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是不是可以下去了?”美豔少婦看著下方的李浩成,一雙妙目中流轉著淡淡的靈輝。
“事先說好!柳元宗乃是我儒家之人,你們秀家不要隨意擾亂他的文思!”儒道大儒無意當中看到少婦的目光,立刻開口警告,倒不是這位大儒多心,實在是秀家和儒家有些不對付。
比起儒家,秀家建立的時間要短很多,秀家原本指的是女工之活,即裁縫刺繡之意,但萬年前一位女工卻根據百家學說,衍生出一係列女德教化體係,創立了專屬於女子的一門學說。
這裏的女德不是三從四德,而是指代女子自強不息的德行,按照秀家理論,女德共分四等。
下者,居家安宅,相夫教子,以賢妻良母之德行,滋養自身修行的百花之氣、百靈鳳氣,繡出一副屬於自己的花草奇鳥圖,可惜立意太低,德行也偏向於自身,難以傳播,因此大多困於文氣境。
中者,以筆墨兵刃為針,以科舉考場、邊塞戰場作為布匹,繡出屬於自己的百花爭豔、白鳳爭鳴、青鸞祥瑞之景,立意雖然不差,卻還是難免依附他人,加上一些偏見,以此法修行的秀家修士,基本上都止步於文心境界,除非得到外力補足,否則難以突破五德鳳凰之境,成就在世聖賢。
上者,則是輔佐君王統禦後宮,以母儀天下之德為針,以前朝後宮為布,繡出自身百鳥朝鳳之景,此等秀家之人,哪怕沒有後位加持,也無限接近在世聖賢,若是能夠垂簾聽政,那麽龍氣滋補下,化作龍紋金鳳,便可一步跨入在世聖賢的行列。
最後,也就是最上者,則是講究素手挽山河,以江山社稷為布匹,以龍氣民心為絲線,繡出屬於自己的錦繡江山,創立王朝國度,或是成就五德鳳凰之象,或者繡出江山社稷之景。
總的來講,秀家的修行體係其實有一些問題,依靠自身修行的速度十分緩慢,對人道外力的依賴大於其餘百家。
若不是秀家的存在,是專門為了女子,使得無數才女前仆後繼的加入其中,這門學說還真的很難在百家之中立足。
而秀家和儒家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一些儒家弟子想要限製女子地位導致的,雖然那些儒家弟子沒有成功,但每隔一段時間來一次,還是很惹人煩,久而久之,秀家對儒家的感覺就是直線下降。
不過,大多數秀家大儒,都喜歡將儒家的天才學士拉入自己派係。
一來,儒家的修行功法卻是有彌補秀家功法的效果;二來,才子佳人配在一起,本就是一段佳話,既可以增加自身的名氣,也可以分化儒家內部勢力,緩解對秀家的壓力。
眼前這位秀家大儒,就喜歡盯著一些古板儒道大儒的弟子,她不止一次撮合了秀家和那些儒家驕子的姻緣,讓那幾個新生代對秀家的感官一直不錯,甚至有一兩個還認同秀家男女平等的觀念,將他們比較死板的長輩氣個半死。
“我們秀家向來講究你情我願!才不想想你們那樣死板!不過,若是那個小哥願意,你們可不得插手,畢竟他可不是修行你們儒家正統法門的修士。”不屑的瞄了眼儒家大儒,秀家大儒說完就是先一步走了下去,其餘十多位大儒見狀,也是一前一後的走了下去。
諸位大儒下樓走的同時,也是引動自身對應的秩序,絲絲縷縷的人道秩序之力在文曲樓中顯化。
下方諸位學士麵色大喜,這也是翰林文會的慣例,每次作為裁判的大儒在現身前都會顯露自身對應的秩序之力,除了為參加文會的諸多學士展露未來前進的方向,也是為的讓下方的人心裏有個數,知道一些忌諱和上方大儒的所學傾向。
諸多學士紛紛凝神關注,仔細感悟上方互相交融碰撞的人道秩序之力。
要知道,人道秩序不同於天地道則,除了很少一部分是先被提出來,然後在積累而成,其餘大多數都是隨著人世衍化,經過千萬年的時光,由萬民生活發展而來,其中包含人文、道德、法律,等等人道力量。而所謂學說,不過是先賢將種種人道秩序總結出來,或是記載在書中,或是口口相傳,演化成學派,形成體係,然後再與對應的人道秩序相合。
但不管怎麽樣,人道秩序和天地道則確實是兩個東西,此時十幾位大儒將自身秩序展露出來,引導下方學士未來前進的方向,李浩成也是順勢將這些秩序氣息融入自身體係,雖然受限於自身所知和時間等因素,難以盡數理解這些大儒展露的秩序領悟,但修行太虛法的他,可以將這些秩序氣息融入自身太虛萬象圖當中,作為引子,記在心裏,慢慢推演人道秩序和天地道則的區別,增加自身太虛法的底蘊。
“嗯?”李浩成的所作所為自然瞞不過那些大儒,他們望著李浩成頂上若隱若現的避神幡,以及不斷顯化而出的種種虛幻文字,正是他們展露出來的秩序之力。
一時間,十幾位大儒暗暗歎氣的有,眼中含笑的有,搖頭感慨的有,其中儒道大儒更是心痛的無以複加,這樣的人才怎麽就以書道作為根基呢?
