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璋雖說負責司隸校尉部的情報工作,但甄儼為了提高效率,在相鄰三州設立一個總負責人,潘璋就負責司隸校尉部、涼州、並州的情報工作,長安三輔之地更是他的工作重心,有什麽動靜,他很快就能掌握。
薑盛致力於內部建設,與關東諸侯達成了停戰協議,關東暫時結束了戰亂,但長安的西涼勢力卻不甘寂寞。
李傕等人穩住長安的局麵之後,就開始四處征伐,擴大地盤,妄圖效仿董卓掌控天下。
司隸校尉部是大漢京師所在地,也是大漢的中心區域,戰略地位非常之高,賈詡也看出了這一點,就勸李傕首先搞定司隸校尉部。
李傕從其言,親率七萬精銳東征,一路上攻無不克,各郡縣的守軍都是不戰而降,李傕也直接收編,大軍殺到豫州潁川郡西北邊境的時候,已經有十萬之數。
此時豫州牧空缺,各郡自募兵馬抗敵,但兵力太過弱小,就算誓死抵抗,也隻是徒增傷亡,無力阻擋李傕大軍的進攻。
呂布率軍試圖阻截李傕軍的糧道,卻被樊稠、張濟兩軍夾攻,敗了一陣,郭汜趁機攻霸陵,留守霸陵的李通兵力較少,險些被郭汜軍攻破,呂布火速撤兵,才救了李通。
郭嘉見西涼勢力不管膨脹,擔心霸陵有失,隻得讓呂布迴軍防守,確保霸陵周邊三縣的安全。
郭汜軍付出慘重代價,要不是呂布迴援,恐怕霸陵就落入郭汜手中,現在郭汜軍受到重創,也不敢再強行攻城,而退迴長安去了,樊稠和張濟拱衛長安的安全,在呂布撤兵之後,也自退迴大本營,確保李傕軍補給線的安全。
潁川太守招兵買馬,湊足三萬之數,進駐陽城,與李傕大軍直接接觸,陽城是大城,當年薑盛討黃巾波才部時曾進軍到此,現在李傕大軍圍困陽城,五次攻城均告失敗,隻得後撤二十裏安下營寨。
潁川太守孤木難支,派人星夜前往兗州、冀州求援,曹操令李典、曹仁率軍五萬馳援潁川。
李傕探得曹軍動向,派副將王方率軍五萬暗伏於長社,靜待曹軍到來。
長社乃是荒原,黃巾之亂的時候,薑盛曾用火攻大破黃巾,時任騎都尉的曹操也曾率軍來此,但李典和曹仁對此處地形不熟,連續行軍多日後人困馬乏,就令各軍紮營休整。
王方在半夜的時候組織兵馬悄悄圍了過去,李典軍的哨兵發現敵情,連忙示警,王方令全軍出擊。
萬千火把很快被點燃,然後從王方軍中飛出,直入李典軍大營,天幹物燥,營帳周邊荒草遇火即燃,很快燃起了衝天大火。
李典見滅火無望,於是擊鼓出擊,三萬曹軍冒著大火,奮力向外突圍,曹仁大營雖未著火,但救援心切,棄營帳而救李典。
這次帶來的兵馬雖然說不上精銳,但也是曹軍的中堅力量,戰力不俗,在突圍過程中,全軍奮勇廝殺,殺出了一條血路,王方圍堵未成,反倒折損了一萬多兵馬。
李典和曹仁殺出重圍之後連續後撤三十裏,不見王方軍追來,這才停住了腳步,收攏兵馬布置防禦,清點人數發現此戰死傷近兩萬人,可謂是損失慘重,短時間內難以繼續進軍。
王方殺敗曹軍之後,迅速西撤,與李傕中軍夾攻陽城,陽城守軍死守十天,城被攻破,潁川太守陣亡。
陽城已破,周圍各縣的兵馬望風而逃,李傕揮軍長驅直入,連克陽翟、新鄭,直奔長社而來。
李典和曹仁兵分兩路,襲擾阻截李傕軍,但收效不大,李傕軍勢頭很猛,兵分四路,圍攻李典和曹仁兩軍。
行軍司馬呂虔擔心李傕軍進犯兗州,於是勸李典和曹仁退至陳留郡邊界地區布置防禦,曹仁深以為然,於是趁李傕軍安營休整之時迅速後撤,退迴陳留。
潘璋發給薑盛的情報和潁川太守發出的求援信先後到達,荀彧不敢擅自做主,就請薑盛定奪。
