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夫不知道,秦始皇之所以更信秦地本土巫祝,拒絕關東方士東巡建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高漸離案後,秦始皇對“諸侯之人”已失去了信任。雖然他沒像當年一樣貿然逐客,但隻要是六國遺民,休想再靠近皇帝,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秦始皇區別“秦人”和“諸侯之人”的標準,便是按他繼位時,秦的疆土來判定。當是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
除此之外,其餘新征服地區,都算作“諸侯之人”。
於是乎,這次北巡的大部分時間,秦始皇的車駕,都行駛在較為友善的地域上。
河東安邑便不必說了,從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魏國被迫獻出安邑予秦開始,這裏便是秦的土地。秦昭王將安邑城內的魏人盡數趕走,遷徙秦地被赦免的罪人來定居,幾代人過去了,他們已和南郡一樣,成了秦忠實的子民,當地百姓在蒲阪,在鹽池,在安邑夾道歡迎皇帝蒞臨。
“朕當年從邯鄲歸國時,河東百姓也是如此迎接朕的啊……”
秦始皇坐於禦駕中,掀開帷幕看著外麵的人山人海,小時候的片段一閃而過。
那時候的秦始皇才七八歲年紀,在邯鄲受盡了苦楚和侮辱,對遙遠的鹹陽,也有一種陌生感,第一次給他一種“迴家”感覺的,卻是在河東,在安邑。
恍惚記得,當時母後在車裏緊緊抱著他,忽然外麵一陣喧鬧傳來,如驚弓之鳥的母子大駭,小公子縱然害怕,卻還是勇敢地擋在母親麵前,捏緊了拳頭。
但那些湧來的人,卻統統跪倒在十步之外,他們隻是想來看看,流落受難多年的公子政……
年邁的安邑老農高高舉起手裏蒸好的粟飯,請公子享用。
秦始皇不記得自己吃沒吃,隻記得,當時是冬天,一路上俱是雨雪,但母子二人心裏卻是暖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總算是安全,不再有性命之虞了。
“昔我往矣,雨雪載途。今我來思,黍稷方華!”
心情大好之下,秦始皇在安邑下達了一項命令:三十多年前,那些迎接過他的城邑,其治下百姓,統統“複一年”,也就是免除一年更役。
秦始皇在安邑停留了三日,祭祀了“夏墟”。但接下來的太原郡,留給秦始皇的印象就不那麽好了……
秦始皇二十八年未月(農曆六月)初,秦始皇抵達了晉陽。
“晉陽好啊。”
在車上時,秦始皇對隨駕的廷尉李斯冷笑道:“朕繼位的第一天,便接到了一個消息,晉陽反了!好在有蒙驁將軍為朕擊定之!”
李斯垂首:“臣當時剛到鹹陽,記得此事……”
那份晉陽人給他的繼位大禮,秦始皇至今尤記,所以在當地也沒任何減免的恩賜。
二十八年過去了,晉陽依舊,人卻麵目全非,蒙驁已死,他的兒子蒙武也垂垂老矣,身體比王翦還差,也不知還有多久好活。
老將在凋零,如今秦始皇親政前便活躍在戰場上的那批將領,還能頂用的,就隻有羌瘣了。
值得欣慰的是,年輕一代的將領人才輩出,蒙恬李信一度讓秦始皇失望,但他們都知恥後勇,這幾年在邊疆頗有建樹,馮敬、李由雖是官二代,但也算有點才幹。
不過,秦始皇最為看好的,還是潛力巨大的北地郡尉黑夫,此子能文能武,且出身卑微,沒有根基。隻是黑夫太過年輕,吸取了李信伐楚的教訓,秦始皇不打算讓他驟然登上高位,而打算慢慢打磨培養……
因為對晉陽印象不好,秦始皇隻在這停留了兩天,這兩天裏,還聽說了另外一件讓他胃口不佳的事。
事情是這樣,太原郡尉來稟報,說是晉陽附近的榆次縣,似乎有荊軻黨羽舊友活動!
“稟陛下,榆次有一名劍客,名曰蓋聶,家境富足,常與六國劍士往來。二十多年前,賊人荊軻曾遊曆經過榆次,與蓋聶講論劍術,荊軻事敗時,蓋聶不知所蹤。臣派人四處緝拿懸賞,近日他被人告發,竟是隱居在仇由,已經被官府捉住,敢問陛下,當如何發落?”
