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說道揚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是兩年前開的琉璃閣。
這琉璃閣不光是設計獨特,姑娘可人,內裏的器具無一不是上等的物件。據說開這個青樓的不是揚州人,而是京城來的一位姑娘,這位姑娘長相普通可是能力卻是不凡的。
揚州人對她的猜測很多,有人說她來揚州是因為在京城中惹了事,為了避難。也有人說她懷著才華,專程來揚州做生意。
無論大家對她的猜測有多少,她還是那個日進白銀數萬的琉璃閣的大東家。
紅綢坐在梳妝台前,鏡中的人長的清秀卻算不得美麗,隻有那一雙眼睛是極其動人的,為她不出彩的容貌添了靈秀的顏色,這就是當年被封為縣主的尋雪易容後的樣子。
現在的她已經不叫尋雪了,為了適應青樓而改叫做紅綢。閣裏的姑娘都尊稱她一句,紅姑姑。
“小姐,竹清姑娘的來信你看了嗎?”一個年輕姑娘的聲音響起,這人正是李月。
兩年前海棠苑那一場血洗發生的時候,李月並不在曾家,而是迴到了暗影樓匯報工作,也正是因此才讓林芳的人那麽輕易的就得逞了。
不得不說,這個林芳是真的很會算計。
“看過了,今年年初的時候她和慶俞訂婚了,昨天來信她說她已經和慶俞結為連理了,可惜我們兩個不能過去為她慶賀。”紅綢溫暖的一笑:“那時候我把她留下真是對的。”
兩年前,海棠苑的那場變故讓尋雪受不住刺激,終於暈了過去,醒來後她決定離開京城,讓竹清將一封信交給尋家,一封信交給慶俞,而自己則是當晚去了外祖母那裏說明了情況,盡管外祖母執意挽留,她最終還是堅定了離去的心。
交給尋家的那封信很簡單,擺明了自己不會迴去,不能為老人盡孝了請他們恕罪。不過言語之間還是藏不住的對她們所作所為的失望。
而交給慶俞的信則是言辭懇切了許多,讓慶俞幫她把這半年緣惜閣賺的所有錢換成銀票交給她,之後把緣惜閣送給慶俞,最後囑咐慶俞好生照顧竹清,她在心中說竹清這丫頭從小受苦不多,她希望竹清不要像她這樣辛苦。
後來她就帶著李月用了緣惜閣的銀票加上自己的積蓄在揚州開了琉璃閣,並且以自己獨特的設計而一步步變成揚州之最,為了和過去徹底告別,她放棄了原先的名字,甚至不以真麵目示人。
而慶俞和竹清本來就是兩個心地善良又單純的人,朝夕相處了一年多,終於發覺已經離不開對方,結為了連理。
“小姐有沒有後悔過,小姐這兩年來的苦隻有我心裏清楚,據我所知慶俞原先是對小姐有心思的,要不是慶俞出身不高,配不上小姐,小姐嫁了她日子過得一定幸福美滿。”李月看著紅綢說道。
紅綢一笑:“慶俞的那點心思我又何嚐不知道,隻不過他已經為了做的夠多了,我不能在自私地讓他跟著我,竹清那丫頭心思單純,其實這樣的女子才是最適合慶俞的。”
“那俞王殿下呢?”李月說道:“小姐有沒有想過俞王殿下?”
紅綢的眼神開始變得惆悵:“俞王啊……你這丫頭還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你。”
是的,她對俞王殿下有過好感,在她的記憶裏依舊保存著在兩人在船上的短暫的美好,那美麗的蓮花仿佛懵懂的少女的心在湖麵上跳動。
兩年的時間,對於京城來說變化的很快,太子娶了自己的王妃,太子妃正是薛月憐。而俞王殿下在自己消失後的一段時間確實是瘋狂的找過自己,可是時局變化的太快,娶了太子妃後的太子背後的靠山增加了,對皇位的爭奪更加激烈。
俞王也就不得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皇位之爭中去,找她的心思就淡了很多,隻是交代了手下的人去做。手下的人盡力了一段時間始終一無所獲,也就放棄了。
近來又傳出了俞王即將迎娶俞王妃的傳言。她心裏苦澀,俞王終歸不會是自己的良人,她要的人是可以一心一意待她的,而在俞王看來,隻有皇位才是至高無上的。或許在他的心中江山和美人是可以兼得的吧。
就算是俞王將來坐擁這天下,那懷中的美人可會是少數?
