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當向林、趙河、玄亮三人給自率領士兵,形成一個“門”字型包圍圈,從東西南三個方向,每天前推五十裏後,匈奴人顯然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又忌憚蕭國士兵手中的弓箭,不敢正麵迎擊,隻能隨著向林等人的推進,而逐日後退。
如今聚集在向林等麵前的蕭國騎兵,早已不是蕭安最初報告的五百多人,而是接近千人了。
為了不讓對方夜裏安心休息,蕭逸然采納了趙河的建議,每天晚上,派出少量騎兵,不斷騷擾對方的營寨。不用近距離接觸,隻是趕到弓箭的射程之內,每隔一段時間,就放一陣冷箭。
一連十天,匈奴人後退出五百多裏地不說,也一直沒睡個安穩覺。在這寒冷的冬天,就是彪悍的匈奴人也受不了。何況因為不敢和蕭國士兵正麵迎擊,心裏還十分憋屈。能煎熬十天,也基本到了對方的承受極限。當他們剛剛生起要退兵的念頭,衛龍及時從後麵動了攻擊。
一直派人注意匈奴人動靜的蕭逸然,馬上接到斥候的報告:
“皇,現匈奴人後麵生騷動,似乎正受到攻擊。”
“向林、玄亮、趙河聽令。”
“向林聽令。”
“玄亮聽令。”
“趙河聽令。”
“你們給自率領部隊衝上去,先用弓箭,再投擲炸藥包,不求殲敵數量,隻要把對方打怕。”
“是。”
當向林三人從三麵圍上去,密集的箭矢射向匈奴人之後,為了逃命,對方不得不直麵蕭國士兵。不等雙方接近,一輪炸藥包便在匈奴騎兵群中轟然炸響。
用炸藥包炸騎兵,受到攻擊最厲害的是戰馬。匈奴人的戰馬被炸的紛紛倒地長嘶。沒有了戰馬,騎兵隻靠手中的標槍,如何是蕭國士兵手中弓箭和皇弩的對手。不到半天時間,除去少部分匈奴騎兵逃脫外,大部分騎兵被射殺。當蕭逸然來到戰場上時,戰事已基本結束。看著滿地戰馬,以及匈奴人的屍體,蕭逸然心中有些不忍。
翻開史書,每一部都有戰爭的記載。在幾千年的人類展史中,到底有多少人死於戰爭中,雖然無從查考具體的數字,還是能夠想象的。僅僅是今年年初的一戰,和眼前的一戰,加起來,就有四五千士兵被殺死。這個數量已經是蕭國族人數量的一成,而這僅僅算是小型的戰爭。如果是那些為爭奪皇位,推翻一個政權的戰爭呢,又會死多少人?
“向林,率領士兵,把這些戰死的匈奴人安葬了吧。”
“是,皇。”
“啟稟皇,玄亮希望能率領騎兵追擊匈奴人,直搗他們的老巢,以防對方卷土重來。”
“玄亮,想要消滅一個大型的,不同種族的族群不是那麽容易的。暫時不要去了,如今天氣嚴寒,不利於行軍,待春天到了,看看匈奴人的動靜再說吧。”
蕭逸然阻止玄亮帶兵追擊,還有一個原因。她知道,匈奴人之所以南下騷擾,無非也是為了生存。如今正直寒冷的冬季,一向不事農耕的匈奴人,最難過的就是冬季。他們來此也不過是想要搶掠些食物,如同當初蕭逸然征服其他族群,隻是為壯大族群,雖然方式不同,最終目的卻都是為了各自的族群能夠長久生存下去。如果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看,並不存在誰對誰錯。所以,蕭逸然不想製造過多的殺戮。
收兵迴到趙郡後,蕭逸然對蕭安和向林說道:
“這些匈奴人一向不事農耕,專以狩獵為生。冬季是他們最難過的季節,所以才會南下,不過是想搶掠些食物。當然,如果讓他們得逞,也會搶掠人口。以後,在嚴密監視對方的前提下,如果能夠和對方溝通最好。可以用我們手中的糧食,和他們交換獵物,或者動物皮毛。這些事,隻能靠你們隨機應變。”
“皇,如果換給他們糧食,讓他們展壯大了,豈不是會給蕭國帶來更大的威脅?”
趙河先提出自己的疑慮。
“做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給他們糧食,既可以讓他們不來騷擾我們,同時,也正如你擔心的那樣,有會讓他們迅強大起來,他們強大起來後,會給蕭國帶來更大的威脅。
隻是,有一點你想過沒有?就算我們不和對方交換糧食,一定能阻止匈奴人強大起來嗎?隻不過是減緩其強大起來的度和時間而已。”
“難道真的不能把他們一舉消滅嗎?”
