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諸侯、亦為帝車……誠哉斯言!看來在天文曆法一道上,彤魚氏與鳳鳥氏的傳承頗有相通之處。”
因為涉及了自彤魚氏傳承至今的家學,驪山廣野的神情不免鄭重起來:“小弟不才,厚顏試言之,還請世兄斧正。”
齊敬之舉杯抿了一口三蕉葉老酒,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
其實“諸侯”“帝車”雲雲本是琅琊君說的,隻不過仙羽山自有傳承,此時也就不必在這等小節上糾纏。
驪山廣野並沒有急著講述,而是先轉過頭去,給蒲善、蒲喜使了個眼色:“你們且去伺候老爺們的坐騎,有什麽好酒肉、好草料盡管招唿!老爺們接下來要談論的,非爾等有資格與聞,若無召喚絕不可到近前來!”
兩個黑小兒立刻識趣地躬身而退,引著斑奴、牽著驪駒,站到離茅亭遠遠的地方,卻又沒有脫離亭中人的視線。
這兩個精怪一走,般般和齊虎禪就迫不及待地冒頭,爭先恐後地跳上桌麵,圍在盛著媚骨的食碟旁狼吞虎咽。
齊虎禪一邊吃一邊眼神亂瞄,忽地瞅準機會一躍而起,騎上了般般的脊背。
麟山幼主勃然大怒,當即連翻帶滾,硬是將小和尚掀飛了出去。
誰知齊虎禪不過是聲東擊西,順勢就抱住了原本被般般按在爪子底下的虎君玉盒,成功將這個百寶盒搶到了手裏。
般般奮力咽下嘴裏的骨頭渣,揚起油乎乎的小爪子絕然反撲,登時與小和尚滾作了一團。
兩個小家夥打鬧間,虎君玉盒悄然開啟了一道縫隙,從裏頭流淌出一大串買山錢。
或清脆或沉悶的碰撞聲中,氤氳升騰的山韻將餐桌暈染得一片青綠。
從歇馬棧開始,這兩個小家夥為了虎君玉盒的歸屬,已經明爭暗鬥了無數迴,互有輸贏勝負,有時候鬧得實在不像話,還被齊敬之狠狠收拾了幾次,卻依舊屢教不改、樂此不疲。
好在它們似乎都極喜愛媚骨的滋味,哪怕是翻滾打鬧時也刻意避開了食碟和酒壺。
驪山廣野的目光在兩個小家夥身上停留了片刻,見它們這一迴竟是頗有分寸,應當不至於樂極生悲,這才接著先前話題說道:“若要說清楚七政閣,必先知曉何謂七政。世兄方才提到的日、月、五星,便是聖薑乃至彤魚氏傳承中最為常見的說法。”
“譬如《尚書》有言,七政者,北鬥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歲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日、月、五星各異,故曰七政。”
“至於另外的一種說法,相較而言流傳不廣:七政者,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
“然而無論哪種說法,北鬥七政都是無比重要,關係陰陽、三才、四季、五行之變化,故而大齊設七政閣,以之為朝政中樞。”
齊敬之一邊聽,一邊印證心中所學。
雖說天文曆法一道博大精深,但在學法仙羽山的一個月當中,他為了修習律呂調陽之術,可是沒少被自家師尊耳提麵命,不得不硬著頭皮,將歲星紀年法一類艱深晦澀的學問囫圇吞棗。
至於成果麽……旁的且不提,他好歹是將周天星宿認了個齊全,不至於做個連夜觀星象都不會的睜眼瞎。
於是,齊敬之便出言讚同道:“怪不得《天象列星圖》中說,北鬥七星,近紫薇宮南,在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製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係於北鬥。”
“世兄所言極是!”
驪山廣野立刻大點起頭:“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此所謂春秋運鬥樞也。”
談論至此,齊敬之已知驪山廣野這位靈台郎果然是真材實料,與自己相比也是不遑多讓,當即由衷讚歎道:“好一個春秋運鬥樞!”
