他諸峰,如鶴立雞群,是為天下第一峰,名為都天,被譽為最接近蒼天之處。有道祖在此建宮傳道,名紫霄宮,又於峰頂霞舉飛升,其時有紫氣東來三萬丈,其飛升之地被後人譽為飛升台。
後來其傳人以紫霄宮和飛升台為中心,修築五殿十二閣,又擴展至其他八峰,逐漸成為世間第一大宗門,由此都天峰被譽為天上白玉京,又稱玄都。
最早的劍宗,或者說上清一脈,不是在東海碧遊島,而是在九峰中的劍峰之上,自劍道之爭之後,玉清一脈在上清一脈的幫助之下大勝上清一脈,上清一脈在上清大道君的率領下,毅然反出玄都,放棄根基所在的劍峰,不遠萬裏來到東海之上的碧遊島,在此重整旗鼓,也就是後來的劍宗。
可不管日後的劍宗的如何,也不管日後的碧遊島和劍宗三十六島如何,劍峰始終是劍修一脈的起始所在。在定鼎一戰之後,上官仙塵身死,劍宗長老蕭慎反叛,歸順道門,他的職位便是劍峰峰主,不過這隻是一個虛名,實際上的劍峰,早在千餘年前就已經成為一片荒蕪之地,甚至成為道門曆代大陣人的葬身所在,故而又稱葬峰。
徐北遊在離開江都之後,繼續向西向南,往昆侖方向行去。
昆侖,自古有萬山之祖的美譽,更被天下望氣之士視作龍脈之祖。昆侖西起天南之地,橫貫西域、漠北、熱海、蜀州,止於青河發源之地。
出西涼後,往西而行萬裏,是東昆侖。道門祖庭所在的天南之地,是西昆侖,尋常人等想要從江南去往道門,須得先去東昆侖,再去西昆侖,期間距離又何止萬裏。
不過徐北遊乘風而行,逢山過山,遇水過水,自是千裏快哉風。
西涼的清晨,空氣中充滿了冷冽的寒意,一名地仙修士正在采集日月精華煉氣,忽然有一陣清風吹動衣襟,好有人掠過,可當他定神四顧,哪裏有半個其他人影,一時間隻覺得陰氣森森,心中不安,不敢在此久留,化作長虹一掠而去。
一襲白衣掠過荒漠戈壁,在一座岩壁上略微停留辨認方向,然後繼續前行,其身形若風,一閃而逝。漸漸地,荒漠戈壁漸少,高低起伏的山脈卻是多了起來,白衣仍舊是身形如鴻鵠,腳下踏風,見山躍山,見水涉水,除了偶爾止步辨認方向外,沒有半分停留。
從青晨到黃昏,足足走了數千裏,起初還能見到幾個采玉人,再到後來,就已經是不見半點人跡,而且氣溫驟降,已有初冬的感覺。
入夜時分,徐北遊停在一麵峭壁上,日行五千裏,休說是神駿之腳力,就算是號稱朝遊滄海暮蒼梧的地仙修士,也要氣機枯竭,疲態盡顯,可如今的徐北遊卻沒有此等憂慮,不是因為他的境界修為如何高絕,而是此時的他無形無質,根本不在乎氣機體魄。
月明星稀之下,徐北遊的身形從峭壁上消失不見,繼續前行,身形所過之處,不論是堅硬如岩石,還是輕軟如積雪,都不見半點足跡,如清風入夜,穿林翻山,逐漸進入雪山之中。
茫茫雪山不見盡頭,徐北遊行於其間,何其渺小,行了數日數夜,九座相擁而立的山峰驟然出現在他的視線盡頭,與周圍的雪峰相比,宛若鶴立雞群一般。而被其餘八座簇擁在中間位置的山峰還要更高一重,其上有肉眼可見的大陣籠罩,在周圍形成一層淡淡的溫暈,正是素有天上白玉京之稱的都天峰。
離的再近些,可以看到九座山峰間有索橋相連,各座山峰及山腰上更有連綿的建築,周圍雲氣繚繞,這些殿閣似隱似現,真如一座懸浮於九天之上的煌煌天宮。
這是徐北遊第一次見到道門的根本所在,真正見識了巍巍玄都的真容之後,他的心底亦是感慨良多,他去過佛門,也去過摩輪寺,見識過大隱於朝的天機閣以及海外三十六島的劍宗,但與道門的山門相比,還是相差了太多,哪怕是佛門的祖寺如同一座雄城,劍宗的三十六島隱於浪濤之間,但終究還是在凡間,又如何比得了在“天上”的白玉京!?
千百年來,這裏出過數百位逍遙地仙,而在此地得道的飛升仙人,也不乏十指之數。千年積攢下來的威嚴,讓徐北遊有些沉重,甚至生出渺小之感。地仙十八樓境界如何?十八樓之上又如何?這兒從不缺地仙修士,更不缺驚采絕豔之輩,哪怕是劍宗的開派祖師上清大道君,一劍力壓二十四位大真人,也隻是反出道門而已,更未能將道門如何,直到徐北遊接掌劍宗,都是如此。
徐北遊所需要麵對的道門之中,有一位十八樓之上的半步仙人。
一位道門祖師曾經說過,如若不得神仙位,不如長生做地仙。
雖說秋葉已顯飛升之相,但若是他狠下心來,拚得每百年一次雷刑加身,留在世間做一個長生地仙,也無不可。到那時,世間還有誰能奈何得這位在世仙人?
隻是秋葉能否舍得放棄飛升之果,去做一個滯留凡間且永無飛升之望的地仙,這是誰也不敢說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徐北遊的這次大夢之行。
距離道門九峰越來越近,徐北遊不敢有絲毫托大,從空中落下,決定從劍峰山腳處上山。
劍峰畢竟是荒廢日久,一條登山之階也是處處可見殘破,夢中神遊至此的徐北遊沿著山路徐徐登山,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竟是一路暢通無阻,沒有任何陣法阻攔,也沒有遇到半個人影,就這麽平鋪直敘地來到山頂。
劍峰如劍,其山巔處算是名副其實的方寸之地,隻能建造有一座殿宇,迎風淩空,本是一等一的觀景之地,不過在劍峰敗落之後,便罕有人至。
當徐北遊進到這座殿宇時,發現其中擺滿了道門大真人的排位,不下百人。
大廳中央是一個極大的陰陽雙魚圖,兩側放置著一個個以供跪拜的蒲團,與蓮花峰上的劍氣淩空堂格局有些相似。
下一刻,徐北遊驟然停下腳步,臉色凝重。
因為在其中一個蒲團上竟是憑空出現了一道身影,背對著門口,在徐北遊望向這道身影的時候,這人竟是也隨之迴過頭來,直直望向徐北遊。
不同於先前李姓老人的那種似有所覺,此人是真真切切看到了徐北遊。
在這一瞬間,徐北遊竟是生出了被人一眼看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