玄亮不解地問道。
“匈奴人不同於其他族群,他們居無定所,北方又是廣袤的荒漠,別說我們蕭國的兵力不足以徹底消滅他們,就是再增加幾倍,十幾倍的兵力都無法做到。
就如你們前段時間征伐西南蠻人一樣。也許等你趕到他們駐地時,他們早就遷移了。會讓你連人影都看不到,還怎麽去消滅對方?”
重生前的記憶告訴蕭逸然,曆史上有多少朝代曾經想要消滅匈奴人,可是又有那個朝代做到過?最典型的,應該數漢武帝。窮兵黷武幾十年,最終也不過是摧毀了匈奴賴以動騷擾戰爭的軍事實力,使匈奴在一段時間內,難以再對漢王朝構成巨大的軍事威脅。而同時也給漢朝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其結果就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這也直接導致了西漢從文景之治的鼎盛期,逐漸衰落起來。
當然,蕭逸然心中所想,是無法講給玄亮等人聽的。
“你們要知道,戰爭永遠是一把雙刃劍,俗話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個道理你們應該能明白。所以,我還是希望將來能夠和匈奴和平相處。當然,如果對方一定要打,那就堅決把他們打殘,打怕。”
“蕭安,目前我們手中的弓箭、皇弩、炸藥等,暫時不要交給白人自治縣,防止從他們那裏流傳到匈奴人手中。”
“是,皇。”
“筱秋這個女子獨立營營長當的感覺如何?”
“皇,遠沒有跟隨在皇身邊自在。”
“嗬嗬,你倒是會說實話。”
“筱秋也二十幾歲,快三十了吧?以後要多注意培養接班人,我想你們這些從一開始就跟隨我的人,三十之後都退下來,享享清福,包括我也一樣。再過幾年,要是族人中有人能夠代替我,我也想享享清福。”
“皇,那怎麽行?!”
蕭安帶頭,所有人都有些惶恐地看著自己的皇。
“我隻是有這樣的想法,到時候看情況再說吧。”
蕭逸然看了看蕭安,柔聲說道:
“蕭安,你要抓緊培養一名接班人,然後搬迴望山城,你一個左丞相,總不能老是在太守的位子上。等你迴去後,再加上李漁和玄依,我也能輕鬆點。”
“是,爭取一年內把太守的位子交出去。”
“是不是心中有人選了?”
“皇,你看筱秋怎麽樣?”
“皇,我可不行。隻是帶女子獨立營就已經很吃力了,可管不好一個郡。”
“看看把你給嚇的。沒有誰是開始就會的,都是慢慢學。我倒是覺得蕭安的提議不錯。你以後多跟蕭安學學,我還是希望由你接替蕭安的太守之職。”
“是,皇。”
聽皇說到這個份上,筱秋也隻能先答應下來。
待眾人散去後,蕭逸然當晚就住在蕭安太守府,召來衛龍和衛天給自己侍寢。第二天一早便在玄亮趙河的護送下,返迴都城。
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擾著蕭逸然,那就是曆法的製定。根據曆史記載,漢人的曆法,是到皇帝之時才出現雛形。蕭逸然不好把記憶中的農曆曆法直接搬過來。這幾年,一直是由長老會的老年成員,根據月亮的圓缺來定日月。如此以來,每年的新年都會提前一個多月,今年的新年就趕到了立冬後不久,明年怕是要到秋末了。
“該如何給她們解釋閏月的事情呢?”
蕭逸然近來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重生前的農曆,基本上是五年三閏月的。那樣才能使節氣的變化和時序的變化符合起來。才能讓族人根據節氣的變化來種植,來收獲。
想來想去,也沒想到一個好辦法。蕭逸然不得不在召開長老會議時,對一眾長老問道:
“你們有沒有感覺到,我們每年新年的氣溫都有所不同?”
