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孫,位於天山山脈,烏爾喀什湖和瑪納斯河之間,是西域一個少數民族的名字,同時也是這個民族建立的國家的國名。
烏孫人是漢代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據說,烏孫族是西戎烏氏國被秦國滅亡後西遷的餘民行成的。
烏孫人以遊牧為業,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時還常常狩獵。他們住在毛氈帳篷裏,以牛羊肉為食,以牛羊奶為飲品,風俗與匈奴族一樣。烏孫國的馬最為著名,當時富人養的馬多達四五千匹。
而大名鼎鼎的“烏孫天馬”便是出自這裏。
西漢時期,張騫在第二次出使西域到烏孫,迴程時,烏孫國王獵驕糜曾派遣使者攜帶禮品馬數十匹前往中原。
漢武帝得到烏孫馬後,高興地賜名為“天馬”。
不過在漢朝人眼中,當時的烏孫人是一群性情剛烈暴躁、貪婪狠毒、不講信用的人,經常兼營強盜的營生。
很不巧,齊林此時正趕上了烏孫人兼職強盜的時候。
其實看著遠處那人數大概八百多名策馬而來的烏孫人,齊林並不是很在意。
此番前往東漢,除了那兩三萬帝國單位之外,齊林也將所有的騎砍士兵們都帶上了。
上路之後,沒多久齊林就發現,自己選擇的這條路經常會碰到一些零散的蠻族小部落。
這些小部落裏的人口都不是很多,幾乎很少有超過一千的,不過卻十分的好戰。
在不小心被這些蠻族殺死了幾支無意間闖入對方領地的偵查騎兵小隊之後,齊林忽然發現,如果用這些蠻族來訓練自己手中的這些騎砍新兵,似乎是個不錯的注意。
於是為了不讓大部隊將那些蠻族部落嚇跑,齊林便讓大部隊在數百裏後緩慢跟隨。
而他自己,則親自帶領著那幾百個騎砍士兵們,在前方與一個個蠻族部落不斷的交戰,提升一下戰鬥力。
一連數個月下來,雖然讓齊林手中的新兵換了好幾輪,甚至就連最初跟隨他的那些羅多克也死傷了不少,但也幫他錘煉出了一支精兵。
100名斯瓦迪亞騎士,100名羅多克軍士,100名羅多克神射手,還有200個召喚自三國mod的白馬義從(其中66個還是燕雲鐵騎,正在向白馬義從努力),以及50個各陣營的低級替補炮灰。
雖然人數隻有五百五十人,而且其中那50個替補炮灰似乎沒什麽戰鬥力,但剩下的那五百人,卻幾乎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當然,白馬義從的培養還沒有完成,不過即便如此,這五百人的戰鬥力也不可小覷。
與帝國單位不同,騎砍的單位雖然在麵對友軍箭矢攻擊的時候也會受傷,但是他們擁有更高的戰鬥技能,在與敵人短兵相接的時候,能爆發出比帝國單位更強的戰鬥力。
許是因為有這些精銳在,或是數個月的戰鬥,讓他也少有成長。
即便是帝國大軍還遠在數百裏之外,齊林麵對數百米外迎麵衝來的烏孫人,也怡然不懼。
再沒有了當初在麵對三倍羅馬人攻城消息後,落荒而逃的樣子。
從馬背上抽出騎弓的同時,齊林喊道:“立盾牆!神射手準備!斯騎、燕雲(鐵騎)自右側衝鋒待命!白馬(義從)左側弓騎出擊!”
下一刻,原本位列在隊伍最中心的羅多克軍士們迅速擎起盾牌,快步衝到了隊伍的最前方。
“嘭嘭嘭!”
幾乎門板一樣的盾牌一扇接一扇的杵在地上,短短幾秒的時間便連城了一道盾牆。
而就在這些軍士們行動的同時,羅多克神射手們也紛紛抄起手中的攻城弩,跟在那些軍士身後,等到盾牆形成的瞬間,這些神射手們也紛紛到達了自己的攻擊位置,弓弦緊繃,隻等著齊林一聲令下,便可將致命的鋼弩矢射向麵前的敵人。
隨後,斯瓦迪亞騎士們和那66個燕雲鐵騎也紛紛調轉馬頭,在隊伍右側數十米之外集結待命。
至於那一百多名白馬義從,則直接策馬而出,在從陣列左側繞過之後,竟然徑直衝向了遠處那八百多烏孫人。
這當然不是這些白馬義從的失誤,而是經過數個月來的戰鬥之後,確定下的戰鬥流程。
這些白馬義從在從軍陣右側出擊之後,其實並非是直直的想著對方衝過去,而是以一個非常小的角度斜插向對方的左翼(齊林這方的右邊)。
隻不過由於角度很小,雙方距離又比較遠的緣故,看起來像是朝著對方直衝而去的。
但對麵的那些烏孫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些小細節,隻以為這些人是直直向自己衝來的。
“嗷嗚!”