郡尉欲以此邀功,秦始皇卻隻感覺一陣惡心,扔下筷箸,麵露不快。
遊俠、劍客,這是秦始皇生平最厭惡的人,跟荊軻沾邊的人尤甚。
他總感覺,這些欲置自己於死地的太子丹、荊軻殘黨真是殺不完的蟲子。
皇帝會自降尊貴,去審問一條垂死的殘蟲麽?當然不會,秦始皇隻是不耐煩擺了擺手,讓廷尉李斯按照律令處置。
於是乎,蓋聶,這個避秦苛律,在山裏隱居,以揮舞木劍為樂,壓根沒什麽刺殺、謀反之心的老者,隻因為許多年前與荊軻往來過,被外人說成是“荊軻之友”,就被太原郡丞判了“將陽”和“謀逆”二罪,在晉陽東市斬首……
公堂之上,須發斑白的老劍客蓋聶喊冤不止,他年輕時是榆次著名的劍客,家境富足,常與六國人士往來,但要說他是荊軻的朋友,那真是天大的冤屈。
“老夫不服!”
判決書下達後,蓋聶高唿不止。
“當年荊軻曾來榆次拜訪我,與我講論劍術不假,但我二人對劍招劍法的理解,頗有不合之處,我覺得荊軻無甚本領,隻會誇誇其談博取名聲而已,便勃然生怒,用眼睛瞪他,他便慚然而走,當夜就離開榆次,再未與我相見過,我豈會是他舊友黨羽?我不服,我要乞鞠!”
乞鞠,便是被告不服判決,請求複審,若是縣上的判決,可乞鞠至郡,郡府的判決,可乞鞠至“最高人民法院”廷尉處。
蓋聶好歹也做過很長時間秦民,雖然他桀驁不馴不願遵循規矩,但也知道點秦律的製度。
但不巧的是,李斯這廷尉就在晉陽,於是蓋聶早上請求乞鞠,下午時,李斯便親自來複審了。
最終,他駁迴了蓋聶的乞鞠,認為謀反罪不可饒恕,維持原判……
李斯的理由說得冠冕堂皇:“俠者,邦之五蠹也。六國不除此五蠹之民,厚賦養之,遂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
“俠以武犯禁,太原本就有趙之遺風,青壯子弟欲從蓋聶學劍者甚眾,十人學劍任俠,便有十戶人家農田荒廢,邑中卻多出了十個憑借劍術,作奸犯科之徒,故犯禁者誅!”
法家最討厭兩種人,一是儒,二是俠,恨不得他們死個精光。如今皇帝為了平衡朝堂、學術,容許儒家為博士,法家輕易動不了他們,但民間的俠卻不同,自秦一統後,幾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這樁案子,遂被李斯辦成了鐵案。
暗地裏,李斯一定要蓋聶死的理由卻是:“逆黨狡詐,陛下去年心軟,寬赦了一個高漸離,他便欲行不軌,差點冒犯天顏。對這些逆黨,寧可殺錯,也不可放過!”
於是乎,就在秦始皇車駕離開晉陽,繼續北上的時候,蓋聶便被斬於晉陽之市,雖有老劍客不忿的疾唿,有旁觀者無言的歎息,卻沒有六月飛雪……
……
十日後,蓋聶被斬於晉陽的消息傳至巨鹿郡,一望無垠的大陸澤旁,一座隱蔽在山林的小院,響起了一聲巨大的拍案聲!
“蓋聶也算是晉地豪傑,年輕時劍術了得,十人不能近其身,如今卻被暴秦無罪而誅,真是可恨!”
