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珞費心了。日後,還要凝珞多照應。”林幼瑤道。
“說哪裏的話。”凝珞道。
林幼瑤的身子濕了半邊,春日的細風吹來,林幼瑤身子有些發冷。
跟凝珞搭了那麽幾句話,看著凝珞說話有理有度,客氣中帶著疏離,林幼瑤有些意興闌珊。
謹言慎行,這是她在臨走前,米媽媽給她的忠告,林幼瑤看了看細步款款而行的凝珞,便也抿起嘴,嘴角往上一翹,露了個端莊得體的微笑,半顆牙都沒有露出來。
王府的花園之中,大路連著小路,小路連著迴廊,一步一景,層層疊疊,煙柳綠楊輕,桃花紅杏鬧,春色濃濃。
走了半個多時辰,林幼瑤和凝珞終於到了觀世院。
凝珞把林幼瑤送到了房門口:“我就送到你這裏了。這幾日,殿下身體不適,不去書房。你也不用去書房當值,你就先歇著,養養身子。需要當值的時候,我派人來知會你。”
“好的,凝珞。”林幼瑤道。
“那我先走了,春日已過了大半。咱們院子裏的丫鬟小斯們,也要準備製夏衣了。我約了王妃身邊的梁媽媽,商議觀世院裏下人們的置裝事宜。”凝珞說道。
“你去忙吧,不用招唿我。”林幼瑤抿嘴笑笑:“觀世院裏,處處都離不開你,快去忙吧。”
凝珞疑惑的看了一眼林幼瑤。往年觀世院裏下人們的衣服都是凝珞和林幼瑤一起商議敲定,現在林幼瑤被降了職,從一等丫鬟成了二等丫鬟,自然沒有資格再去商議置裝之事。
但是林幼瑤這混不在意的樣子……凝珞,看了看林幼瑤吹彈可破的素顏,心中一陣疑惑,這幼瑤去了一次林子迴來,如同轉了性子一般,竟是讓她有些看不明白了。
“幼瑤,你喜歡什麽樣的料子和顏色?我記得你最喜歡桃紅和綸紫的。”凝珞道:“我先給你留著。”
“不用麻煩,不用留的,”林幼瑤忙擺手道,她抿嘴一笑:“若是方便,留些青白淺綠的就是了,謝謝凝珞。”
凝珞狐疑的看了看林幼瑤,嘴角有些尷尬的笑了笑:“方便,自然是方便的,幼瑤不用客氣,那我這便走了。”
“恩。凝珞慢走。”幼瑤道。
凝珞走後,林幼瑤便推了門進了自己的房間。
這房間不大,有些憋仄,不過是一人住的,正如凝珞所說,倒是不用跟別人擠了。
房間雖小,卻也五髒齊全,架子床,台盆架,櫃子,還有一台簡易的梳妝台,東邊還有一個木格子小窗戶可以看到院子的一角。
林幼瑤放下了包裹,從包裹裏拿出幹淨的衣物,把身上打濕了的衣服換了上去。
觀世院丫鬟的夥食果然要好許多,今日的晚餐,有饅頭米飯,還有菜湯肉糜,除此,還另有如意糕和棗糕之類的糕點。
林幼瑤吃飽了飯,伸了小舌舔了舔下嘴唇。吃好了,心情就好了好多。她拍了拍微微鼓起的肚子,無論在哪裏,日子總得好好過下去不是?謹言慎行嘛,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難事。
這幾日,穆景瑜因為身體抱恙,需要靜養,所以不去書房。林幼瑤知道,那是穆景瑜身上的毒還沒有完全好,所以作為書房丫鬟,她也不用去書房當值。這幾日,她沒什麽事做,成了整個觀世院最清閑的丫鬟,沒有之一。
不過清閑的日子不長,這日,林幼瑤剛剛吃晚飯,迴了自己的房間,就有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鬟來找她。
“幼瑤姐姐,凝珞姐姐讓我來隻會你你一聲,殿下正要去書房,你快去書房伺候吧。”
“哎,好的,巧琳,我這就去。”林幼瑤點點頭,走出了屋外。
“幼瑤姐姐,你就這樣去了?”巧琳一歪頭,好奇的問道。
“怎麽了?”林幼瑤問道。
“你臉上不塗粉嗎?”巧琳眨巴了下眼睛。
林幼瑤嗬嗬一笑,說道:“不塗了,怎麽?”
