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的草原上,匈奴女人摁住山羊,持刃的漢子幹淨利落地舉刀割開它的氣管和動脈。山羊不斷掙紮,羊血噴濺在地上,在褐土中變成深紅色,抽搐了好一會後,終於一動不動,死透了。
一群人忙著收拾死羊,隻見他們動作麻利地在羊皮上割開一個小洞,往裏吹氣,直到把羊吹得像河豚那麽鼓,看得陳平十分詫異。
活這麽大,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收拾羊的法子,這時死羊的皮和肉已基本分離,剝皮就容易多了,殺羊的漢子三下五除二剝下整張羊皮,再內外翻轉過來,隨後開始掏內髒,剁肉塊……
匈奴人殺牛宰羊時,陳平就站在邊上,雙手放在袖中觀看。剛開始,匈奴人對這個臉上洋溢著奇怪笑容,四處好奇觀看的小白臉並不歡迎。
但當陳平拿出一塊鹽,或者更難得一見的一小粒紅糖作為禮物時,匈奴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換上了熱情的笑臉,任由陳平東看西看,甚至會極力邀請他去穹廬裏坐坐。
陳平沒有拒絕他們的好意,他記得自己的使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他就是郡尉黑夫的眼睛、耳朵,所以他必須觀察匈奴人的每個細節,若有可能,還要試著學學他們的語言。
這是本地“小且渠”的牧場,烏氏延替陳平安排的譯者也說不清且渠的原意,按照陳平的理解,大概和羌戎的“君長”差不多。
陳平來到賀蘭山數日,這裏雖然隻是匈奴眾多駐牧地之一,但時值匈奴王子冒頓成婚,聚集在此的匈奴貴族可不少,所以陳平也總算理清楚了匈奴內部的各類名號:
單於是匈奴部落的最高首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由攣鞮氏世襲而成,究竟第一代單於是誰?匈奴人自己也說不清楚,反正匈奴已立國數十年,從陰山與河套一帶起家,逐漸壯大,如今是頭曼單於統治匈奴。
單於之下,匈奴還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這些都是地位高的大貴族,可統領“萬騎”,小部落有部眾數千,君長稱當戶,更小的部落,就叫且渠、千長、百長、什長。
如此一算,匈奴實行的是分封製,從單於至萬騎、當戶、且渠,都各自都有自己的封地屬民,作戰時期,要統領部隊跟隨單於出征……
既然是小貴族,匈奴小且渠家境不錯,光從穹廬外麵,草地上晾曬的大量乳黃色幹酪就能看出來。
這種奶製品的做法是:用羊奶或牛奶小火燉煮幾個時辰,直至變成糊狀,然後將其裝入容器,或者用手弄成塊狀,之後再放到太陽下曬幹。幾天之後,它便硬得像石頭一樣,儲藏一年半載不成問題。
就陳平所見,幾個每個匈奴人的囊中,都放著幾塊幹酪,備以充饑解渴,可以加熱融化食用,也可以直接放進嘴裏,含上個把時辰,說話時,幾乎人人都有一股奶酸味。
看到這一幕,陳平恍然大悟:“難怪烏氏倮曾言,風雨疲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如匈奴也。其實並不匈奴人真的能耐饑渴,或許是因為他們食用幹酪、肉幹,便於攜帶,隨時可以放進口中,當真是極妙的行軍幹糧……”
遇上長途行軍、千裏奔襲,匈奴人是占有極大優勢的。
不過陳平倒也不愁,因為他來之前,北地郡尉黑夫,已經從關中購置了不少麥麵,打算鼓搗一種叫“鍋盔”的新型幹糧……
陳平第一反應,就是問黑夫:“鍋是何物?”
最後還是陳平之妻帶著他進了趟庖廚,指著黑夫家廚房裏的新炊具,陳平這才明白過來。
思索間,陳平已被匈奴的小且渠請入穹廬。
所謂穹廬,便是氈帳,其牆用柳條編織,羊皮氈布縫滿空隙,頂上中間隆起,四周下垂,形狀猶如天一般,所以名曰穹廬。
這種居室不大,全家人擠在裏麵,自然舒服不到哪去,能遮風擋雨而已,其優點是拆卸方便,移動便利。
陳平又開始思索:“所以匈奴人才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逐水草而遷徙,將穹廬拆卸,放到牛車上,全家人騎上馬,趕著牛羊,吃著幹酪,便能去百裏、千裏之外。因為每年都反複如此,所以其行軍打仗拔營出發,也速度極快……”
相比於中原軍隊一天才能走三十裏,再花兩個時辰安營紮寨,挖灶煮飯,匈奴人的習俗,真是天生適合作戰。
匈奴小且渠不知道陳平在打什麽主意,熱情地讓他的妻、女將新鮮的熱奶送上來,匈奴人一般會在熱奶裏加些花馬池運來的鹽。不過這一次,陳平饋贈了其一斤紅糖,小且渠的妻女切了半兩放入熱奶裏,嚐試著品嚐一口後,小且渠眼前一亮,翹起大拇指大聲稱讚!
