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scripnguage="javascript"type="text/javascript"src="/js/neirongye300-250.js">
這就是英宗、代宗兩朝的社會大環境,商品經濟開始大發展,資本主義萌芽。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物資生活的充裕,精神糧食已經跟不上需求。
這有點像後世現代社會,就算是一部爛得不能再爛的電影,也能輕鬆收獲幾億幾十億的票房。道理很簡單,可消費的文化產品供應不足。買方市場沒得選擇,隻能被動接受。
如今,高文所處的這個時代也有同樣的現象。在他看來,坊間出版的風月書,鄉村小黃文簡直就是不忍卒讀,可每出一本,卻賣得洛陽紙貴。
在出門之前,高文已經想得明白,韓城雖然隻是個五線城市,卻非常大。
此地位於關中平原的東北角,早在夏朝就已建城,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較多,農業發達,是陝西產糧區。又靠著黃河邊上,水運便利,乃是溝通陝西、山西的兩個交通樞紐之一,另外一個則是潼關後麵的華陰縣。
正因為如此,韓城的商貿甚是繁榮,城中有人口五萬餘人,平日裏往來的流動人口也有幾千。前一陣子因為晉北在打仗,客商少了些。如今,隨著明朝和韃靼的戰事逐漸平息,想來恢複往日的光景應該不是什麽難事。沒辦法,從太原入陝,此地是必由之路。
人口多,市井繁榮,如果《西遊記》印刷出來,想必能夠賣得極好。
走在韓城之中,高文有點驚訝,卻不想這裏如此之大,走了四五條街,直走得身上出汗,才來到東學巷。
這裏是韓城的核心城區,過了這條街,那頭就是縣衙和潼關道的治所。在另外一邊,則是文廟和縣學,算是本縣的政治文化中心,街上的行人也多是讀書人和公差。
街上店鋪也多是販賣文房四寶的書坊和酒樓、茶社,基本都是文化產業。當然,其中還有一家綢緞莊和一家胭脂鋪子。尤其是胭脂鋪子,好象和這裏濃厚的文化氛圍不搭界。仔細一想,卻也了然。這個時代,讀書可是一件大費錢財的事兒。能夠進學堂讀書的至少是中產子弟,古人結婚都早。到這裏看看書,順便給家裏的渾家買些胭脂水粉,博美人一笑,也是一件樂事。
放眼望去,不長的一條街,至少有四家書店。高文微一猶豫,就進了最大那間,名曰《琳琅閣》的書坊。
這家書房布置得倒也雅致,裏麵一水的樟木家具,用油漆漆得鋥亮。巨大的書架占了一整麵牆壁,上麵至少有上千本書。書架對麵則是一個花架子,上麵擱著青花瓷器、壽山石擺件。
書坊地麵都是青石板,用拖把拖得明潔如鏡,正中是一張大理石麵圓桌。
看模樣,倒像是一間書屋。
顯然,店主人是個講究人,開這家書坊除了為賺幾個零花,還有以文會友的意思,也顯示出他不錯的經濟實力。
高文自然知道自己所抄的《西遊記》這書的價值,自不肯胡亂找一個人合作。看這家店的規模,怎麽說也是韓城第一,不妨和老板談談。
書店裏沒有多餘的人,隻一個身著青衫的老頭正坐在桌前讀書。
此君大約五十出頭,按說這個年紀在明朝也算是個老頭。偏偏此人生得麵色紅潤,頭發黝黑,再加上一張國字臉、疏朗的眉目,倒也儀表堂堂。
老者顯然是個讀書愛書之人,麵前的桌上堆了大約三四本線裝古籍,《論語》《大學》《孝經》,都用青布做了書套,裝幀得甚是精美。
他正低頭看著一本書,一邊讀,一邊以手撫摩著頜下短須,神情怡然自得,時不時發出一聲低低的的怪叫:“嘶”“唿”“呃”“爽。”
高文心中好奇,忍不住走到老頭身邊,低頭看過去。
還沒等他看清楚,書坊老板仿佛腦後生了眼睛,以不屬於他那個年紀的敏捷迅速地合上書頁,扯了一本《論語》蓋在上麵。
高文差一點笑出聲來,不覺想起自己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在課堂上看小說時的情形。不用問,這老頭讀的絕對不是子曰詩雲的正經書。
