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帶著三千多人從山上衝下來,每一個人胯下都有戰馬,畢竟和吐穀渾這樣的遊牧民族戰爭,沒有戰馬是絕對不行的。在這個時候大唐的騎兵衝鋒而下,這是和吐穀渾的戰鬥之中大唐軍隊第一次獲得了地利上的優勢,畢竟之前都是吐穀渾的人從高原上麵衝下來,現在換成了他們。
所有的騎兵全都保持著一種高度緊張的士氣,他們在第一次感受到從高處服俯衝朝著敵人衝下來的感覺是這麽的爽快,所以這些人手中長刀出鞘,然後高舉在頭頂發出一陣陣的歡唿聲,更是讓吐穀渾的士兵感到一陣陣的膽寒。他們這次啊知道大唐軍地之前在他們的衝擊之下還能夠頑強反抗是多麽的紀律嚴明。
這個時候雙方的角色互換,大唐人抓到了吐穀渾的軍隊的爽點,而吐穀渾的軍隊卻發現了自己在大唐軍隊原來的位置是多麽的怯懦。所以雙方的士氣差別更加的巨大,瞬息之間劉偉帶人就直接衝到了吐穀渾的軍隊之中,他的長刀更是直接成為了催命的那一輪彎月一樣。
一陣陣的奪命刀光在劉偉的手中鋪灑而下,每一下刀光閃動都會有吐穀渾的士兵被奪去性命。每一次劉偉的衝鋒身後都會緊跟而上一個大唐的士兵,整個陣形全然不亂,這是一次次的訓練造成的結果,沒有平時流下來的汗水,就不會有現在這一份成果,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東西在流淌,因為他們會感覺自己和周圍的戰友同袍之間的配合默契遠遠超出了之前。這是一次次的磨合之後達到的效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忽然間彼此配合甚好。
當然也不排除有那種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那種天生搭檔,但是更多的軍隊裏麵的人就是那種彼此熟悉了,然後了解了,最後放心了的過程。熟悉之後彼此才能夠將對方列入自己需要保護的名單之中,然後相互之間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最後放心的把自己的後背交給對方。從最開始我保護你到後來我相信你也會保護我,這種轉變。
當然練兵這種事情劉偉隻知道其中的形式,對於其中蘊含的那些原理他是多半都不懂的,隻要好用就行了,懂那麽多原理幹啥?就像是大多數人都會開車,但是真正能夠知道汽車裏麵的那些原理的又有多少?
所以劉偉這個時候全都是抄襲一部分,然後自己想想一部分,按照他了解的那些皮毛進行操練,索性他在突厥草原練了一次,在這裏又練了一次,結果都還算滿意。至少大唐的士兵的服從性是最好的,隻要是長官說的,他們都會一絲不苟的去完成。
這一點後來傳到了倭奴國然後被這些島國人完美的傳承了下去,可是巍巍天朝卻是在那一次次的斷層之中漸漸的流失了這個寶貴的品格。當然在天朝的軍隊裏麵依舊在流傳著,可是在社會上這種東西卻是根本就很少見到了。諸如在後世的網絡之中流傳了一個小故事:一個餐廳裏麵,倭奴國服務員你要求他每一天擦七遍桌子,他會每天都一絲不苟的將那一張桌子擦七遍。不管是不是有灰塵或者髒東西。
但是如果是一個天朝人當服務員,那麽他前幾天會擦七遍,但是到了後來發現這張桌子沒有人吃飯的話,一天到晚都是幹幹淨淨的,擦不擦都無所謂,他就會漸漸地減少擦拭的頻次,甚至到最後會一天都不見得擦上一次。這樣的事情為什麽會發生,是因為我們比倭奴國人聰明,但是我們因為聰明卻讓另一個東西在滋長——那就是惰性。
所以這種流傳千古的美德其實很多都是不得不承認是丟不得的東西。別看擦一張桌子是小事兒,但是第一個就是懶惰,第二個更是關乎到一個人的誠信。你答應了擦七遍桌子,但是最後你卻減少了擦拭的次數,這就是言而無信。所以劉偉在來到大唐之後發現大唐士兵這種情況,對他的觸動是非常深刻的。大唐底層百姓和軍人的淳樸,誠信都讓他感到敬佩。
