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第2764章癸字卷心態漸變
柴恪苦笑搖頭:“自強,沒人能做到,武人們之前的要求,其實也不算太過分,隻是和朝廷政策側重略有分歧,征伐蒙古自然不需要裁軍,這個要求也在情理之中,隻是現在突然要以紫英當皇帝來作保證,不肯再相信我們這些人,卻給我們出了難題啊。”
徐光啟也接上話:“武人們對我們的印象恐怕糟糕到了極點,就算是紫英勸說他們,他們也未必肯信,而把紫英推上皇帝之位,那其實就是逼著紫英與我們決裂。”
崔景榮點點頭:“正是如此,這一手相當狠辣,沒準兒就是六吉公想出來的招數呢。”
“可真走到這一步,我們怎麽辦?”柴恪反問。
崔景榮默然不語,內心卻心亂如麻。
還是徐光啟歎了一口氣,“不僅僅是我們,其他同僚恐怕都麵臨這個問題,紫英若是被挾持過來,推上禦座,當今皇上為了保命,肯定也會配合主動禪讓,那等時候,輪到我們這些人表態,你我三人首當其衝,該如何?”
這是最現實的問題。
武人刀斧擺在麵前,三個閣老首當其衝需要表明態度是否擁戴馮紫英為帝,崔景榮更是需要第一個表明態度,模糊或者閉口不言,都很難過關。
崔景榮歎息不止。
從內心來說,他當然不太認可武人的這種方式來更替王朝,對於作為士人來說的他,這種方式也更難以接受,但是要說對馮紫英黃袍加身為帝本身這件事情來說,崔景榮反而沒有那麽抵觸。
從萬統帝到宣順帝,甚至可以推到前兩任皇帝,元熙帝和永隆帝,除了永隆帝的表現稍好外,元熙帝幾乎就是驕奢淫欲如同隋煬帝一般的表現,而萬統帝則純粹是折騰,而宣順帝就幾乎是傀儡了,這幾任皇帝給崔景榮的印象都很不好。
馮紫英接觸這麽些年,除了在科舉改革上太過激進外,其他觀念和政策都是很符合崔景榮的觀點的,而且崔景榮也不像韓爌、孫居相這些士人那麽激進,認為與士大夫共天下,更應當是士人掌權,皇帝居於弱勢地位才更符合士人天下的角色,他更傾向於皇權和相權相得益彰的平衡。
柴恪的觀點和崔景榮相似。
馮紫英與其私交更為密切,但是這不是他支持馮紫英為帝的理由,隻是處於這種情形下,好像也別無選擇,若是要人冒自身和一大家子性命危險來反對,柴恪覺得自己也很難做到,所以這種情形下,馮紫英真的登基為帝,也並非完全無法接受。
相比之下徐光啟心態就要比崔景榮和柴恪要開放得多。
他本來就是一個較為純粹的學術性官僚,對士人身份並沒有那麽太在意,否則也不會信西教。
在他看來馮紫英很多觀點和他十分投緣,而且他也很讚同馮紫英一些在很多人看來十分激進甚至離經叛道的政策,比如科舉改革加入格物財計,所以從內心來說徐光啟認為馮紫英登基為帝隻會讓未來更光明美好。
見二人都沉默不語,臉上糾結的神色卻是清晰可見,徐光啟也能理解二人的為難,便道:“你們二位可能難處更大,若是沒有選擇的餘地,便由我先來表態吧。”
崔景榮和柴恪大為震驚,“子先?”
