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其實外婆來的時候,一直把娘生前的珍愛的古琴帶在身邊。外婆本來是想,薇兒離世後,琴藝在葛家也就斷了傳承,不如把古琴帶來供奉在薇兒的木像前,也算是物歸原主。來到然兒這裏後,外婆逐漸想開了,錯並不在琴藝上,而是因為娘過於單純。於是,在青蓮表示想要學琴時,外婆才改變了注意。既然然兒和青蓮願意學,外婆就開始向她們傳授琴藝,偶爾小玉也跟著學。
由於八月初正是稻穀收割的時候,所以然兒一家在七月上旬,就開始一點點往新房那邊搬運家什。一天晚上,然兒和外公外婆商量:
“外公外婆,等我們搬到新家後,三間瓦房讓張大叔一家住,原來娘在的時候建的兩間草房,我們修整一下,給娘建一間祠堂吧。”
“然兒這個主意不錯,把草房上的茅草重新換一下,再加固一下,就當薇兒的祠堂,你說呢?”
外公十分讚同然兒的想法,於是征求一下外婆的意思。
“行,隨著薇兒的魂魄越來越凝實,也的確需要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七月十五盂蘭節那天,新房那邊基本布置好了,然兒青蓮,和外公外婆就直接搬了過去。張大柱一家也搬到了三間青磚瓦房之中。趁著收割水稻前十幾天的空閑時間,張大柱張羅了一些人,幫著把兩間草房重新修整了一下。傍晚十分,然兒和青蓮,一人抱著娘的木像,一人抱著姚雙成製作的魂旗,雙雙擺到草房東間的神龕上。外婆從行李中翻找出古琴,擦拭幹淨,擺到神龕前麵的桌麵上。
然兒和青蓮又準備了不少祭品,一起擺放起來,點燃香燭,對著神龕給娘磕了幾個頭,四人才迴到新房那邊吃晚飯。
這是個晴朗的夜晚,在初秋的風裏,圓圓的月亮如期升起,清幽的月光灑滿大地。寂靜的小山坳裏,毛竹葉子在風中的輕響,和著小溪潺潺的水聲,在月光裏若隱若現,如同彈奏著一曲輕緩的琴曲。
晚飯後,陪著外公外婆賞了會十五的明月,到戌時初,然兒和青蓮服侍著外公外婆在二進的兩間屋子裏歇下,才來到她們居住的小樓二層。坐在廊簷下,沐浴著明亮的月光,欣賞著秋風竹葉溪水的吟唱。
“姐姐,要是娘在的話,看到今晚的美景,會不會撫琴一曲呢?”
“不知道。姐姐從沒見娘彈過琴。”
姐妹倆一直坐到亥時,才起身迴房。二樓有三個房間,然兒和青蓮各住一間,然兒在東,青蓮在西,中間一間作為兩人的書法。這還是青蓮來到然兒這裏,兩人第一次分開住。青蓮滿心不想和然兒分開,卻沒有合適的理由。走到房間門口的青蓮,轉了轉眼珠,對正要開門進屋的然兒說道:
“姐姐,要是蓮兒夜裏害怕怎麽辦?”