“鬥樞運動,乃是製曆明時的樞紐。北鬥諸星之中,第一天樞,第二天璿,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天樞星位列北鬥第一星,七政閣以天樞君為首輔,想來緣由在此?”
驪山廣野難得被齊敬之稱讚,喜悅之餘愈發健談起來嗎,連連點頭道:“天樞、天璿、天璣、天權謂之四魁,玉衡、開陽、搖光謂之三標,四魁三標、合而為鬥,七政閣便是以這七位北鬥封君為尊。”
“其實大齊七政閣之設,除了上應天星,也是為了敬奉古之帝皇先聖道統。傳說上古之時,遂皇始出,握機矩,法北鬥七星,而立七政。燧皇之後,炎皇繼之,又經彤魚氏之手流傳於諸薑國度。”
“大齊信受奉行,曆兩千年衍化完善。及至今日,大齊國主潛心默運、執掌北鬥權柄,四魁三標分領七政、運轉天下樞機。”
“正如先聖所言:帝王政教,當法北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說到此處,驪山廣野略一猶豫,又補充道:“原本大齊立國之初,在七位北鬥封君之上,還設有一位大司禦,那才是真正能決定一國大政、帝車走向的國之宰相,隻是此官職早已虛懸不授,轉而以天樞君為所謂的首輔了。”
“通常而言,天樞君等四位魁君的地位略高於三位標君,曆代皆由薑齊宗室和聖薑苗裔充任,極少會有例外。但無論四魁還是三標,俱為尊貴無比的要職顯爵,寧可空缺、絕不浪授。”
“七位北鬥封君之外,因為天上的開陽星有一顆輔星長伴左右,也就是所謂的‘開陽重寶,故置輔翼’,故而開陽君麾下還設有一位副手,號曰開陽輔弼武德將軍,專司七政閣的值宿守衛。”
聞聽此言,齊敬之忽有所悟:“道門將北鬥七星合稱為北鬥七星君,尊開陽星為北極武曲星君。嗯,武曲、武德……想來在七政閣中,那位開陽君所司掌的乃是武事?”
驪山廣野一怔,接著臉上就露出歎服之色:“世兄當真是見微知著!開陽君在七政閣中確實偏重於兵政。”
“蓋因四位魁君源出聖薑,在血脈上天然與國主親近,反而不好沾手兵權。三位標君的顧忌相對更少,便在武備戎機上握有更大權柄。這樣一來,四魁和三標就達成了某種微妙的平衡。”
對於驪山廣野的馬屁,齊敬之自是坦然受之。
與此同時,他也聽懂了這廝話語中的未盡之意。
所謂北鬥七政、鉤陳六輔,他已經任了鉤陳院的軍職,將來怕是與那位“斬蛟秀士、鬥南一人”一般,免不了要與七政閣打交道,而偏重兵政的三位標君自然是重中之重。
念及於此,齊敬之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略作迴味才好奇問道:“我記得北鬥其實有九顆星,七現而二隱,因此又被稱為九皇之神。既然連開陽輔星都對應有武德將軍,那麽北鬥中的兩顆隱星應也有相應的設置?”
驪山廣野目光微凝,刻意壓低聲音道:“雖說此事在咱們這等人中算不得如何隱秘,但也不好隨意談論,而且即便是小弟,對此也是知之不詳。”
“我隻是聽說過,在四魁君、三標君之外確實還有二隱君,同樣以星名為號,獲封為洞明君、隱元君。隻不過這兩位隱星封君從不在人前露麵,甚至連姓名也不曾流轉出來,知曉他們底細的怕是隻有國主等寥寥數人而已。”
聽驪山廣野這樣說,齊敬之便也不再刨根究底,隻是輕歎一聲:“單是一個七政閣的名目,竟就有這麽多的講頭。”
“如此倒是正應了家師所言,北鬥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鬥之政命也。”
驪山廣野聞言,立刻又是歡喜讚歎:“仙羽山道統集鳳鳥氏和道門之長,果然有獨到之處。今日聽世兄一席話,真真令小弟受益匪淺!”
