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迴來後,然兒想起早上說過要教青蓮認字的事情,便走到屋子裏拿出一支快禿了的毛筆,倒了一碗清水,讓青蓮端著,兩人來到草亭子裏。草亭的中央有一個小石頭桌子,桌麵很光滑,然兒可買不起筆墨紙張,自己練字也是在這個石桌上。開始用毛筆蘸著碗裏的清水,一筆一劃地教青蓮認字。先從兩人的名字開始學起。
青蓮學得很認真,等學會寫兩人名字後,然兒教青蓮識認《百家姓》和《三字經》裏的句子。書是沒有,不過然兒娘早就讓然兒把三百家都背下來了。
“青蓮每天學會《百家姓》和《三字經》裏各兩句,共十四個字,到年底的時候,青蓮就能獨自看書了。”
“嗯,青蓮一定好好學。”
第二天早晨,然兒和青蓮早早起身,簡單吃過早飯,把一個裝滿醃製好筍子的粗瓷壇子,放到竹籃裏,帶上賣雞蛋的買了油鹽後剩下的銅錢,然兒一手挎著籃子,一手牽著青蓮,往集市走去。
昨天晴好的天氣,早晨又開始陰陰的。
沿著籬笆門前溪岸窄窄的沙土路,蜿蜒西行。約三裏地不到,轉過一個山腳後,來到一個不大的村子邊。
“青蓮妹妹,這個村子叫夏村,村子裏有個小商鋪,平時家裏吃的油鹽都是從這裏買。”
“哦,以後青蓮替姐姐來買吧。”
“好,青蓮最能幹了。過了夏村,再往南走五裏地是楊莊,今天就是楊莊趕集的日子。”
姐妹倆從家裏走的早,來到集市上時,人還不多。然兒知道,雖然很多地方空著,卻不是自己能夠占的。選了一個稍微偏僻點的地方,記憶中這裏應該是集市的邊緣,以往沒見有人在這裏擺攤。便把粗瓷壇子放到地上,用一個隨身帶來的碟子,撈出幾塊醃酸筍,放到毯子蓋上。姐妹倆就蹲在毯子後麵,等待買主。
不一會兒,集市上開始上人,三三兩兩的,越聚越多。也有人好奇地問姐倆,賣的是什麽。等聽到說是醃酸筍後,便興致缺缺地走了。到辰時左右,早晨陰陰的天,再次放晴,太陽出來了。照在人身上很暖和。因為無人問津,然兒覺得無聊,便蹲在地上,教青蓮背誦《三字經》。兩個小女孩的背書的聲音低而清脆,被一位身穿長衫的十三四歲的少年聽到後,有些好奇地湊了上來。見有人過來,姐妹倆便停下來,然兒剛要詢問來人,要不要買醃酸筍時,青蓮先開口道:
“大哥哥要買醃酸筍嗎?很好吃的,大哥哥先嚐嚐。”
說著話,端起盛醃酸筍的碟子,遞到少年身前,揚起小臉,眼神裏滿是期待。少年本是被姐倆的讀書聲吸引過來的,並沒有想要買什麽東西,當看到青蓮眼裏的期待時,一時不忍心拒絕,便伸手捏起一塊筍子,先是在眼前端詳了一下,才輕輕咬了一口。
“這是醃酸筍?是怎麽醃的?”
“是醃酸筍,就是用毛竹的筍子醃製的,公子覺得還好吃嗎?”
然兒接話道。
“味道不錯,酸中帶鹹,很開胃的。”
“大哥哥要不要買點迴去吃?”
聽到少年誇讚醃酸筍好吃,青蓮小臉上的期待更加明顯了。
“那你們想賣多少錢?”
然兒和青蓮無言以答,不禁四目相對。她們從昨天想到要賣酸筍換錢,卻一直沒有想過要怎麽賣,論斤賣,還是論壇賣。至於要多少錢一斤,或者一壇子,壓根就沒有想過。
“嗬嗬,是不是沒想好?來時家裏大人沒有交代嗎?”