室內,一位四十餘歲,須發濃鬱,身材壯碩的猛士氣得渾身發抖,方才他那一拳,竟直接將矮案擊成了兩段,碎木屑飛得到處都是……
他叫魯勾踐,年輕時是邯鄲輕俠,常年在市肆廝混,荊軻遊於邯鄲,魯勾踐曾與荊軻玩六博。二人玩到一半,爭執博局的先後路數,魯勾踐是個暴脾氣,立刻掀了棋盤,怒而叱之,荊軻也不跟他計較,嘿然離去,之後再未相會過。
魯勾踐隻當荊軻是個膽小鬼,也沒放在心上,等到十年後,荊軻刺秦失敗的消息傳來,魯勾踐才為當年的事後悔不已……
“我真是太不了解荊卿了,過去曾因小事嗬斥他,不曾想,他與我竟是有相似的心思。”
魯勾踐作為趙人,邯鄲破滅,秦王親至邯鄲,坑殺數百仇人,這其中就有幾個是魯勾踐的恩主,他亦心存刺秦之心,卻被荊軻搶了先。
最後魯勾踐又不由可惜地說道:“嗟乎,荊軻雖有刺秦之勇,卻不講於刺劍之術也!”
自那之後,魯勾踐就暗暗離開了邯鄲,來到人煙稀少的大陸澤畔,靠漁獵過活,順便招攬燕趙反秦人士,在此暗暗聚集,修習劍術,諸如陳餘之輩,當年便來過此地……
但隨著秦一統六國,反秦運動進入低潮。如今反秦遲遲無忘,卻先後聽聞高漸離、蓋聶這些“豪傑”相繼隕落,魯勾踐當真是義憤難平。
他一旁的布衣男子卻十分鎮定,撿迴方才被魯勾踐一掌擊飛的帛信,說道:
“魯大俠,隳名城,殺豪傑,這本就是暴秦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六國誌士就像韭葉,割複生,殺是殺不完的,暴秦如此做派,隻會讓更多人對其死心,將天下的任俠豪傑逼到絕路上……”
“張子房!在你看來,蓋大俠之死,竟成一件好事?”
魯勾踐一把揪起化妝成商賈,在楚、趙之間聯絡消息,試圖將天下反秦誌士捏合在一起的張良,罵道:
“你之前信誓旦旦地說,那暴君今歲或將東巡封禪,讓吾等伺機助你行刺,結果呢?我得到消息,趙政殺蓋聶後,便一路往北,去雁門、雲中了!”
他罵完後,將張良扔到一邊,越想越氣憤,怒發衝冠之下,拿起了掛在牆上的劍便要出門而去:
“不行,我不能再藏在此處發黴,定要連夜帶賓客前往雁門、雲中,在山道上伏擊趙政!”
秦始皇區別“秦人”和“諸侯之人”的標準,便是按他繼位時,秦的疆土來判定。當是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
除此之外,其餘新征服地區,都算作“諸侯之人”。
於是乎,這次北巡的大部分時間,秦始皇的車駕,都行駛在較為友善的地域上。
河東安邑便不必說了,從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魏國被迫獻出安邑予秦開始,這裏便是秦的土地。秦昭王將安邑城內的魏人盡數趕走,遷徙秦地被赦免的罪人來定居,幾代人過去了,他們已和南郡一樣,成了秦忠實的子民,當地百姓在蒲阪,在鹽池,在安邑夾道歡迎皇帝蒞臨。
“朕當年從邯鄲歸國時,河東百姓也是如此迎接朕的啊……”
秦始皇坐於禦駕中,掀開帷幕看著外麵的人山人海,小時候的片段一閃而過。
那時候的秦始皇才七八歲年紀,在邯鄲受盡了苦楚和侮辱,對遙遠的鹹陽,也有一種陌生感,第一次給他一種“迴家”感覺的,卻是在河東,在安邑。
恍惚記得,當時母後在車裏緊緊抱著他,忽然外麵一陣喧鬧傳來,如驚弓之鳥的母子大駭,小公子縱然害怕,卻還是勇敢地擋在母親麵前,捏緊了拳頭。
但那些湧來的人,卻統統跪倒在十步之外,他們隻是想來看看,流落受難多年的公子政……
年邁的安邑老農高高舉起手裏蒸好的粟飯,請公子享用。
秦始皇不記得自己吃沒吃,隻記得,當時是冬天,一路上俱是雨雪,但母子二人心裏卻是暖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總算是安全,不再有性命之虞了。
“昔我往矣,雨雪載途。今我來思,黍稷方華!”
