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外公來到小院後,不久就是收割稻穀的季節。今年有張大柱一家在,五畝水田的稻穀,隻用三天便全部收完,晾曬後,卻沒地方放了。本來,以前的糧食都放在草屋子裏。自從張大柱一家住進去,糧食從裏間搬到外間,早已把草屋的外間占滿,小玉的床都是擠在糧食袋子的堆中。
“然兒,要不就賣點吧。總這樣放著,就是不黴,陳久了的糧食也不好吃了。”
“外公,現在的糧食不值錢,要不我們多喂幾頭豬吧。”
“也好,豬肉還是比較值錢,另外還可以攢肥料。”
外公雖然一生不曾耕稼,卻也知道其中的道理。當即,然兒就讓張大柱去請人,再蓋三間豬圈。建豬圈是最簡單的活,張大柱找來十幾個人,僅用兩天時間,在原來豬圈的旁邊又起了三間較大的豬圈。然兒給請來的人付了工錢,又吩咐張大柱去捉小豬仔。最早的一頭豬現在差不多有一百四五十斤,過一兩個月就該賣了,所以這次一次買迴來七隻小豬。新建的豬圈,每間兩隻,多出來的這隻先和其他小豬擠一擠,等大豬出欄就關進去。有了這些豬,就不愁糧食無處放了。同時,豬養肥了,也是一項不錯的收入。
忙的差不多了,中秋節也到了。今年的中秋節,在然兒和青蓮的記憶中,是自從娘去世後,唯一有親人一起過的節日。所以,姐妹倆格外重視。領著外公一起來到西泠湖畔,然兒一路上都在給外公講當年是如何和青蓮相遇,如何領青蓮迴家的經過。
外公聽青蓮的遭遇竟然如此淒慘,比然兒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手領著一個,在西泠湖畔的街道上沉默地逛著。本來外公來的時候,是從家裏帶了些銀兩,隻是通過幾天的觀察,見然兒和青蓮的日子過得並不差,也就一直沒有拿出來。今天來到這裏後,外公就在心裏盤算著,給兩位外孫女買些什麽禮物。
外公仔細看了看然兒和青蓮,見兩女幾乎沒有什麽飾。就是頭上用來別頭的簪子,也是用竹子削的。在頸後籠著絲的,由然兒繡的彩色的帕子,算是姐倆身上唯一的妝點了。
外公心裏有數之後,直接領著姐妹倆來到一家飾鋪子。雖然然兒和青蓮一再反對來這裏,卻無法違逆外公的意思。
“外公不懂這些,然兒和青蓮每人選兩樣,算是外公外婆送你們姐倆的禮物,不許推辭。”
見姐倆一副不情願的樣子,外公幹脆下了命令。
“外公,娘不是給我們留下一副手鐲和一根簪子嗎?我們不再要別的飾了。”
“然兒連外公的話都不聽了嗎?這也是你們外婆的意思。本來在臨康城的時候,外婆和舅媽是要領你們去添些飾的,隻是一直忙著蕾兒的嫁妝,沒倒出空來。臨走時,外婆一再叮囑外公。所以,這次由不得你們姐倆做主。”
聽外公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然兒和青蓮對視一眼,不再說什麽,來到櫃台前,請店小二拿些樣子來看看。店小二一直在觀察眼前的三位顧客,知道是外公和兩位外孫女。店小二心道,這麽多年來還是第一次,一般都是女兒家爭著要買飾,今天剛好反過來了。心裏想歸想,店小二的動作還是很麻利的。上中下三種簪子、手鐲、耳墜、手鏈等,都撿了幾樣遞給然兒和青蓮。
說實話,然兒和青蓮是第一次麵對如此多的飾。姐倆從來就沒在這上麵動過心思。就是娘留下的手鐲和簪子,姐妹倆也隻是在打開盒子後才見到的。當時隻是放在手裏把玩一會,就放了迴去。頭上的木簪子,是青蓮找一些細竹枝,拿鐮刀削的。今天看到如此多的飾,姐倆也有些為難。關鍵是認不出到底是金子的,還是鍍金的。還是青蓮聰明,凡是金黃色的飾,全部推了迴去。隻留下一些銀飾,姐倆仔細挑揀著。最後然兒和青蓮每人挑了一隻普普通通的銀簪子,一串手鏈。至於耳墜,耳釘,姐倆壓根沒打算要。記得順嬸子多次要為姐倆穿耳眼,都被然兒和青蓮拒絕了。
然兒和青蓮挑選好後,外公付錢時才知道,姐倆挑了半天,四件銀飾總共才花了六兩四錢銀子。
“小二,把那些金飾拿來看看。”
然兒和青蓮聽外公如此說,兩人一人一隻胳膊,直接把外公拉出飾鋪子。不過,外公總是覺得兩個外孫女穿著過於寒酸儉省了。不顧然兒和青蓮的反對,硬是為她們各買了幾尺上好的衣料,才了事。接下來是然兒和青蓮為中秋節采買吃食,諸如月餅,蜜餞,茶葉,米酒,燒酒等等。還為張大柱一家準備了節禮,有豬肉,有月餅等。一番采買下來,三人早已搬不動了。隻得雇輛馬車把爺三個送迴去。路上青蓮對然兒說:
“姐姐,我們也買頭耕牛吧。總是雇人也不長法,再說有了牛,我們也就有了牛車,出門送魚送雞蛋,豈不省事多了。”
“等迴去還是請李爺爺幫忙吧,買牛這事我們都不懂。”
“不僅你們不懂,外公我也不懂。不過,買牛的錢,外公來出。”
“外公,我們有錢。”
“我知道你們有錢,難道花外公點錢不應該嗎?”