換一種口味,對於匈奴貴族而言,也是不錯的體驗,紅糖在草原上也能賣出不錯的價錢。
小且渠和陳平用各自聽不懂的語言交流時,剛切好的羊肉也已在帳內開煮了,陳平注意到,用的不是中原的鐵釜,隻是普通的四足陶鬲,這還算好的,一般牧民家,連陶器都有不起,而是以厚牛皮貯水而煮。
羊肉裏除了鹽之外,不加任何作料——匈奴之地,不生五穀,香料也隻有大貴族才能用上,煮熟的羊肉塊會被均勻地分解,然後分發給家人和客人。
作為客人,陳平被分到了最好的食物:羊眼,雖然有些抗拒,但他還是笑吟吟地將其放進嘴裏,嚐起來有點耐嚼,像軟骨一樣。
小且渠的幾個妻子、兒女都聚集到了帳中,這時候陳平發現,小且渠坐於主席,自己作為客人,位於其下首,他對麵則是小且渠快成年的兒子,之後是其他的妻、子。
唯獨最末席,距離食物最遠,距離門口最近的地方,坐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婦,全程都小心翼翼地吃著一點遞過來的殘奶冷炙。
“此乃何人?”陳平偏頭,用夏言問譯者。
譯者道:“是小且渠之母。”
“後母?”
“不,是親母。”
陳平有些吃驚,放在中原,父母是要在坐上首的,當兒子的,還要挑選最好的食物,剔去骨頭,親自奉上!
“匈奴習俗與中原大為不同。”
譯者解釋道:“匈奴貴壯健,賤老弱。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小且渠這算是對其母不錯了,許多匈奴牧民家,其父母六十不死,便要載到祭天的地方,將其拋下,任由他們餓死,再被野狼、禿鷲吞食!”
陳平不由駭然,雖然他學黃老,並不嚴格遵循禮儀,但孝悌之義,這是所有中原學派都極力弘揚的倫理道德,秦國還立法懲治不孝子呢,匈奴人的行為放到秦,家家戶戶都要被告官定殺了……
不過以陳平之慧,仔細一想就明白了:匈奴明以戰攻為事,其老弱不能鬥,故以其肥美飲食壯健者。
來到邊塞後,他也漸漸發現,畜牧生活是比農耕殘酷的,一場風雪,一場瘟疫,導致牛羊死絕,牧民就隻能吃草打獵過活了。這種情況下,家裏多一張嘴,就是一種負擔,他們要麽選擇拋棄已不能勞作的老者,要麽選擇扼殺新生兒……
陳平想起了郡尉黑夫說過的一句話:“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這句話,在草原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當基本的生存條件不能滿足時,就要向外掠奪,維持生計;要保護自己的牲畜、妻子不受外人掠奪,必須建立軍事體製。
殘酷的環境,造就了殘酷的民族,所以匈奴人在畜牧狩獵之餘,行盜寇掠,也是他們謀生的手段。
早些時候,燕、趙、秦飽受匈奴寇略,後來李牧大敗匈奴,匈奴不再敢入邊。於是匈奴便將矛頭對準河南地的樓煩、白羊、林胡等部,數次劫掠,將其征服為自己的部族奴隸。
方才為小且渠殺羊的漢子,就是白羊人;他家食用的鹽巴,則是花馬池昫衍戎背來的;賀蘭山上,還有些從數百裏外搶來的林胡人專門負責伐木劈柴。
陳平有些明白,黑夫為何提出西拓之策後,又重點提議:先破匈奴,再圖月氏!
“我曾聞,趙武靈王欲令其子為王治國,而自己身穿胡服,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以觀秦政……”
“趙武靈王之事雖不成,趙國也已滅亡,但匈奴卻取代了強趙,成了秦之北方大患啊。”
數十年循環反複的掠奪、征服,使得匈奴越來越強,趁著秦統一中原,無暇北顧的機會,乘機跨過大河,占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控弦之士十萬。且其位於關中之北,輕騎若破長城,走上郡、北地,半月之內可至甘泉山!
