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夫人偷瞄了一下薑盛,知道有戲,連忙勸道:“王爺征途勞累,身邊怎麽能沒個暖心的人呢?就讓她侍奉左右,也算是賤妾的一番心意。”
薑盛道:“此女並非處子,她是劉琮的妻妾吧?”
蔡氏動容,知道瞞也不住,就道:“王爺息怒!王爺息怒!雖然蔡氏委身於琮兒,但早已分房,雖有夫妻之名,卻再無夫妻之實。蔡氏心中卻是仰慕王爺,還望王爺收留,為奴為婢,但憑王爺吩咐。”
“你們的好意,孤王心領了,奪人之妻,,有違天德,你們還是迴去吧。隻要忠誠於孤王,孤王定會厚待!”
蔡氏無奈,就讓劉琮交出了荊州的戶籍民冊和部隊編製序列,賈詡收了,呈給薑盛,薑盛簡單翻看了一眼,就交給了曹操,曹操是管行政的。
薑盛瞟了一眼蔡夫人,說道:“荊州乃是戰略要地,存亡至關重要,你們已經歸順於我,不知今後有何打算?”
蔡夫人最會察言觀色,知道薑盛不想讓他們繼續掌握荊州,就道:“我們孤兒寡母的,哪有能力守荊州呢?聽聞京城繁華,賤妾懇請王爺恩準,準許我母子遷往京城居住。”
薑盛暗想:算你懂事!接著說道:“嗯,孤王同意你的請求。文和,你知會一下荀攸,讓他妥善安排。”
“遵令!”
蔡氏拉著劉琮夫妻連忙拜謝。
薑盛又道:“孟德,荊州交給你治理吧,一定不要辜負孤王對你的期望!”
曹操從歸降之後就一直被冷落,雖然擔任了戰備區行政一把手,但都是看薑盛臉色行事,這迴薑盛直接把戰略要地交給曹操,也算是充分信任他了。
曹操抱拳道:“謝王爺!操絕不負王爺所望!”
布置完畢之後,薑盛就令趙雲、張寧、夏侯惇、曹純各軍在襄陽南部集結,安營紮寨,強化訓練,為即將開展的南征做準備。
荊州歸了薑盛,潛伏在南陽的兵馬也就沒必要繼續了,薑盛以招募新軍的方式把這些人編入荊州軍中。
薑盛比較看好黃忠,就把荊州地方軍交給了黃忠,黃忠多年不得誌,薑盛這種推心置腹的信任讓他死心塌地,他可能永遠無法理解薑盛完全信任一個被迫歸順過來的人。
從黃巾之亂到現在,連年的征戰讓大漢朝分崩離析,最初的十八路諸侯在這場群雄爭霸鬥爭中消亡、重組、合並、稱霸,現在薑盛無疑是最強大的一路。
但劉備和孫權也不是善茬,薑盛在東征西討的時候,孫權有了相對寬鬆的發展空間,江東的實力膨脹起來,孫權滅嚴白虎,平王朗,把夷洲納入管轄,麾下文武也是人才濟濟,特別是精於水戰的周泰、蔣欽、黃蓋等人,建立起足以抗衡薑盛海軍的強大艦隊,
與此同時,周瑜組織了長沙攻略,把荊州長沙郡納入了孫權的勢力範圍,並繼續南下,把桂陽郡也收了,目前正在全力攻略零陵郡。
劉備掌控益州局麵之後,也是勵精圖治,集中精力搞發展,憑借地形優勢,也敢跟薑盛分庭抗禮。
劉協這個掛名皇帝隻是大漢朝最後的遮羞布了,薑盛受封晉王後,大漢朝算是走到了盡頭。
孫權自封為吳侯,雖然表麵上喊著忠於大漢,實際上已經不在乎朝廷的詔令。
劉備也不甘落後,更是打著皇族後裔的旗號,自封為蜀王。
薑盛知道無法阻止這種事,幹脆也不理他們,按部就班的進行著統一大業,劉備和孫權愛幹啥就幹啥,等著慢慢收拾他們。
劉協知道這個消息後大為震怒,下詔責罵孫權和劉備,並讓他們進京領罪。
這分明就是自取其辱,劉備和孫權根本就不搭理,薑盛也暗罵劉協傻叉。
丟了麵子的劉協派人去找薑盛,希望薑盛好好懲罰他們一下,薑盛就找各種理由推脫,劉協著急上火也沒用,這是就這麽擱置了。
而天下三分的態勢已經形成,諸葛亮的判斷得到了證實,劉備愈發重視諸葛亮,事事都要征求諸葛亮的意見。
劉協隻知道薑盛統一了長江以北,又控製了荊州,肯定實力強大,劉備孫權根本無力抗衡。可薑盛自己知道自己的麻煩。
太史慈海軍從組建以來,用的都是統一式樣的艦船,發展已經遇到了問題,薑盛多次下令發展海軍艦隊,但收效不明顯。
麵對江東艦隊的越來越強大,薑盛召集海軍的高級將領和軍事科學院的專家們開會。
蒸汽機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薑盛提出了發展火輪船的方案。
用蒸汽機驅動艦船非同小可,解放了人力,提高了艦船的機動性,更重要的是載重直接翻倍增加。
原本木質為主、鐵皮外包的艦船可以淘汰了,改成了鐵甲艦,全鋼結構,防禦更好,而且不懼火攻,同時還能搭載很多火龍箭發射器。
海軍裝備的升級改造成為軍事科學院的重頭戲,這個亂世讓薑盛這麽一折騰,出現了超越時代極限的技術革命!
