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竟然是《紅樓夢》!能把這本書全部看完的讀者不是很多,隻有紅學研究者和文學愛好者喜歡看。但凡看電視的人都看過《紅樓夢》,那是一部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電視劇。對一般人來說,看完全集電視劇很不錯了,能把整本書全部看完的很少。
因此,要寫這篇書評,對一般人來講難度很大。宇玄在人間時看過一篇有關《紅樓夢》的書評,就借花獻佛,摘抄如下:
《紅樓夢》帶著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麵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麽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麽“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麵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寫完書評,宇玄鬆開手指,托著腮幫,揣度白帝出此書評的心思。
白帝絕對不是吃飽了撐著。他應該看過《紅樓夢》,心裏有感而發,想看看大家的觀點。這本書對統治者來說,反映的是當時封建落後的社會製度,那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腐敗社會!令白帝反思,到底什麽樣的社會製度才是合理的?宇玄可以斷定的是,白帝出關後必有一番改革!
宇玄在想,是否要推翻他的統治,自己取而代之,還是期待他的新政,能給凡人修道成仙的機會?
他現在很矛盾,拿不定主意。不過他會靜觀其變,走著瞧!當務之急是努力進取,謹防萬一。
現場十九名選手很少寫過書評,都在發揮自己的想像,如擠牙膏一樣一點點地擠出一篇書評來。
寫作真的很痛苦!一旦卡殼的話,絞盡腦汁都寫不出東西來。急死人了都沒用,反正想起什麽就寫什麽,能寫多少就寫多少。
特別每天寫書的人最艱辛!很多時候寫著寫著就想放棄了。不是他們不想寫完,實在是生活所迫,不好的心情和吵雜的環境是對寫手的最大考驗。如果再加上俗事煩身,那就基本擱淺了。
一旦擱淺的話,想再繼續已經是不太可能了。意味著你費盡心思寫出的成果,就因為你的斷更而失去信譽,給讀者和編輯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就算拚了命地補更也是無濟於事了。
斷更很嚴重,寫手須謹慎!對於太監濫尾的書,讀者要多一點寬容,你喜歡就自己腦補好了,不要噴不要恨,你試寫一下就知道好書來之不易了。編輯大大也要多包容,不能因為人家一時斷更就恨之入骨,將其打入冷宮,永不翻身。
大文學家曹雪芹一本《紅樓夢》,就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隱忍半身,字字飽蘸血淚,僅為一部《史記》。
宇玄深知文人的艱辛,對書籍視若珍寶,從小遍覽群書。現在的他可以說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
小人頭評,直接給宇玄評了個優,順利晉級。
令宇玄吃驚的是除了趙曉輝晉級,那吹口琴的小女孩和彈鋼琴的小男孩都晉級了!真是天才兒童啊!
第五天,操作環節的最後一輪繪畫比賽,四人展開了白熱化比拚。
熒屏上出現一幅人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要求臨摹,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九。
宇玄看了不禁感歎:“我的天啊!難度太大了吧!還要求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似度,臨摹簡單的畫都很難做到,更何況是這麽精妙絕倫的美人畫呢!”
“這有什麽好難的?都交給我吧!”這迴輪到羽瑤大顯身手了。
羽瑤鋪好畫紙,一絲不苟地臨摹起來。她每一筆都很細膩,纖細地勾勒出美人的相貌,然後調顏料,一陣渲染,最後潤色修整,一幅精美的油彩畫躍然紙上,跟熒屏上的美人畫一毛一樣。
四周圍觀的群眾不敢發聲,怕影響四位頂尖選手的發揮。看到這麽高難度的美人畫被羽瑤臨摹成功,個個都目瞪口呆,無以置信。
這可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啊!世上最神奇的一幅畫,也是最難臨摹的一幅畫!羽瑤居然第一個臨摹成功,太匪夷所思了!
小人頭看到羽瑤的臨摹本露出很驚豔的表情,豎起大拇指為她點讚,優評通過。
更令人吃驚的是,隨後趙曉輝和那兩個小孩子都完美通過了。
至此,第二環節圓滿結束,進入最後一個環節,冠軍之爭!