‘不過看他這架勢,恐怕學識提升的速度並不慢,而學問深到了一定程度,一舉一動都蘊含道理,琴棋書畫無需多練,也會因為他的思想與秩序相合,而自行增長,倒也未嚐不是一條出路,實在不行,我也可以找幾個大儒合力為他洗練身體,增加壽元。’儒道大儒望著李浩成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同時很快收拾好自己的思緒,看著大儒之中年齡最長的那位上台訓話。
下邊聽著的李浩成,越聽越有興趣,要說這文會其實還是人少比較好,幾個相熟的人聚在一起愛怎麽玩,怎麽玩。
人一多,文會就基本上陷入了一種模板之中,無非就是大儒說一些不重不輕的話,然後出一個大家基本都已經知道的題目,讓大家互相比鬥詩詞,一個個把自己準備許久的‘新’詩詞交上去,最後互相炫耀吹捧結尾。
若是一次文會當中沒有出現一兩篇好的詩詞,甚至舉辦人自己過兩年都不記得這次文會有些什麽東西。
而翰林文會,反其道而行,史家大儒上台之後,簡單說了幾句,又是講解了一下文會的規則後,就是直接宣布文會開始。
文會分三場活動,第一場活動的展示所學和比鬥所學,規矩很簡單,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對聯散文,隻要你能想得出來,都可以上台展示,然後有興趣的人可以上台你與比鬥,這個不都不單單是文才上的比鬥,也可以文氣上的比鬥,甚至像李浩成先前那樣上台鬥法都可以。
沒有固定的規矩,也沒有固定的模板,一切都按照自身喜好進行,隻是每一次比鬥,台上的大儒都會進行評分,十二個時辰之後,第一場活動結束,分數最高的十位學士會繼續留在台上,參加第二場活動,由諸位大儒親自出題考驗。
每一位大儒都會出一道題目,答對有分,打錯扣分,最後根據十人最後得分,判出本次翰林文會學識最高的十人,賦予翰林學士的稱號,並且有舉辦方贈送禮物。
如果出現分數一樣,那麽或是由二者都答錯題目的大儒再次出題,或是由大儒先商量後添加一道附加題,反正十個人必然有個高低水平的不同。
最後的第三場,則是為了防止內幕而特地設置的,所有參加翰林文會的學士都可以對十位翰林學士發起挑戰,而翰林學士在非特殊情況下,前三場挑戰不允許拒絕。
“事先說好!柳元宗乃是我儒家之人,你們秀家不要隨意擾亂他的文思!”儒道大儒無意當中看到少婦的目光,立刻開口警告,倒不是這位大儒多心,實在是秀家和儒家有些不對付。
比起儒家,秀家建立的時間要短很多,秀家原本指的是女工之活,即裁縫刺繡之意,但萬年前一位女工卻根據百家學說,衍生出一係列女德教化體係,創立了專屬於女子的一門學說。
這裏的女德不是三從四德,而是指代女子自強不息的德行,按照秀家理論,女德共分四等。
下者,居家安宅,相夫教子,以賢妻良母之德行,滋養自身修行的百花之氣、百靈鳳氣,繡出一副屬於自己的花草奇鳥圖,可惜立意太低,德行也偏向於自身,難以傳播,因此大多困於文氣境。
中者,以筆墨兵刃為針,以科舉考場、邊塞戰場作為布匹,繡出屬於自己的百花爭豔、白鳳爭鳴、青鸞祥瑞之景,立意雖然不差,卻還是難免依附他人,加上一些偏見,以此法修行的秀家修士,基本上都止步於文心境界,除非得到外力補足,否則難以突破五德鳳凰之境,成就在世聖賢。
上者,則是輔佐君王統禦後宮,以母儀天下之德為針,以前朝後宮為布,繡出自身百鳥朝鳳之景,此等秀家之人,哪怕沒有後位加持,也無限接近在世聖賢,若是能夠垂簾聽政,那麽龍氣滋補下,化作龍紋金鳳,便可一步跨入在世聖賢的行列。
最後,也就是最上者,則是講究素手挽山河,以江山社稷為布匹,以龍氣民心為絲線,繡出屬於自己的錦繡江山,創立王朝國度,或是成就五德鳳凰之象,或者繡出江山社稷之景。
總的來講,秀家的修行體係其實有一些問題,依靠自身修行的速度十分緩慢,對人道外力的依賴大於其餘百家。
若不是秀家的存在,是專門為了女子,使得無數才女前仆後繼的加入其中,這門學說還真的很難在百家之中立足。
而秀家和儒家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一些儒家弟子想要限製女子地位導致的,雖然那些儒家弟子沒有成功,但每隔一段時間來一次,還是很惹人煩,久而久之,秀家對儒家的感覺就是直線下降。
不過,大多數秀家大儒,都喜歡將儒家的天才學士拉入自己派係。
一來,儒家的修行功法卻是有彌補秀家功法的效果;二來,才子佳人配在一起,本就是一段佳話,既可以增加自身的名氣,也可以分化儒家內部勢力,緩解對秀家的壓力。