然兒怎能不知道青蓮心裏所想,不由笑道:
“鬼丫頭,有什麽好害怕的?姐姐離你隻隔一間房子,再說了,不是暗中還有娘在關照著我們嗎?當初,娘剛離世的時候,每當姐姐夜裏害怕時,想想娘就在身邊,就不怕了。”
青蓮聽然兒如此說,再也找不到合適的借口,隻得推門進屋,嚐試第一次獨宿的滋味。
其實然兒這麽多年來和青蓮一直在一個炕上睡覺,也早已習慣了。隻是然兒知道,姐倆早晚要分開睡的,不如趁現在幹脆分開好了。然兒躺在床上,一時也是難以入眠。腦子裏一會想到娘,一會又想到葛壯奇怪的來信,又想到玉佩上麵。便起身拿出那個朱紅色的木盒,打開來,把玉佩拿在手裏摸索著。從玉佩上傳來的溫潤的感覺,讓然兒感覺十分舒服。
清幽的月光從敞開的窗戶裏投射進來,整個房間如同點了燈燭般明亮。風似乎是停了,已經聽不到竹林裏葉子的響聲,隻有溪水的流動聲時隱時現,偶爾會有幾聲蛙鳴遠遠傳來。大黃,小黑,還有新抱來的兩隻小狗,也都寂靜無聲。
正當然兒迷迷糊糊要睡著的時候,突然聽到輕緩的琴聲從籬笆小院那邊傳來。會是誰在彈奏娘的琴呢?然兒一個機靈,做起事來。剛要穿鞋下地,就聽到外麵青蓮房間傳來開門聲。緊接著是自己的房門被推開,青蓮躡手躡腳地走進來,悄悄地說道:
“姐姐你聽,是不是娘在彈琴?”
“我們去看看。”
姐妹倆來到樓下時,外公外婆已經站在院子裏。
“外公外婆,是不是娘在彈琴?”
姐倆同時開口問道。
“是你們娘在彈琴,外婆聽的出來,我們過去看看吧。”
然兒和青蓮,一人一個扶著外公外婆,急急地想籬笆小院走去。來到小院時,張大柱一家三口,也站在瓦房門前向草房那邊觀看著。見然兒四人過來,就走上來打開籬笆院子的籬笆門,讓四人進來。
“大叔大嬸,琴聲是從祠堂裏傳出來的。”
張大柱開口低聲對外公外婆說。
外公外婆點了點頭,領著眾人向祠堂走去,隻是,走到祠堂門口便站住了,並示意幾人不要出聲,眾人就那樣靜靜地站在那裏傾聽著祠堂裏傳出的舒緩的琴聲。
然兒的眼淚早就流了下來,青蓮也在擦著眼角。倒是外婆這次十分坦然,並沒有如往常般淚眼婆娑,臉上反而有一種很欣慰的表情。
直到一曲終罷,外公示意張大柱一家等在外麵,帶著外婆然兒青蓮,一起進到祠堂裏。寂靜的祠堂裏毫無聲息,晚飯前點燃的香燭早已燃盡,鼻息間僅能嗅到淡淡的檀香味道。
外婆顫巍巍地來到神龕前,伸手撫摸了一下供桌上的古琴。嘴裏低聲說道:
“娘苦命的薇兒,你是在安慰娘嗎?聽你的琴音,娘知道薇兒現在已經解開心結,如此娘也就放心了。本來娘來了之後,一直希望能和薇兒說幾句話,不想薇兒竟然已經能用琴聲訴說心中所想,看來鎖魂陣真的不凡。娘看到希望了,有生之年一定能再見到薇兒。”
“薇兒,在鎖魂陣中好好修行,不要過多的消耗魂力,爹和娘知道薇兒是個好孩子,不要牽掛我們。至於然兒和青蓮,薇兒也一直看著,更不用替她們擔心。”
“娘,你好好修行,我和蓮兒會盡心服侍外公外婆的。娘不要擔心什麽。”
“是啊,娘。蓮兒也長大了,會好好聽姐姐的話,替娘對外公外婆盡孝心的。”
四人各自對著神龕說了會話,才一起來到院子裏。見張大柱一家三口還站在那裏,外公對張大柱三口說道:
“也許你們還不知道,剛才正是然兒娘的魂魄在彈琴,以後類似的事情還會有,希望你們不要外傳,不然會給然兒和蓮兒惹來災禍的。”
“大叔大嬸隻管放心,我們一家人不是那種嘴碎的人。再說,自從來到這裏,然兒和青蓮一直拿我們像一家人一樣對待,我們早已把這裏當做是自己的家了。”</>
其實外婆來的時候,一直把娘生前的珍愛的古琴帶在身邊。外婆本來是想,薇兒離世後,琴藝在葛家也就斷了傳承,不如把古琴帶來供奉在薇兒的木像前,也算是物歸原主。來到然兒這裏後,外婆逐漸想開了,錯並不在琴藝上,而是因為娘過於單純。於是,在青蓮表示想要學琴時,外婆才改變了注意。既然然兒和青蓮願意學,外婆就開始向她們傳授琴藝,偶爾小玉也跟著學。
由於八月初正是稻穀收割的時候,所以然兒一家在七月上旬,就開始一點點往新房那邊搬運家什。一天晚上,然兒和外公外婆商量:
“外公外婆,等我們搬到新家後,三間瓦房讓張大叔一家住,原來娘在的時候建的兩間草房,我們修整一下,給娘建一間祠堂吧。”
“然兒這個主意不錯,把草房上的茅草重新換一下,再加固一下,就當薇兒的祠堂,你說呢?”
