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陳院長街上,一個三十餘歲的白衫文士策馬徐行。


    此人劍眉高鼻、目蘊神光,顧盼之間頗見氣度。


    隻是稍顯怪異的是,這文士腰間所佩並非裝飾華美的寶劍,而是武夫慣用的厚背長刀。


    若有行家在此,隻須瞧上一眼,便知這柄長刀絕對是一件殺人利器。


    白衫文士在鉤陳院門口滾鞍下馬,身形落入持鏡神將的寶鏡之中,映出的容貌與本人一般無二,腰間則多出了一隻似鶴非鶴、似鵝非鵝的白羽幼鳥。


    “當真好大的手筆!營陵中用以衛護先王的鎮墓神像也不過就是如此了!”


    文士讚歎了一聲,轉頭看向一旁的宣詔神將。


    隻見這尊神將的小腿上拴著一匹皮毛黑亮的驪駒,而神像所站立的石墩邊緣,則赫然蹲著一個胖嘟嘟、圓滾滾的少年。


    少年頭頂上還趴著一隻赤色蛤蟆,此時一人一蛤皆是仰著頭、瞪著眼,正在打量寶鏡中的文士和幼鳥。


    白衫文士一揮衣袖、拱手笑道:“若是韋某沒有看錯,閣下應是渾天司的驪靈台?”


    驪山廣野聞言迴頭,與赤色蛤蟆一起瞪著圓滾滾的眼睛,訝異道:“你認得我?”


    “在下韋應典,曾任禮部郎中,辭官之前因為職責所在,難免與渾天司打過一些交道。”白衫文士笑著自報家門。


    “隻不過驪靈台乃是渾天司的年輕俊彥,韋某卻隻是個幫閑打雜的禮部小官,彼此自然湊不到一起去,驪靈台不認得韋某倒也尋常。”


    聽到這裏,驪山廣野噌地起身,一步躍下石墩,臉上已是有了笑容:“兄台就是韋郎中?好教韋兄知曉,齊世兄請你入都的那封信,還是小弟幫著寄出的!”


    他這一驚一乍的,險些將頭頂的赤蛤甩飛出去,氣得這小東西呱呱大叫,繼而喉嚨聳動,仰頭噴出一大團水霧,在兩人頭頂下了一場迷蒙細雨。


    韋應典麵露錯愕,當即連揮衣袖,將赤蛤的口水雨擋開。


    驪山廣野卻是不閃不避,抬手抹了一把臉上的水珠,繼而拱手草草還了一禮:“小弟曾經的那點虛名實在不值一提!如今我已經改氏驪山,靈台郎的官職眼瞅著也要丟了,韋兄喚我驪山廣野便好!”


    這個胖胖的少年一邊說,一邊將目光瞥向韋應典的腰間。


    隻見仍是有些水霧飄到了那柄厚背長刀上,立刻就凝結成了一層白霜。


    “呱?”


    赤蛤直勾勾地瞪著韋應典的佩刀,似有垂涎之意。


    驪山廣野亦有所感,眼底精光一閃,臉上的笑容愈發真誠。


    韋應典向來不拘小節,倒也沒覺得被一隻蛤蟆噴些口水是什麽大事,隨意振了振衣袖,將上頭沾染的水珠抖落。


    他抬起頭,看著赤蛤微笑道:“再敢亂看,休怪韋某戳破你那兩個大眼泡!”


    眼見赤蛤倏地閉上雙眼,韋應典複又看向驪山廣野,語氣裏便多了幾分好奇:“我瞧驪山兄弟的這隻……愛寵很有些眼熟,似乎曾在禮部精膳司的火房後廚瞧見過。”


    “韋兄好眼力!這小東西名為鉤注,多在老灶台附近出沒,除了能使灶台濕潤,便再無什麽用處了。”


    驪山廣野漫不經心地介紹了兩句,旋即臉上浮現疑惑之色:“韋兄從前是禮部哪一司的郎中?怎麽不但與渾天司打過交道,更知曉營陵神將規製,還進過精膳司火房的後廚?”


    韋應典哈哈一笑,語氣中不無自嘲:“禮部下轄的典製、祠祭、主客、精膳四司,韋某都待過!奈何兜兜轉轉多年,眼看絕難有出頭之日,也就越發忍耐不了裏頭的陳腐習氣,索性辭官歸鄉、自在逍遙去也!”


    驪山廣野登時了然,當即打了個哈哈:“看來韋兄是個真正能做事、肯做事的,禮部的老爺們好容易逮著一個,自然是要往死裏用的,哪舍得讓你隨隨便便就升遷?”


    聞言,韋應典搖頭失笑:“韋某當年若是像驪山兄弟這般通透,又怎會蹉跎至此?”