“有,娘說了,一壇子酸筍賣……”
青蓮本想撒個謊,隻是說到一壇子賣多少錢時,卻說不出來了。她哪裏知道多少錢合適啊,說好了,自己吃虧,說多了怕把人嚇跑了。不由那眼睛詢問然兒。
“公子,我們真沒想過怎麽賣,要不公子給個價,可好?”
“這樣吧,你們跟我來,我家裏有個小酒鋪。到鋪子裏問我父親吧,我想拿這酸筍給客人當小菜應該不錯。”
青蓮和然兒不禁喜出望外,當下然兒把壇子蓋好,放到竹籃裏,一手挎著,一手牽著青蓮,跟著少年往集市的中心走去。走到一家門前掛著幌子的鋪子門口,見門楣上有“周記酒鋪”的字樣,少年直接走進去,然兒牽著青蓮也走到酒鋪裏。
是間很小的鋪麵,隻有四五張桌子,每張桌子的前後左右,都擺著四條長凳。因為還不到午飯時間,裏麵並沒有食客。見一位三十餘歲略顯清瘦的大叔坐在櫃台裏,手裏拿本書正在看。當少年領著然兒姐倆近來後,從書上抬起眼睛,望著三人,問道:
“春水不是要到集市上逛逛嗎?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她們是誰?”
“父親,我到集市上轉了一下,剛好碰到她們姐妹在賣醃酸筍,嚐了一下,味道不錯。既清口有開胃,父親也嚐嚐吧。”
然兒趕緊放下籃子,撈出幾塊酸筍放到碟子裏,端到櫃台上,小心翼翼地說:
“周大叔,這是我們用毛竹的筍子醃製的,請大叔嚐嚐。”
“毛竹的筍子醃製的能好吃?”
周掌櫃一邊疑惑地問道,一邊用手指尖捏起一塊筍子,如春水一樣,先是在眼前端詳了一下,才咬了一口,慢慢咀嚼一番。點了點頭,說道:
“又苦又澀的毛竹筍能醃製出這麽好吃的酸筍來?不簡單。你們準備賣多少錢一斤?”
“周大叔給個價吧,我們還沒有想好。”
“讓我給個價?”
周掌櫃聽然兒如此說,不由笑了笑。心想孩子家的大人真是的,讓孩子來賣東西,也不事先交代個價格。暗自合計了一下,這種酸筍的味道,當佐酒的小菜,倒是能賣的動。
“你們家有多少這樣的醃酸筍?”
“一年春天能醃壹佰壇吧。”
然兒估算了一下,告訴周掌櫃。
“這樣吧,先把這一壇子留下,給你們三十文錢可好?明天這個時候,再送兩壇來,聽我的消息。要是好賣的話,就給你們再加十文錢。”
四十文錢,壇子是十文錢一個,一壇子大概有五六斤筍子,鹽用的很少,不過每壇隻有不到半兩的樣子,花不了一文錢。然兒暗自算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下來。
“好吧,周掌櫃。要是壇子你們用不到的話,最好能還給我們。”
“嗬嗬,當然。我要這些壇子沒有。”
當時,周掌櫃便拿出一個更大的幹淨壇子,把然兒的醃酸筍倒了進去。數出三十文錢遞到然兒手裏,還叮囑道:
“仔細拿好,路上可別掉了。記得明天準時過來聽信。”
姐妹謝過周掌櫃,特別是對春水,姐倆都十分感激。臨走時,春水送她們到鋪子外麵的街上,問道:
“我本來是聽你們背書才過去的,是誰教你們的?”
“是娘教的。”
然兒領著青蓮離開周記酒鋪後,先來到一家雜貨鋪,買了二斤食鹽。一文錢兩塊的糖果,買了六塊,遞給青蓮。青蓮隻接了三塊,把另外三塊,硬是又塞迴然兒的手裏。
“妹妹,我們去吃粽子吧,這裏的粽子很好吃。娘在的時候,每個月都領姐姐來吃。”
“好啊,青蓮還沒吃過粽子呢。隻是,粽子貴不貴?姐姐還是不要亂花錢了。”
“肉粽子三文錢兩個,甜粽子一文錢一個,和那天的包子一樣。”
“那就一人一個嚐嚐?”