“該我和蓮兒孝敬外公外婆的,哪能總花外公的錢?”
最後,祖孫三人誰也沒有說服誰,隻好先暫時放下。
迴到家後,張大柱正在地裏忙活著種冬小麥,張大嬸和小玉幫著卸了車。然兒順手把給他們買的節禮交給張大嬸。
“大嬸和大叔商量下,是迴去過八月節,還是在這裏過?”
“玉兒爹早就說過,地裏的活正忙,就不迴張村過節了。”
等中午歇晌的時候,張大柱來到瓦房這邊特意向姐倆致謝。
“大叔,我和蓮兒正打算買頭耕牛,一是以後就不用再雇人家的牛耕田了,再者我們也需要添輛車,以方便外出送魚和雞蛋,以及鴨蛋。”
“我倒是對牛略微懂些,原來家裏也有耕牛,也侍弄過十來年。”
“既然這樣,就麻煩大叔掌掌眼,改天集上到楊莊買一頭吧。本來還想著請李家爺爺幫忙呢。”
“隻是現在正是秋忙的時候,耕牛正貴,不如到新年前後再買,估計能剩下三兩銀子不止。”
“哦,要是這樣就再等等吧。”</>
外公來到小院後,不久就是收割稻穀的季節。今年有張大柱一家在,五畝水田的稻穀,隻用三天便全部收完,晾曬後,卻沒地方放了。本來,以前的糧食都放在草屋子裏。自從張大柱一家住進去,糧食從裏間搬到外間,早已把草屋的外間占滿,小玉的床都是擠在糧食袋子的堆中。
“然兒,要不就賣點吧。總這樣放著,就是不黴,陳久了的糧食也不好吃了。”
“外公,現在的糧食不值錢,要不我們多喂幾頭豬吧。”
“也好,豬肉還是比較值錢,另外還可以攢肥料。”
外公雖然一生不曾耕稼,卻也知道其中的道理。當即,然兒就讓張大柱去請人,再蓋三間豬圈。建豬圈是最簡單的活,張大柱找來十幾個人,僅用兩天時間,在原來豬圈的旁邊又起了三間較大的豬圈。然兒給請來的人付了工錢,又吩咐張大柱去捉小豬仔。最早的一頭豬現在差不多有一百四五十斤,過一兩個月就該賣了,所以這次一次買迴來七隻小豬。新建的豬圈,每間兩隻,多出來的這隻先和其他小豬擠一擠,等大豬出欄就關進去。有了這些豬,就不愁糧食無處放了。同時,豬養肥了,也是一項不錯的收入。
忙的差不多了,中秋節也到了。今年的中秋節,在然兒和青蓮的記憶中,是自從娘去世後,唯一有親人一起過的節日。所以,姐妹倆格外重視。領著外公一起來到西泠湖畔,然兒一路上都在給外公講當年是如何和青蓮相遇,如何領青蓮迴家的經過。
外公聽青蓮的遭遇竟然如此淒慘,比然兒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手領著一個,在西泠湖畔的街道上沉默地逛著。本來外公來的時候,是從家裏帶了些銀兩,隻是通過幾天的觀察,見然兒和青蓮的日子過得並不差,也就一直沒有拿出來。今天來到這裏後,外公就在心裏盤算著,給兩位外孫女買些什麽禮物。
外公仔細看了看然兒和青蓮,見兩女幾乎沒有什麽飾。就是頭上用來別頭的簪子,也是用竹子削的。在頸後籠著絲的,由然兒繡的彩色的帕子,算是姐倆身上唯一的妝點了。
外公心裏有數之後,直接領著姐妹倆來到一家飾鋪子。雖然然兒和青蓮一再反對來這裏,卻無法違逆外公的意思。
“外公不懂這些,然兒和青蓮每人選兩樣,算是外公外婆送你們姐倆的禮物,不許推辭。”
見姐倆一副不情願的樣子,外公幹脆下了命令。
“外公,娘不是給我們留下一副手鐲和一根簪子嗎?我們不再要別的飾了。”