外公十分讚同然兒的想法,於是征求一下外婆的意思。
“行,隨著薇兒的魂魄越來越凝實,也的確需要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七月十五盂蘭節那天,新房那邊基本布置好了,然兒青蓮,和外公外婆就直接搬了過去。張大柱一家也搬到了三間青磚瓦房之中。趁著收割水稻前十幾天的空閑時間,張大柱張羅了一些人,幫著把兩間草房重新修整了一下。傍晚十分,然兒和青蓮,一人抱著娘的木像,一人抱著姚雙成製作的魂旗,雙雙擺到草房東間的神龕上。外婆從行李中翻找出古琴,擦拭幹淨,擺到神龕前麵的桌麵上。
然兒和青蓮又準備了不少祭品,一起擺放起來,點燃香燭,對著神龕給娘磕了幾個頭,四人才迴到新房那邊吃晚飯。
這是個晴朗的夜晚,在初秋的風裏,圓圓的月亮如期升起,清幽的月光灑滿大地。寂靜的小山坳裏,毛竹葉子在風中的輕響,和著小溪潺潺的水聲,在月光裏若隱若現,如同彈奏著一曲輕緩的琴曲。
晚飯後,陪著外公外婆賞了會十五的明月,到戌時初,然兒和青蓮服侍著外公外婆在二進的兩間屋子裏歇下,才來到她們居住的小樓二層。坐在廊簷下,沐浴著明亮的月光,欣賞著秋風竹葉溪水的吟唱。
“姐姐,要是娘在的話,看到今晚的美景,會不會撫琴一曲呢?”
“不知道。姐姐從沒見娘彈過琴。”
姐妹倆一直坐到亥時,才起身迴房。二樓有三個房間,然兒和青蓮各住一間,然兒在東,青蓮在西,中間一間作為兩人的書法。這還是青蓮來到然兒這裏,兩人第一次分開住。青蓮滿心不想和然兒分開,卻沒有合適的理由。走到房間門口的青蓮,轉了轉眼珠,對正要開門進屋的然兒說道:
“姐姐,要是蓮兒夜裏害怕怎麽辦?”