那時候她的下場,怕是比上一世的自己更加淒慘吧。
她能賭他永遠對自己不變心,愛她一生一世嗎?她賭不起,也不想賭。
“有些人,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沒有什麽想不想的。”紅綢沉默了許久終於說道。
李月何嚐看不清小姐心中的苦呢,在這琉璃閣裏,所有人都要尊稱小姐一聲紅姑姑,大家都覺得小姐的位置是至高無上的,可是隻有她知道,小姐是花費了多少心血才贏來了今天的這個局麵。
她見過小姐為了設計這個琉璃閣幾天幾夜不曾休息,不斷地去找人嚐試。閣裏所有的東西的價格都是小姐經過精心比對才敲定的,姑娘們的選擇,閣裏的活動,這些都要小姐一個人操心,自己相幫忙卻隻能幹著急。
好在最苦的時間已經熬過去了,現在小姐已經成為了名滿揚州的紅姑姑。揚州城裏滿是傳:“不願娶功名,隻願見紅姑。”
“小姐,還有一事,我不知道當不當說……”李月有些猶豫到。
“什麽事?說吧,沒事的。”紅綢道。李月很少這樣問話,她能這麽說那必定是有什麽難處了。
“墨池和小姐的師傅萬劫一直在找姑娘,似乎已經有些線索了,我畢竟是暗影樓的人,萬劫又是小姐的師傅,這次還要切斷他們的線索嗎?”李月道。
尋雪剛失蹤的那段時間找她的人很多,可是卻都剛有線索就突然斷了,其實這都是尋雪的安排,隻要有線索,尋雪就會派李月前去故布疑陣,切斷線索。
“切斷。已經下定決定不再瓜葛,就不該再有聯係讓他們難受。”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說道揚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是兩年前開的琉璃閣。
這琉璃閣不光是設計獨特,姑娘可人,內裏的器具無一不是上等的物件。據說開這個青樓的不是揚州人,而是京城來的一位姑娘,這位姑娘長相普通可是能力卻是不凡的。
揚州人對她的猜測很多,有人說她來揚州是因為在京城中惹了事,為了避難。也有人說她懷著才華,專程來揚州做生意。
無論大家對她的猜測有多少,她還是那個日進白銀數萬的琉璃閣的大東家。
紅綢坐在梳妝台前,鏡中的人長的清秀卻算不得美麗,隻有那一雙眼睛是極其動人的,為她不出彩的容貌添了靈秀的顏色,這就是當年被封為縣主的尋雪易容後的樣子。
現在的她已經不叫尋雪了,為了適應青樓而改叫做紅綢。閣裏的姑娘都尊稱她一句,紅姑姑。
“小姐,竹清姑娘的來信你看了嗎?”一個年輕姑娘的聲音響起,這人正是李月。
兩年前海棠苑那一場血洗發生的時候,李月並不在曾家,而是迴到了暗影樓匯報工作,也正是因此才讓林芳的人那麽輕易的就得逞了。
不得不說,這個林芳是真的很會算計。
“看過了,今年年初的時候她和慶俞訂婚了,昨天來信她說她已經和慶俞結為連理了,可惜我們兩個不能過去為她慶賀。”紅綢溫暖的一笑:“那時候我把她留下真是對的。”
兩年前,海棠苑的那場變故讓尋雪受不住刺激,終於暈了過去,醒來後她決定離開京城,讓竹清將一封信交給尋家,一封信交給慶俞,而自己則是當晚去了外祖母那裏說明了情況,盡管外祖母執意挽留,她最終還是堅定了離去的心。
交給尋家的那封信很簡單,擺明了自己不會迴去,不能為老人盡孝了請他們恕罪。不過言語之間還是藏不住的對她們所作所為的失望。
而交給慶俞的信則是言辭懇切了許多,讓慶俞幫她把這半年緣惜閣賺的所有錢換成銀票交給她,之後把緣惜閣送給慶俞,最後囑咐慶俞好生照顧竹清,她在心中說竹清這丫頭從小受苦不多,她希望竹清不要像她這樣辛苦。