眼前這位秀家大儒,就喜歡盯著一些古板儒道大儒的弟子,她不止一次撮合了秀家和那些儒家驕子的姻緣,讓那幾個新生代對秀家的感官一直不錯,甚至有一兩個還認同秀家男女平等的觀念,將他們比較死板的長輩氣個半死。
“我們秀家向來講究你情我願!才不想想你們那樣死板!不過,若是那個小哥願意,你們可不得插手,畢竟他可不是修行你們儒家正統法門的修士。”不屑的瞄了眼儒家大儒,秀家大儒說完就是先一步走了下去,其餘十多位大儒見狀,也是一前一後的走了下去。
諸位大儒下樓走的同時,也是引動自身對應的秩序,絲絲縷縷的人道秩序之力在文曲樓中顯化。
下方諸位學士麵色大喜,這也是翰林文會的慣例,每次作為裁判的大儒在現身前都會顯露自身對應的秩序之力,除了為參加文會的諸多學士展露未來前進的方向,也是為的讓下方的人心裏有個數,知道一些忌諱和上方大儒的所學傾向。
諸多學士紛紛凝神關注,仔細感悟上方互相交融碰撞的人道秩序之力。
要知道,人道秩序不同於天地道則,除了很少一部分是先被提出來,然後在積累而成,其餘大多數都是隨著人世衍化,經過千萬年的時光,由萬民生活發展而來,其中包含人文、道德、法律,等等人道力量。而所謂學說,不過是先賢將種種人道秩序總結出來,或是記載在書中,或是口口相傳,演化成學派,形成體係,然後再與對應的人道秩序相合。
但不管怎麽樣,人道秩序和天地道則確實是兩個東西,此時十幾位大儒將自身秩序展露出來,引導下方學士未來前進的方向,李浩成也是順勢將這些秩序氣息融入自身體係,雖然受限於自身所知和時間等因素,難以盡數理解這些大儒展露的秩序領悟,但修行太虛法的他,可以將這些秩序氣息融入自身太虛萬象圖當中,作為引子,記在心裏,慢慢推演人道秩序和天地道則的區別,增加自身太虛法的底蘊。
“嗯?”李浩成的所作所為自然瞞不過那些大儒,他們望著李浩成頂上若隱若現的避神幡,以及不斷顯化而出的種種虛幻文字,正是他們展露出來的秩序之力。
一時間,十幾位大儒暗暗歎氣的有,眼中含笑的有,搖頭感慨的有,其中儒道大儒更是心痛的無以複加,這樣的人才怎麽就以書道作為根基呢?
‘不過看他這架勢,恐怕學識提升的速度並不慢,而學問深到了一定程度,一舉一動都蘊含道理,琴棋書畫無需多練,也會因為他的思想與秩序相合,而自行增長,倒也未嚐不是一條出路,實在不行,我也可以找幾個大儒合力為他洗練身體,增加壽元。’儒道大儒望著李浩成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同時很快收拾好自己的思緒,看著大儒之中年齡最長的那位上台訓話。
下邊聽著的李浩成,越聽越有興趣,要說這文會其實還是人少比較好,幾個相熟的人聚在一起愛怎麽玩,怎麽玩。
人一多,文會就基本上陷入了一種模板之中,無非就是大儒說一些不重不輕的話,然後出一個大家基本都已經知道的題目,讓大家互相比鬥詩詞,一個個把自己準備許久的‘新’詩詞交上去,最後互相炫耀吹捧結尾。
若是一次文會當中沒有出現一兩篇好的詩詞,甚至舉辦人自己過兩年都不記得這次文會有些什麽東西。
而翰林文會,反其道而行,史家大儒上台之後,簡單說了幾句,又是講解了一下文會的規則後,就是直接宣布文會開始。
文會分三場活動,第一場活動的展示所學和比鬥所學,規矩很簡單,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對聯散文,隻要你能想得出來,都可以上台展示,然後有興趣的人可以上台你與比鬥,這個不都不單單是文才上的比鬥,也可以文氣上的比鬥,甚至像李浩成先前那樣上台鬥法都可以。
沒有固定的規矩,也沒有固定的模板,一切都按照自身喜好進行,隻是每一次比鬥,台上的大儒都會進行評分,十二個時辰之後,第一場活動結束,分數最高的十位學士會繼續留在台上,參加第二場活動,由諸位大儒親自出題考驗。
每一位大儒都會出一道題目,答對有分,打錯扣分,最後根據十人最後得分,判出本次翰林文會學識最高的十人,賦予翰林學士的稱號,並且有舉辦方贈送禮物。
如果出現分數一樣,那麽或是由二者都答錯題目的大儒再次出題,或是由大儒先商量後添加一道附加題,反正十個人必然有個高低水平的不同。
最後的第三場,則是為了防止內幕而特地設置的,所有參加翰林文會的學士都可以對十位翰林學士發起挑戰,而翰林學士在非特殊情況下,前三場挑戰不允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