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嶺南兩廣地區,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熾烈的驕陽如火,讓整個人就像是置身字啊烤箱裏麵一樣,所有人都巴不得龜縮在陰涼地裏麵。
頂著如火的驕陽,劉偉穿著一身粗布麻衣,正在田地裏麵忙活著。一塊大約一百平米左右的水田,此時被徹底的弄的非常平整,全都是一層肥沃的土壤覆蓋著,並且還弄了一些發酵過後的五穀輪迴之後的農家肥。
這些東西全都均勻地潑灑在這一片土地裏麵,劉偉這是在準備培育秧苗了,從中南半島弄迴來的占城稻,在這個時候被他已經用水浸泡生出了氣生根了。馬上就要進行撒種,培育出秧苗然後種植下去。
劉偉按照後世一知半解的方法進行水稻種植,這比起這個時代的種植方式要詳盡了許多。可以說是徹底的顛覆了種植的方式,這個時代不管是中原地區還是在別的地方,種植莊稼都是直接將種子撒進地裏然後就等著收獲了。
當然中原地區會進行除草除蟲的工作,而像他們之前去的安南,交趾這些地方的土人,更是刀耕火種的方式,直接在地上刨個坑,然後丟下種子,最後長成什麽樣就是什麽樣。什麽清除雜草,消滅害蟲這些事情,還是算了吧,那些土人還沒有這樣的心思。
所以當劉偉第一次拿出自己編撰出來的種植方法準備推廣的時候,不管是馮盎還是他手下挑選出來的農事專家都覺得這不是在種地,這是在伺候皇家園林之中的盆栽。什麽時候需要進行除草,什麽時候需要追加肥料,什麽時候需要進行觀察有麽有病蟲害。
這些事情對於他們來講都有點過於精細了,一群人都感覺有點太繁瑣了。相對於種植方式的有些不解而言,劉偉設計出來的曲轅犁卻讓馮盎手下的農事專家非常的驚訝,這東西對於一個研究了半輩子的農業種植的人來講,確實是一件神器。
當然劉偉這份培育秧苗,然後插秧,管理,收獲的流程,在他的堅持下,以及馮盎大力支持下還是得以落實下去,整個兩廣地區,第一次開始了大麵積的規範化的農業生產活動。
兩廣地區現在並不像後世那樣繁華,當然這裏也有著很多的深山密林,所以種植水稻的區域並不是很大,隻有兩萬多接近三萬畝的土地適合改造成水田。
馮盎在嶺南的影響力在這個時候就看的出來了,整個人推行水稻種植,對於種植了很多年的小麥的農民來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種新的農作物在沒有經過小範圍實驗的情況下直接一下子上來就大麵積種植,要不是馮盎的威望在這裏進行擔保,還真的沒有人願意去冒這個險。
而馮盎為何又願意給劉偉做擔保,這其中卻是有著劉偉和馮盎之間的一個約定在其中,馮盎當初和劉偉比試箭術,劉偉提出了這個條件,當時馮盎並不願意用整個兩廣地區的百姓的利益來作為自己的賭注,可是劉偉提出了讓他難以拒絕的條件。最後馮盎還是頂住了壓力給劉偉做了這麽一個擔保。
所以現在劉偉在田裏幹活的時候,馮盎都要在邊上看著,此時也是如此,見到一位國侯正兒八經的在幹農活,對於馮盎來講也是一件非常賞心悅目的事情。
這不是李二他們做的春分祭天時候的表演性質的東西,李唐重視農桑,所以沒到春分時節,驚蟄春雷響起的時候,皇室會帶著文武群臣進行祭天大典,然後傷到李二,下到城長安門官都會治安龍首原上麵選定的那些天地裏麵進行耕作。隻不過這些耕作究竟是怎麽迴事大家都清楚。