    兩人正說話間,鉤陳院大門內忽有隆隆馬蹄聲傳出。


    俄頃隻見一個穿青色皮甲的刀疤臉當先衝出,背後還插著一麵靠旗,上寫著“騶吾選鋒”四字。


    在這刀疤臉小旗官的身後,則是跟著十餘名穿黑色皮甲的彪悍騎卒。


    他們緊緊簇擁著一頭黑白虎紋異獸,異獸背上騎坐著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玄袍銀帶、腰懸金牌。


    齊敬之一眼就瞧見了站在門外的韋應典,當日兩人在洵江邊席地痛飲、並肩麵對江神的情景立刻浮現心頭。


    少年臉上笑容綻放,驚喜之意溢於言表:“洵江一別累月,今日再見,韋兄心骨已成,當真可喜可賀!”


    作為迴應,韋應典竟是立刻將右手按上刀柄,朗聲大笑、豪氣縱橫:“正要向道兄請教!”


    不用齊敬之吩咐,斑奴已經自行止步,周圍十幾名甲士則是繞向兩邊,在門前長街上圍成一個巨大而鬆散的圓圈。


    驪山廣野連忙解開拴馬繩,牽著寶貝驪駒、頭頂愛寵赤蛤,遠遠避到了一旁。


    直到此時他才猛然醒悟,韋應典這個與自己攀談良久、頗有文臣風度的前禮部郎中……他娘的竟然是個武瘋子!


    眼見場地已成,韋應典毫不猶豫地邁步上前,腰間長刀絕然出鞘,竟而帶起一陣涼意透骨的勁風。


    齊敬之定睛一看,隻見那柄刀與煎人壽有些像,同樣是形如雁翎,但明顯刀身更長、更寬,刀背也更厚、更重,端的是一柄兼具沉重與鋒銳的利器。


    “此刀是韋某偶然所得之古器,單以器形論,當為‘厚背尖翅雁翎刀’!”


    感受到韋應典寶刀上散發出的寒氣,沒等齊敬之伸手,煎人壽竟已迫不及待地躍出了刀鞘,玄青刀身上的暗金鱗紋熠熠生輝,有灼熱的赤華刀氣流淌其間。


    韋應典的厚背尖翅雁翎刀如遭挑釁,立刻毫不示弱地綻放寒芒,亮如秋水的刀身迅速蒙上了一層清霜。


    兩位刀主尚未交手,兩柄雁翎刀卻先一步針鋒相對,竟與前幾日騶吾幡、委蛇旗相鬥的情景頗為相似。


    韋應典顯然也沒料到會有這種變化,臉上微露錯愕,但旋即就斂容正色,雙手握持刀柄,以飛鶴拳運刀、以洗翅勁蓄勢、以鳴鶴法催發,暗中更以其不知何名的心骨居中統合……


    “看刀!”


    韋應典驀地暴喝一聲,聞者如見狂風唿嘯、鷙鳥唳天。


    下一刻,這個白衫文士驀地展露出滔天兇威,抬臂如擔山、揮刀似劈海,攪動起剛猛無儔、沉重絕倫的磅礴刀意,朝著齊敬之一刀劈出。


    這一刀雖隻是隔空虛劈,然則刀氣縱橫、霜刃橫空,其鋒銳兇戾之處,見者無不駭然變色。


    周圍十幾匹戰馬連連後退,圍出來的場地肉眼可見地在擴大,就連兩尊守門神將都在綻放烏光。


    “好一個大風卷水、白刃凝霜!”


    麵對這一刀,齊敬之驚訝之餘,心裏想的卻是:“如果師尊瞧見韋兄竟將《仙羽經》修成這副模樣,怕是要被氣個半死……”


    他握緊了煎人壽,同樣一刀劈出。


    洶湧澎湃、灼熱鋒銳的刀氣自長刀上湧出,如枝杈般當空蔓延,勾勒出一株青葉赤華的矯矯神木。


    神木撐天、懸掛日月,十條枝幹蜿蜒四方,立刻就將韋應典的風卷霜刃分割、肢解、攪散。


    一時間,寒氣盡去、清霜不存,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山海重轉作鴻毛輕。


    “校尉威武!”“世兄神威!”


    短暫的沉默之後,兩聲喝彩幾乎不分先後地響了起來,旋即叫好聲就連成了一片。


    驪山廣野轉過頭,與那個刀疤臉小旗官對視一眼,各自在心裏給對方記了一筆。


    韋應典提著長刀愣怔半晌,方才搖頭歎息:“多謝道兄賜教!”


