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士也都沒說什麽,但都知道,城中的部隊也是分派係的,彼此不認識的情況很普遍。
陽儀隻能指揮兩萬兵馬,其餘各部也都是因為對公孫度的忠誠而自發登城巡邏,平時公孫度就是一家子掌軍,權力不敢下放,就造成了一旦公孫家的人不在,各部就各自為政的情況,張寧也就是看準了城中沒有統一領導的機會,渾水摸魚,讓大批將士偽裝成守軍暗中登城。
這隊巡邏兵每走一段距離就停下來“內外查看”一番,其他巡邏隊遠離的時候,這巡邏隊就多了幾人。後來遠離真正守軍的巡邏隊之後,這支巡邏隊就分成了兩隊,一隊下城換班了,另一隊繼續。
“換班”下城的巡邏隊士兵就不知去向了,因為軍營中沒有他們的位置,畢竟是假的。
連續幾夜都是如此,張寧成功把千餘名將士送上了城頭,然後潛伏在了城中各處。
十月初七夜,陰。
陽儀在城頭轉了轉,也即迴府歇息了,突聽得城南一片嘈雜,他驚坐起來,然後登上院牆查看,隻見南城門火光衝天,嘈雜的聲音就是從那裏傳來的。
這火來的突兀,他意識到不妙,連忙喝令衛兵發出警戒鑼聲,並派人分頭通知各營戒備,但為時已晚,潛入城中的千餘將士在城門洞與守軍展開了激戰。
在付出了七百多人戰死的代價之後,成功掌控了襄平城南門,然後大開了城門,在城外久候多時的“陷陣營”湧入了襄平城。
城中的守軍已經集結起萬餘人,正在火速馳援城南門,衝入城中的陷陣營在城南門內數百米的地方構築營壘,憑著厚重的鎧甲和大盾,防住了守軍密集的箭矢,為後續兵馬構築了一條兼顧的防線。
城中的反撲來得異常猛烈,第一波的萬餘人不計代價地與陷陣營廝殺,在城南門內狹窄的街巷中與陷陣營舍命拚鬥。
城門的空間畢竟有限,城外往裏衝的兵馬並不是順利,率先構築防禦的兩千陷陣營將士麵對十倍於己的守軍,毫不畏懼,死守著陣線,直至最後一人戰死!
好在後續的陷陣營士兵及時補入,然後悍不畏死地勇往直前,采取的是以攻為守的戰法,拚著性命不要,也往守軍陣中衝殺,這些將士把守軍的陣型完全攪亂,雖然最後都死在了亂軍中,但已經成功拖住了守軍,為城外將士入城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襄平城南門已經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無論是陷陣營還是反撲的守軍,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天亮的時候,陷陣營在付出了陣亡一萬多人的代價之後成功擴大了防禦陣線,高順和張寧指揮六萬兵馬殺入城中。
陷陣營是重步兵,野戰集結戰力牛叉,但不適合打巷戰,高順就讓陷陣營在南城構建臨時陣地,確保在襄平城中站穩腳跟。
原本屬於張寧麾下的黃巾軍現在歸入薑盛的冀州軍,他們的勇猛和戰力正適合打巷戰,陷陣營建立了據點,讓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就在各營官長的率領下向城內殺去。
在縱橫交錯的街巷之間,張寧軍將士與守軍展開了廝殺,十人隊,百人隊,千人隊,每支隊伍都有對手,此時此刻都已經殺紅了眼,見到對方,不用指揮,抄起兵器就上。
百姓們感受到城中的殺氣和壓力,都躲在家裏不敢出門,在他們看來,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也是襄平百姓的幸運,守軍不會坑害他們,攻城的軍隊更是薑盛的仁義之師,也不會禍害百姓,所以任憑城中如何廝殺,百姓們都是有驚無險。
戰鬥從半夜一直持續到夜晚,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
雙方將士殺累了,就都退了迴去,換上另一批將士繼續廝殺,兩軍都在打著車輪式的消耗戰,誰都不讓步。
