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見董卓出陣,張嘴就罵:“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爾無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廢立,禍亂朝廷。我今日就要替天行道,除了你這惡棍!”
董卓正要搭話,這呂布催馬前行,直接衝殺了過來。董卓大驚,調轉馬頭就退。
丁原見董卓要走,大吼一聲,率軍殺了過去。
華雄揮刀抵擋,三五合就被呂布挑飛了兵刃,嚇得抱頭鼠竄,不敢與之交戰。董卓的前軍是由新軍一部組成的,戰力太弱,被丁原軍殺得大敗。
中軍的徐榮擊鼓進軍,指揮西涼騎兵殺了出來。西涼騎兵乃是百戰之士,戰力強悍,丁原的前陣部隊被西涼騎兵硬生生截住,殺得天昏地暗。
丁原讓後陣分作兩路,從左右兩翼包抄董卓,徐榮考慮到董卓的安危,率軍且戰且退,護送董卓撤退。
董卓行至城門外時發現另一標兵馬包抄了過來,連忙改道,退迴了新軍大營,徐榮率西涼騎兵斷後,阻住了這支兵馬。
丁原率軍趕到後,這支兵馬就與丁原匯合,原來這是丁原的一支隊伍。丁原還是有所忌憚,他是執金吾,指揮的是守衛京城的禁衛軍,是不能擅自進城的,所以丁原軍沒有直接入雒陽城。
董卓退迴新軍大營之後,即召集帳下文武商議對策。
董卓道:“我看那呂布驍勇不凡,若是能得此人效命,何慮天下哉?”
“主公不必擔憂。屬下與呂布同鄉,知道此人乃勇而無謀、見利忘義之輩。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勸那呂布拱手來降,請主公準許!”
董卓看此人乃是虎賁中郎將李肅,大喜道:“再好不過了!不知你打算怎樣去勸服他?”
李肅道:“屬下聽說主公有名馬一匹,叫做赤兔,日行千裏。我想用此馬,再用金珠,以厚禮交結其心。然後陳說利害,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
董卓問李儒道:“李肅之法能行嗎?”
李儒道:“主公欲掌控天下,何必在乎一匹馬呢?”
“好!那就將此馬贈予呂布,再加黃金千兩、明珠八十顆,玉帶一條!李肅,你速去速迴!”
李肅備了禮物,趁夜投呂布寨來。早有兵士發現了李肅,團團圍住,李肅連忙解釋道:“我乃呂將軍故舊好友,請速報與將軍知道。”
呂布還在奇怪,自己剛從荊州來,怎麽會有故人,但還是傳令接見。李肅走進了呂布的營帳,拱手道:“賢弟別來無恙啊!”
呂布見是李肅,大笑道:“托李兄宏福,愚弟好得很,想來已是十數年不見了,不知李兄現在何處高就啊?”
李肅道:“我現在是虎賁中郎將,聽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歡喜。特贈賢弟一份厚禮。”
呂布見李肅兩手空空,奇道:“厚禮?”
“不錯!請將軍移步帳外!”李肅引呂布出了營帳,隻見帳外一匹良馬,那馬渾身上下一片火紅之色,無半根雜毛,一看就是世間罕有的寶駒。
呂布看得兩眼放光,讚道:“真是世間絕品啊!”
李肅道:“此馬名曰赤兔,良馬配英雄,愚兄就將此馬贈予賢弟,以助虎威!”
呂布令人將赤兔馬好生拴了,李肅取下了馬背上的包裹,跟呂布入了營帳。
“李兄賜此龍駒,布何以為報啊?”
“我是為你我兄弟之義而來,怎麽會圖報呢?”
“那我就謝過兄長了。來人呢,備酒!”呂布讓人安排酒宴款待李肅。
兩人把酒敘舊,不覺已是深夜,都已醉眼朦朧,李肅笑道:“你我兄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見我。”
呂布也笑道:“兄長喝醉了吧?先父已辭世多年,怎麽會與兄長相會?”
李肅道:“我說的是那丁建陽啊。”
呂布聽出李肅的意思是說呂布忘了父子之情,而拜丁原為父,饒是呂布臉皮厚,也很是惶恐,連忙解釋道:“我在丁建陽處,乃是出於無奈。”
李肅道:“賢弟有大將之才,天下誰不欽敬?於你而言,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為何口說無奈,而甘願為人驅策?”