“我沒你們那麽顧慮,虞臣也好,伯輔也好,孟暗也好,他們本來對我也沒多少好感,我也不需要獲得他們的認可,真不讓我當這個閣臣,我迴去自己繼續琢磨格物,更悠閑輕鬆,沒準兒還能做更多的事情。”徐光啟坦然道:“從我內心來說,紫英真的登基為帝,我反而覺得是好事,可能抱有這種心態的人不少,隻是他們都礙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法啟口,更不敢第一個開這個口,那就不如我來打破這個禁忌,也好緩解他們的尷尬和壓力。”
徐光啟的這個態度說實話讓崔景榮和柴恪都鬆了一口氣。
若是徐光啟率先主動願意奉馮紫英為帝,那崔柴二人壓力就大減,哪怕隨後也附和,起碼不至於招來其他士人太多攻訐,徐光啟可以不太在乎這些,但他們倆現在隱隱是北地和湖廣士人領袖,卻不能不在意。
沉吟了一下,崔景榮才道:“子先,你這麽做,可得要做好招來漫天謗責的心理準備啊。”
“我有這個考慮,不過有些人是明罵實喜,說不定罵一陣後,還非要跟著我一樣,甚至我覺得也許局麵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糟糕,真正死硬頑固的,也許沒有我們預期的那麽多,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也許用在這個時候正合適。”
徐光啟話語裏有了幾分淡淡的嘲諷,也不知道是自嘲,還是嘲弄別人。
就在催柴徐三人密議時,韓爌、孫居相以及李邦華和朱國禎也在商議。
“那些武夫真要逼著我們擁戴紫英為帝,我們當如何?”韓爌看著孫居相孫鼎相兄弟倆,也瞥了一眼李邦華和朱國禎。
孫居相孫鼎相兩兄弟異口同聲:“官可以不做,這事兒我們兄弟倆斷不會屈膝!”
李邦華和朱國禎卻是訥訥半晌,始終沒能吐出一個清楚的話語來。
韓爌算是明白這幫江南士人了,沉聲道:“若是自強、子舒和子先他們都從了呢?”
孫居相和孫鼎相兩兄弟臉色越發難看。
“伯輔,若是他們都從了,另外其他人也都從了,那該如何?”韓爌再問:“不要覺得這不可能,我倒是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有些人呐,可不像這表麵上表現得那麽鏗鏘激烈,真到了最後關頭,保不準就是最先倒戈的。”
孫居相孫鼎相兄弟倆麵麵相覷,但是仔細想一想,好像還真有可能,沒見這李邦華和朱國禎二人態度現在都開始猶疑起來了?
江南士人首領都是如此,那北地士人就能都是硬骨頭?再說了,練國事與馮紫英關係如此密切,他們倆在年輕士子中威信都很高,誰能說得清楚這些年輕士人的心裏怎麽想?
(本章完)
第2764章癸字卷心態漸變
柴恪苦笑搖頭:“自強,沒人能做到,武人們之前的要求,其實也不算太過分,隻是和朝廷政策側重略有分歧,征伐蒙古自然不需要裁軍,這個要求也在情理之中,隻是現在突然要以紫英當皇帝來作保證,不肯再相信我們這些人,卻給我們出了難題啊。”
徐光啟也接上話:“武人們對我們的印象恐怕糟糕到了極點,就算是紫英勸說他們,他們也未必肯信,而把紫英推上皇帝之位,那其實就是逼著紫英與我們決裂。”
崔景榮點點頭:“正是如此,這一手相當狠辣,沒準兒就是六吉公想出來的招數呢。”
“可真走到這一步,我們怎麽辦?”柴恪反問。
崔景榮默然不語,內心卻心亂如麻。
還是徐光啟歎了一口氣,“不僅僅是我們,其他同僚恐怕都麵臨這個問題,紫英若是被挾持過來,推上禦座,當今皇上為了保命,肯定也會配合主動禪讓,那等時候,輪到我們這些人表態,你我三人首當其衝,該如何?”