心情大好之下,秦始皇在安邑下達了一項命令:三十多年前,那些迎接過他的城邑,其治下百姓,統統“複一年”,也就是免除一年更役。
秦始皇在安邑停留了三日,祭祀了“夏墟”。但接下來的太原郡,留給秦始皇的印象就不那麽好了……
秦始皇二十八年未月(農曆六月)初,秦始皇抵達了晉陽。
“晉陽好啊。”
在車上時,秦始皇對隨駕的廷尉李斯冷笑道:“朕繼位的第一天,便接到了一個消息,晉陽反了!好在有蒙驁將軍為朕擊定之!”
李斯垂首:“臣當時剛到鹹陽,記得此事……”
那份晉陽人給他的繼位大禮,秦始皇至今尤記,所以在當地也沒任何減免的恩賜。
二十八年過去了,晉陽依舊,人卻麵目全非,蒙驁已死,他的兒子蒙武也垂垂老矣,身體比王翦還差,也不知還有多久好活。
老將在凋零,如今秦始皇親政前便活躍在戰場上的那批將領,還能頂用的,就隻有羌瘣了。
值得欣慰的是,年輕一代的將領人才輩出,蒙恬李信一度讓秦始皇失望,但他們都知恥後勇,這幾年在邊疆頗有建樹,馮敬、李由雖是官二代,但也算有點才幹。
不過,秦始皇最為看好的,還是潛力巨大的北地郡尉黑夫,此子能文能武,且出身卑微,沒有根基。隻是黑夫太過年輕,吸取了李信伐楚的教訓,秦始皇不打算讓他驟然登上高位,而打算慢慢打磨培養……
因為對晉陽印象不好,秦始皇隻在這停留了兩天,這兩天裏,還聽說了另外一件讓他胃口不佳的事。
事情是這樣,太原郡尉來稟報,說是晉陽附近的榆次縣,似乎有荊軻黨羽舊友活動!
“稟陛下,榆次有一名劍客,名曰蓋聶,家境富足,常與六國劍士往來。二十多年前,賊人荊軻曾遊曆經過榆次,與蓋聶講論劍術,荊軻事敗時,蓋聶不知所蹤。臣派人四處緝拿懸賞,近日他被人告發,竟是隱居在仇由,已經被官府捉住,敢問陛下,當如何發落?”
郡尉欲以此邀功,秦始皇卻隻感覺一陣惡心,扔下筷箸,麵露不快。
遊俠、劍客,這是秦始皇生平最厭惡的人,跟荊軻沾邊的人尤甚。
他總感覺,這些欲置自己於死地的太子丹、荊軻殘黨真是殺不完的蟲子。
皇帝會自降尊貴,去審問一條垂死的殘蟲麽?當然不會,秦始皇隻是不耐煩擺了擺手,讓廷尉李斯按照律令處置。
於是乎,蓋聶,這個避秦苛律,在山裏隱居,以揮舞木劍為樂,壓根沒什麽刺殺、謀反之心的老者,隻因為許多年前與荊軻往來過,被外人說成是“荊軻之友”,就被太原郡丞判了“將陽”和“謀逆”二罪,在晉陽東市斬首……
公堂之上,須發斑白的老劍客蓋聶喊冤不止,他年輕時是榆次著名的劍客,家境富足,常與六國人士往來,但要說他是荊軻的朋友,那真是天大的冤屈。
“老夫不服!”
判決書下達後,蓋聶高唿不止。
“當年荊軻曾來榆次拜訪我,與我講論劍術不假,但我二人對劍招劍法的理解,頗有不合之處,我覺得荊軻無甚本領,隻會誇誇其談博取名聲而已,便勃然生怒,用眼睛瞪他,他便慚然而走,當夜就離開榆次,再未與我相見過,我豈會是他舊友黨羽?我不服,我要乞鞠!”
乞鞠,便是被告不服判決,請求複審,若是縣上的判決,可乞鞠至郡,郡府的判決,可乞鞠至“最高人民法院”廷尉處。
蓋聶好歹也做過很長時間秦民,雖然他桀驁不馴不願遵循規矩,但也知道點秦律的製度。
但不巧的是,李斯這廷尉就在晉陽,於是蓋聶早上請求乞鞠,下午時,李斯便親自來複審了。
最終,他駁迴了蓋聶的乞鞠,認為謀反罪不可饒恕,維持原判……
李斯的理由說得冠冕堂皇:“俠者,邦之五蠹也。六國不除此五蠹之民,厚賦養之,遂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
“俠以武犯禁,太原本就有趙之遺風,青壯子弟欲從蓋聶學劍者甚眾,十人學劍任俠,便有十戶人家農田荒廢,邑中卻多出了十個憑借劍術,作奸犯科之徒,故犯禁者誅!”