“是的,皇,我們已經注意到了。剛搬遷到望山城時,新年正值寒冬,第二年已經來到進入冬天後不久,去年基本上是剛剛種完冬小麥,就到新年了。”
“所以,我們要改變一下方法。不然,再過兩年,新年就到盛夏了。”
蕭逸然也不解釋原因,直接把重生前的農曆曆法中如何設置閏月的方法講了出來。每年設置六個大月,每月三十天,六個小月,每月二十九天。這樣的話,每年就是三百五十四天。每過三十個月加一個月,這樣以來,剛好是五年兩閏月。雖然還不能完全和重生前的曆法吻合起來,大致相差已經不大。
對於這神秘莫測的曆法,長老會成員自然都提不出什麽意見來,皇怎麽說,他們就怎麽辦。</>
當向林、趙河、玄亮三人給自率領士兵,形成一個“門”字型包圍圈,從東西南三個方向,每天前推五十裏後,匈奴人顯然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又忌憚蕭國士兵手中的弓箭,不敢正麵迎擊,隻能隨著向林等人的推進,而逐日後退。
如今聚集在向林等麵前的蕭國騎兵,早已不是蕭安最初報告的五百多人,而是接近千人了。
為了不讓對方夜裏安心休息,蕭逸然采納了趙河的建議,每天晚上,派出少量騎兵,不斷騷擾對方的營寨。不用近距離接觸,隻是趕到弓箭的射程之內,每隔一段時間,就放一陣冷箭。
一連十天,匈奴人後退出五百多裏地不說,也一直沒睡個安穩覺。在這寒冷的冬天,就是彪悍的匈奴人也受不了。何況因為不敢和蕭國士兵正麵迎擊,心裏還十分憋屈。能煎熬十天,也基本到了對方的承受極限。當他們剛剛生起要退兵的念頭,衛龍及時從後麵動了攻擊。
一直派人注意匈奴人動靜的蕭逸然,馬上接到斥候的報告:
“皇,現匈奴人後麵生騷動,似乎正受到攻擊。”
“向林、玄亮、趙河聽令。”
“向林聽令。”
“玄亮聽令。”
“趙河聽令。”
“你們給自率領部隊衝上去,先用弓箭,再投擲炸藥包,不求殲敵數量,隻要把對方打怕。”
“是。”
當向林三人從三麵圍上去,密集的箭矢射向匈奴人之後,為了逃命,對方不得不直麵蕭國士兵。不等雙方接近,一輪炸藥包便在匈奴騎兵群中轟然炸響。
用炸藥包炸騎兵,受到攻擊最厲害的是戰馬。匈奴人的戰馬被炸的紛紛倒地長嘶。沒有了戰馬,騎兵隻靠手中的標槍,如何是蕭國士兵手中弓箭和皇弩的對手。不到半天時間,除去少部分匈奴騎兵逃脫外,大部分騎兵被射殺。當蕭逸然來到戰場上時,戰事已基本結束。看著滿地戰馬,以及匈奴人的屍體,蕭逸然心中有些不忍。
翻開史書,每一部都有戰爭的記載。在幾千年的人類展史中,到底有多少人死於戰爭中,雖然無從查考具體的數字,還是能夠想象的。僅僅是今年年初的一戰,和眼前的一戰,加起來,就有四五千士兵被殺死。這個數量已經是蕭國族人數量的一成,而這僅僅算是小型的戰爭。如果是那些為爭奪皇位,推翻一個政權的戰爭呢,又會死多少人?
“向林,率領士兵,把這些戰死的匈奴人安葬了吧。”
“是,皇。”
“啟稟皇,玄亮希望能率領騎兵追擊匈奴人,直搗他們的老巢,以防對方卷土重來。”
“玄亮,想要消滅一個大型的,不同種族的族群不是那麽容易的。暫時不要去了,如今天氣嚴寒,不利於行軍,待春天到了,看看匈奴人的動靜再說吧。”
蕭逸然阻止玄亮帶兵追擊,還有一個原因。她知道,匈奴人之所以南下騷擾,無非也是為了生存。如今正直寒冷的冬季,一向不事農耕的匈奴人,最難過的就是冬季。他們來此也不過是想要搶掠些食物,如同當初蕭逸然征服其他族群,隻是為壯大族群,雖然方式不同,最終目的卻都是為了各自的族群能夠長久生存下去。如果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看,並不存在誰對誰錯。所以,蕭逸然不想製造過多的殺戮。
收兵迴到趙郡後,蕭逸然對蕭安和向林說道:
“這些匈奴人一向不事農耕,專以狩獵為生。冬季是他們最難過的季節,所以才會南下,不過是想搶掠些食物。當然,如果讓他們得逞,也會搶掠人口。以後,在嚴密監視對方的前提下,如果能夠和對方溝通最好。可以用我們手中的糧食,和他們交換獵物,或者動物皮毛。這些事,隻能靠你們隨機應變。”
“皇,如果換給他們糧食,讓他們展壯大了,豈不是會給蕭國帶來更大的威脅?”
趙河先提出自己的疑慮。
“做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給他們糧食,既可以讓他們不來騷擾我們,同時,也正如你擔心的那樣,有會讓他們迅強大起來,他們強大起來後,會給蕭國帶來更大的威脅。
隻是,有一點你想過沒有?就算我們不和對方交換糧食,一定能阻止匈奴人強大起來嗎?隻不過是減緩其強大起來的度和時間而已。”
“難道真的不能把他們一舉消滅嗎?”