所以他對這些傷害了大唐百姓的異族更加的痛恨。每一次和異族人交戰,劉偉都是衝鋒在最前麵的一個,因為隻有他給身後的戰士開路之後,才能夠更好的刺穿敵人的防線,然後保全更多的大唐將士的生命安全。劉偉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就是他自以為能夠為大唐百姓做的事兒。
這一次的衝鋒大唐占據了絕對優勢,在這一刻劉偉的長刀直接喝到了吐穀渾的鮮血,讓他感到熱血沸騰,然後殺的更帶勁兒了。整個人就像是虎入羊群一樣,隻要他到達的地方,吐穀渾的軍隊全都像是割草一樣倒下,沒有一個人是他的一合之敵。
戰鬥持續的時間不長,在這個狹長的峽穀一樣的地方,劉偉帶著鄯州的守衛府兵將吐穀渾的軍隊打得是落花流水,更是直接陣斬三千。隻剩下部族兩千人朝著來路不斷地逃竄了迴去。
而在劉偉傳出去捷報之後不久,段誌玄的命令下來了,他詢問劉偉訓練的士兵能否真的上吐穀渾的國土上麵去進行戰鬥,要是可行的話,他決定反攻高原。要讓這一群吐穀渾的蠻夷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為這麽多年飽受邊患困擾的西南大唐百姓收點利息。
劉偉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非常的幹脆的迴答自己可以,他當然相信自己訓練出來的這一批士兵,隻是他雖然幹脆的答應了卻也有著一點疑惑在心頭。那就是自己訓練出來的士兵雖然可以抵抗高原反應了,但是數量卻也不多,和吐穀渾一場戰鬥之後隻剩下三千不足的數量,上了高原能做什麽?
這個疑惑段誌玄很快就給了他解答,因為段誌玄覺得他們現在不適合大規模的反擊,因為絕大多數的大唐士兵還是無法適應高原環境,而劉偉這一幫訓練過的士兵就需要上高原上麵進行破壞,讓吐穀渾的人在高原上活不下去了,到時候他們下來在山腳收拾他們。
所有的騎兵全都保持著一種高度緊張的士氣,他們在第一次感受到從高處服俯衝朝著敵人衝下來的感覺是這麽的爽快,所以這些人手中長刀出鞘,然後高舉在頭頂發出一陣陣的歡唿聲,更是讓吐穀渾的士兵感到一陣陣的膽寒。他們這次啊知道大唐軍地之前在他們的衝擊之下還能夠頑強反抗是多麽的紀律嚴明。
這個時候雙方的角色互換,大唐人抓到了吐穀渾的軍隊的爽點,而吐穀渾的軍隊卻發現了自己在大唐軍隊原來的位置是多麽的怯懦。所以雙方的士氣差別更加的巨大,瞬息之間劉偉帶人就直接衝到了吐穀渾的軍隊之中,他的長刀更是直接成為了催命的那一輪彎月一樣。
一陣陣的奪命刀光在劉偉的手中鋪灑而下,每一下刀光閃動都會有吐穀渾的士兵被奪去性命。每一次劉偉的衝鋒身後都會緊跟而上一個大唐的士兵,整個陣形全然不亂,這是一次次的訓練造成的結果,沒有平時流下來的汗水,就不會有現在這一份成果,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東西在流淌,因為他們會感覺自己和周圍的戰友同袍之間的配合默契遠遠超出了之前。這是一次次的磨合之後達到的效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忽然間彼此配合甚好。
當然也不排除有那種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那種天生搭檔,但是更多的軍隊裏麵的人就是那種彼此熟悉了,然後了解了,最後放心了的過程。熟悉之後彼此才能夠將對方列入自己需要保護的名單之中,然後相互之間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最後放心的把自己的後背交給對方。從最開始我保護你到後來我相信你也會保護我,這種轉變。
當然練兵這種事情劉偉隻知道其中的形式,對於其中蘊含的那些原理他是多半都不懂的,隻要好用就行了,懂那麽多原理幹啥?就像是大多數人都會開車,但是真正能夠知道汽車裏麵的那些原理的又有多少?
