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因為是曆史類,可能有點枯燥,書友們注意調節。)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病逝,十四歲的皇長子劉辯即位,是為少帝。其生母何皇後被尊為皇太後,臨朝聽政。何太後之兄,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隗(wei)共參錄尚書事,執掌朝政,形成外戚專權的局麵。
隨後三月,何氏排除異己,先誅蹇碩,奪下西園八校尉指揮權。又遷董太後,逼死驃騎將軍董重,其勢一時無兩!
然而,在七月時,中軍校尉袁紹卻是先後提出了 “盡誅宦官”和“召外兵入京”的諫議,為後來的“何進被殺”與“宦官身死”點燃了導火線。
…
這天夜裏,王允正在楊賜府上議事,外麵突然跑進一名小廝,神色慌張,大唿道:“老爺…老爺不好啦!那…”那小廝看了一眼王允,將說出口的話生生咽了進去。
見狀,王允自是起身迴避,然楊賜卻是衝他搖了搖頭,沉聲迴道:“但說無妨!”
“是!”
那小廝重重一應,躬身道:“宮裏來報,就在方才…那張讓、段珪劫持陛下逃出宮去了!太後、陳留王也不知去向!”
楊賜、王允相視大驚,脫口道:“什麽?那何進…何大將軍呢?”
“何大將軍被伏身死,此時指揮禁軍的是中軍校尉,袁紹,袁將軍!”
“死了?”
楊賜聽得暗喜,正想再問,卻聽身旁的王允滿麵愁容,搶先問道:“那陛下此時身在何處?”
不待小廝迴話,門外忽響起陣陣嘈雜。
二人外出一看,正是熟人後尚書盧植!
看著那些家將,王允伸手喚道:“子幹,可是去追逐閹黨?”
聞聲,盧植腳步一緩,打量道:“可是子師?哎呀,真的是子師,快!我真缺沒有幫手,子師可願同行?”
王允眼眸一亮,他自負有些武藝,自然應“是”。便匆匆辭了楊賜,隨著盧植一道向小平津而去。
行了一路,張讓、趙忠沒有找到,卻是在黃河邊尋到了略顯呆滯的少帝和陳留王、何太後等人,讓兩人心寬不小。
一番行禮過後,王允、盧植將少帝等人扶上馬匹,自己護在左右,借著機會向少帝身邊的小太監詳細問道:“小公公,老夫聽聞陛下為張讓、段珪所挾,怎麽現如今看不到他們人影?莫不是畏罪潛逃了?”
那小太監將腰彎的甚低,心有餘悸地顫巍巍答道:“迴大人的話,那張常侍…哦,那張讓、段珪剛到小平津就被一個身著青衫的蒙麵刺客給殺死了,屍身也丟入了黃河!這才…這才...”
“青衫刺客?”
王允聽得一驚,腦海不自覺的浮現出某個人的身影,含糊地迴複道:“哦…這樣倒是便宜了二人,也罷。隻要陛下得以保全,暫且放過二人!對了,小公公,那青衫刺客可曾留話?”
那小太監頓了一下,微微抬頭看了看盧植,為難說道:“迴大人,那刺客確有留下話來…不過…不過…”
看他閃閃爍爍的眼神,盧植重重哼道:“讓你說,你就說,難不成還怕那刺客還會突然現身殺了你不成?”
聽得此話,小太監連連頷首,支吾道:“那刺客說,稍後若是碰到董卓劫駕,請盧尚書勿要抵抗…”
話一入耳,盧植眼眸怒睜,口中大喝道:“賊子好膽!這刺客定是董卓的鷹犬,真是欺我太甚!”
是時,王允已是從小太監的轉述中明白過來,這“董卓劫駕”一事,那王小子曾和自己提過,但當時不被自己重視,如今在這種情況下再次聽到,卻是不得不信了。
他拉了拉盧植的衣袖,附耳道:“子幹息怒,這刺客既然無意傷害陛下,想來也是心係社稷之人,他既然說出這番警示之語,你不妨靜觀其變,若是這董卓當真心懷不軌,那咱們再作他論,現在還是先將陛下送還宮中再說罷!”
聽完,盧植點了點頭,勉強將心中火氣壓下。隨即瞥了一眼身後的隊伍,歎氣道:“若是此番能有些車馬,定能趕在董卓進京之前,迴到宮中!”