青蓮心裏很想吃,隻是不想多花錢,就小聲說道。
“嗬嗬,小青蓮真會過日子,比姐姐還節儉。以後我們的家,青蓮來當好不好?”
“不好,青蓮什麽都不懂。”
然兒是開玩笑地說,青蓮卻極認真地迴答。然兒心裏想自己這次怕是撿到寶了,沒想到青蓮小小年紀,竟然如此懂事。來到賣粽子的攤子前,然兒買了四個肉粽子,兩個甜粽子。見天色還早,還不到午飯時間,就把粽子放到籃子裏,領著青蓮來到一家賣布匹的鋪子前。不想青蓮說什麽也不進去,拉著然兒,也不讓然兒進去。因為昨天然兒曾說過,賣了酸筍要給青蓮賣新衣服的話,青蓮不想讓然兒給自己花錢。
見青蓮堅持,然兒隻好做罷。兩人惦記著迴家多醃酸筍的事,在集市上找到賣壇子的人,問了問壇子的價格。因為不知道明天周記酒鋪賣酸筍的情況如何,當時並沒有定下來。兩人便迴家去了。
姐妹兩人迴到小院後,已是未時前後。肚內饑餓,便匆匆把集市上買來的粽子分吃了。每人兩個肉粽子,一個甜粽子。這次青蓮是看清楚了,不會再像上次一樣,不知道包子有肉有素,媚兒把肉包子都給了自己。
吃飽飯,稍作休息,就再到屋後的小山包上的竹林子裏挖竹筍。姐妹倆人小體弱,一下午勉強挖了五六十斤,並沒有急著剝皮洗曬。因為手頭的粗瓷壇子沒有幾個了,想等明天到楊莊周記酒鋪聽消息後,買來壇子再收拾。
晚飯後,借著天黑前的光亮,媚兒又教了青蓮幾句《百家姓》和《三字經》是的文字,喂好四隻老母雞,關好雞窩的門,才洗洗睡下。</>
迴來後,然兒想起早上說過要教青蓮認字的事情,便走到屋子裏拿出一支快禿了的毛筆,倒了一碗清水,讓青蓮端著,兩人來到草亭子裏。草亭的中央有一個小石頭桌子,桌麵很光滑,然兒可買不起筆墨紙張,自己練字也是在這個石桌上。開始用毛筆蘸著碗裏的清水,一筆一劃地教青蓮認字。先從兩人的名字開始學起。
青蓮學得很認真,等學會寫兩人名字後,然兒教青蓮識認《百家姓》和《三字經》裏的句子。書是沒有,不過然兒娘早就讓然兒把三百家都背下來了。
“青蓮每天學會《百家姓》和《三字經》裏各兩句,共十四個字,到年底的時候,青蓮就能獨自看書了。”
“嗯,青蓮一定好好學。”
第二天早晨,然兒和青蓮早早起身,簡單吃過早飯,把一個裝滿醃製好筍子的粗瓷壇子,放到竹籃裏,帶上賣雞蛋的買了油鹽後剩下的銅錢,然兒一手挎著籃子,一手牽著青蓮,往集市走去。
昨天晴好的天氣,早晨又開始陰陰的。
沿著籬笆門前溪岸窄窄的沙土路,蜿蜒西行。約三裏地不到,轉過一個山腳後,來到一個不大的村子邊。
“青蓮妹妹,這個村子叫夏村,村子裏有個小商鋪,平時家裏吃的油鹽都是從這裏買。”
“哦,以後青蓮替姐姐來買吧。”
“好,青蓮最能幹了。過了夏村,再往南走五裏地是楊莊,今天就是楊莊趕集的日子。”
姐妹倆從家裏走的早,來到集市上時,人還不多。然兒知道,雖然很多地方空著,卻不是自己能夠占的。選了一個稍微偏僻點的地方,記憶中這裏應該是集市的邊緣,以往沒見有人在這裏擺攤。便把粗瓷壇子放到地上,用一個隨身帶來的碟子,撈出幾塊醃酸筍,放到毯子蓋上。姐妹倆就蹲在毯子後麵,等待買主。