若不及時處理,胡人恐成中原心腹之患。
他暗暗想道:“郡尉當真是高瞻遠矚,平不如也……”
聰明人一向都能見微知著,這頓飯,陳平沒有白吃。
用饗完畢,陳平又留下了一匹布作為禮物,告別了小且渠,離開穹廬時,小且渠與吃得滿嘴都是油的妻、子熱情相送。
陳平應諾客套之餘,眼睛卻離不開那個坐在破舊氈席上,手持石頭,敲打吃剩羊骨,艱難吮吸裏麵骨髓的老母親。
而她腳邊,小且渠家的幾條狗正在與之奪食,啃著帶肉的骨頭……
一群人忙著收拾死羊,隻見他們動作麻利地在羊皮上割開一個小洞,往裏吹氣,直到把羊吹得像河豚那麽鼓,看得陳平十分詫異。
活這麽大,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收拾羊的法子,這時死羊的皮和肉已基本分離,剝皮就容易多了,殺羊的漢子三下五除二剝下整張羊皮,再內外翻轉過來,隨後開始掏內髒,剁肉塊……
匈奴人殺牛宰羊時,陳平就站在邊上,雙手放在袖中觀看。剛開始,匈奴人對這個臉上洋溢著奇怪笑容,四處好奇觀看的小白臉並不歡迎。
但當陳平拿出一塊鹽,或者更難得一見的一小粒紅糖作為禮物時,匈奴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換上了熱情的笑臉,任由陳平東看西看,甚至會極力邀請他去穹廬裏坐坐。
陳平沒有拒絕他們的好意,他記得自己的使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他就是郡尉黑夫的眼睛、耳朵,所以他必須觀察匈奴人的每個細節,若有可能,還要試著學學他們的語言。
這是本地“小且渠”的牧場,烏氏延替陳平安排的譯者也說不清且渠的原意,按照陳平的理解,大概和羌戎的“君長”差不多。
陳平來到賀蘭山數日,這裏雖然隻是匈奴眾多駐牧地之一,但時值匈奴王子冒頓成婚,聚集在此的匈奴貴族可不少,所以陳平也總算理清楚了匈奴內部的各類名號:
單於是匈奴部落的最高首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由攣鞮氏世襲而成,究竟第一代單於是誰?匈奴人自己也說不清楚,反正匈奴已立國數十年,從陰山與河套一帶起家,逐漸壯大,如今是頭曼單於統治匈奴。
單於之下,匈奴還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這些都是地位高的大貴族,可統領“萬騎”,小部落有部眾數千,君長稱當戶,更小的部落,就叫且渠、千長、百長、什長。
如此一算,匈奴實行的是分封製,從單於至萬騎、當戶、且渠,都各自都有自己的封地屬民,作戰時期,要統領部隊跟隨單於出征……
既然是小貴族,匈奴小且渠家境不錯,光從穹廬外麵,草地上晾曬的大量乳黃色幹酪就能看出來。
這種奶製品的做法是:用羊奶或牛奶小火燉煮幾個時辰,直至變成糊狀,然後將其裝入容器,或者用手弄成塊狀,之後再放到太陽下曬幹。幾天之後,它便硬得像石頭一樣,儲藏一年半載不成問題。
就陳平所見,幾個每個匈奴人的囊中,都放著幾塊幹酪,備以充饑解渴,可以加熱融化食用,也可以直接放進嘴裏,含上個把時辰,說話時,幾乎人人都有一股奶酸味。
看到這一幕,陳平恍然大悟:“難怪烏氏倮曾言,風雨疲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如匈奴也。其實並不匈奴人真的能耐饑渴,或許是因為他們食用幹酪、肉幹,便於攜帶,隨時可以放進口中,當真是極妙的行軍幹糧……”
遇上長途行軍、千裏奔襲,匈奴人是占有極大優勢的。
不過陳平倒也不愁,因為他來之前,北地郡尉黑夫,已經從關中購置了不少麥麵,打算鼓搗一種叫“鍋盔”的新型幹糧……
陳平第一反應,就是問黑夫:“鍋是何物?”
最後還是陳平之妻帶著他進了趟庖廚,指著黑夫家廚房裏的新炊具,陳平這才明白過來。
思索間,陳平已被匈奴的小且渠請入穹廬。
所謂穹廬,便是氈帳,其牆用柳條編織,羊皮氈布縫滿空隙,頂上中間隆起,四周下垂,形狀猶如天一般,所以名曰穹廬。
這種居室不大,全家人擠在裏麵,自然舒服不到哪去,能遮風擋雨而已,其優點是拆卸方便,移動便利。
陳平又開始思索:“所以匈奴人才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逐水草而遷徙,將穹廬拆卸,放到牛車上,全家人騎上馬,趕著牛羊,吃著幹酪,便能去百裏、千裏之外。因為每年都反複如此,所以其行軍打仗拔營出發,也速度極快……”
相比於中原軍隊一天才能走三十裏,再花兩個時辰安營紮寨,挖灶煮飯,匈奴人的習俗,真是天生適合作戰。
匈奴小且渠不知道陳平在打什麽主意,熱情地讓他的妻、女將新鮮的熱奶送上來,匈奴人一般會在熱奶裏加些花馬池運來的鹽。不過這一次,陳平饋贈了其一斤紅糖,小且渠的妻女切了半兩放入熱奶裏,嚐試著品嚐一口後,小且渠眼前一亮,翹起大拇指大聲稱讚!