“好看,”巧琳道:“這樣比以前擦了粉更好看呢,怪不得我常聽人說幼瑤姐姐是咱們觀世院裏最好看的丫鬟。”
巧琳年紀小,長的清秀可人,嘴也甜,透著一股子伶俐勁兒。
“小嘴真甜。”林幼瑤道。
巧琳嘻嘻一笑:“幼瑤姐姐,那咱們走吧。”
觀世院雖說隻是端王府的一個院子,卻也前前後後的五進五出。
一進二進是觀世院的外院,三進四進五進都是觀世院的內院。觀世院的下人們絕大多數都住在外院,當差也在外院當差。林幼瑤的屋子就在觀世院二進處側麵的一排小屋中。
內院雖然大,占了三進四進五進,但是其實沒什麽人住。除了端王世子,隻有幾個他極為信任的仆人。
書房就在觀世院的二進位置。
整個觀世院,大大小小的屋子有幾十間間
,不過隻有一位主人,就是端王世子穆景瑜。
穆景瑜用了晚膳之後,去了書房。而林幼瑤已經在門口候著了。
“請世子殿下安。”
謹言慎行,謹言慎行,林幼瑤在心裏默默念了兩遍,嘴角微揚,輕淺一笑,然後慢慢的行了禮。
優雅嫻靜,貌似淑女。
穆景瑜腳步滯了一滯,眼眸的光點依舊像是寒冰的折射沒有溫度,他掃了一眼淺淺福著的林幼瑤,便收迴了目光。
“起吧。”毫無波瀾的聲音。
林幼瑤站起身,小步跟在了穆景瑜後麵,眼前的背影身長玉立。
穆景瑜徑直走到案前,一撩袍子,坐了下來。林幼瑤眨巴眨巴眼,站到了一邊。
“研墨。”穆景瑜薄唇輕啟。
“是。”林幼瑤應的那個是柔柔順順,走的是那個款款珊珊。
她走到書案前。這書案極寬極大,整個由黃花梨製成,渾然一體,沒有任何雕飾。這書案的側邊兒摞了厚厚的幾遝,有線裝書,也有折子。旁邊還橫擺了幾卷宣紙。
書案的前端擺了一個筆筒,筆筒裏林林總總插了幾十支大大小小的筆,如同小樹林一般。筆筒的前麵擺了一方硯台,硯台旁擱了一塊墨條,豎了一個筆洗。
“說哪裏的話。”凝珞道。
林幼瑤的身子濕了半邊,春日的細風吹來,林幼瑤身子有些發冷。
跟凝珞搭了那麽幾句話,看著凝珞說話有理有度,客氣中帶著疏離,林幼瑤有些意興闌珊。
謹言慎行,這是她在臨走前,米媽媽給她的忠告,林幼瑤看了看細步款款而行的凝珞,便也抿起嘴,嘴角往上一翹,露了個端莊得體的微笑,半顆牙都沒有露出來。
王府的花園之中,大路連著小路,小路連著迴廊,一步一景,層層疊疊,煙柳綠楊輕,桃花紅杏鬧,春色濃濃。
走了半個多時辰,林幼瑤和凝珞終於到了觀世院。
凝珞把林幼瑤送到了房門口:“我就送到你這裏了。這幾日,殿下身體不適,不去書房。你也不用去書房當值,你就先歇著,養養身子。需要當值的時候,我派人來知會你。”
“好的,凝珞。”林幼瑤道。
“那我先走了,春日已過了大半。咱們院子裏的丫鬟小斯們,也要準備製夏衣了。我約了王妃身邊的梁媽媽,商議觀世院裏下人們的置裝事宜。”凝珞說道。
“你去忙吧,不用招唿我。”林幼瑤抿嘴笑笑:“觀世院裏,處處都離不開你,快去忙吧。”
凝珞疑惑的看了一眼林幼瑤。往年觀世院裏下人們的衣服都是凝珞和林幼瑤一起商議敲定,現在林幼瑤被降了職,從一等丫鬟成了二等丫鬟,自然沒有資格再去商議置裝之事。
但是林幼瑤這混不在意的樣子……凝珞,看了看林幼瑤吹彈可破的素顏,心中一陣疑惑,這幼瑤去了一次林子迴來,如同轉了性子一般,竟是讓她有些看不明白了。
“幼瑤,你喜歡什麽樣的料子和顏色?我記得你最喜歡桃紅和綸紫的。”凝珞道:“我先給你留著。”
“不用麻煩,不用留的,”林幼瑤忙擺手道,她抿嘴一笑:“若是方便,留些青白淺綠的就是了,謝謝凝珞。”
凝珞狐疑的看了看林幼瑤,嘴角有些尷尬的笑了笑:“方便,自然是方便的,幼瑤不用客氣,那我這便走了。”