不一會兒,集市上開始上人,三三兩兩的,越聚越多。也有人好奇地問姐倆,賣的是什麽。等聽到說是醃酸筍後,便興致缺缺地走了。到辰時左右,早晨陰陰的天,再次放晴,太陽出來了。照在人身上很暖和。因為無人問津,然兒覺得無聊,便蹲在地上,教青蓮背誦《三字經》。兩個小女孩的背書的聲音低而清脆,被一位身穿長衫的十三四歲的少年聽到後,有些好奇地湊了上來。見有人過來,姐妹倆便停下來,然兒剛要詢問來人,要不要買醃酸筍時,青蓮先開口道:
“大哥哥要買醃酸筍嗎?很好吃的,大哥哥先嚐嚐。”
說著話,端起盛醃酸筍的碟子,遞到少年身前,揚起小臉,眼神裏滿是期待。少年本是被姐倆的讀書聲吸引過來的,並沒有想要買什麽東西,當看到青蓮眼裏的期待時,一時不忍心拒絕,便伸手捏起一塊筍子,先是在眼前端詳了一下,才輕輕咬了一口。
“這是醃酸筍?是怎麽醃的?”
“是醃酸筍,就是用毛竹的筍子醃製的,公子覺得還好吃嗎?”
然兒接話道。
“味道不錯,酸中帶鹹,很開胃的。”
“大哥哥要不要買點迴去吃?”
聽到少年誇讚醃酸筍好吃,青蓮小臉上的期待更加明顯了。
“那你們想賣多少錢?”
然兒和青蓮無言以答,不禁四目相對。她們從昨天想到要賣酸筍換錢,卻一直沒有想過要怎麽賣,論斤賣,還是論壇賣。至於要多少錢一斤,或者一壇子,壓根就沒有想過。
“嗬嗬,是不是沒想好?來時家裏大人沒有交代嗎?”
“有,娘說了,一壇子酸筍賣……”
青蓮本想撒個謊,隻是說到一壇子賣多少錢時,卻說不出來了。她哪裏知道多少錢合適啊,說好了,自己吃虧,說多了怕把人嚇跑了。不由那眼睛詢問然兒。
“公子,我們真沒想過怎麽賣,要不公子給個價,可好?”
“這樣吧,你們跟我來,我家裏有個小酒鋪。到鋪子裏問我父親吧,我想拿這酸筍給客人當小菜應該不錯。”
青蓮和然兒不禁喜出望外,當下然兒把壇子蓋好,放到竹籃裏,一手挎著,一手牽著青蓮,跟著少年往集市的中心走去。走到一家門前掛著幌子的鋪子門口,見門楣上有“周記酒鋪”的字樣,少年直接走進去,然兒牽著青蓮也走到酒鋪裏。
是間很小的鋪麵,隻有四五張桌子,每張桌子的前後左右,都擺著四條長凳。因為還不到午飯時間,裏麵並沒有食客。見一位三十餘歲略顯清瘦的大叔坐在櫃台裏,手裏拿本書正在看。當少年領著然兒姐倆近來後,從書上抬起眼睛,望著三人,問道:
“春水不是要到集市上逛逛嗎?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她們是誰?”
“父親,我到集市上轉了一下,剛好碰到她們姐妹在賣醃酸筍,嚐了一下,味道不錯。既清口有開胃,父親也嚐嚐吧。”
然兒趕緊放下籃子,撈出幾塊酸筍放到碟子裏,端到櫃台上,小心翼翼地說:
“周大叔,這是我們用毛竹的筍子醃製的,請大叔嚐嚐。”
“毛竹的筍子醃製的能好吃?”
周掌櫃一邊疑惑地問道,一邊用手指尖捏起一塊筍子,如春水一樣,先是在眼前端詳了一下,才咬了一口,慢慢咀嚼一番。點了點頭,說道:
“又苦又澀的毛竹筍能醃製出這麽好吃的酸筍來?不簡單。你們準備賣多少錢一斤?”
