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力量就體現在這裏,張寧是太平道弟子的信仰,為張寧死是黃巾軍將士的信念,在卞喜的帶領下,數千黃巾軍將士掉頭又殺了迴去。
雙方力量懸殊太大,卞喜的數千人很快就被數萬黑山軍吞沒,於氐根揮舞著大刀直奔卞喜而來,卞喜的親兵們舉刀防禦,掩護卞喜,隻見於氐根大刀過處,血肉橫飛,數十名黃巾兵被砍殺,卞喜慘然一笑,並不後退,而是揮刀迎戰於氐根。
早已脫力的卞喜根本不是於氐根的對手,不到五迴合就被於氐根砍了右臂,獻血淋漓,眾黃巾將士見卞喜如此慘狀,都是淚流滿麵,用盡最後的氣力斬殺黑山軍,但很快都死在黑山軍的屠刀之下,卞喜見大勢已去,揮刀抹了脖子。
卞喜部被於氐根全殲之後,廣川城的西門再無障礙,於氐根發動了攻城戰,而郭大賢對北門的攻擊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眭固部死傷慘重,仍然牢牢控製著城頭,已經無法抽出更多兵力防守西門,張寧親自登上城頭,指揮守城戰鬥。
於氐根部數百架雲梯架在了城牆上,他們用的雲梯乃是從薑盛軍中學來的,薑盛之前在樂安與張寧軍作戰時開始使用雲梯車,郭大賢軍中當時有人在張寧軍中,後來投奔郭大賢的時候,就把雲梯車的圖樣獻給了郭大賢,郭大賢如獲至寶,攻城略地大量使用。
張寧認得雲梯車,心中暗自驚懼,唯恐於氐根部也有床弩,經過一個時辰的激烈戰鬥,於氐根部並未使用床弩,張寧這才放下心來,於是令將士們把她發明的兩弓守城弩搬了上來,這兩弓守城弩跟薑盛的四弓床弩差不多,隻是這守城弩一次隻能發射一支細矛一樣的大箭。
數十台守城弩架了起來,張寧下令自行發射,黃巾將士們緊張有序的操作起守城弩來,粗大的箭矢從城頭射下,於氐根部兵卒如糖葫蘆一樣,每七八個人被串成一串,釘在了地上,眼見不能活了。
張寧親自操作一台守城弩,對準了於氐根的將旗下方,然後令士兵轉動絞盤,一撥機括,大箭“嗖”的一聲飛射而出。
於氐根聽得破空之聲,那黑黝黝的箭頭正對準了他,他大驚,連忙躲避,滾鞍下馬,在他身前的衛兵則躲閃不及,當胸被穿透,聚集在一起的其他幾名衛兵也瞬間被穿透,然後餘勢未消的大箭釘在了於氐根身旁,於氐根驚出了一身冷汗,萌生了退意,這時見城頭一陣騷亂,這種可怕的箭矢也不再發射。
於氐根百思不得其解,這時見城頭人影綽綽,守城弩已被拆掉,不多時城頭已經不見了守軍。
於氐根試探著讓將士們攻城,見城頭確實無人防守了,這才重新架起雲梯車,揮軍登城。
原來張寧真的撤走了,眭固在北門死守數個時辰之後受不了數以千計的傷亡,在郭大賢部不計代價的連番猛攻之下,已經抵擋不住,於是緊急報告張寧,張寧見寡不敵眾,於是下令各部棄城東撤。
等郭大賢和於氐根攻入廣川城的時候,黃巾軍已經全部撤走,大批的物資也被焚毀,郭大賢氣得破口大罵,恨張寧搞堅壁清野,但再怎麽罵也得不到任何物資,隻得屯兵於城中,派人去運糧來廣川。
之前的時候,張寧為了充實修縣的儲備,從廣川搬運了不少的糧草物資,現在撤迴修縣,也不至於缺衣少食,但處境卻是極為不妙,平原國的劉備也看到了修縣這塊地方,袁紹、韓馥都無暇顧及,正是劉備擴大地盤的好機會,於是令關羽、張飛各率五千兵馬攻略修縣及清河國東部區域。
張寧撤迴的時候,正趕上張飛攻打修縣,張寧令將士們迅速架起守城弩,強攻張飛部,張飛部從未見過如此強悍的守城兵器,不到一刻鍾就被射殺數百人,張飛見守軍兵器犀利,隻得鳴金收兵。