似是狼嚎,卻出自這些烏孫人之口,語調中帶著濃鬱的不屑和嘲諷。
看著對方這一百多個人就幹直接衝向自己這八百多人,烏孫人不由在心中開始嘲笑起對方的自不量力,甚至不少人還高聲唿嘯起來。
兩隻騎兵都騎著快馬,距離被迅速拉近到不足百米,幾乎轉眼之間便到了弓騎的攻擊範圍。
不等那些烏孫人張弓搭箭,齊林手下的這些白馬義從卻先給他們來了一撥箭雨,同時更是加大了行進的角度,向著烏孫人的左翼遠遠繞去。
一百多隻利箭瞬間便奪去了數十個烏孫人的性命,屍體跌落,戰馬翻滾,一時間讓烏孫人的隊形出現了一絲混亂。
不過這些許的傷亡,對於對方八百多的數量來說,並不算什麽。
反倒是因為白馬義從的攻擊,成功的挑起了他們的怒火。
眼瞅著對方想要衝出自己的攻擊範圍,這些烏孫人連忙用雙腿夾緊了馬肚,打算迴敬對方一波箭雨。
但還沒等他們有所動作,一片騎槍忽然從閃開的白馬義從身後衝了出來。
就在這些白馬義從擋在兩撥人中間,阻擋住雙方視線的時候,齊林便直接給斯瓦迪亞其實和那66個燕雲鐵騎下達了衝鋒的命令。
而這時,先去的那些白馬義從們不光擋住了烏孫人的視線,也很好的掩蓋住了斯騎的馬蹄聲。
結果直到白馬義從閃開,斯瓦迪亞騎士們端著騎槍舉著盾牌,從前者隊伍的後方衝出來,這些烏孫人才注意到對方的另一支騎兵隊伍出動了。
想要躲閃繞開,但此時雙方的距離不足百米,雙方對衝,這點距離幾乎轉瞬即到。
“轟!”
沉悶的撞擊聲在下一瞬間響起。
那些手中還拿著騎弓箭矢,來不及更換武器的烏孫人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瞬間便被手持騎槍,身披重甲的斯瓦迪亞騎士們衝了個人仰馬翻。(未完待續。)
烏孫人是漢代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據說,烏孫族是西戎烏氏國被秦國滅亡後西遷的餘民行成的。
烏孫人以遊牧為業,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時還常常狩獵。他們住在毛氈帳篷裏,以牛羊肉為食,以牛羊奶為飲品,風俗與匈奴族一樣。烏孫國的馬最為著名,當時富人養的馬多達四五千匹。
而大名鼎鼎的“烏孫天馬”便是出自這裏。
西漢時期,張騫在第二次出使西域到烏孫,迴程時,烏孫國王獵驕糜曾派遣使者攜帶禮品馬數十匹前往中原。
漢武帝得到烏孫馬後,高興地賜名為“天馬”。
不過在漢朝人眼中,當時的烏孫人是一群性情剛烈暴躁、貪婪狠毒、不講信用的人,經常兼營強盜的營生。
很不巧,齊林此時正趕上了烏孫人兼職強盜的時候。
其實看著遠處那人數大概八百多名策馬而來的烏孫人,齊林並不是很在意。
此番前往東漢,除了那兩三萬帝國單位之外,齊林也將所有的騎砍士兵們都帶上了。
上路之後,沒多久齊林就發現,自己選擇的這條路經常會碰到一些零散的蠻族小部落。
這些小部落裏的人口都不是很多,幾乎很少有超過一千的,不過卻十分的好戰。
在不小心被這些蠻族殺死了幾支無意間闖入對方領地的偵查騎兵小隊之後,齊林忽然發現,如果用這些蠻族來訓練自己手中的這些騎砍新兵,似乎是個不錯的注意。
於是為了不讓大部隊將那些蠻族部落嚇跑,齊林便讓大部隊在數百裏後緩慢跟隨。
而他自己,則親自帶領著那幾百個騎砍士兵們,在前方與一個個蠻族部落不斷的交戰,提升一下戰鬥力。
一連數個月下來,雖然讓齊林手中的新兵換了好幾輪,甚至就連最初跟隨他的那些羅多克也死傷了不少,但也幫他錘煉出了一支精兵。
100名斯瓦迪亞騎士,100名羅多克軍士,100名羅多克神射手,還有200個召喚自三國mod的白馬義從(其中66個還是燕雲鐵騎,正在向白馬義從努力),以及50個各陣營的低級替補炮灰。
雖然人數隻有五百五十人,而且其中那50個替補炮灰似乎沒什麽戰鬥力,但剩下的那五百人,卻幾乎都是精銳中的精銳……當然,白馬義從的培養還沒有完成,不過即便如此,這五百人的戰鬥力也不可小覷。
與帝國單位不同,騎砍的單位雖然在麵對友軍箭矢攻擊的時候也會受傷,但是他們擁有更高的戰鬥技能,在與敵人短兵相接的時候,能爆發出比帝國單位更強的戰鬥力。
許是因為有這些精銳在,或是數個月的戰鬥,讓他也少有成長。
即便是帝國大軍還遠在數百裏之外,齊林麵對數百米外迎麵衝來的烏孫人,也怡然不懼。
再沒有了當初在麵對三倍羅馬人攻城消息後,落荒而逃的樣子。
從馬背上抽出騎弓的同時,齊林喊道:“立盾牆!神射手準備!斯騎、燕雲(鐵騎)自右側衝鋒待命!白馬(義從)左側弓騎出擊!”