李二還好一點,他的老爹李淵在位的時候,就是隨便掄兩下鋤頭,然後撒一把麥子在地裏麵就是祭天儀式了,而文武群臣在那個時候也是做樣子的居多。到了李二上來,這次啊改變了許多,李二會親自拉著犁頭耕地,然後長孫皇後扶犁,太子李承乾撒種,後麵的三皇子恪掩土,四皇子泰澆水。
而勳貴之家都會分配兩道三畝地,這些地要讓家主帶著家中正妻,男丁親身上陣耕種,還要種完才行。這樣算下來大唐的統治集團其實每家每戶都是會親自種地的。
隻是這些人隻管著種下去,到時候秋天的時候長得最好的絕對是李二自己中的那一塊地,隻不過其中究竟是怎麽迴事,大家都很清楚。
當然這一切都是引申出來的想法,劉偉在幹活的同時腦袋裏麵胡思亂想而已,他此時將已經生根發芽了的占城稻種子撒了下去,這要求撒的非常的均勻,不然的話長出來的秧苗就會有的地方非常擁擠,有的地方非常稀疏。
撒好了種子之後,因為是七月的天氣,這個時候並不需要覆蓋住種子,隻需要讓它們露天生長起來就好,當然要是在初春時節還是需要進行覆蓋一些秸稈之類的東西,用來進行保暖。
當然這是因為這個時代並沒有什麽聚酯乙烯之類的塑料橡膠薄膜。其實那玩意兒才是最好的覆蓋秧苗的保暖之物。
劉偉使用的是自己在後世見過的方法,這種方法培育出來的是旱秧,這一塊雖然說是水田,但是培育秧苗的地方並不是在水田裏麵,而是在旁邊的一塊土地上,隻要定期灑水就可以保證秧苗的生長。
培育秧苗也是兩種不同的方法,當然劉偉沒有見過真正的水秧是怎樣培育出來的,反正隻要讓秧苗長大,然後在是來公分高的時候,移栽進入水田裏麵就是了,這些都已經記錄在了劉偉弄出來的那一本水稻種植注意事項大全裏麵了。
至於這一本記錄怎樣種植水稻的書在今後的歲月之中會不會成為什麽齊民要術之類的一樣的農家經典,這一點劉偉就不敢保證了。當然能夠成為經典是最好的,這樣劉偉也能夠名傳千古,哪怕他注定了會在大唐的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頂著如火的驕陽,劉偉穿著一身粗布麻衣,正在田地裏麵忙活著。一塊大約一百平米左右的水田,此時被徹底的弄的非常平整,全都是一層肥沃的土壤覆蓋著,並且還弄了一些發酵過後的五穀輪迴之後的農家肥。
這些東西全都均勻地潑灑在這一片土地裏麵,劉偉這是在準備培育秧苗了,從中南半島弄迴來的占城稻,在這個時候被他已經用水浸泡生出了氣生根了。馬上就要進行撒種,培育出秧苗然後種植下去。
劉偉按照後世一知半解的方法進行水稻種植,這比起這個時代的種植方式要詳盡了許多。可以說是徹底的顛覆了種植的方式,這個時代不管是中原地區還是在別的地方,種植莊稼都是直接將種子撒進地裏然後就等著收獲了。
當然中原地區會進行除草除蟲的工作,而像他們之前去的安南,交趾這些地方的土人,更是刀耕火種的方式,直接在地上刨個坑,然後丟下種子,最後長成什麽樣就是什麽樣。什麽清除雜草,消滅害蟲這些事情,還是算了吧,那些土人還沒有這樣的心思。
所以當劉偉第一次拿出自己編撰出來的種植方法準備推廣的時候,不管是馮盎還是他手下挑選出來的農事專家都覺得這不是在種地,這是在伺候皇家園林之中的盆栽。什麽時候需要進行除草,什麽時候需要追加肥料,什麽時候需要進行觀察有麽有病蟲害。
這些事情對於他們來講都有點過於精細了,一群人都感覺有點太繁瑣了。相對於種植方式的有些不解而言,劉偉設計出來的曲轅犁卻讓馮盎手下的農事專家非常的驚訝,這東西對於一個研究了半輩子的農業種植的人來講,確實是一件神器。