司隸校尉黃琬之前被李傕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後李傕威逼獻帝下詔拜李傕為司隸校尉,現在李傕謀奪豫州,暫時沒有顧得上司隸校尉部的事務,一旦豫州被李傕掌控,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與司隸校尉部接壤的冀州。
薑盛不得不為長遠打算,就令荀彧調集兵馬進攻司隸校尉部東北部的區域,以求圍魏救趙的效果。
荀彧令張遼、於禁各率騎步兵三萬南下,分別攻打蕩陰、林慮兩縣,李傕執掌司隸校尉部,尚未派駐將領統帥司隸兵馬,張遼和於禁的初期攻勢進展順利,大軍一到,即拿下縣城,然後對周邊鄉村展開清剿行動,對於負隅頑抗的小股部隊,則全都消滅。
在李傕軍攻下長社的時候,張遼和於禁兩軍也已對朝歌形成了合圍之勢,王匡鎮守朝歌,整軍備戰。
這王匡當年也曾參加討董卓聯盟,董卓覆滅後,王匡借討董之功,官居河內郡太守,林慮和蕩陰也是他的轄地,但他貪生怕死,把優勢兵力集中在朝歌、修武等大縣,林慮和蕩陰也算是拱手相讓。
張遼和於禁秉承速戰速決的策略,集結完畢之後即進行攻城,憑借充足的遠程兵器,首先對朝歌縣城進行了飽和攻擊,然後從北、東兩個方向上猛攻縣城。
王匡此時正在朝歌城內,組織城中軍民防守,並派人向李傕求援,
因之前王匡奉袁紹之令,斬殺董卓派去河內的胡母班、王瑰等人,被這些人所記恨,張遼攻城的時候,胡母班和王瑰的家人組織家丁部曲反叛王匡,以報往日之仇,胡、王兩家部曲共三百多人,趁夜斬殺守衛東門的兵卒,然後打開城門,引張遼軍入城。
王匡雖然派出了信使,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信使還未到達李傕軍中,這朝歌縣城已然被張遼軍攻破。
入城之後的張遼軍亮明旗號,並派人安撫城中百姓,並發布消息稱凡守軍主動棄械歸降者免罪,頑抗者格殺勿論。
消息很快在城中傳開,軍民之中都多有議論,王匡大感不安,就令守軍死死抵抗,而自率親兵衛隊返迴了府邸,收拾細軟,準備撤離。
薑盛致力於內部建設,與關東諸侯達成了停戰協議,關東暫時結束了戰亂,但長安的西涼勢力卻不甘寂寞。
李傕等人穩住長安的局麵之後,就開始四處征伐,擴大地盤,妄圖效仿董卓掌控天下。
司隸校尉部是大漢京師所在地,也是大漢的中心區域,戰略地位非常之高,賈詡也看出了這一點,就勸李傕首先搞定司隸校尉部。
李傕從其言,親率七萬精銳東征,一路上攻無不克,各郡縣的守軍都是不戰而降,李傕也直接收編,大軍殺到豫州潁川郡西北邊境的時候,已經有十萬之數。
此時豫州牧空缺,各郡自募兵馬抗敵,但兵力太過弱小,就算誓死抵抗,也隻是徒增傷亡,無力阻擋李傕大軍的進攻。
呂布率軍試圖阻截李傕軍的糧道,卻被樊稠、張濟兩軍夾攻,敗了一陣,郭汜趁機攻霸陵,留守霸陵的李通兵力較少,險些被郭汜軍攻破,呂布火速撤兵,才救了李通。
郭嘉見西涼勢力不管膨脹,擔心霸陵有失,隻得讓呂布迴軍防守,確保霸陵周邊三縣的安全。
郭汜軍付出慘重代價,要不是呂布迴援,恐怕霸陵就落入郭汜手中,現在郭汜軍受到重創,也不敢再強行攻城,而退迴長安去了,樊稠和張濟拱衛長安的安全,在呂布撤兵之後,也自退迴大本營,確保李傕軍補給線的安全。
潁川太守招兵買馬,湊足三萬之數,進駐陽城,與李傕大軍直接接觸,陽城是大城,當年薑盛討黃巾波才部時曾進軍到此,現在李傕大軍圍困陽城,五次攻城均告失敗,隻得後撤二十裏安下營寨。
潁川太守孤木難支,派人星夜前往兗州、冀州求援,曹操令李典、曹仁率軍五萬馳援潁川。
李傕探得曹軍動向,派副將王方率軍五萬暗伏於長社,靜待曹軍到來。
長社乃是荒原,黃巾之亂的時候,薑盛曾用火攻大破黃巾,時任騎都尉的曹操也曾率軍來此,但李典和曹仁對此處地形不熟,連續行軍多日後人困馬乏,就令各軍紮營休整。