這是最現實的問題。
武人刀斧擺在麵前,三個閣老首當其衝需要表明態度是否擁戴馮紫英為帝,崔景榮更是需要第一個表明態度,模糊或者閉口不言,都很難過關。
崔景榮歎息不止。
從內心來說,他當然不太認可武人的這種方式來更替王朝,對於作為士人來說的他,這種方式也更難以接受,但是要說對馮紫英黃袍加身為帝本身這件事情來說,崔景榮反而沒有那麽抵觸。
從萬統帝到宣順帝,甚至可以推到前兩任皇帝,元熙帝和永隆帝,除了永隆帝的表現稍好外,元熙帝幾乎就是驕奢淫欲如同隋煬帝一般的表現,而萬統帝則純粹是折騰,而宣順帝就幾乎是傀儡了,這幾任皇帝給崔景榮的印象都很不好。
馮紫英接觸這麽些年,除了在科舉改革上太過激進外,其他觀念和政策都是很符合崔景榮的觀點的,而且崔景榮也不像韓爌、孫居相這些士人那麽激進,認為與士大夫共天下,更應當是士人掌權,皇帝居於弱勢地位才更符合士人天下的角色,他更傾向於皇權和相權相得益彰的平衡。
柴恪的觀點和崔景榮相似。
馮紫英與其私交更為密切,但是這不是他支持馮紫英為帝的理由,隻是處於這種情形下,好像也別無選擇,若是要人冒自身和一大家子性命危險來反對,柴恪覺得自己也很難做到,所以這種情形下,馮紫英真的登基為帝,也並非完全無法接受。
相比之下徐光啟心態就要比崔景榮和柴恪要開放得多。
他本來就是一個較為純粹的學術性官僚,對士人身份並沒有那麽太在意,否則也不會信西教。
在他看來馮紫英很多觀點和他十分投緣,而且他也很讚同馮紫英一些在很多人看來十分激進甚至離經叛道的政策,比如科舉改革加入格物財計,所以從內心來說徐光啟認為馮紫英登基為帝隻會讓未來更光明美好。
見二人都沉默不語,臉上糾結的神色卻是清晰可見,徐光啟也能理解二人的為難,便道:“你們二位可能難處更大,若是沒有選擇的餘地,便由我先來表態吧。”
崔景榮和柴恪大為震驚,“子先?”
“我沒你們那麽顧慮,虞臣也好,伯輔也好,孟暗也好,他們本來對我也沒多少好感,我也不需要獲得他們的認可,真不讓我當這個閣臣,我迴去自己繼續琢磨格物,更悠閑輕鬆,沒準兒還能做更多的事情。”徐光啟坦然道:“從我內心來說,紫英真的登基為帝,我反而覺得是好事,可能抱有這種心態的人不少,隻是他們都礙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法啟口,更不敢第一個開這個口,那就不如我來打破這個禁忌,也好緩解他們的尷尬和壓力。”
徐光啟的這個態度說實話讓崔景榮和柴恪都鬆了一口氣。
若是徐光啟率先主動願意奉馮紫英為帝,那崔柴二人壓力就大減,哪怕隨後也附和,起碼不至於招來其他士人太多攻訐,徐光啟可以不太在乎這些,但他們倆現在隱隱是北地和湖廣士人領袖,卻不能不在意。
沉吟了一下,崔景榮才道:“子先,你這麽做,可得要做好招來漫天謗責的心理準備啊。”
“我有這個考慮,不過有些人是明罵實喜,說不定罵一陣後,還非要跟著我一樣,甚至我覺得也許局麵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糟糕,真正死硬頑固的,也許沒有我們預期的那麽多,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也許用在這個時候正合適。”
徐光啟話語裏有了幾分淡淡的嘲諷,也不知道是自嘲,還是嘲弄別人。
就在催柴徐三人密議時,韓爌、孫居相以及李邦華和朱國禎也在商議。
“那些武夫真要逼著我們擁戴紫英為帝,我們當如何?”韓爌看著孫居相孫鼎相兄弟倆,也瞥了一眼李邦華和朱國禎。
孫居相孫鼎相兩兄弟異口同聲:“官可以不做,這事兒我們兄弟倆斷不會屈膝!”
李邦華和朱國禎卻是訥訥半晌,始終沒能吐出一個清楚的話語來。
韓爌算是明白這幫江南士人了,沉聲道:“若是自強、子舒和子先他們都從了呢?”
孫居相和孫鼎相兩兄弟臉色越發難看。
“伯輔,若是他們都從了,另外其他人也都從了,那該如何?”韓爌再問:“不要覺得這不可能,我倒是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有些人呐,可不像這表麵上表現得那麽鏗鏘激烈,真到了最後關頭,保不準就是最先倒戈的。”
孫居相孫鼎相兄弟倆麵麵相覷,但是仔細想一想,好像還真有可能,沒見這李邦華和朱國禎二人態度現在都開始猶疑起來了?
江南士人首領都是如此,那北地士人就能都是硬骨頭?再說了,練國事與馮紫英關係如此密切,他們倆在年輕士子中威信都很高,誰能說得清楚這些年輕士人的心裏怎麽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