然兒怎能不知道青蓮心裏所想,不由笑道:
“鬼丫頭,有什麽好害怕的?姐姐離你隻隔一間房子,再說了,不是暗中還有娘在關照著我們嗎?當初,娘剛離世的時候,每當姐姐夜裏害怕時,想想娘就在身邊,就不怕了。”
青蓮聽然兒如此說,再也找不到合適的借口,隻得推門進屋,嚐試第一次獨宿的滋味。
其實然兒這麽多年來和青蓮一直在一個炕上睡覺,也早已習慣了。隻是然兒知道,姐倆早晚要分開睡的,不如趁現在幹脆分開好了。然兒躺在床上,一時也是難以入眠。腦子裏一會想到娘,一會又想到葛壯奇怪的來信,又想到玉佩上麵。便起身拿出那個朱紅色的木盒,打開來,把玉佩拿在手裏摸索著。從玉佩上傳來的溫潤的感覺,讓然兒感覺十分舒服。
清幽的月光從敞開的窗戶裏投射進來,整個房間如同點了燈燭般明亮。風似乎是停了,已經聽不到竹林裏葉子的響聲,隻有溪水的流動聲時隱時現,偶爾會有幾聲蛙鳴遠遠傳來。大黃,小黑,還有新抱來的兩隻小狗,也都寂靜無聲。
正當然兒迷迷糊糊要睡著的時候,突然聽到輕緩的琴聲從籬笆小院那邊傳來。會是誰在彈奏娘的琴呢?然兒一個機靈,做起事來。剛要穿鞋下地,就聽到外麵青蓮房間傳來開門聲。緊接著是自己的房門被推開,青蓮躡手躡腳地走進來,悄悄地說道:
“姐姐你聽,是不是娘在彈琴?”
“我們去看看。”
姐妹倆來到樓下時,外公外婆已經站在院子裏。
“外公外婆,是不是娘在彈琴?”
姐倆同時開口問道。
“是你們娘在彈琴,外婆聽的出來,我們過去看看吧。”
然兒和青蓮,一人一個扶著外公外婆,急急地想籬笆小院走去。來到小院時,張大柱一家三口,也站在瓦房門前向草房那邊觀看著。見然兒四人過來,就走上來打開籬笆院子的籬笆門,讓四人進來。
“大叔大嬸,琴聲是從祠堂裏傳出來的。”
張大柱開口低聲對外公外婆說。
外公外婆點了點頭,領著眾人向祠堂走去,隻是,走到祠堂門口便站住了,並示意幾人不要出聲,眾人就那樣靜靜地站在那裏傾聽著祠堂裏傳出的舒緩的琴聲。
然兒的眼淚早就流了下來,青蓮也在擦著眼角。倒是外婆這次十分坦然,並沒有如往常般淚眼婆娑,臉上反而有一種很欣慰的表情。
直到一曲終罷,外公示意張大柱一家等在外麵,帶著外婆然兒青蓮,一起進到祠堂裏。寂靜的祠堂裏毫無聲息,晚飯前點燃的香燭早已燃盡,鼻息間僅能嗅到淡淡的檀香味道。
外婆顫巍巍地來到神龕前,伸手撫摸了一下供桌上的古琴。嘴裏低聲說道:
“娘苦命的薇兒,你是在安慰娘嗎?聽你的琴音,娘知道薇兒現在已經解開心結,如此娘也就放心了。本來娘來了之後,一直希望能和薇兒說幾句話,不想薇兒竟然已經能用琴聲訴說心中所想,看來鎖魂陣真的不凡。娘看到希望了,有生之年一定能再見到薇兒。”
“薇兒,在鎖魂陣中好好修行,不要過多的消耗魂力,爹和娘知道薇兒是個好孩子,不要牽掛我們。至於然兒和青蓮,薇兒也一直看著,更不用替她們擔心。”
“娘,你好好修行,我和蓮兒會盡心服侍外公外婆的。娘不要擔心什麽。”
“是啊,娘。蓮兒也長大了,會好好聽姐姐的話,替娘對外公外婆盡孝心的。”
四人各自對著神龕說了會話,才一起來到院子裏。見張大柱一家三口還站在那裏,外公對張大柱三口說道:
“也許你們還不知道,剛才正是然兒娘的魂魄在彈琴,以後類似的事情還會有,希望你們不要外傳,不然會給然兒和蓮兒惹來災禍的。”
“大叔大嬸隻管放心,我們一家人不是那種嘴碎的人。再說,自從來到這裏,然兒和青蓮一直拿我們像一家人一樣對待,我們早已把這裏當做是自己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