看到高文麵上的憋笑,書坊老板也有點不好意思,站起身來,微一拱手:“這位小哥,可是來買書的?去年咱們陝西鄉試的時文集子剛到貨,我這就領你去看看……呃,西安府院試的也到貨了……”
高文以前出門,要麽被同時喊做高傻子,要麽被百姓稱之為“差爺”,這一個小哥還真讓他有點不習慣。
所謂時文,就是八股文。不,也包括諸如策論、詔、製、敕等機關公文以及試帖詩,一句話概括就是科舉考卷。
一個讀書人,要想做官,必須參加科舉考試,必須通過這些科目考核,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光能作得一手好時文還不夠。、
同後世高考大多是選擇題有標準答案不同,古代的科舉考試彈性非常大,很多時間同主考官的口味有極大的關係。你就算文章寫得再好,若是不合大宗師的口味,一樣將你刷下來。所謂: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但如果你的文章投了考官所好,就算到處都是敗筆,四麵漏風,一樣取了,叫你做了人上之人。
這一點,在院試和鄉試兩場表現得最是明顯,這才有《儒林外史》範進從屢考屢敗到突然一步登天以致突發瘋病的笑談。
正因為考生的成績直接取決於主考官的口味,想不引起書生門的關注也難。否則,就算你學業之精,不揣摩考官喜好,進了考場一樣死得難看。
所以,每三年兩屆的鄉試和每三年一期的進士科結束,中式士子的案卷就會被各書坊老板高價收購,刊印發行給讀書人做參考。
這種卷子的稿費多半不高,也就幾兩銀子,甚至更低。很多時候,中式考生為了揚名,甚至分毫不取,甚至倒貼。
科舉直接關係著讀書人的前程,由不得人不關心。每當有當鮮時文出爐,都會賣到斷貨。也是書店商家最可靠的進項,這有點類似於後世被受到無線網絡書籍衝擊的實體店,全靠教輔教材獲取利潤。
“隨便看看,時文集子就算了。”高文並沒有急著將賣稿子一事說出,隻將目光落到那占滿了一堵牆壁的書架子上。
“也是,今年咱大明朝換了天子,要等到明年改了年號才會開恩科。各級科舉也得等到來年,再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誰知道這地方上的主印官兒換不換。這個時候買時文揣摩,也沒有意義。”那書坊老板是個典型的讀書人,能說會道,見高文雖然穿得破爛,卻非常整潔,身上若有若無地散發出一股書卷氣,以為是寒門出身的書生,便感覺甚是親切,話也多起來:“老夫姓俞名興言,小哥看著眼生,卻不知道在哪個學堂讀書?”
高文:“原來是俞老板,在下高文,自是韓城人。”一邊和俞老板說著話,他一邊看著架子上的書。
這一看,心中微微失望。
書架上的書不可謂不多,可都是《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等各種儒家經典,單就《全唐詩》而言,有五十多本,整整占了兩格書架。至於演義小說,卻是一本也無。
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洛陽伽藍紀》翻了兩頁,心中沒由來的一陣激蕩,這可是真正的明版古籍啊,若是放在後世,必然是圖書館的珍藏。
又問老板這書多少錢,俞老板迴答說一套六錢銀子,問買不買。
高文笑笑,說:“我又不研究宋時風物,買這書做什麽。”就放了迴去,又抽出一本《朱子家訓》看了一眼,隻覺得滿紙腐朽的封建倫理道德,臭不可聞。
就這樣,高文也不說什麽,就這麽隨意地看下去,看到後麵,心中暗道:看來,這是一家格調頗高的書坊,老板也是個雅人,想來也不會印小說書兒,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不對,先前老板不是背著人偷看閑書嗎?被我看破,還一臉的慌張……
“小哥,可選到中意的書兒?”老板的聲音低了下去,一臉的神秘:“風月書兒要不要?”