巷戰持續了三天三夜,濃烈的血腥味籠罩了全城。
陽儀見大勢已去,也隻能灰溜溜地逃走,卻在城外被麹義的騎弩兵截住,可憐陽儀被射成了刺蝟。
襄平城中的戰事終於結束了,高順組織大軍打掃戰場,清點人數。
是役,陷陣營戰死一萬三千多人,張寧軍戰死一萬五千多人,收攏守軍的屍體四萬一千二百多具,沒有戰俘。
襄平畢竟是公孫度經營多年的,這些守軍也都是死忠之人,都戰至最後一人,除了陽儀帶走的七八千人,全都戰死在城中。
陽儀帶走的七八千人也未能幸免,在城外被麹義的騎弩兵全都殲滅,襄平這座遼東最大的城池,就這樣納入了薑盛的勢力範圍,公孫家族的女眷家屬皆束手就擒。
公孫康的妻子剛剛誕下一子公孫晃,出入不便,張寧就安排了幾名女侍衛看守,餘者皆被軟禁在府中。
襄平已失的消息傳到遼陽和新昌,對於薑盛麾下的各部都是振奮人心,對於公孫家來說,已經是滅頂之災了。
公孫康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幾天後了,麾下五萬將士戰死了近三萬,餘者都棄械投降,公孫恭帶著五萬兵馬壓根兒就沒敢開戰,聽說襄平已失,幹脆就帶兵繞過新昌城,往南而去。
行軍十數日,給養中斷,又有趙雲派出的騎兵追擊,五萬大軍走的走、散的散,等公孫恭所部到達海岸的時候,隻剩不足兩萬人,遠遠看到海裏黑壓壓一片,走到近前才看清了這支龐大的艦隊。
“大漢帝國海軍”的大旗在高高飄揚,不用猜,這肯定是薑盛的艦隊,放眼海內,也隻有薑盛能搞出這個陣勢來。
公孫恭連忙率軍後撤,隻聽得破空之聲,從戰船上射出的石彈、箭矢鋪天蓋地地傾瀉下來,給了公孫恭部一個小規模的飽和攻擊。事到如今,也隻能降了,公孫康掛念妻子孩兒,也即投降。
公孫度看這樣也已經沒什麽意思了,幹脆放棄了遼陽,在城頭自刎。
其實薑盛並沒有把公孫度趕盡殺絕的意思,隻是要收了這塊地盤而已,沒想到公孫度會是這種結局。
其實公孫度經營遼東多年,招賢納士,開館辦學,廣招流民,在這亂世讓遼東獲得了暫時的安寧,對百姓還是不錯的,但就是開拓的野心膨脹,招惹了薑盛。
現在遼東盡平,薑盛也善待了公孫康和公孫恭,讓他們分別到青州和冀州任職,這也算是公孫家的幸運吧。
陽儀隻能指揮兩萬兵馬,其餘各部也都是因為對公孫度的忠誠而自發登城巡邏,平時公孫度就是一家子掌軍,權力不敢下放,就造成了一旦公孫家的人不在,各部就各自為政的情況,張寧也就是看準了城中沒有統一領導的機會,渾水摸魚,讓大批將士偽裝成守軍暗中登城。
這隊巡邏兵每走一段距離就停下來“內外查看”一番,其他巡邏隊遠離的時候,這巡邏隊就多了幾人。後來遠離真正守軍的巡邏隊之後,這支巡邏隊就分成了兩隊,一隊下城換班了,另一隊繼續。
“換班”下城的巡邏隊士兵就不知去向了,因為軍營中沒有他們的位置,畢竟是假的。
連續幾夜都是如此,張寧成功把千餘名將士送上了城頭,然後潛伏在了城中各處。
十月初七夜,陰。
陽儀在城頭轉了轉,也即迴府歇息了,突聽得城南一片嘈雜,他驚坐起來,然後登上院牆查看,隻見南城門火光衝天,嘈雜的聲音就是從那裏傳來的。
這火來的突兀,他意識到不妙,連忙喝令衛兵發出警戒鑼聲,並派人分頭通知各營戒備,但為時已晚,潛入城中的千餘將士在城門洞與守軍展開了激戰。
在付出了七百多人戰死的代價之後,成功掌控了襄平城南門,然後大開了城門,在城外久候多時的“陷陣營”湧入了襄平城。
城中的守軍已經集結起萬餘人,正在火速馳援城南門,衝入城中的陷陣營在城南門內數百米的地方構築營壘,憑著厚重的鎧甲和大盾,防住了守軍密集的箭矢,為後續兵馬構築了一條兼顧的防線。
城中的反撲來得異常猛烈,第一波的萬餘人不計代價地與陷陣營廝殺,在城南門內狹窄的街巷中與陷陣營舍命拚鬥。
城門的空間畢竟有限,城外往裏衝的兵馬並不是順利,率先構築防禦的兩千陷陣營將士麵對十倍於己的守軍,毫不畏懼,死守著陣線,直至最後一人戰死!