當然劉偉這份培育秧苗,然後插秧,管理,收獲的流程,在他的堅持下,以及馮盎大力支持下還是得以落實下去,整個兩廣地區,第一次開始了大麵積的規範化的農業生產活動。
兩廣地區現在並不像後世那樣繁華,當然這裏也有著很多的深山密林,所以種植水稻的區域並不是很大,隻有兩萬多接近三萬畝的土地適合改造成水田。
馮盎在嶺南的影響力在這個時候就看的出來了,整個人推行水稻種植,對於種植了很多年的小麥的農民來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種新的農作物在沒有經過小範圍實驗的情況下直接一下子上來就大麵積種植,要不是馮盎的威望在這裏進行擔保,還真的沒有人願意去冒這個險。
而馮盎為何又願意給劉偉做擔保,這其中卻是有著劉偉和馮盎之間的一個約定在其中,馮盎當初和劉偉比試箭術,劉偉提出了這個條件,當時馮盎並不願意用整個兩廣地區的百姓的利益來作為自己的賭注,可是劉偉提出了讓他難以拒絕的條件。最後馮盎還是頂住了壓力給劉偉做了這麽一個擔保。
所以現在劉偉在田裏幹活的時候,馮盎都要在邊上看著,此時也是如此,見到一位國侯正兒八經的在幹農活,對於馮盎來講也是一件非常賞心悅目的事情。
這不是李二他們做的春分祭天時候的表演性質的東西,李唐重視農桑,所以沒到春分時節,驚蟄春雷響起的時候,皇室會帶著文武群臣進行祭天大典,然後傷到李二,下到城長安門官都會治安龍首原上麵選定的那些天地裏麵進行耕作。隻不過這些耕作究竟是怎麽迴事大家都清楚。
李二還好一點,他的老爹李淵在位的時候,就是隨便掄兩下鋤頭,然後撒一把麥子在地裏麵就是祭天儀式了,而文武群臣在那個時候也是做樣子的居多。到了李二上來,這次啊改變了許多,李二會親自拉著犁頭耕地,然後長孫皇後扶犁,太子李承乾撒種,後麵的三皇子恪掩土,四皇子泰澆水。
而勳貴之家都會分配兩道三畝地,這些地要讓家主帶著家中正妻,男丁親身上陣耕種,還要種完才行。這樣算下來大唐的統治集團其實每家每戶都是會親自種地的。
隻是這些人隻管著種下去,到時候秋天的時候長得最好的絕對是李二自己中的那一塊地,隻不過其中究竟是怎麽迴事,大家都很清楚。
當然這一切都是引申出來的想法,劉偉在幹活的同時腦袋裏麵胡思亂想而已,他此時將已經生根發芽了的占城稻種子撒了下去,這要求撒的非常的均勻,不然的話長出來的秧苗就會有的地方非常擁擠,有的地方非常稀疏。
撒好了種子之後,因為是七月的天氣,這個時候並不需要覆蓋住種子,隻需要讓它們露天生長起來就好,當然要是在初春時節還是需要進行覆蓋一些秸稈之類的東西,用來進行保暖。
當然這是因為這個時代並沒有什麽聚酯乙烯之類的塑料橡膠薄膜。其實那玩意兒才是最好的覆蓋秧苗的保暖之物。
劉偉使用的是自己在後世見過的方法,這種方法培育出來的是旱秧,這一塊雖然說是水田,但是培育秧苗的地方並不是在水田裏麵,而是在旁邊的一塊土地上,隻要定期灑水就可以保證秧苗的生長。
培育秧苗也是兩種不同的方法,當然劉偉沒有見過真正的水秧是怎樣培育出來的,反正隻要讓秧苗長大,然後在是來公分高的時候,移栽進入水田裏麵就是了,這些都已經記錄在了劉偉弄出來的那一本水稻種植注意事項大全裏麵了。
至於這一本記錄怎樣種植水稻的書在今後的歲月之中會不會成為什麽齊民要術之類的一樣的農家經典,這一點劉偉就不敢保證了。當然能夠成為經典是最好的,這樣劉偉也能夠名傳千古,哪怕他注定了會在大唐的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