後來她就帶著李月用了緣惜閣的銀票加上自己的積蓄在揚州開了琉璃閣,並且以自己獨特的設計而一步步變成揚州之最,為了和過去徹底告別,她放棄了原先的名字,甚至不以真麵目示人。
而慶俞和竹清本來就是兩個心地善良又單純的人,朝夕相處了一年多,終於發覺已經離不開對方,結為了連理。
“小姐有沒有後悔過,小姐這兩年來的苦隻有我心裏清楚,據我所知慶俞原先是對小姐有心思的,要不是慶俞出身不高,配不上小姐,小姐嫁了她日子過得一定幸福美滿。”李月看著紅綢說道。
紅綢一笑:“慶俞的那點心思我又何嚐不知道,隻不過他已經為了做的夠多了,我不能在自私地讓他跟著我,竹清那丫頭心思單純,其實這樣的女子才是最適合慶俞的。”
“那俞王殿下呢?”李月說道:“小姐有沒有想過俞王殿下?”
紅綢的眼神開始變得惆悵:“俞王啊……你這丫頭還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你。”
是的,她對俞王殿下有過好感,在她的記憶裏依舊保存著在兩人在船上的短暫的美好,那美麗的蓮花仿佛懵懂的少女的心在湖麵上跳動。
兩年的時間,對於京城來說變化的很快,太子娶了自己的王妃,太子妃正是薛月憐。而俞王殿下在自己消失後的一段時間確實是瘋狂的找過自己,可是時局變化的太快,娶了太子妃後的太子背後的靠山增加了,對皇位的爭奪更加激烈。
俞王也就不得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皇位之爭中去,找她的心思就淡了很多,隻是交代了手下的人去做。手下的人盡力了一段時間始終一無所獲,也就放棄了。
近來又傳出了俞王即將迎娶俞王妃的傳言。她心裏苦澀,俞王終歸不會是自己的良人,她要的人是可以一心一意待她的,而在俞王看來,隻有皇位才是至高無上的。或許在他的心中江山和美人是可以兼得的吧。
就算是俞王將來坐擁這天下,那懷中的美人可會是少數?
那時候她的下場,怕是比上一世的自己更加淒慘吧。
她能賭他永遠對自己不變心,愛她一生一世嗎?她賭不起,也不想賭。
“有些人,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沒有什麽想不想的。”紅綢沉默了許久終於說道。
李月何嚐看不清小姐心中的苦呢,在這琉璃閣裏,所有人都要尊稱小姐一聲紅姑姑,大家都覺得小姐的位置是至高無上的,可是隻有她知道,小姐是花費了多少心血才贏來了今天的這個局麵。
她見過小姐為了設計這個琉璃閣幾天幾夜不曾休息,不斷地去找人嚐試。閣裏所有的東西的價格都是小姐經過精心比對才敲定的,姑娘們的選擇,閣裏的活動,這些都要小姐一個人操心,自己相幫忙卻隻能幹著急。
好在最苦的時間已經熬過去了,現在小姐已經成為了名滿揚州的紅姑姑。揚州城裏滿是傳:“不願娶功名,隻願見紅姑。”
“小姐,還有一事,我不知道當不當說……”李月有些猶豫到。
“什麽事?說吧,沒事的。”紅綢道。李月很少這樣問話,她能這麽說那必定是有什麽難處了。
“墨池和小姐的師傅萬劫一直在找姑娘,似乎已經有些線索了,我畢竟是暗影樓的人,萬劫又是小姐的師傅,這次還要切斷他們的線索嗎?”李月道。
尋雪剛失蹤的那段時間找她的人很多,可是卻都剛有線索就突然斷了,其實這都是尋雪的安排,隻要有線索,尋雪就會派李月前去故布疑陣,切斷線索。
“切斷。已經下定決定不再瓜葛,就不該再有聯係讓他們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