    齊敬之展顏一笑:“隻以刀法論,我當初剛剛成就心骨時,遠沒有韋兄這般厲害。”


    他說著將煎人壽橫在身前:“前些日子,這柄刀的器靈將神形道蘊托付於我,助我搭建起巢屋靈台,從此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也使得這柄刀的威能暴增何止十倍。”


    “若非如此,我如隻靠著刀法,絕無可能如此輕易地接下方才那一刀。韋兄敗給我,全因境界不足,非戰之罪。”


    聽到這裏,韋應典臉上神情已然複歸平靜:“神形道蘊?這麽說的話……韋某又何嚐不是倚仗兵刃之利?”


    他緩步上前,將厚背尖翅雁翎刀橫舉到齊敬之身前,與煎人壽並列。


    兩柄雁翎刀因為彼此湊得太近,竟是不約而同地震顫起來,刀鳴聲聲、互不相讓。


    煎人壽的刀身上陡然立起一株若木幼苗,在風中肆意舒展枝條。


    厚背尖翅雁翎刀那亮如秋水的刀身上則映出了一隻白羽幼鳥,似鶴非鶴、似鵝非鵝。


    見韋應典的目光落在煎人壽的銘文上,齊敬之便適時翻轉刀身,讓他看個齊全。


    “青天高,黃地厚。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韋應典默念一遍,同樣投桃報李,將掌中刀的銘文展示給齊敬之。


    “大風西來,其名曰韋。霜刃摧敵,萬夫辟易。”


    等齊敬之也默念一遍,韋應典又改為握持刀身,將刀柄空出來讓他看。


    齊敬之這才注意到,這刀的刀柄很是奇特,乃是一個黑漆漆的石首人像。


    石首人像的左目為日、右目為月,氣息深沉而古老,明明是前所未見,卻又帶給齊敬之某種似是而非的熟悉感,就好像見到了此生宿敵。


    “嘶……這是?”齊敬之心中莫名地生出明悟。


    正是這柄刀尤其是刀柄石首人像上散發的這種氣息,激起了煎人壽的敵意,進而引發了兩刀相爭。


    “當初琅琊君曾提議給煎人壽改名‘斬燭龍’,因為太過高調才放棄……可燭龍應該不長這個樣子吧?”


    念頭起伏之間,齊敬之朝韋應典點了點頭。


    韋應典當即退開幾步,旋即兩人各自安撫刀靈、收刀入鞘。


    “嗯,韋兄對自己這柄刀的根腳知道多少?”齊敬之沉吟著問道。


    韋應典搖搖頭:“我歸鄉之後處置完諸般雜務,就效仿道兄入山修行。”


    “有一日,我忽而心有所悟,感應到自己心骨將成,便攀山越澗、肆意揮拳,不知怎的就撞破了一麵石壁,尋到了這柄長刀。”


    “我當時見獵心喜,便即全力揮出一刀,不成想竟招來一陣大風,將山澗中的溪水盡數卷入高天,複又散落成萬千霜刃,徹底將石壁所在的山石擊毀。”


    想必是當日的情景極為撼人心魄,韋應典此時講述出來,依舊難免心旌神搖。


    “那日之後,韋某也曾暗中打聽過石首人像的來曆,卻是一無所獲,還有那句‘大風西來、其名曰韋’的銘文……總覺得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說到此處,韋應典苦笑一聲:“隻是我實在沒想到,我的心骨、我的佩刀……竟然會與道兄所奉之道有這麽大的衝突!”


    齊敬之聽他這樣說,便知對方和自己的感受應當大差不差。


    從剛剛兩柄刀的反應來看,彼此間的道途之爭雖然還到不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但說一句“天生犯衝”卻是毋庸置疑。


    “如此一來……”


    韋應典目光灼灼地看著齊敬之,鄭重問道:“如此一來,道兄可還願意接引韋某列入仙羽山門牆?可還願意引薦韋某入職鉤陳院?”


    聞聽此言,齊敬之灑然一笑。


    他抬手在臉上一抹,已是將靈官麵甲拿在了手中。


    “成就心骨之後的功法,連同我的修行體悟,都放在裏麵了。至於韋兄將來是做我的師弟,還是做我的徒弟,那就全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沒有給韋應典拒絕的機會,齊敬之隨手將靈官麵甲拋給了對方,轉頭又朝童蛟海吩咐道:“你現在迴營找李神弦,取一副犀甲來。”


    他略作停頓,指著韋應典補充道:“給他的。”


    身著青色皮甲的選鋒小旗官立刻大聲應諾。


    “且慢!”


    韋應典緊緊攥著靈官麵甲,忽然開口道:“韋某還有一言要請教!”


    眾目睽睽之下,他迎上齊敬之頗顯意外的目光,笑得明顯很是暢快:“屬下鬥膽請問校尉,給我韋某人的犀甲是黑色的?青色的?還是……青黑相合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嚼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屠龍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屠龍氏並收藏嚼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