王方在半夜的時候組織兵馬悄悄圍了過去,李典軍的哨兵發現敵情,連忙示警,王方令全軍出擊。
萬千火把很快被點燃,然後從王方軍中飛出,直入李典軍大營,天幹物燥,營帳周邊荒草遇火即燃,很快燃起了衝天大火。
李典見滅火無望,於是擊鼓出擊,三萬曹軍冒著大火,奮力向外突圍,曹仁大營雖未著火,但救援心切,棄營帳而救李典。
這次帶來的兵馬雖然說不上精銳,但也是曹軍的中堅力量,戰力不俗,在突圍過程中,全軍奮勇廝殺,殺出了一條血路,王方圍堵未成,反倒折損了一萬多兵馬。
李典和曹仁殺出重圍之後連續後撤三十裏,不見王方軍追來,這才停住了腳步,收攏兵馬布置防禦,清點人數發現此戰死傷近兩萬人,可謂是損失慘重,短時間內難以繼續進軍。
王方殺敗曹軍之後,迅速西撤,與李傕中軍夾攻陽城,陽城守軍死守十天,城被攻破,潁川太守陣亡。
陽城已破,周圍各縣的兵馬望風而逃,李傕揮軍長驅直入,連克陽翟、新鄭,直奔長社而來。
李典和曹仁兵分兩路,襲擾阻截李傕軍,但收效不大,李傕軍勢頭很猛,兵分四路,圍攻李典和曹仁兩軍。
行軍司馬呂虔擔心李傕軍進犯兗州,於是勸李典和曹仁退至陳留郡邊界地區布置防禦,曹仁深以為然,於是趁李傕軍安營休整之時迅速後撤,退迴陳留。
潘璋發給薑盛的情報和潁川太守發出的求援信先後到達,荀彧不敢擅自做主,就請薑盛定奪。
司隸校尉黃琬之前被李傕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後李傕威逼獻帝下詔拜李傕為司隸校尉,現在李傕謀奪豫州,暫時沒有顧得上司隸校尉部的事務,一旦豫州被李傕掌控,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與司隸校尉部接壤的冀州。
薑盛不得不為長遠打算,就令荀彧調集兵馬進攻司隸校尉部東北部的區域,以求圍魏救趙的效果。
荀彧令張遼、於禁各率騎步兵三萬南下,分別攻打蕩陰、林慮兩縣,李傕執掌司隸校尉部,尚未派駐將領統帥司隸兵馬,張遼和於禁的初期攻勢進展順利,大軍一到,即拿下縣城,然後對周邊鄉村展開清剿行動,對於負隅頑抗的小股部隊,則全都消滅。
在李傕軍攻下長社的時候,張遼和於禁兩軍也已對朝歌形成了合圍之勢,王匡鎮守朝歌,整軍備戰。
這王匡當年也曾參加討董卓聯盟,董卓覆滅後,王匡借討董之功,官居河內郡太守,林慮和蕩陰也是他的轄地,但他貪生怕死,把優勢兵力集中在朝歌、修武等大縣,林慮和蕩陰也算是拱手相讓。
張遼和於禁秉承速戰速決的策略,集結完畢之後即進行攻城,憑借充足的遠程兵器,首先對朝歌縣城進行了飽和攻擊,然後從北、東兩個方向上猛攻縣城。
王匡此時正在朝歌城內,組織城中軍民防守,並派人向李傕求援,
因之前王匡奉袁紹之令,斬殺董卓派去河內的胡母班、王瑰等人,被這些人所記恨,張遼攻城的時候,胡母班和王瑰的家人組織家丁部曲反叛王匡,以報往日之仇,胡、王兩家部曲共三百多人,趁夜斬殺守衛東門的兵卒,然後打開城門,引張遼軍入城。
王匡雖然派出了信使,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信使還未到達李傕軍中,這朝歌縣城已然被張遼軍攻破。
入城之後的張遼軍亮明旗號,並派人安撫城中百姓,並發布消息稱凡守軍主動棄械歸降者免罪,頑抗者格殺勿論。
消息很快在城中傳開,軍民之中都多有議論,王匡大感不安,就令守軍死死抵抗,而自率親兵衛隊返迴了府邸,收拾細軟,準備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