話音剛落,小道前方忽然湧現不少牽馬駕車的白姓。為首一人還是王毅凡所住民居的鄰裏,他探腦一看,見著熟人王允,當即與左右通氣道:“快看,是王刺史,咱們趕上了。快,快去迎天子!”
待來到近處,那人唿喝著身後的白姓,紛紛撲倒在地,參拜道:“小人李二狗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
就此,少帝等人坐上了馬車,向南而行。但路途中聞訊趕來護駕的公卿實在太多,耽擱了不少時間,因而一行人來到洛陽時,天色都已漸亮。
董卓也攜著近萬西涼兵卒,早早地等在了洛陽門前。
董卓此人,年輕時喜愛行俠仗義,常與羌人首領結交。尤其在漢桓帝末年,他更是號稱“力大無雙”,騎射之技堪稱精妙。但也因生性耿直,適應不了漢室大臣的交流而被張奐、張溫等人所惡。後來,又因圍剿王國時,和皇甫嵩意見不合而失去了戰機,導致自己寸功未立遭到靈帝責備。
因此,現在的董卓正是看誰都不爽的階段。
而且,他自從覺醒了前世記憶,想吞噬天子龍氣的想法就一直未曾斷過,此時眼看劉辯被簇擁而圍,心情一下子就不痛快起來。
他匆匆拜見,臉上假裝擔憂道:“微臣救駕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劉辯驚魂未定,他身為天子血脈,體內的龍氣先前遭受閹黨陰氣的衝擊,此時正左衝右突,讓他心神惶惶,難以自抑。現在又看到眼前黑壓壓的一片士卒,心中更是不寧,就連說話都不利索。
是故,為保劉辯的顏麵,迎駕的隊伍之中就有了讓他退避的說法。
然董卓聽得暴怒,大唿小叫道:“老夫為救陛下,日夜兼程跑了三百裏路,你們現在讓我迴避?哼,真當我西涼健騎不存在嗎?更何況致使陛下流落在外的,就是你們!我又有什麽理由遵從你們的命令?”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病逝,十四歲的皇長子劉辯即位,是為少帝。其生母何皇後被尊為皇太後,臨朝聽政。何太後之兄,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隗(wei)共參錄尚書事,執掌朝政,形成外戚專權的局麵。
隨後三月,何氏排除異己,先誅蹇碩,奪下西園八校尉指揮權。又遷董太後,逼死驃騎將軍董重,其勢一時無兩!
然而,在七月時,中軍校尉袁紹卻是先後提出了 “盡誅宦官”和“召外兵入京”的諫議,為後來的“何進被殺”與“宦官身死”點燃了導火線。
…
這天夜裏,王允正在楊賜府上議事,外麵突然跑進一名小廝,神色慌張,大唿道:“老爺…老爺不好啦!那…”那小廝看了一眼王允,將說出口的話生生咽了進去。
見狀,王允自是起身迴避,然楊賜卻是衝他搖了搖頭,沉聲迴道:“但說無妨!”
“是!”
那小廝重重一應,躬身道:“宮裏來報,就在方才…那張讓、段珪劫持陛下逃出宮去了!太後、陳留王也不知去向!”
楊賜、王允相視大驚,脫口道:“什麽?那何進…何大將軍呢?”
“何大將軍被伏身死,此時指揮禁軍的是中軍校尉,袁紹,袁將軍!”
“死了?”
楊賜聽得暗喜,正想再問,卻聽身旁的王允滿麵愁容,搶先問道:“那陛下此時身在何處?”
不待小廝迴話,門外忽響起陣陣嘈雜。
二人外出一看,正是熟人後尚書盧植!
看著那些家將,王允伸手喚道:“子幹,可是去追逐閹黨?”
聞聲,盧植腳步一緩,打量道:“可是子師?哎呀,真的是子師,快!我真缺沒有幫手,子師可願同行?”