“唉,隻恨未遇明主。”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兄長久居朝廷,見多識廣,不知何人為當世英雄?”
“我遍觀群臣百官,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必能成就大業。”
“昨日在那溫明園中,董公自有一番威儀,我欲投到他門下,卻是沒有門路。甚憾!”
李肅從包裹中取出金珠玉帶放在呂布麵前。
呂布奇道:“兄長這是何意?”
李肅道:“我有一言,要與賢弟詳談。”
呂布會意,揮手讓左右退下,問道:“不知兄長有何見教?”
“這是董公久慕賢弟的大名,特令愚兄將此獻與賢弟。那赤兔馬也是董公所贈的。”
“董公如此見愛,布將何以報之?”
李肅正色道:“如愚兄此等平庸,尚為虎賁中郎將;若是賢弟投了董公,則貴不可言。”
呂布道:“董公之意,布心中感激,隻是沒有進見之禮,愧不敢當啊!”
“哈哈哈——賢弟的進見之禮,唾手可得,就怕你你不肯做。”
“願聽兄長高見!”
“董公欲行廢立之事,但有人不識時務,阻逆大勢。董公甚為煩惱。”
呂布也不是傻子,拱手道:“兄長放心!我打算殺了丁原,率軍投奔,不知可否?”
李肅喜道:“賢弟若能如此,真是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
“愚弟明白!且請兄長迴去,明日我必率軍來投!”
“好!那我就等著賢弟的好消息!請——”李肅說完就離開了呂布大營。
丁原其實對呂布還算不錯的,丁原為人粗略,也是智謀不足、武勇有餘,缺乏野心,而呂布熱衷於權利財富,在丁原那裏得不到滿足,心裏有些失望。
此時董卓以厚禮相贈,把呂布心靈深處的野心和貪欲勾起來了,丁原不能給他的,董卓不僅能給他,還能給他更好更多,此消彼長之下,呂布下定了決心要除掉丁原,而轉投董卓。(未完待續。)
董卓正要搭話,這呂布催馬前行,直接衝殺了過來。董卓大驚,調轉馬頭就退。
丁原見董卓要走,大吼一聲,率軍殺了過去。
華雄揮刀抵擋,三五合就被呂布挑飛了兵刃,嚇得抱頭鼠竄,不敢與之交戰。董卓的前軍是由新軍一部組成的,戰力太弱,被丁原軍殺得大敗。
中軍的徐榮擊鼓進軍,指揮西涼騎兵殺了出來。西涼騎兵乃是百戰之士,戰力強悍,丁原的前陣部隊被西涼騎兵硬生生截住,殺得天昏地暗。
丁原讓後陣分作兩路,從左右兩翼包抄董卓,徐榮考慮到董卓的安危,率軍且戰且退,護送董卓撤退。
董卓行至城門外時發現另一標兵馬包抄了過來,連忙改道,退迴了新軍大營,徐榮率西涼騎兵斷後,阻住了這支兵馬。
丁原率軍趕到後,這支兵馬就與丁原匯合,原來這是丁原的一支隊伍。丁原還是有所忌憚,他是執金吾,指揮的是守衛京城的禁衛軍,是不能擅自進城的,所以丁原軍沒有直接入雒陽城。
董卓退迴新軍大營之後,即召集帳下文武商議對策。
董卓道:“我看那呂布驍勇不凡,若是能得此人效命,何慮天下哉?”
“主公不必擔憂。屬下與呂布同鄉,知道此人乃勇而無謀、見利忘義之輩。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勸那呂布拱手來降,請主公準許!”
董卓看此人乃是虎賁中郎將李肅,大喜道:“再好不過了!不知你打算怎樣去勸服他?”
李肅道:“屬下聽說主公有名馬一匹,叫做赤兔,日行千裏。我想用此馬,再用金珠,以厚禮交結其心。然後陳說利害,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
董卓問李儒道:“李肅之法能行嗎?”
李儒道:“主公欲掌控天下,何必在乎一匹馬呢?”