第六天,終於迎來了品鑒環節,這才是真正的仙師品鑒。
不過,品鑒的東西令人瞠目結舌。不好再說什麽了,這五六天來驚喜成了驚嚇,由意外變得有意思。
天壇仙後給四人都發了一本《仁愛仙書》,要求他們辨別真偽。
四本《仁愛仙書》都編了號,甲乙丙丁。小男孩拿的是甲本,小女孩拿的乙本,羽瑤的是丙,趙曉輝的是丁。隻要辨別出自己拿的那一本書的真假就行。
到底哪本書才是真的呢?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手中的那本書是否真假。
因此,要寫這篇書評,對一般人來講難度很大。宇玄在人間時看過一篇有關《紅樓夢》的書評,就借花獻佛,摘抄如下:
《紅樓夢》帶著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麵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麽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麽“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麵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寫完書評,宇玄鬆開手指,托著腮幫,揣度白帝出此書評的心思。
白帝絕對不是吃飽了撐著。他應該看過《紅樓夢》,心裏有感而發,想看看大家的觀點。這本書對統治者來說,反映的是當時封建落後的社會製度,那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腐敗社會!令白帝反思,到底什麽樣的社會製度才是合理的?宇玄可以斷定的是,白帝出關後必有一番改革!
宇玄在想,是否要推翻他的統治,自己取而代之,還是期待他的新政,能給凡人修道成仙的機會?
他現在很矛盾,拿不定主意。不過他會靜觀其變,走著瞧!當務之急是努力進取,謹防萬一。
現場十九名選手很少寫過書評,都在發揮自己的想像,如擠牙膏一樣一點點地擠出一篇書評來。
寫作真的很痛苦!一旦卡殼的話,絞盡腦汁都寫不出東西來。急死人了都沒用,反正想起什麽就寫什麽,能寫多少就寫多少。
特別每天寫書的人最艱辛!很多時候寫著寫著就想放棄了。不是他們不想寫完,實在是生活所迫,不好的心情和吵雜的環境是對寫手的最大考驗。如果再加上俗事煩身,那就基本擱淺了。
一旦擱淺的話,想再繼續已經是不太可能了。意味著你費盡心思寫出的成果,就因為你的斷更而失去信譽,給讀者和編輯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就算拚了命地補更也是無濟於事了。
斷更很嚴重,寫手須謹慎!對於太監濫尾的書,讀者要多一點寬容,你喜歡就自己腦補好了,不要噴不要恨,你試寫一下就知道好書來之不易了。編輯大大也要多包容,不能因為人家一時斷更就恨之入骨,將其打入冷宮,永不翻身。
大文學家曹雪芹一本《紅樓夢》,就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隱忍半身,字字飽蘸血淚,僅為一部《史記》。
宇玄深知文人的艱辛,對書籍視若珍寶,從小遍覽群書。現在的他可以說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
小人頭評,直接給宇玄評了個優,順利晉級。
令宇玄吃驚的是除了趙曉輝晉級,那吹口琴的小女孩和彈鋼琴的小男孩都晉級了!真是天才兒童啊!
第五天,操作環節的最後一輪繪畫比賽,四人展開了白熱化比拚。
熒屏上出現一幅人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要求臨摹,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九。
宇玄看了不禁感歎:“我的天啊!難度太大了吧!還要求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似度,臨摹簡單的畫都很難做到,更何況是這麽精妙絕倫的美人畫呢!”
“這有什麽好難的?都交給我吧!”這迴輪到羽瑤大顯身手了。
羽瑤鋪好畫紙,一絲不苟地臨摹起來。她每一筆都很細膩,纖細地勾勒出美人的相貌,然後調顏料,一陣渲染,最後潤色修整,一幅精美的油彩畫躍然紙上,跟熒屏上的美人畫一毛一樣。
四周圍觀的群眾不敢發聲,怕影響四位頂尖選手的發揮。看到這麽高難度的美人畫被羽瑤臨摹成功,個個都目瞪口呆,無以置信。
這可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啊!世上最神奇的一幅畫,也是最難臨摹的一幅畫!羽瑤居然第一個臨摹成功,太匪夷所思了!
小人頭看到羽瑤的臨摹本露出很驚豔的表情,豎起大拇指為她點讚,優評通過。
更令人吃驚的是,隨後趙曉輝和那兩個小孩子都完美通過了。
至此,第二環節圓滿結束,進入最後一個環節,冠軍之爭!
第六天,終於迎來了品鑒環節,這才是真正的仙師品鑒。
不過,品鑒的東西令人瞠目結舌。不好再說什麽了,這五六天來驚喜成了驚嚇,由意外變得有意思。
天壇仙後給四人都發了一本《仁愛仙書》,要求他們辨別真偽。
四本《仁愛仙書》都編了號,甲乙丙丁。小男孩拿的是甲本,小女孩拿的乙本,羽瑤的是丙,趙曉輝的是丁。隻要辨別出自己拿的那一本書的真假就行。
到底哪本書才是真的呢?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手中的那本書是否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