王允眼眸一亮,他自負有些武藝,自然應“是”。便匆匆辭了楊賜,隨著盧植一道向小平津而去。
行了一路,張讓、趙忠沒有找到,卻是在黃河邊尋到了略顯呆滯的少帝和陳留王、何太後等人,讓兩人心寬不小。
一番行禮過後,王允、盧植將少帝等人扶上馬匹,自己護在左右,借著機會向少帝身邊的小太監詳細問道:“小公公,老夫聽聞陛下為張讓、段珪所挾,怎麽現如今看不到他們人影?莫不是畏罪潛逃了?”
那小太監將腰彎的甚低,心有餘悸地顫巍巍答道:“迴大人的話,那張常侍…哦,那張讓、段珪剛到小平津就被一個身著青衫的蒙麵刺客給殺死了,屍身也丟入了黃河!這才…這才...”
“青衫刺客?”
王允聽得一驚,腦海不自覺的浮現出某個人的身影,含糊地迴複道:“哦…這樣倒是便宜了二人,也罷。隻要陛下得以保全,暫且放過二人!對了,小公公,那青衫刺客可曾留話?”
那小太監頓了一下,微微抬頭看了看盧植,為難說道:“迴大人,那刺客確有留下話來…不過…不過…”
看他閃閃爍爍的眼神,盧植重重哼道:“讓你說,你就說,難不成還怕那刺客還會突然現身殺了你不成?”
聽得此話,小太監連連頷首,支吾道:“那刺客說,稍後若是碰到董卓劫駕,請盧尚書勿要抵抗…”
話一入耳,盧植眼眸怒睜,口中大喝道:“賊子好膽!這刺客定是董卓的鷹犬,真是欺我太甚!”
是時,王允已是從小太監的轉述中明白過來,這“董卓劫駕”一事,那王小子曾和自己提過,但當時不被自己重視,如今在這種情況下再次聽到,卻是不得不信了。
他拉了拉盧植的衣袖,附耳道:“子幹息怒,這刺客既然無意傷害陛下,想來也是心係社稷之人,他既然說出這番警示之語,你不妨靜觀其變,若是這董卓當真心懷不軌,那咱們再作他論,現在還是先將陛下送還宮中再說罷!”
聽完,盧植點了點頭,勉強將心中火氣壓下。隨即瞥了一眼身後的隊伍,歎氣道:“若是此番能有些車馬,定能趕在董卓進京之前,迴到宮中!”
話音剛落,小道前方忽然湧現不少牽馬駕車的白姓。為首一人還是王毅凡所住民居的鄰裏,他探腦一看,見著熟人王允,當即與左右通氣道:“快看,是王刺史,咱們趕上了。快,快去迎天子!”
待來到近處,那人唿喝著身後的白姓,紛紛撲倒在地,參拜道:“小人李二狗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
就此,少帝等人坐上了馬車,向南而行。但路途中聞訊趕來護駕的公卿實在太多,耽擱了不少時間,因而一行人來到洛陽時,天色都已漸亮。
董卓也攜著近萬西涼兵卒,早早地等在了洛陽門前。
董卓此人,年輕時喜愛行俠仗義,常與羌人首領結交。尤其在漢桓帝末年,他更是號稱“力大無雙”,騎射之技堪稱精妙。但也因生性耿直,適應不了漢室大臣的交流而被張奐、張溫等人所惡。後來,又因圍剿王國時,和皇甫嵩意見不合而失去了戰機,導致自己寸功未立遭到靈帝責備。
因此,現在的董卓正是看誰都不爽的階段。
而且,他自從覺醒了前世記憶,想吞噬天子龍氣的想法就一直未曾斷過,此時眼看劉辯被簇擁而圍,心情一下子就不痛快起來。
他匆匆拜見,臉上假裝擔憂道:“微臣救駕來遲,還請陛下恕罪!”
劉辯驚魂未定,他身為天子血脈,體內的龍氣先前遭受閹黨陰氣的衝擊,此時正左衝右突,讓他心神惶惶,難以自抑。現在又看到眼前黑壓壓的一片士卒,心中更是不寧,就連說話都不利索。
是故,為保劉辯的顏麵,迎駕的隊伍之中就有了讓他退避的說法。
然董卓聽得暴怒,大唿小叫道:“老夫為救陛下,日夜兼程跑了三百裏路,你們現在讓我迴避?哼,真當我西涼健騎不存在嗎?更何況致使陛下流落在外的,就是你們!我又有什麽理由遵從你們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