對於這樣的恭維,齊敬之依舊是一笑置之。
然而下一刻,他陡然驚覺,忍不住暗忖道:“我大半年前還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山野少年,如今卻張口聖賢之道、閉口典籍之言,竟是越來越像曾見過的那些世家和宗派中人了。”
齊敬之按下這個念頭,才要開口說話,忽聽半空中傳來“撲棱棱”翅膀扇動之音。
他循聲看去,就見山外方向、溪水之上,正有三隻翎羽華麗的青鴨徑直向著茅亭飛來。
驪山廣野同樣瞧見了,略作辨認就麵露驚訝之色:“這些青鴨似乎是彭氏的奉錢童子!”
“彭氏?奉錢童子?”齊敬之心頭生出熟悉之感,幾乎是立刻又有了一個猜測。
驪山廣野在旁小聲解釋道:“他家把持大齊內府多年,明麵上的官職爵位都算不得顯赫,卻是真正的國主心腹,最好不要輕易得罪。”
齊敬之立時反應過來:“這彭氏不就是錢小壬家的遠親和對頭麽!對了,韋應典的韋氏源出姬姓大彭氏,也不知與彭、錢兩家是不是同一個祖宗……”
就這麽幾句話的功夫,三隻被驪山廣野稱作“奉錢童子”的青鴨已經飛進了茅亭。
它們落在齊敬之麵前,身軀一晃就化成三個眉清目秀的青衣童子,衣服上滿是華美的細綾花紋,眸子裏更閃爍著熠熠青華。
三個青衣童子的眼神都是直勾勾的,盯著散落在餐桌上的買山錢看個沒完。
片刻之後,它們彼此看看,旋即一同舉起了手掌。
齊敬之看得分明,它們的掌中各自攥著幾枚大號銅錢。
這些大錢俱是魚紋鏤空,形製古樸而奇特,散發著某種難以捉摸的神韻。
緊接著,隻聽三個青衣童子齊聲問道:“老爺慈悲,可否將桌上的寶錢賣與我等?”
(本章完)
因為涉及了自彤魚氏傳承至今的家學,驪山廣野的神情不免鄭重起來:“小弟不才,厚顏試言之,還請世兄斧正。”
齊敬之舉杯抿了一口三蕉葉老酒,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
其實“諸侯”“帝車”雲雲本是琅琊君說的,隻不過仙羽山自有傳承,此時也就不必在這等小節上糾纏。
驪山廣野並沒有急著講述,而是先轉過頭去,給蒲善、蒲喜使了個眼色:“你們且去伺候老爺們的坐騎,有什麽好酒肉、好草料盡管招唿!老爺們接下來要談論的,非爾等有資格與聞,若無召喚絕不可到近前來!”
兩個黑小兒立刻識趣地躬身而退,引著斑奴、牽著驪駒,站到離茅亭遠遠的地方,卻又沒有脫離亭中人的視線。
這兩個精怪一走,般般和齊虎禪就迫不及待地冒頭,爭先恐後地跳上桌麵,圍在盛著媚骨的食碟旁狼吞虎咽。
齊虎禪一邊吃一邊眼神亂瞄,忽地瞅準機會一躍而起,騎上了般般的脊背。
麟山幼主勃然大怒,當即連翻帶滾,硬是將小和尚掀飛了出去。
誰知齊虎禪不過是聲東擊西,順勢就抱住了原本被般般按在爪子底下的虎君玉盒,成功將這個百寶盒搶到了手裏。
般般奮力咽下嘴裏的骨頭渣,揚起油乎乎的小爪子絕然反撲,登時與小和尚滾作了一團。
兩個小家夥打鬧間,虎君玉盒悄然開啟了一道縫隙,從裏頭流淌出一大串買山錢。
或清脆或沉悶的碰撞聲中,氤氳升騰的山韻將餐桌暈染得一片青綠。
從歇馬棧開始,這兩個小家夥為了虎君玉盒的歸屬,已經明爭暗鬥了無數迴,互有輸贏勝負,有時候鬧得實在不像話,還被齊敬之狠狠收拾了幾次,卻依舊屢教不改、樂此不疲。
好在它們似乎都極喜愛媚骨的滋味,哪怕是翻滾打鬧時也刻意避開了食碟和酒壺。
驪山廣野的目光在兩個小家夥身上停留了片刻,見它們這一迴竟是頗有分寸,應當不至於樂極生悲,這才接著先前話題說道:“若要說清楚七政閣,必先知曉何謂七政。世兄方才提到的日、月、五星,便是聖薑乃至彤魚氏傳承中最為常見的說法。”