張寧惱恨張飛來攻,於是派出三千騎兵主動出擊,張飛部隻有數百騎兵,大部分都是步兵,麵對身經百戰的黃巾騎兵難以抵擋,隻得後撤,張飛舞動丈八蛇矛親自殿後,衝到張飛麵前的黃巾騎兵很快就被斬殺,張飛雖然勇猛,但也是肉身凡體,麵對源源不斷衝來的騎兵,也是無力抵擋,隻得灰溜溜地撤軍。
第二日的時候,張飛部再次發動攻擊,又被殺退,付出了傷亡一千多人的代價,這麽一來張飛不敢輕舉妄動了,於是在修縣城南三十裏處安下營寨,等待劉備派來援軍。
隨後的幾天裏,雖然修縣沒有戰事,但張寧總是心神不寧,一種無形的壓力充斥著她的頭腦,她派出了數百斥候打探周圍的軍情,以防不測。
話表兩頭,褚燕按照薑盛的指令,主動派出使者與劉虞聯絡,當初平定烏桓的時候,劉虞和薑盛的觀點如出一轍,與公孫瓚的征討之策相悖,現在褚燕想與劉虞合作共謀公孫瓚,劉虞當即答允,這事很快就付諸實施。
劉虞出步騎兵八萬,褚燕出騎兵兩萬,合兵十萬大軍,聲勢浩大得直奔右北平郡而來,劉虞的兵馬從平穀出兵,很快就發起了對無終縣的攻擊,鄒丹本來是攻擊冀州河間國的,事先發現了劉虞在調兵遣將,於是率軍迴防,正好在劉虞軍攻打無終縣城的時候趕了迴來,於是就與劉虞軍對陣廝殺。
劉虞軍戰力一般,與身經百戰的鄒丹部相比,差了不止一個層次,不過他勝在人多,與鄒丹的交戰基本上處於相持狀態,各有勝負。
褚燕親率兩萬大軍直奔右北平郡,卻被長城所阻,行軍速度遲緩,無法按照與劉虞的約定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劉虞和褚燕聯軍攻打右北平郡的計劃不得不推遲了。
公孫瓚正在界橋與袁紹對戰,接到右北平郡的告急文書後,心下焦躁,於是整頓兵馬,決心與袁紹速戰速決。
袁紹麾下也不乏智謀之人,郭圖看破了公孫瓚的意圖,於是建議袁紹拒不出戰,不出半月,公孫瓚逼退,但袁紹不以為然,決心迎戰公孫瓚。
雙方力量懸殊太大,卞喜的數千人很快就被數萬黑山軍吞沒,於氐根揮舞著大刀直奔卞喜而來,卞喜的親兵們舉刀防禦,掩護卞喜,隻見於氐根大刀過處,血肉橫飛,數十名黃巾兵被砍殺,卞喜慘然一笑,並不後退,而是揮刀迎戰於氐根。
早已脫力的卞喜根本不是於氐根的對手,不到五迴合就被於氐根砍了右臂,獻血淋漓,眾黃巾將士見卞喜如此慘狀,都是淚流滿麵,用盡最後的氣力斬殺黑山軍,但很快都死在黑山軍的屠刀之下,卞喜見大勢已去,揮刀抹了脖子。
卞喜部被於氐根全殲之後,廣川城的西門再無障礙,於氐根發動了攻城戰,而郭大賢對北門的攻擊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眭固部死傷慘重,仍然牢牢控製著城頭,已經無法抽出更多兵力防守西門,張寧親自登上城頭,指揮守城戰鬥。
於氐根部數百架雲梯架在了城牆上,他們用的雲梯乃是從薑盛軍中學來的,薑盛之前在樂安與張寧軍作戰時開始使用雲梯車,郭大賢軍中當時有人在張寧軍中,後來投奔郭大賢的時候,就把雲梯車的圖樣獻給了郭大賢,郭大賢如獲至寶,攻城略地大量使用。
張寧認得雲梯車,心中暗自驚懼,唯恐於氐根部也有床弩,經過一個時辰的激烈戰鬥,於氐根部並未使用床弩,張寧這才放下心來,於是令將士們把她發明的兩弓守城弩搬了上來,這兩弓守城弩跟薑盛的四弓床弩差不多,隻是這守城弩一次隻能發射一支細矛一樣的大箭。
數十台守城弩架了起來,張寧下令自行發射,黃巾將士們緊張有序的操作起守城弩來,粗大的箭矢從城頭射下,於氐根部兵卒如糖葫蘆一樣,每七八個人被串成一串,釘在了地上,眼見不能活了。