玄亮不解地問道。
“匈奴人不同於其他族群,他們居無定所,北方又是廣袤的荒漠,別說我們蕭國的兵力不足以徹底消滅他們,就是再增加幾倍,十幾倍的兵力都無法做到。
就如你們前段時間征伐西南蠻人一樣。也許等你趕到他們駐地時,他們早就遷移了。會讓你連人影都看不到,還怎麽去消滅對方?”
重生前的記憶告訴蕭逸然,曆史上有多少朝代曾經想要消滅匈奴人,可是又有那個朝代做到過?最典型的,應該數漢武帝。窮兵黷武幾十年,最終也不過是摧毀了匈奴賴以動騷擾戰爭的軍事實力,使匈奴在一段時間內,難以再對漢王朝構成巨大的軍事威脅。而同時也給漢朝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其結果就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這也直接導致了西漢從文景之治的鼎盛期,逐漸衰落起來。
當然,蕭逸然心中所想,是無法講給玄亮等人聽的。
“你們要知道,戰爭永遠是一把雙刃劍,俗話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個道理你們應該能明白。所以,我還是希望將來能夠和匈奴和平相處。當然,如果對方一定要打,那就堅決把他們打殘,打怕。”
“蕭安,目前我們手中的弓箭、皇弩、炸藥等,暫時不要交給白人自治縣,防止從他們那裏流傳到匈奴人手中。”
“是,皇。”
“筱秋這個女子獨立營營長當的感覺如何?”
“皇,遠沒有跟隨在皇身邊自在。”
“嗬嗬,你倒是會說實話。”
“筱秋也二十幾歲,快三十了吧?以後要多注意培養接班人,我想你們這些從一開始就跟隨我的人,三十之後都退下來,享享清福,包括我也一樣。再過幾年,要是族人中有人能夠代替我,我也想享享清福。”
“皇,那怎麽行?!”
蕭安帶頭,所有人都有些惶恐地看著自己的皇。
“我隻是有這樣的想法,到時候看情況再說吧。”
蕭逸然看了看蕭安,柔聲說道:
“蕭安,你要抓緊培養一名接班人,然後搬迴望山城,你一個左丞相,總不能老是在太守的位子上。等你迴去後,再加上李漁和玄依,我也能輕鬆點。”
“是,爭取一年內把太守的位子交出去。”
“是不是心中有人選了?”
“皇,你看筱秋怎麽樣?”
“皇,我可不行。隻是帶女子獨立營就已經很吃力了,可管不好一個郡。”
“看看把你給嚇的。沒有誰是開始就會的,都是慢慢學。我倒是覺得蕭安的提議不錯。你以後多跟蕭安學學,我還是希望由你接替蕭安的太守之職。”
“是,皇。”
聽皇說到這個份上,筱秋也隻能先答應下來。
待眾人散去後,蕭逸然當晚就住在蕭安太守府,召來衛龍和衛天給自己侍寢。第二天一早便在玄亮趙河的護送下,返迴都城。
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擾著蕭逸然,那就是曆法的製定。根據曆史記載,漢人的曆法,是到皇帝之時才出現雛形。蕭逸然不好把記憶中的農曆曆法直接搬過來。這幾年,一直是由長老會的老年成員,根據月亮的圓缺來定日月。如此以來,每年的新年都會提前一個多月,今年的新年就趕到了立冬後不久,明年怕是要到秋末了。
“該如何給她們解釋閏月的事情呢?”
蕭逸然近來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重生前的農曆,基本上是五年三閏月的。那樣才能使節氣的變化和時序的變化符合起來。才能讓族人根據節氣的變化來種植,來收獲。
想來想去,也沒想到一個好辦法。蕭逸然不得不在召開長老會議時,對一眾長老問道:
“你們有沒有感覺到,我們每年新年的氣溫都有所不同?”
“是的,皇,我們已經注意到了。剛搬遷到望山城時,新年正值寒冬,第二年已經來到進入冬天後不久,去年基本上是剛剛種完冬小麥,就到新年了。”
“所以,我們要改變一下方法。不然,再過兩年,新年就到盛夏了。”
蕭逸然也不解釋原因,直接把重生前的農曆曆法中如何設置閏月的方法講了出來。每年設置六個大月,每月三十天,六個小月,每月二十九天。這樣的話,每年就是三百五十四天。每過三十個月加一個月,這樣以來,剛好是五年兩閏月。雖然還不能完全和重生前的曆法吻合起來,大致相差已經不大。
對於這神秘莫測的曆法,長老會成員自然都提不出什麽意見來,皇怎麽說,他們就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