所以劉偉這個時候全都是抄襲一部分,然後自己想想一部分,按照他了解的那些皮毛進行操練,索性他在突厥草原練了一次,在這裏又練了一次,結果都還算滿意。至少大唐的士兵的服從性是最好的,隻要是長官說的,他們都會一絲不苟的去完成。
這一點後來傳到了倭奴國然後被這些島國人完美的傳承了下去,可是巍巍天朝卻是在那一次次的斷層之中漸漸的流失了這個寶貴的品格。當然在天朝的軍隊裏麵依舊在流傳著,可是在社會上這種東西卻是根本就很少見到了。諸如在後世的網絡之中流傳了一個小故事:一個餐廳裏麵,倭奴國服務員你要求他每一天擦七遍桌子,他會每天都一絲不苟的將那一張桌子擦七遍。不管是不是有灰塵或者髒東西。
但是如果是一個天朝人當服務員,那麽他前幾天會擦七遍,但是到了後來發現這張桌子沒有人吃飯的話,一天到晚都是幹幹淨淨的,擦不擦都無所謂,他就會漸漸地減少擦拭的頻次,甚至到最後會一天都不見得擦上一次。這樣的事情為什麽會發生,是因為我們比倭奴國人聰明,但是我們因為聰明卻讓另一個東西在滋長——那就是惰性。
所以這種流傳千古的美德其實很多都是不得不承認是丟不得的東西。別看擦一張桌子是小事兒,但是第一個就是懶惰,第二個更是關乎到一個人的誠信。你答應了擦七遍桌子,但是最後你卻減少了擦拭的次數,這就是言而無信。所以劉偉在來到大唐之後發現大唐士兵這種情況,對他的觸動是非常深刻的。大唐底層百姓和軍人的淳樸,誠信都讓他感到敬佩。
所以他對這些傷害了大唐百姓的異族更加的痛恨。每一次和異族人交戰,劉偉都是衝鋒在最前麵的一個,因為隻有他給身後的戰士開路之後,才能夠更好的刺穿敵人的防線,然後保全更多的大唐將士的生命安全。劉偉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就是他自以為能夠為大唐百姓做的事兒。
這一次的衝鋒大唐占據了絕對優勢,在這一刻劉偉的長刀直接喝到了吐穀渾的鮮血,讓他感到熱血沸騰,然後殺的更帶勁兒了。整個人就像是虎入羊群一樣,隻要他到達的地方,吐穀渾的軍隊全都像是割草一樣倒下,沒有一個人是他的一合之敵。
戰鬥持續的時間不長,在這個狹長的峽穀一樣的地方,劉偉帶著鄯州的守衛府兵將吐穀渾的軍隊打得是落花流水,更是直接陣斬三千。隻剩下部族兩千人朝著來路不斷地逃竄了迴去。
而在劉偉傳出去捷報之後不久,段誌玄的命令下來了,他詢問劉偉訓練的士兵能否真的上吐穀渾的國土上麵去進行戰鬥,要是可行的話,他決定反攻高原。要讓這一群吐穀渾的蠻夷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為這麽多年飽受邊患困擾的西南大唐百姓收點利息。
劉偉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非常的幹脆的迴答自己可以,他當然相信自己訓練出來的這一批士兵,隻是他雖然幹脆的答應了卻也有著一點疑惑在心頭。那就是自己訓練出來的士兵雖然可以抵抗高原反應了,但是數量卻也不多,和吐穀渾一場戰鬥之後隻剩下三千不足的數量,上了高原能做什麽?
這個疑惑段誌玄很快就給了他解答,因為段誌玄覺得他們現在不適合大規模的反擊,因為絕大多數的大唐士兵還是無法適應高原環境,而劉偉這一幫訓練過的士兵就需要上高原上麵進行破壞,讓吐穀渾的人在高原上活不下去了,到時候他們下來在山腳收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