鐵路的規劃已經得到了薑盛的批準,雒陽至昌黎的線路首先施工,原本建設洛陽城的工匠們又投投入緊張的工作中,這些已經脫離了農耕生活的人發展成為專門的社會階層——工人階級。
烏桓部落自從多年前薑盛控製之後就一直與漢族保持著密切的聯係,田豫奉行薑盛的民族融合政策,烏漢通婚,混雜居住,已經實現了同化,整個烏桓地區已經納入大漢的統治,薑盛設立北地校尉部,正式劃為大漢的行政區,讓管理草原多年的褚燕擔任烏桓校尉。
負責草原采礦工作的鄧茂也升官了,薑盛把礦業基地整合為北方工業基地,成為大漢的工業特區,鄧茂官升三品,為首任特區太守。
經濟發展才是正道,薑盛讓百姓吃飽穿好,生活好起來,人口也迅速膨脹起來。
考慮到連年征戰,大漢人口銳減,薑盛的政策是鼓勵每家至少要生三個孩子,不論男女。超出三個孩子的,各級官府要發補助;夫妻二人到二十五歲還不足三個孩子的,要額外繳納沉重的賦稅。
當時的社會,家裏男丁多的就地位超然,現在有官府幫著養孩子,那還不多生?這一定程度上雖然加重了官府負擔,但從長遠發展來說,確實是正確的路子。
薑盛道:“此女並非處子,她是劉琮的妻妾吧?”
蔡氏動容,知道瞞也不住,就道:“王爺息怒!王爺息怒!雖然蔡氏委身於琮兒,但早已分房,雖有夫妻之名,卻再無夫妻之實。蔡氏心中卻是仰慕王爺,還望王爺收留,為奴為婢,但憑王爺吩咐。”
“你們的好意,孤王心領了,奪人之妻,,有違天德,你們還是迴去吧。隻要忠誠於孤王,孤王定會厚待!”
蔡氏無奈,就讓劉琮交出了荊州的戶籍民冊和部隊編製序列,賈詡收了,呈給薑盛,薑盛簡單翻看了一眼,就交給了曹操,曹操是管行政的。
薑盛瞟了一眼蔡夫人,說道:“荊州乃是戰略要地,存亡至關重要,你們已經歸順於我,不知今後有何打算?”
蔡夫人最會察言觀色,知道薑盛不想讓他們繼續掌握荊州,就道:“我們孤兒寡母的,哪有能力守荊州呢?聽聞京城繁華,賤妾懇請王爺恩準,準許我母子遷往京城居住。”
薑盛暗想:算你懂事!接著說道:“嗯,孤王同意你的請求。文和,你知會一下荀攸,讓他妥善安排。”
“遵令!”
蔡氏拉著劉琮夫妻連忙拜謝。
薑盛又道:“孟德,荊州交給你治理吧,一定不要辜負孤王對你的期望!”
曹操從歸降之後就一直被冷落,雖然擔任了戰備區行政一把手,但都是看薑盛臉色行事,這迴薑盛直接把戰略要地交給曹操,也算是充分信任他了。
曹操抱拳道:“謝王爺!操絕不負王爺所望!”