好在後續的陷陣營士兵及時補入,然後悍不畏死地勇往直前,采取的是以攻為守的戰法,拚著性命不要,也往守軍陣中衝殺,這些將士把守軍的陣型完全攪亂,雖然最後都死在了亂軍中,但已經成功拖住了守軍,為城外將士入城贏得了時間和空間。
襄平城南門已經屍積如山,血流成河,無論是陷陣營還是反撲的守軍,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天亮的時候,陷陣營在付出了陣亡一萬多人的代價之後成功擴大了防禦陣線,高順和張寧指揮六萬兵馬殺入城中。
陷陣營是重步兵,野戰集結戰力牛叉,但不適合打巷戰,高順就讓陷陣營在南城構建臨時陣地,確保在襄平城中站穩腳跟。
原本屬於張寧麾下的黃巾軍現在歸入薑盛的冀州軍,他們的勇猛和戰力正適合打巷戰,陷陣營建立了據點,讓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就在各營官長的率領下向城內殺去。
在縱橫交錯的街巷之間,張寧軍將士與守軍展開了廝殺,十人隊,百人隊,千人隊,每支隊伍都有對手,此時此刻都已經殺紅了眼,見到對方,不用指揮,抄起兵器就上。
百姓們感受到城中的殺氣和壓力,都躲在家裏不敢出門,在他們看來,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也是襄平百姓的幸運,守軍不會坑害他們,攻城的軍隊更是薑盛的仁義之師,也不會禍害百姓,所以任憑城中如何廝殺,百姓們都是有驚無險。
戰鬥從半夜一直持續到夜晚,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
雙方將士殺累了,就都退了迴去,換上另一批將士繼續廝殺,兩軍都在打著車輪式的消耗戰,誰都不讓步。
巷戰持續了三天三夜,濃烈的血腥味籠罩了全城。
陽儀見大勢已去,也隻能灰溜溜地逃走,卻在城外被麹義的騎弩兵截住,可憐陽儀被射成了刺蝟。
襄平城中的戰事終於結束了,高順組織大軍打掃戰場,清點人數。
是役,陷陣營戰死一萬三千多人,張寧軍戰死一萬五千多人,收攏守軍的屍體四萬一千二百多具,沒有戰俘。
襄平畢竟是公孫度經營多年的,這些守軍也都是死忠之人,都戰至最後一人,除了陽儀帶走的七八千人,全都戰死在城中。
陽儀帶走的七八千人也未能幸免,在城外被麹義的騎弩兵全都殲滅,襄平這座遼東最大的城池,就這樣納入了薑盛的勢力範圍,公孫家族的女眷家屬皆束手就擒。
公孫康的妻子剛剛誕下一子公孫晃,出入不便,張寧就安排了幾名女侍衛看守,餘者皆被軟禁在府中。
襄平已失的消息傳到遼陽和新昌,對於薑盛麾下的各部都是振奮人心,對於公孫家來說,已經是滅頂之災了。
公孫康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幾天後了,麾下五萬將士戰死了近三萬,餘者都棄械投降,公孫恭帶著五萬兵馬壓根兒就沒敢開戰,聽說襄平已失,幹脆就帶兵繞過新昌城,往南而去。
行軍十數日,給養中斷,又有趙雲派出的騎兵追擊,五萬大軍走的走、散的散,等公孫恭所部到達海岸的時候,隻剩不足兩萬人,遠遠看到海裏黑壓壓一片,走到近前才看清了這支龐大的艦隊。
“大漢帝國海軍”的大旗在高高飄揚,不用猜,這肯定是薑盛的艦隊,放眼海內,也隻有薑盛能搞出這個陣勢來。
公孫恭連忙率軍後撤,隻聽得破空之聲,從戰船上射出的石彈、箭矢鋪天蓋地地傾瀉下來,給了公孫恭部一個小規模的飽和攻擊。事到如今,也隻能降了,公孫康掛念妻子孩兒,也即投降。
公孫度看這樣也已經沒什麽意思了,幹脆放棄了遼陽,在城頭自刎。
其實薑盛並沒有把公孫度趕盡殺絕的意思,隻是要收了這塊地盤而已,沒想到公孫度會是這種結局。
其實公孫度經營遼東多年,招賢納士,開館辦學,廣招流民,在這亂世讓遼東獲得了暫時的安寧,對百姓還是不錯的,但就是開拓的野心膨脹,招惹了薑盛。
現在遼東盡平,薑盛也善待了公孫康和公孫恭,讓他們分別到青州和冀州任職,這也算是公孫家的幸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