“周大叔給個價吧,我們還沒有想好。”
“讓我給個價?”
周掌櫃聽然兒如此說,不由笑了笑。心想孩子家的大人真是的,讓孩子來賣東西,也不事先交代個價格。暗自合計了一下,這種酸筍的味道,當佐酒的小菜,倒是能賣的動。
“你們家有多少這樣的醃酸筍?”
“一年春天能醃壹佰壇吧。”
然兒估算了一下,告訴周掌櫃。
“這樣吧,先把這一壇子留下,給你們三十文錢可好?明天這個時候,再送兩壇來,聽我的消息。要是好賣的話,就給你們再加十文錢。”
四十文錢,壇子是十文錢一個,一壇子大概有五六斤筍子,鹽用的很少,不過每壇隻有不到半兩的樣子,花不了一文錢。然兒暗自算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下來。
“好吧,周掌櫃。要是壇子你們用不到的話,最好能還給我們。”
“嗬嗬,當然。我要這些壇子沒有。”
當時,周掌櫃便拿出一個更大的幹淨壇子,把然兒的醃酸筍倒了進去。數出三十文錢遞到然兒手裏,還叮囑道:
“仔細拿好,路上可別掉了。記得明天準時過來聽信。”
姐妹謝過周掌櫃,特別是對春水,姐倆都十分感激。臨走時,春水送她們到鋪子外麵的街上,問道:
“我本來是聽你們背書才過去的,是誰教你們的?”
“是娘教的。”
然兒領著青蓮離開周記酒鋪後,先來到一家雜貨鋪,買了二斤食鹽。一文錢兩塊的糖果,買了六塊,遞給青蓮。青蓮隻接了三塊,把另外三塊,硬是又塞迴然兒的手裏。
“妹妹,我們去吃粽子吧,這裏的粽子很好吃。娘在的時候,每個月都領姐姐來吃。”
“好啊,青蓮還沒吃過粽子呢。隻是,粽子貴不貴?姐姐還是不要亂花錢了。”
“肉粽子三文錢兩個,甜粽子一文錢一個,和那天的包子一樣。”
“那就一人一個嚐嚐?”
青蓮心裏很想吃,隻是不想多花錢,就小聲說道。
“嗬嗬,小青蓮真會過日子,比姐姐還節儉。以後我們的家,青蓮來當好不好?”
“不好,青蓮什麽都不懂。”
然兒是開玩笑地說,青蓮卻極認真地迴答。然兒心裏想自己這次怕是撿到寶了,沒想到青蓮小小年紀,竟然如此懂事。來到賣粽子的攤子前,然兒買了四個肉粽子,兩個甜粽子。見天色還早,還不到午飯時間,就把粽子放到籃子裏,領著青蓮來到一家賣布匹的鋪子前。不想青蓮說什麽也不進去,拉著然兒,也不讓然兒進去。因為昨天然兒曾說過,賣了酸筍要給青蓮賣新衣服的話,青蓮不想讓然兒給自己花錢。
見青蓮堅持,然兒隻好做罷。兩人惦記著迴家多醃酸筍的事,在集市上找到賣壇子的人,問了問壇子的價格。因為不知道明天周記酒鋪賣酸筍的情況如何,當時並沒有定下來。兩人便迴家去了。
姐妹兩人迴到小院後,已是未時前後。肚內饑餓,便匆匆把集市上買來的粽子分吃了。每人兩個肉粽子,一個甜粽子。這次青蓮是看清楚了,不會再像上次一樣,不知道包子有肉有素,媚兒把肉包子都給了自己。
吃飽飯,稍作休息,就再到屋後的小山包上的竹林子裏挖竹筍。姐妹倆人小體弱,一下午勉強挖了五六十斤,並沒有急著剝皮洗曬。因為手頭的粗瓷壇子沒有幾個了,想等明天到楊莊周記酒鋪聽消息後,買來壇子再收拾。
晚飯後,借著天黑前的光亮,媚兒又教了青蓮幾句《百家姓》和《三字經》是的文字,喂好四隻老母雞,關好雞窩的門,才洗洗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