“然兒連外公的話都不聽了嗎?這也是你們外婆的意思。本來在臨康城的時候,外婆和舅媽是要領你們去添些飾的,隻是一直忙著蕾兒的嫁妝,沒倒出空來。臨走時,外婆一再叮囑外公。所以,這次由不得你們姐倆做主。”
聽外公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然兒和青蓮對視一眼,不再說什麽,來到櫃台前,請店小二拿些樣子來看看。店小二一直在觀察眼前的三位顧客,知道是外公和兩位外孫女。店小二心道,這麽多年來還是第一次,一般都是女兒家爭著要買飾,今天剛好反過來了。心裏想歸想,店小二的動作還是很麻利的。上中下三種簪子、手鐲、耳墜、手鏈等,都撿了幾樣遞給然兒和青蓮。
說實話,然兒和青蓮是第一次麵對如此多的飾。姐倆從來就沒在這上麵動過心思。就是娘留下的手鐲和簪子,姐妹倆也隻是在打開盒子後才見到的。當時隻是放在手裏把玩一會,就放了迴去。頭上的木簪子,是青蓮找一些細竹枝,拿鐮刀削的。今天看到如此多的飾,姐倆也有些為難。關鍵是認不出到底是金子的,還是鍍金的。還是青蓮聰明,凡是金黃色的飾,全部推了迴去。隻留下一些銀飾,姐倆仔細挑揀著。最後然兒和青蓮每人挑了一隻普普通通的銀簪子,一串手鏈。至於耳墜,耳釘,姐倆壓根沒打算要。記得順嬸子多次要為姐倆穿耳眼,都被然兒和青蓮拒絕了。
然兒和青蓮挑選好後,外公付錢時才知道,姐倆挑了半天,四件銀飾總共才花了六兩四錢銀子。
“小二,把那些金飾拿來看看。”
然兒和青蓮聽外公如此說,兩人一人一隻胳膊,直接把外公拉出飾鋪子。不過,外公總是覺得兩個外孫女穿著過於寒酸儉省了。不顧然兒和青蓮的反對,硬是為她們各買了幾尺上好的衣料,才了事。接下來是然兒和青蓮為中秋節采買吃食,諸如月餅,蜜餞,茶葉,米酒,燒酒等等。還為張大柱一家準備了節禮,有豬肉,有月餅等。一番采買下來,三人早已搬不動了。隻得雇輛馬車把爺三個送迴去。路上青蓮對然兒說:
“姐姐,我們也買頭耕牛吧。總是雇人也不長法,再說有了牛,我們也就有了牛車,出門送魚送雞蛋,豈不省事多了。”
“等迴去還是請李爺爺幫忙吧,買牛這事我們都不懂。”
“不僅你們不懂,外公我也不懂。不過,買牛的錢,外公來出。”
“外公,我們有錢。”
“我知道你們有錢,難道花外公點錢不應該嗎?”
“該我和蓮兒孝敬外公外婆的,哪能總花外公的錢?”
最後,祖孫三人誰也沒有說服誰,隻好先暫時放下。
迴到家後,張大柱正在地裏忙活著種冬小麥,張大嬸和小玉幫著卸了車。然兒順手把給他們買的節禮交給張大嬸。
“大嬸和大叔商量下,是迴去過八月節,還是在這裏過?”
“玉兒爹早就說過,地裏的活正忙,就不迴張村過節了。”
等中午歇晌的時候,張大柱來到瓦房這邊特意向姐倆致謝。
“大叔,我和蓮兒正打算買頭耕牛,一是以後就不用再雇人家的牛耕田了,再者我們也需要添輛車,以方便外出送魚和雞蛋,以及鴨蛋。”
“我倒是對牛略微懂些,原來家裏也有耕牛,也侍弄過十來年。”
“既然這樣,就麻煩大叔掌掌眼,改天集上到楊莊買一頭吧。本來還想著請李家爺爺幫忙呢。”
“隻是現在正是秋忙的時候,耕牛正貴,不如到新年前後再買,估計能剩下三兩銀子不止。”
“哦,要是這樣就再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