張寧親自操作一台守城弩,對準了於氐根的將旗下方,然後令士兵轉動絞盤,一撥機括,大箭“嗖”的一聲飛射而出。
於氐根聽得破空之聲,那黑黝黝的箭頭正對準了他,他大驚,連忙躲避,滾鞍下馬,在他身前的衛兵則躲閃不及,當胸被穿透,聚集在一起的其他幾名衛兵也瞬間被穿透,然後餘勢未消的大箭釘在了於氐根身旁,於氐根驚出了一身冷汗,萌生了退意,這時見城頭一陣騷亂,這種可怕的箭矢也不再發射。
於氐根百思不得其解,這時見城頭人影綽綽,守城弩已被拆掉,不多時城頭已經不見了守軍。
於氐根試探著讓將士們攻城,見城頭確實無人防守了,這才重新架起雲梯車,揮軍登城。
原來張寧真的撤走了,眭固在北門死守數個時辰之後受不了數以千計的傷亡,在郭大賢部不計代價的連番猛攻之下,已經抵擋不住,於是緊急報告張寧,張寧見寡不敵眾,於是下令各部棄城東撤。
等郭大賢和於氐根攻入廣川城的時候,黃巾軍已經全部撤走,大批的物資也被焚毀,郭大賢氣得破口大罵,恨張寧搞堅壁清野,但再怎麽罵也得不到任何物資,隻得屯兵於城中,派人去運糧來廣川。
之前的時候,張寧為了充實修縣的儲備,從廣川搬運了不少的糧草物資,現在撤迴修縣,也不至於缺衣少食,但處境卻是極為不妙,平原國的劉備也看到了修縣這塊地方,袁紹、韓馥都無暇顧及,正是劉備擴大地盤的好機會,於是令關羽、張飛各率五千兵馬攻略修縣及清河國東部區域。
張寧撤迴的時候,正趕上張飛攻打修縣,張寧令將士們迅速架起守城弩,強攻張飛部,張飛部從未見過如此強悍的守城兵器,不到一刻鍾就被射殺數百人,張飛見守軍兵器犀利,隻得鳴金收兵。
張寧惱恨張飛來攻,於是派出三千騎兵主動出擊,張飛部隻有數百騎兵,大部分都是步兵,麵對身經百戰的黃巾騎兵難以抵擋,隻得後撤,張飛舞動丈八蛇矛親自殿後,衝到張飛麵前的黃巾騎兵很快就被斬殺,張飛雖然勇猛,但也是肉身凡體,麵對源源不斷衝來的騎兵,也是無力抵擋,隻得灰溜溜地撤軍。
第二日的時候,張飛部再次發動攻擊,又被殺退,付出了傷亡一千多人的代價,這麽一來張飛不敢輕舉妄動了,於是在修縣城南三十裏處安下營寨,等待劉備派來援軍。
隨後的幾天裏,雖然修縣沒有戰事,但張寧總是心神不寧,一種無形的壓力充斥著她的頭腦,她派出了數百斥候打探周圍的軍情,以防不測。
話表兩頭,褚燕按照薑盛的指令,主動派出使者與劉虞聯絡,當初平定烏桓的時候,劉虞和薑盛的觀點如出一轍,與公孫瓚的征討之策相悖,現在褚燕想與劉虞合作共謀公孫瓚,劉虞當即答允,這事很快就付諸實施。
劉虞出步騎兵八萬,褚燕出騎兵兩萬,合兵十萬大軍,聲勢浩大得直奔右北平郡而來,劉虞的兵馬從平穀出兵,很快就發起了對無終縣的攻擊,鄒丹本來是攻擊冀州河間國的,事先發現了劉虞在調兵遣將,於是率軍迴防,正好在劉虞軍攻打無終縣城的時候趕了迴來,於是就與劉虞軍對陣廝殺。
劉虞軍戰力一般,與身經百戰的鄒丹部相比,差了不止一個層次,不過他勝在人多,與鄒丹的交戰基本上處於相持狀態,各有勝負。
褚燕親率兩萬大軍直奔右北平郡,卻被長城所阻,行軍速度遲緩,無法按照與劉虞的約定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劉虞和褚燕聯軍攻打右北平郡的計劃不得不推遲了。
公孫瓚正在界橋與袁紹對戰,接到右北平郡的告急文書後,心下焦躁,於是整頓兵馬,決心與袁紹速戰速決。
袁紹麾下也不乏智謀之人,郭圖看破了公孫瓚的意圖,於是建議袁紹拒不出戰,不出半月,公孫瓚逼退,但袁紹不以為然,決心迎戰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