下一刻,原本位列在隊伍最中心的羅多克軍士們迅速擎起盾牌,快步衝到了隊伍的最前方。
“嘭嘭嘭!”
幾乎門板一樣的盾牌一扇接一扇的杵在地上,短短幾秒的時間便連城了一道盾牆。
而就在這些軍士們行動的同時,羅多克神射手們也紛紛抄起手中的攻城弩,跟在那些軍士身後,等到盾牆形成的瞬間,這些神射手們也紛紛到達了自己的攻擊位置,弓弦緊繃,隻等著齊林一聲令下,便可將致命的鋼弩矢射向麵前的敵人。
隨後,斯瓦迪亞騎士們和那66個燕雲鐵騎也紛紛調轉馬頭,在隊伍右側數十米之外集結待命。
至於那一百多名白馬義從,則直接策馬而出,在從陣列左側繞過之後,竟然徑直衝向了遠處那八百多烏孫人。
這當然不是這些白馬義從的失誤,而是經過數個月來的戰鬥之後,確定下的戰鬥流程。
這些白馬義從在從軍陣右側出擊之後,其實並非是直直的想著對方衝過去,而是以一個非常小的角度斜插向對方的左翼(齊林這方的右邊)。
隻不過由於角度很小,雙方距離又比較遠的緣故,看起來像是朝著對方直衝而去的。
但對麵的那些烏孫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些小細節,隻以為這些人是直直向自己衝來的。
“嗷嗚!”
似是狼嚎,卻出自這些烏孫人之口,語調中帶著濃鬱的不屑和嘲諷。
看著對方這一百多個人就幹直接衝向自己這八百多人,烏孫人不由在心中開始嘲笑起對方的自不量力,甚至不少人還高聲唿嘯起來。
兩隻騎兵都騎著快馬,距離被迅速拉近到不足百米,幾乎轉眼之間便到了弓騎的攻擊範圍。
不等那些烏孫人張弓搭箭,齊林手下的這些白馬義從卻先給他們來了一撥箭雨,同時更是加大了行進的角度,向著烏孫人的左翼遠遠繞去。
一百多隻利箭瞬間便奪去了數十個烏孫人的性命,屍體跌落,戰馬翻滾,一時間讓烏孫人的隊形出現了一絲混亂。
不過這些許的傷亡,對於對方八百多的數量來說,並不算什麽。
反倒是因為白馬義從的攻擊,成功的挑起了他們的怒火。
眼瞅著對方想要衝出自己的攻擊範圍,這些烏孫人連忙用雙腿夾緊了馬肚,打算迴敬對方一波箭雨。
但還沒等他們有所動作,一片騎槍忽然從閃開的白馬義從身後衝了出來。
就在這些白馬義從擋在兩撥人中間,阻擋住雙方視線的時候,齊林便直接給斯瓦迪亞其實和那66個燕雲鐵騎下達了衝鋒的命令。
而這時,先去的那些白馬義從們不光擋住了烏孫人的視線,也很好的掩蓋住了斯騎的馬蹄聲。
結果直到白馬義從閃開,斯瓦迪亞騎士們端著騎槍舉著盾牌,從前者隊伍的後方衝出來,這些烏孫人才注意到對方的另一支騎兵隊伍出動了。
想要躲閃繞開,但此時雙方的距離不足百米,雙方對衝,這點距離幾乎轉瞬即到。
“轟!”
沉悶的撞擊聲在下一瞬間響起。
那些手中還拿著騎弓箭矢,來不及更換武器的烏孫人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瞬間便被手持騎槍,身披重甲的斯瓦迪亞騎士們衝了個人仰馬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