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雙方會坐下來談判嗎?


    或者說,印度當局肯坐下來談判嗎?


    雖然隻是一份譴責決議,但是安理會隻給了印巴雙方48小時,雙方必須在此期間內就談判給出明確的說法。


    簡單一點,就是有沒有坐下來談判的誠意。


    不是口頭上的承諾,而是采取實質行動,即立即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不再單方麵的破壞戰場現狀。


    至於其他的,由談判決定。


    顯然,巴基斯坦沒有任何問題。


    在安理會通過決議之後,巴基斯坦就宣布,立即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並且表示願意在現有基礎上跟印度進行停戰談判。


    關鍵,仍然是印度。


    停止軍事行動?


    說白了,在這個時候停止軍事行動,並且跟巴基斯坦談判,等於承認了印度在戰場上已經遭受慘敗。


    此外,談判能得到什麽?


    雖然巴基斯坦當局一再宣稱,隻是對印度進行自衛反擊,並沒有任何要攻占印度領土的企圖,但是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巴基斯坦的態度依然強硬,因為巴基斯坦從來就沒有承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


    說白了,巴基斯坦可以從阿姆利則撤軍,但是不會從印控克什米爾撤軍。


    幾十年來,巴基斯坦一直認定克什米爾是一個整體,而印巴的停火線,本身並不具備法律效力。


    也就是說,印度通過談判,最多就是讓巴基斯坦從本土撤軍。


    克什米爾?


    顯然,印度必須接受丟掉克什米爾的既成事實。


    其實,巴基斯坦已經展開行動。


    什麽行動?


    驅逐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人,準確的說是信印度教的當地人。


    從巴軍占領斯利那加算起,已有大約300萬克什米爾居民湧入印度的北方邦,而且幾乎全是印度教的信徒。


    印控克什米爾總共才1000多萬人!


    在這些人當中,大部分是***,印度教的信徒還不到400萬。


    也就是說,巴基斯坦已經驅逐了絕大部分印度教的信徒。


    其實,這也是印度一直拒絕跟巴基斯坦進行停戰談判的主要理由。


    為啥?


    驅逐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居民,本身就違反了國際法,造成了人道主義災難,肯定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


    隻是,誰能證明這是巴基斯坦當局所為?


    沒錯,數百萬當地人離開家園,肯定與巴軍有關,畢竟在巴軍占領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之後,才迫使這些人逃亡。


    問題是,巴基斯坦並沒有下達任何驅逐命令。


    用巴基斯坦官方的話來說,這是當地人自行做出的選擇,而且巴基斯坦軍隊一直在努力維持當地秩序。


    對於民眾自發做出的選擇,巴軍沒有權力去幹預與阻止。


    至於人道主義災難,肯定有,但是沒有印度說的那麽嚴重。


    按照巴基斯坦官方公布的資料,在占領區內,巴軍不但負責維持秩序,還在向所有人分發食物等生活用品,並且盡量保證道路暢通無阻,沒有限製民眾的人身自由,也沒有針對民族與信仰做出限製。


    此外,巴軍還向遷徙的民眾提供了必要的幫助。


    換句話說,如果發生了人道主義災難,也是印度的問題,即印度並沒有安頓好湧入北方邦的難民。


    難道隻有克什米爾才有難民?


    要知道,在伯坦果德與阿姆利則都有難民,而且都是已百萬計。


    相對而言,從克什米爾湧出去的難民根本就不算多。


    在伯坦果德,巴軍在撤離之前一直在盡量為難民提供幫助,無條件的救助了很多在戰爭中受傷的平民。


    在阿姆利則,巴軍更是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


    別的不說,巴基斯坦甚至用自己的戰略儲備來進行人道主義救援,幫助難民渡過最為艱難的時期。


    當然,在印度看來,這些都隻是說辭。


    為啥?


    巴基斯坦所做的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保證對克什米爾的控製權,讓占領克什米爾變成既成事實。


    隻是,印度該怎麽辦?


    可惜,印度根本沒有應對之策。


    奪迴克什米爾?


    顯然,在軍事上根本行不通。


    談判?


    隻要印度肯坐下來談判,那麽首先就得接受既成事實,即在現有的局麵上跟巴基斯坦進行談判。


    可見,印度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的結果,也就隻是讓巴基斯坦從阿姆利則撤軍。


    48小時不算多,印度當局該何去何從?


    當天,新德裏、孟買等地就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遊行。


    不是針對巴基斯坦,而是針對印度當局。


    印度當局並沒有兌現之前的承諾,更沒有盡到維護國家領土安全與主權的責任,因此已經喪失了執政資格。


    到了次日,也就是開戰的第99天,新德裏的示威遊行演變成了騷亂。


    雖然印度當局早就做了準備,但是負責維持秩序,準確說是鎮壓騷亂的警察部隊也受到了影響。


    當晚,暴亂已經遍及整個新德裏。


    入夜後不久,印度總理簽署了一道命令,讓部署在郊外的4個旅入城,協助治安部隊平定騷亂。


    可惜,平亂行動迅速演變為武裝衝突。


    到天亮的時候,整個新德裏都變成了火海。


    根據後來的統計,在這場遍及印度首都的暴動中,至少有數萬人喪生,而且大部分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


    當天下午,在安理會的通牒到期前,印度總理宣布接受安理會調停。


    隨後,印度總理簽署命令,讓前線部隊停止一切軍事行動。


    到此,第四次印巴戰爭的大規模交戰階段宣告結束。


    當然,事情還沒有完。


    就在印度總理宣布接受停戰談判之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在北方戰線上,至少有5萬名印軍官兵向巴軍投降。


    為啥?


    這些印軍官兵,特別是高級軍官,都擔心在戰後遭到清洗。


    要知道,在印度曆史上,因為戰敗而遭到清洗的事例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後方的局勢失控,那些發動戰爭的政客很有可能把責任推卸給在前線浴血奮戰的軍人,並且發起針對高級軍官的清洗運動,以此來轉移民眾的憤怒,穩定國內局勢,並且保住自己的政權。


    隻是,現在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強軍火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最強軍火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