“好!那就將此馬贈予呂布,再加黃金千兩、明珠八十顆,玉帶一條!李肅,你速去速迴!”
李肅備了禮物,趁夜投呂布寨來。早有兵士發現了李肅,團團圍住,李肅連忙解釋道:“我乃呂將軍故舊好友,請速報與將軍知道。”
呂布還在奇怪,自己剛從荊州來,怎麽會有故人,但還是傳令接見。李肅走進了呂布的營帳,拱手道:“賢弟別來無恙啊!”
呂布見是李肅,大笑道:“托李兄宏福,愚弟好得很,想來已是十數年不見了,不知李兄現在何處高就啊?”
李肅道:“我現在是虎賁中郎將,聽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歡喜。特贈賢弟一份厚禮。”
呂布見李肅兩手空空,奇道:“厚禮?”
“不錯!請將軍移步帳外!”李肅引呂布出了營帳,隻見帳外一匹良馬,那馬渾身上下一片火紅之色,無半根雜毛,一看就是世間罕有的寶駒。
呂布看得兩眼放光,讚道:“真是世間絕品啊!”
李肅道:“此馬名曰赤兔,良馬配英雄,愚兄就將此馬贈予賢弟,以助虎威!”
呂布令人將赤兔馬好生拴了,李肅取下了馬背上的包裹,跟呂布入了營帳。
“李兄賜此龍駒,布何以為報啊?”
“我是為你我兄弟之義而來,怎麽會圖報呢?”
“那我就謝過兄長了。來人呢,備酒!”呂布讓人安排酒宴款待李肅。
兩人把酒敘舊,不覺已是深夜,都已醉眼朦朧,李肅笑道:“你我兄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見我。”
呂布也笑道:“兄長喝醉了吧?先父已辭世多年,怎麽會與兄長相會?”
李肅道:“我說的是那丁建陽啊。”
呂布聽出李肅的意思是說呂布忘了父子之情,而拜丁原為父,饒是呂布臉皮厚,也很是惶恐,連忙解釋道:“我在丁建陽處,乃是出於無奈。”
李肅道:“賢弟有大將之才,天下誰不欽敬?於你而言,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為何口說無奈,而甘願為人驅策?”
“唉,隻恨未遇明主。”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兄長久居朝廷,見多識廣,不知何人為當世英雄?”
“我遍觀群臣百官,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必能成就大業。”
“昨日在那溫明園中,董公自有一番威儀,我欲投到他門下,卻是沒有門路。甚憾!”
李肅從包裹中取出金珠玉帶放在呂布麵前。
呂布奇道:“兄長這是何意?”
李肅道:“我有一言,要與賢弟詳談。”
呂布會意,揮手讓左右退下,問道:“不知兄長有何見教?”
“這是董公久慕賢弟的大名,特令愚兄將此獻與賢弟。那赤兔馬也是董公所贈的。”
“董公如此見愛,布將何以報之?”
李肅正色道:“如愚兄此等平庸,尚為虎賁中郎將;若是賢弟投了董公,則貴不可言。”
呂布道:“董公之意,布心中感激,隻是沒有進見之禮,愧不敢當啊!”
“哈哈哈——賢弟的進見之禮,唾手可得,就怕你你不肯做。”
“願聽兄長高見!”
“董公欲行廢立之事,但有人不識時務,阻逆大勢。董公甚為煩惱。”
呂布也不是傻子,拱手道:“兄長放心!我打算殺了丁原,率軍投奔,不知可否?”
李肅喜道:“賢弟若能如此,真是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
“愚弟明白!且請兄長迴去,明日我必率軍來投!”
“好!那我就等著賢弟的好消息!請——”李肅說完就離開了呂布大營。
丁原其實對呂布還算不錯的,丁原為人粗略,也是智謀不足、武勇有餘,缺乏野心,而呂布熱衷於權利財富,在丁原那裏得不到滿足,心裏有些失望。
此時董卓以厚禮相贈,把呂布心靈深處的野心和貪欲勾起來了,丁原不能給他的,董卓不僅能給他,還能給他更好更多,此消彼長之下,呂布下定了決心要除掉丁原,而轉投董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