“什麽?”
“你小聲點,都是讀書人,有辱斯文,有辱斯文。”俞老板麵帶尷尬,道:“人生苦短,說穿了,不過是飲食男女二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隻要心中存有浩然之氣,批判地讀,也算是一種曆練。”
“對對對,要批判地讀。所謂,不知黑哪知白,關鍵是看你怎麽讀。所謂淫者見淫,智者見智。”高文低低一笑,眼前這個俞老板生得一表人才,但此刻卻顯得如此猥瑣,讓他不覺想起電腦城的一次遭遇,也同樣是一個五旬老者神秘地朝自己靠過來:“哥們,要碟嗎?”
“對對對。”俞老板長鬆了一口氣,手腳麻利地從一道屏風後麵拖出一口薄皮木箱,打開來,裏麵全是裝訂潦草,紙張低劣的小書。
什麽《玉閨紅》、《玉妃媚史》、《鴛鴦針》、《怡情陣》、《豔婚野史》,單看書名就能想象其中的內容,至於作者名也很沒創意,什麽東魯落落生、豔豔生、夷陵笑笑生。反正都是生的,由此可見,作者都是落弟書生,衣食無著,隻能靠寫點十八禁換米過活。
其中最有名的生應該是蘭陵笑笑生,也就是王世貞王大人吧?
這種書格調實在太低,故事也極其簡單。實際上,作者也沒想在故事上多費腦筋,戲不夠,肉來湊。
比如一本叫〈素娥篇〉的小說,寫的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和侍女素娥的愛情故事,通篇讀下來,根本就沒什麽內容,八成的筆墨都放在男女四十三種肢勢上麵。這樣的書,即便是在包容開放的大明朝,也是禁之又禁。若有書生偷看,一旦被縣學、府學的教官、訓導發現,那可是要打板子的。
<scripnguage="javascript"type="text/javascript"src="/js/neirongye300-250.js">
這就是英宗、代宗兩朝的社會大環境,商品經濟開始大發展,資本主義萌芽。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物資生活的充裕,精神糧食已經跟不上需求。
這有點像後世現代社會,就算是一部爛得不能再爛的電影,也能輕鬆收獲幾億幾十億的票房。道理很簡單,可消費的文化產品供應不足。買方市場沒得選擇,隻能被動接受。
如今,高文所處的這個時代也有同樣的現象。在他看來,坊間出版的風月書,鄉村小黃文簡直就是不忍卒讀,可每出一本,卻賣得洛陽紙貴。
在出門之前,高文已經想得明白,韓城雖然隻是個五線城市,卻非常大。
此地位於關中平原的東北角,早在夏朝就已建城,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較多,農業發達,是陝西產糧區。又靠著黃河邊上,水運便利,乃是溝通陝西、山西的兩個交通樞紐之一,另外一個則是潼關後麵的華陰縣。
正因為如此,韓城的商貿甚是繁榮,城中有人口五萬餘人,平日裏往來的流動人口也有幾千。前一陣子因為晉北在打仗,客商少了些。如今,隨著明朝和韃靼的戰事逐漸平息,想來恢複往日的光景應該不是什麽難事。沒辦法,從太原入陝,此地是必由之路。
人口多,市井繁榮,如果《西遊記》印刷出來,想必能夠賣得極好。
走在韓城之中,高文有點驚訝,卻不想這裏如此之大,走了四五條街,直走得身上出汗,才來到東學巷。
這裏是韓城的核心城區,過了這條街,那頭就是縣衙和潼關道的治所。在另外一邊,則是文廟和縣學,算是本縣的政治文化中心,街上的行人也多是讀書人和公差。
街上店鋪也多是販賣文房四寶的書坊和酒樓、茶社,基本都是文化產業。當然,其中還有一家綢緞莊和一家胭脂鋪子。尤其是胭脂鋪子,好象和這裏濃厚的文化氛圍不搭界。仔細一想,卻也了然。這個時代,讀書可是一件大費錢財的事兒。能夠進學堂讀書的至少是中產子弟,古人結婚都早。到這裏看看書,順便給家裏的渾家買些胭脂水粉,博美人一笑,也是一件樂事。
放眼望去,不長的一條街,至少有四家書店。高文微一猶豫,就進了最大那間,名曰《琳琅閣》的書坊。