“恩。凝珞慢走。”幼瑤道。
凝珞走後,林幼瑤便推了門進了自己的房間。
這房間不大,有些憋仄,不過是一人住的,正如凝珞所說,倒是不用跟別人擠了。
房間雖小,卻也五髒齊全,架子床,台盆架,櫃子,還有一台簡易的梳妝台,東邊還有一個木格子小窗戶可以看到院子的一角。
林幼瑤放下了包裹,從包裹裏拿出幹淨的衣物,把身上打濕了的衣服換了上去。
觀世院丫鬟的夥食果然要好許多,今日的晚餐,有饅頭米飯,還有菜湯肉糜,除此,還另有如意糕和棗糕之類的糕點。
林幼瑤吃飽了飯,伸了小舌舔了舔下嘴唇。吃好了,心情就好了好多。她拍了拍微微鼓起的肚子,無論在哪裏,日子總得好好過下去不是?謹言慎行嘛,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難事。
這幾日,穆景瑜因為身體抱恙,需要靜養,所以不去書房。林幼瑤知道,那是穆景瑜身上的毒還沒有完全好,所以作為書房丫鬟,她也不用去書房當值。這幾日,她沒什麽事做,成了整個觀世院最清閑的丫鬟,沒有之一。
不過清閑的日子不長,這日,林幼瑤剛剛吃晚飯,迴了自己的房間,就有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鬟來找她。
“幼瑤姐姐,凝珞姐姐讓我來隻會你你一聲,殿下正要去書房,你快去書房伺候吧。”
“哎,好的,巧琳,我這就去。”林幼瑤點點頭,走出了屋外。
“幼瑤姐姐,你就這樣去了?”巧琳一歪頭,好奇的問道。
“怎麽了?”林幼瑤問道。
“你臉上不塗粉嗎?”巧琳眨巴了下眼睛。
林幼瑤嗬嗬一笑,說道:“不塗了,怎麽?”
“好看,”巧琳道:“這樣比以前擦了粉更好看呢,怪不得我常聽人說幼瑤姐姐是咱們觀世院裏最好看的丫鬟。”
巧琳年紀小,長的清秀可人,嘴也甜,透著一股子伶俐勁兒。
“小嘴真甜。”林幼瑤道。
巧琳嘻嘻一笑:“幼瑤姐姐,那咱們走吧。”
觀世院雖說隻是端王府的一個院子,卻也前前後後的五進五出。
一進二進是觀世院的外院,三進四進五進都是觀世院的內院。觀世院的下人們絕大多數都住在外院,當差也在外院當差。林幼瑤的屋子就在觀世院二進處側麵的一排小屋中。
內院雖然大,占了三進四進五進,但是其實沒什麽人住。除了端王世子,隻有幾個他極為信任的仆人。
書房就在觀世院的二進位置。
整個觀世院,大大小小的屋子有幾十間間
,不過隻有一位主人,就是端王世子穆景瑜。
穆景瑜用了晚膳之後,去了書房。而林幼瑤已經在門口候著了。
“請世子殿下安。”
謹言慎行,謹言慎行,林幼瑤在心裏默默念了兩遍,嘴角微揚,輕淺一笑,然後慢慢的行了禮。
優雅嫻靜,貌似淑女。
穆景瑜腳步滯了一滯,眼眸的光點依舊像是寒冰的折射沒有溫度,他掃了一眼淺淺福著的林幼瑤,便收迴了目光。
“起吧。”毫無波瀾的聲音。
林幼瑤站起身,小步跟在了穆景瑜後麵,眼前的背影身長玉立。
穆景瑜徑直走到案前,一撩袍子,坐了下來。林幼瑤眨巴眨巴眼,站到了一邊。
“研墨。”穆景瑜薄唇輕啟。
“是。”林幼瑤應的那個是柔柔順順,走的是那個款款珊珊。
她走到書案前。這書案極寬極大,整個由黃花梨製成,渾然一體,沒有任何雕飾。這書案的側邊兒摞了厚厚的幾遝,有線裝書,也有折子。旁邊還橫擺了幾卷宣紙。
書案的前端擺了一個筆筒,筆筒裏林林總總插了幾十支大大小小的筆,如同小樹林一般。筆筒的前麵擺了一方硯台,硯台旁擱了一塊墨條,豎了一個筆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