換一種口味,對於匈奴貴族而言,也是不錯的體驗,紅糖在草原上也能賣出不錯的價錢。
小且渠和陳平用各自聽不懂的語言交流時,剛切好的羊肉也已在帳內開煮了,陳平注意到,用的不是中原的鐵釜,隻是普通的四足陶鬲,這還算好的,一般牧民家,連陶器都有不起,而是以厚牛皮貯水而煮。
羊肉裏除了鹽之外,不加任何作料——匈奴之地,不生五穀,香料也隻有大貴族才能用上,煮熟的羊肉塊會被均勻地分解,然後分發給家人和客人。
作為客人,陳平被分到了最好的食物:羊眼,雖然有些抗拒,但他還是笑吟吟地將其放進嘴裏,嚐起來有點耐嚼,像軟骨一樣。
小且渠的幾個妻子、兒女都聚集到了帳中,這時候陳平發現,小且渠坐於主席,自己作為客人,位於其下首,他對麵則是小且渠快成年的兒子,之後是其他的妻、子。
唯獨最末席,距離食物最遠,距離門口最近的地方,坐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婦,全程都小心翼翼地吃著一點遞過來的殘奶冷炙。
“此乃何人?”陳平偏頭,用夏言問譯者。
譯者道:“是小且渠之母。”
“後母?”
“不,是親母。”
陳平有些吃驚,放在中原,父母是要在坐上首的,當兒子的,還要挑選最好的食物,剔去骨頭,親自奉上!
“匈奴習俗與中原大為不同。”
譯者解釋道:“匈奴貴壯健,賤老弱。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小且渠這算是對其母不錯了,許多匈奴牧民家,其父母六十不死,便要載到祭天的地方,將其拋下,任由他們餓死,再被野狼、禿鷲吞食!”
陳平不由駭然,雖然他學黃老,並不嚴格遵循禮儀,但孝悌之義,這是所有中原學派都極力弘揚的倫理道德,秦國還立法懲治不孝子呢,匈奴人的行為放到秦,家家戶戶都要被告官定殺了……
不過以陳平之慧,仔細一想就明白了:匈奴明以戰攻為事,其老弱不能鬥,故以其肥美飲食壯健者。
來到邊塞後,他也漸漸發現,畜牧生活是比農耕殘酷的,一場風雪,一場瘟疫,導致牛羊死絕,牧民就隻能吃草打獵過活了。這種情況下,家裏多一張嘴,就是一種負擔,他們要麽選擇拋棄已不能勞作的老者,要麽選擇扼殺新生兒……
陳平想起了郡尉黑夫說過的一句話:“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這句話,在草原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當基本的生存條件不能滿足時,就要向外掠奪,維持生計;要保護自己的牲畜、妻子不受外人掠奪,必須建立軍事體製。
殘酷的環境,造就了殘酷的民族,所以匈奴人在畜牧狩獵之餘,行盜寇掠,也是他們謀生的手段。
早些時候,燕、趙、秦飽受匈奴寇略,後來李牧大敗匈奴,匈奴不再敢入邊。於是匈奴便將矛頭對準河南地的樓煩、白羊、林胡等部,數次劫掠,將其征服為自己的部族奴隸。
方才為小且渠殺羊的漢子,就是白羊人;他家食用的鹽巴,則是花馬池昫衍戎背來的;賀蘭山上,還有些從數百裏外搶來的林胡人專門負責伐木劈柴。
陳平有些明白,黑夫為何提出西拓之策後,又重點提議:先破匈奴,再圖月氏!
“我曾聞,趙武靈王欲令其子為王治國,而自己身穿胡服,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以觀秦政……”
“趙武靈王之事雖不成,趙國也已滅亡,但匈奴卻取代了強趙,成了秦之北方大患啊。”
數十年循環反複的掠奪、征服,使得匈奴越來越強,趁著秦統一中原,無暇北顧的機會,乘機跨過大河,占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控弦之士十萬。且其位於關中之北,輕騎若破長城,走上郡、北地,半月之內可至甘泉山!
若不及時處理,胡人恐成中原心腹之患。
他暗暗想道:“郡尉當真是高瞻遠矚,平不如也……”
聰明人一向都能見微知著,這頓飯,陳平沒有白吃。
用饗完畢,陳平又留下了一匹布作為禮物,告別了小且渠,離開穹廬時,小且渠與吃得滿嘴都是油的妻、子熱情相送。
陳平應諾客套之餘,眼睛卻離不開那個坐在破舊氈席上,手持石頭,敲打吃剩羊骨,艱難吮吸裏麵骨髓的老母親。
而她腳邊,小且渠家的幾條狗正在與之奪食,啃著帶肉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