布置完畢之後,薑盛就令趙雲、張寧、夏侯惇、曹純各軍在襄陽南部集結,安營紮寨,強化訓練,為即將開展的南征做準備。
荊州歸了薑盛,潛伏在南陽的兵馬也就沒必要繼續了,薑盛以招募新軍的方式把這些人編入荊州軍中。
薑盛比較看好黃忠,就把荊州地方軍交給了黃忠,黃忠多年不得誌,薑盛這種推心置腹的信任讓他死心塌地,他可能永遠無法理解薑盛完全信任一個被迫歸順過來的人。
從黃巾之亂到現在,連年的征戰讓大漢朝分崩離析,最初的十八路諸侯在這場群雄爭霸鬥爭中消亡、重組、合並、稱霸,現在薑盛無疑是最強大的一路。
但劉備和孫權也不是善茬,薑盛在東征西討的時候,孫權有了相對寬鬆的發展空間,江東的實力膨脹起來,孫權滅嚴白虎,平王朗,把夷洲納入管轄,麾下文武也是人才濟濟,特別是精於水戰的周泰、蔣欽、黃蓋等人,建立起足以抗衡薑盛海軍的強大艦隊,
與此同時,周瑜組織了長沙攻略,把荊州長沙郡納入了孫權的勢力範圍,並繼續南下,把桂陽郡也收了,目前正在全力攻略零陵郡。
劉備掌控益州局麵之後,也是勵精圖治,集中精力搞發展,憑借地形優勢,也敢跟薑盛分庭抗禮。
劉協這個掛名皇帝隻是大漢朝最後的遮羞布了,薑盛受封晉王後,大漢朝算是走到了盡頭。
孫權自封為吳侯,雖然表麵上喊著忠於大漢,實際上已經不在乎朝廷的詔令。
劉備也不甘落後,更是打著皇族後裔的旗號,自封為蜀王。
薑盛知道無法阻止這種事,幹脆也不理他們,按部就班的進行著統一大業,劉備和孫權愛幹啥就幹啥,等著慢慢收拾他們。
劉協知道這個消息後大為震怒,下詔責罵孫權和劉備,並讓他們進京領罪。
這分明就是自取其辱,劉備和孫權根本就不搭理,薑盛也暗罵劉協傻叉。
丟了麵子的劉協派人去找薑盛,希望薑盛好好懲罰他們一下,薑盛就找各種理由推脫,劉協著急上火也沒用,這是就這麽擱置了。
而天下三分的態勢已經形成,諸葛亮的判斷得到了證實,劉備愈發重視諸葛亮,事事都要征求諸葛亮的意見。
劉協隻知道薑盛統一了長江以北,又控製了荊州,肯定實力強大,劉備孫權根本無力抗衡。可薑盛自己知道自己的麻煩。
太史慈海軍從組建以來,用的都是統一式樣的艦船,發展已經遇到了問題,薑盛多次下令發展海軍艦隊,但收效不明顯。
麵對江東艦隊的越來越強大,薑盛召集海軍的高級將領和軍事科學院的專家們開會。
蒸汽機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薑盛提出了發展火輪船的方案。
用蒸汽機驅動艦船非同小可,解放了人力,提高了艦船的機動性,更重要的是載重直接翻倍增加。
原本木質為主、鐵皮外包的艦船可以淘汰了,改成了鐵甲艦,全鋼結構,防禦更好,而且不懼火攻,同時還能搭載很多火龍箭發射器。
海軍裝備的升級改造成為軍事科學院的重頭戲,這個亂世讓薑盛這麽一折騰,出現了超越時代極限的技術革命!
鐵路的規劃已經得到了薑盛的批準,雒陽至昌黎的線路首先施工,原本建設洛陽城的工匠們又投投入緊張的工作中,這些已經脫離了農耕生活的人發展成為專門的社會階層——工人階級。
烏桓部落自從多年前薑盛控製之後就一直與漢族保持著密切的聯係,田豫奉行薑盛的民族融合政策,烏漢通婚,混雜居住,已經實現了同化,整個烏桓地區已經納入大漢的統治,薑盛設立北地校尉部,正式劃為大漢的行政區,讓管理草原多年的褚燕擔任烏桓校尉。
負責草原采礦工作的鄧茂也升官了,薑盛把礦業基地整合為北方工業基地,成為大漢的工業特區,鄧茂官升三品,為首任特區太守。
經濟發展才是正道,薑盛讓百姓吃飽穿好,生活好起來,人口也迅速膨脹起來。
考慮到連年征戰,大漢人口銳減,薑盛的政策是鼓勵每家至少要生三個孩子,不論男女。超出三個孩子的,各級官府要發補助;夫妻二人到二十五歲還不足三個孩子的,要額外繳納沉重的賦稅。
當時的社會,家裏男丁多的就地位超然,現在有官府幫著養孩子,那還不多生?這一定程度上雖然加重了官府負擔,但從長遠發展來說,確實是正確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