這家書房布置得倒也雅致,裏麵一水的樟木家具,用油漆漆得鋥亮。巨大的書架占了一整麵牆壁,上麵至少有上千本書。書架對麵則是一個花架子,上麵擱著青花瓷器、壽山石擺件。
書坊地麵都是青石板,用拖把拖得明潔如鏡,正中是一張大理石麵圓桌。
看模樣,倒像是一間書屋。
顯然,店主人是個講究人,開這家書坊除了為賺幾個零花,還有以文會友的意思,也顯示出他不錯的經濟實力。
高文自然知道自己所抄的《西遊記》這書的價值,自不肯胡亂找一個人合作。看這家店的規模,怎麽說也是韓城第一,不妨和老板談談。
書店裏沒有多餘的人,隻一個身著青衫的老頭正坐在桌前讀書。
此君大約五十出頭,按說這個年紀在明朝也算是個老頭。偏偏此人生得麵色紅潤,頭發黝黑,再加上一張國字臉、疏朗的眉目,倒也儀表堂堂。
老者顯然是個讀書愛書之人,麵前的桌上堆了大約三四本線裝古籍,《論語》《大學》《孝經》,都用青布做了書套,裝幀得甚是精美。
他正低頭看著一本書,一邊讀,一邊以手撫摩著頜下短須,神情怡然自得,時不時發出一聲低低的的怪叫:“嘶”“唿”“呃”“爽。”
高文心中好奇,忍不住走到老頭身邊,低頭看過去。
還沒等他看清楚,書坊老板仿佛腦後生了眼睛,以不屬於他那個年紀的敏捷迅速地合上書頁,扯了一本《論語》蓋在上麵。
高文差一點笑出聲來,不覺想起自己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在課堂上看小說時的情形。不用問,這老頭讀的絕對不是子曰詩雲的正經書。
看到高文麵上的憋笑,書坊老板也有點不好意思,站起身來,微一拱手:“這位小哥,可是來買書的?去年咱們陝西鄉試的時文集子剛到貨,我這就領你去看看……呃,西安府院試的也到貨了……”
高文以前出門,要麽被同時喊做高傻子,要麽被百姓稱之為“差爺”,這一個小哥還真讓他有點不習慣。
所謂時文,就是八股文。不,也包括諸如策論、詔、製、敕等機關公文以及試帖詩,一句話概括就是科舉考卷。
一個讀書人,要想做官,必須參加科舉考試,必須通過這些科目考核,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光能作得一手好時文還不夠。、
同後世高考大多是選擇題有標準答案不同,古代的科舉考試彈性非常大,很多時間同主考官的口味有極大的關係。你就算文章寫得再好,若是不合大宗師的口味,一樣將你刷下來。所謂: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但如果你的文章投了考官所好,就算到處都是敗筆,四麵漏風,一樣取了,叫你做了人上之人。
這一點,在院試和鄉試兩場表現得最是明顯,這才有《儒林外史》範進從屢考屢敗到突然一步登天以致突發瘋病的笑談。
正因為考生的成績直接取決於主考官的口味,想不引起書生門的關注也難。否則,就算你學業之精,不揣摩考官喜好,進了考場一樣死得難看。
所以,每三年兩屆的鄉試和每三年一期的進士科結束,中式士子的案卷就會被各書坊老板高價收購,刊印發行給讀書人做參考。
這種卷子的稿費多半不高,也就幾兩銀子,甚至更低。很多時候,中式考生為了揚名,甚至分毫不取,甚至倒貼。
科舉直接關係著讀書人的前程,由不得人不關心。每當有當鮮時文出爐,都會賣到斷貨。也是書店商家最可靠的進項,這有點類似於後世被受到無線網絡書籍衝擊的實體店,全靠教輔教材獲取利潤。
“隨便看看,時文集子就算了。”高文並沒有急著將賣稿子一事說出,隻將目光落到那占滿了一堵牆壁的書架子上。
“也是,今年咱大明朝換了天子,要等到明年改了年號才會開恩科。各級科舉也得等到來年,再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誰知道這地方上的主印官兒換不換。這個時候買時文揣摩,也沒有意義。”那書坊老板是個典型的讀書人,能說會道,見高文雖然穿得破爛,卻非常整潔,身上若有若無地散發出一股書卷氣,以為是寒門出身的書生,便感覺甚是親切,話也多起來:“老夫姓俞名興言,小哥看著眼生,卻不知道在哪個學堂讀書?”