法家最討厭兩種人,一是儒,二是俠,恨不得他們死個精光。如今皇帝為了平衡朝堂、學術,容許儒家為博士,法家輕易動不了他們,但民間的俠卻不同,自秦一統後,幾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這樁案子,遂被李斯辦成了鐵案。
暗地裏,李斯一定要蓋聶死的理由卻是:“逆黨狡詐,陛下去年心軟,寬赦了一個高漸離,他便欲行不軌,差點冒犯天顏。對這些逆黨,寧可殺錯,也不可放過!”
於是乎,就在秦始皇車駕離開晉陽,繼續北上的時候,蓋聶便被斬於晉陽之市,雖有老劍客不忿的疾唿,有旁觀者無言的歎息,卻沒有六月飛雪……
……
十日後,蓋聶被斬於晉陽的消息傳至巨鹿郡,一望無垠的大陸澤旁,一座隱蔽在山林的小院,響起了一聲巨大的拍案聲!
“蓋聶也算是晉地豪傑,年輕時劍術了得,十人不能近其身,如今卻被暴秦無罪而誅,真是可恨!”
室內,一位四十餘歲,須發濃鬱,身材壯碩的猛士氣得渾身發抖,方才他那一拳,竟直接將矮案擊成了兩段,碎木屑飛得到處都是……
他叫魯勾踐,年輕時是邯鄲輕俠,常年在市肆廝混,荊軻遊於邯鄲,魯勾踐曾與荊軻玩六博。二人玩到一半,爭執博局的先後路數,魯勾踐是個暴脾氣,立刻掀了棋盤,怒而叱之,荊軻也不跟他計較,嘿然離去,之後再未相會過。
魯勾踐隻當荊軻是個膽小鬼,也沒放在心上,等到十年後,荊軻刺秦失敗的消息傳來,魯勾踐才為當年的事後悔不已……
“我真是太不了解荊卿了,過去曾因小事嗬斥他,不曾想,他與我竟是有相似的心思。”
魯勾踐作為趙人,邯鄲破滅,秦王親至邯鄲,坑殺數百仇人,這其中就有幾個是魯勾踐的恩主,他亦心存刺秦之心,卻被荊軻搶了先。
最後魯勾踐又不由可惜地說道:“嗟乎,荊軻雖有刺秦之勇,卻不講於刺劍之術也!”
自那之後,魯勾踐就暗暗離開了邯鄲,來到人煙稀少的大陸澤畔,靠漁獵過活,順便招攬燕趙反秦人士,在此暗暗聚集,修習劍術,諸如陳餘之輩,當年便來過此地……
但隨著秦一統六國,反秦運動進入低潮。如今反秦遲遲無忘,卻先後聽聞高漸離、蓋聶這些“豪傑”相繼隕落,魯勾踐當真是義憤難平。
他一旁的布衣男子卻十分鎮定,撿迴方才被魯勾踐一掌擊飛的帛信,說道:
“魯大俠,隳名城,殺豪傑,這本就是暴秦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六國誌士就像韭葉,割複生,殺是殺不完的,暴秦如此做派,隻會讓更多人對其死心,將天下的任俠豪傑逼到絕路上……”
“張子房!在你看來,蓋大俠之死,竟成一件好事?”
魯勾踐一把揪起化妝成商賈,在楚、趙之間聯絡消息,試圖將天下反秦誌士捏合在一起的張良,罵道:
“你之前信誓旦旦地說,那暴君今歲或將東巡封禪,讓吾等伺機助你行刺,結果呢?我得到消息,趙政殺蓋聶後,便一路往北,去雁門、雲中了!”
他罵完後,將張良扔到一邊,越想越氣憤,怒發衝冠之下,拿起了掛在牆上的劍便要出門而去:
“不行,我不能再藏在此處發黴,定要連夜帶賓客前往雁門、雲中,在山道上伏擊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