“譬如《尚書》有言,七政者,北鬥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歲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日、月、五星各異,故曰七政。”
“至於另外的一種說法,相較而言流傳不廣:七政者,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
“然而無論哪種說法,北鬥七政都是無比重要,關係陰陽、三才、四季、五行之變化,故而大齊設七政閣,以之為朝政中樞。”
齊敬之一邊聽,一邊印證心中所學。
雖說天文曆法一道博大精深,但在學法仙羽山的一個月當中,他為了修習律呂調陽之術,可是沒少被自家師尊耳提麵命,不得不硬著頭皮,將歲星紀年法一類艱深晦澀的學問囫圇吞棗。
至於成果麽……旁的且不提,他好歹是將周天星宿認了個齊全,不至於做個連夜觀星象都不會的睜眼瞎。
於是,齊敬之便出言讚同道:“怪不得《天象列星圖》中說,北鬥七星,近紫薇宮南,在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製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係於北鬥。”
“世兄所言極是!”
驪山廣野立刻大點起頭:“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此所謂春秋運鬥樞也。”
談論至此,齊敬之已知驪山廣野這位靈台郎果然是真材實料,與自己相比也是不遑多讓,當即由衷讚歎道:“好一個春秋運鬥樞!”
“鬥樞運動,乃是製曆明時的樞紐。北鬥諸星之中,第一天樞,第二天璿,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天樞星位列北鬥第一星,七政閣以天樞君為首輔,想來緣由在此?”
驪山廣野難得被齊敬之稱讚,喜悅之餘愈發健談起來嗎,連連點頭道:“天樞、天璿、天璣、天權謂之四魁,玉衡、開陽、搖光謂之三標,四魁三標、合而為鬥,七政閣便是以這七位北鬥封君為尊。”
“其實大齊七政閣之設,除了上應天星,也是為了敬奉古之帝皇先聖道統。傳說上古之時,遂皇始出,握機矩,法北鬥七星,而立七政。燧皇之後,炎皇繼之,又經彤魚氏之手流傳於諸薑國度。”
“大齊信受奉行,曆兩千年衍化完善。及至今日,大齊國主潛心默運、執掌北鬥權柄,四魁三標分領七政、運轉天下樞機。”
“正如先聖所言:帝王政教,當法北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說到此處,驪山廣野略一猶豫,又補充道:“原本大齊立國之初,在七位北鬥封君之上,還設有一位大司禦,那才是真正能決定一國大政、帝車走向的國之宰相,隻是此官職早已虛懸不授,轉而以天樞君為所謂的首輔了。”
“通常而言,天樞君等四位魁君的地位略高於三位標君,曆代皆由薑齊宗室和聖薑苗裔充任,極少會有例外。但無論四魁還是三標,俱為尊貴無比的要職顯爵,寧可空缺、絕不浪授。”
“七位北鬥封君之外,因為天上的開陽星有一顆輔星長伴左右,也就是所謂的‘開陽重寶,故置輔翼’,故而開陽君麾下還設有一位副手,號曰開陽輔弼武德將軍,專司七政閣的值宿守衛。”
聞聽此言,齊敬之忽有所悟:“道門將北鬥七星合稱為北鬥七星君,尊開陽星為北極武曲星君。嗯,武曲、武德……想來在七政閣中,那位開陽君所司掌的乃是武事?”