高文:“原來是俞老板,在下高文,自是韓城人。”一邊和俞老板說著話,他一邊看著架子上的書。
這一看,心中微微失望。
書架上的書不可謂不多,可都是《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等各種儒家經典,單就《全唐詩》而言,有五十多本,整整占了兩格書架。至於演義小說,卻是一本也無。
隨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洛陽伽藍紀》翻了兩頁,心中沒由來的一陣激蕩,這可是真正的明版古籍啊,若是放在後世,必然是圖書館的珍藏。
又問老板這書多少錢,俞老板迴答說一套六錢銀子,問買不買。
高文笑笑,說:“我又不研究宋時風物,買這書做什麽。”就放了迴去,又抽出一本《朱子家訓》看了一眼,隻覺得滿紙腐朽的封建倫理道德,臭不可聞。
就這樣,高文也不說什麽,就這麽隨意地看下去,看到後麵,心中暗道:看來,這是一家格調頗高的書坊,老板也是個雅人,想來也不會印小說書兒,我是不是來錯了地方……不對,先前老板不是背著人偷看閑書嗎?被我看破,還一臉的慌張……
“小哥,可選到中意的書兒?”老板的聲音低了下去,一臉的神秘:“風月書兒要不要?”
“什麽?”
“你小聲點,都是讀書人,有辱斯文,有辱斯文。”俞老板麵帶尷尬,道:“人生苦短,說穿了,不過是飲食男女二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隻要心中存有浩然之氣,批判地讀,也算是一種曆練。”
“對對對,要批判地讀。所謂,不知黑哪知白,關鍵是看你怎麽讀。所謂淫者見淫,智者見智。”高文低低一笑,眼前這個俞老板生得一表人才,但此刻卻顯得如此猥瑣,讓他不覺想起電腦城的一次遭遇,也同樣是一個五旬老者神秘地朝自己靠過來:“哥們,要碟嗎?”
“對對對。”俞老板長鬆了一口氣,手腳麻利地從一道屏風後麵拖出一口薄皮木箱,打開來,裏麵全是裝訂潦草,紙張低劣的小書。
什麽《玉閨紅》、《玉妃媚史》、《鴛鴦針》、《怡情陣》、《豔婚野史》,單看書名就能想象其中的內容,至於作者名也很沒創意,什麽東魯落落生、豔豔生、夷陵笑笑生。反正都是生的,由此可見,作者都是落弟書生,衣食無著,隻能靠寫點十八禁換米過活。
其中最有名的生應該是蘭陵笑笑生,也就是王世貞王大人吧?
這種書格調實在太低,故事也極其簡單。實際上,作者也沒想在故事上多費腦筋,戲不夠,肉來湊。
比如一本叫〈素娥篇〉的小說,寫的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和侍女素娥的愛情故事,通篇讀下來,根本就沒什麽內容,八成的筆墨都放在男女四十三種肢勢上麵。這樣的書,即便是在包容開放的大明朝,也是禁之又禁。若有書生偷看,一旦被縣學、府學的教官、訓導發現,那可是要打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