驪山廣野一怔,接著臉上就露出歎服之色:“世兄當真是見微知著!開陽君在七政閣中確實偏重於兵政。”
“蓋因四位魁君源出聖薑,在血脈上天然與國主親近,反而不好沾手兵權。三位標君的顧忌相對更少,便在武備戎機上握有更大權柄。這樣一來,四魁和三標就達成了某種微妙的平衡。”
對於驪山廣野的馬屁,齊敬之自是坦然受之。
與此同時,他也聽懂了這廝話語中的未盡之意。
所謂北鬥七政、鉤陳六輔,他已經任了鉤陳院的軍職,將來怕是與那位“斬蛟秀士、鬥南一人”一般,免不了要與七政閣打交道,而偏重兵政的三位標君自然是重中之重。
念及於此,齊敬之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略作迴味才好奇問道:“我記得北鬥其實有九顆星,七現而二隱,因此又被稱為九皇之神。既然連開陽輔星都對應有武德將軍,那麽北鬥中的兩顆隱星應也有相應的設置?”
驪山廣野目光微凝,刻意壓低聲音道:“雖說此事在咱們這等人中算不得如何隱秘,但也不好隨意談論,而且即便是小弟,對此也是知之不詳。”
“我隻是聽說過,在四魁君、三標君之外確實還有二隱君,同樣以星名為號,獲封為洞明君、隱元君。隻不過這兩位隱星封君從不在人前露麵,甚至連姓名也不曾流轉出來,知曉他們底細的怕是隻有國主等寥寥數人而已。”
聽驪山廣野這樣說,齊敬之便也不再刨根究底,隻是輕歎一聲:“單是一個七政閣的名目,竟就有這麽多的講頭。”
“如此倒是正應了家師所言,北鬥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鬥之政命也。”
驪山廣野聞言,立刻又是歡喜讚歎:“仙羽山道統集鳳鳥氏和道門之長,果然有獨到之處。今日聽世兄一席話,真真令小弟受益匪淺!”
對於這樣的恭維,齊敬之依舊是一笑置之。
然而下一刻,他陡然驚覺,忍不住暗忖道:“我大半年前還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山野少年,如今卻張口聖賢之道、閉口典籍之言,竟是越來越像曾見過的那些世家和宗派中人了。”
齊敬之按下這個念頭,才要開口說話,忽聽半空中傳來“撲棱棱”翅膀扇動之音。
他循聲看去,就見山外方向、溪水之上,正有三隻翎羽華麗的青鴨徑直向著茅亭飛來。
驪山廣野同樣瞧見了,略作辨認就麵露驚訝之色:“這些青鴨似乎是彭氏的奉錢童子!”
“彭氏?奉錢童子?”齊敬之心頭生出熟悉之感,幾乎是立刻又有了一個猜測。
驪山廣野在旁小聲解釋道:“他家把持大齊內府多年,明麵上的官職爵位都算不得顯赫,卻是真正的國主心腹,最好不要輕易得罪。”
齊敬之立時反應過來:“這彭氏不就是錢小壬家的遠親和對頭麽!對了,韋應典的韋氏源出姬姓大彭氏,也不知與彭、錢兩家是不是同一個祖宗……”
就這麽幾句話的功夫,三隻被驪山廣野稱作“奉錢童子”的青鴨已經飛進了茅亭。
它們落在齊敬之麵前,身軀一晃就化成三個眉清目秀的青衣童子,衣服上滿是華美的細綾花紋,眸子裏更閃爍著熠熠青華。
三個青衣童子的眼神都是直勾勾的,盯著散落在餐桌上的買山錢看個沒完。
片刻之後,它們彼此看看,旋即一同舉起了手掌。
齊敬之看得分明,它們的掌中各自攥著幾枚大號銅錢。
這些大錢俱是魚紋鏤空,形製古樸而奇特,散發著某種難以捉摸的神韻。
緊接著,隻聽三個青衣童子齊聲問道:“老爺慈悲,可否將桌上的寶錢賣與我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