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馬車蹭到了家門口,尾隨的人才不得不停下腳步,但還有人拉著迎出門兒來的劉婆子問東問西。
劉婆子歎息道,“這晚晌飯都做得了,反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咱們迴頭再嘮,家去吧,都先家去吧!”眾人又等了好大一會兒,這才漸漸地散了。
這場因秦大川和殷氏歸來,自發舉行的另類“歡迎儀式”好歹算是告一段落了。
不過,因秦大川和殷氏的出現,對雙嶺村、雙嶺鎮乃至周邊地區的人們來說,這注定是個讓很多人都無眠的夜晚,他們不約而同地聚集起來,議論著這件事兒,哪怕,決定權並不在他們的手中。
秦大川和殷氏一進門,差點認不出他們曾住了二十多年的院子,倒不是這院子有多豪華、氣派,而是由內而外地透著舒適和溫馨,當然了,好也是真好,那擴大了一倍都不止的後院,那在夕陽下五光十色的石板房頂,錚明瓦亮的琉璃窗,那一間間新建的屋子,新開出來的菜地、狗窩……
沐浴更衣後,殷氏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個要求,“我……我能看看這院子不?在院子裏就行,我不進屋去!”
見到這樣的殷氏,聽著這樣的話,劉婆子心裏也說不出是什麽滋味兒,隻是眼眶紅了又紅,“旁的屋子,我們說了不算,我們住的屋子,你可以進去看看!”
前院的變化不大,除了換了屋頂和琉璃窗,並修了幾間清露特別設計的那種和屋子連在一處的淨房外,其餘的一點都沒動,主要是秦大川當年,也是想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房子的質量相當好,清露買下後,樂得省錢、省事兒。
做為下人,劉婆子夫婦和兩個小太監,是沒資格住正房的,但住得也很不錯,並不是後院,而是前院西廂房,就是原來秦懷禮和秦懷恩住的那兩套。
聽清露說這院子隨便住時,兩個小太監二話不說就選了秦懷恩原來的屋子,住進去後,樂得跟撿了金元寶似的,當然了,特別羨慕他們的大有人在,平日裏有事兒沒事,大家都願意來他們的屋子串門,說起那些舊事,個個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吃飯時,秦大川和殷氏不僅堅決不上桌兒,還連家裏的餐具都不敢用,就捧著他們自己的那隻破碗裝了一些菜,還千恩萬謝的,使得原本對他們怒目而視的兩個小太監都心酸了起來。
晚上睡覺時,劉婆子說,“這麽著也不是個事兒。”秦大川和殷氏說什麽也不肯住在屋子裏,不是前院的廂房,這樣的屋子,老許和劉婆子也沒權力讓他們住,而是後院那原本給下人們住的屋子,不僅沒拆,還又修了修,現在當成了雜物間。
老許點頭,“可不是,那柴棚也就住這幾天。”沒有取暖的設備,用不了一個月就能凍死人了。
卻不知道,秦大川和殷氏在寬敞的柴棚中,看著身上穿的劉婆子和老許的舊衣,和地上鋪的劉婆子為他們準備的舊鋪蓋,手裏捧著熱乎乎帶肉的菜,拿著軟軟的兩合麵大饅頭,已激動得滿臉淚水了。
殷氏抹了一把淚說,“真沒想到,末了,末了,我們還是享了大郎的福了……”她自己生了五個孩子,卻沒一個得濟的,反倒是這個收養的,轉來轉去還是莫名其妙地幫上了他們。
“嚇!”秦大川悄聲道,“別亂說!大郎可不是現下咱們能叫的了,得叫‘伯爺’,看到大門口那對石獅子沒有?那可不是什麽人家都能敢擺的,那是有規製的,這不,平常日子,這些人都走後門。”去了一趟京城,他也算是長了點見識的。
殷氏聽了連連點頭,和秦大川推讓著,把飯菜都吃盡了,又去井邊洗了碗,這才躺到幹草墊成的“床”上,舒舒服服地歎了一口氣,“我這輩子,重來沒這麽踏實過。”
是的,“踏實”,就是這種感覺,秦大川深以為然。年少的他為了吃飽肚子日|日掙紮,上了戰場,那就更不用說,一閉上眼睛就是血肉橫飛噩夢連連,後來就算吞了秦懷恩的銀子,過上了好日子,他的心裏卻一直隱藏著那個見不得人的“秘密”。
反倒是現在,所有的過錯都被人知道了,該受的懲罰,他也願意承受,心裏徹底地放鬆了下來。
第二天,老許叫人給秦大川和殷氏搭了一間屋子,這屋子的選址非常有意思。
自打買下了秦大川的院子後,清露就命人將上山的步行路,和院子的後院連了起來,反正這兩個地方,離得本來就近,大約十多米的樣子。
“這樣,你們就可以在院子裏看大門了,”清露那時交代老許夫婦,“再把這後門擴一擴,方便進車馬,路兩邊修的圍牆上也要都開門兒,打通,一個走車,一個走人,算了,門都開得大一點吧,最好都能走車!”收山時,拉貨的大車就能直接停在這裏裝貨了,很方便。
這樣一來,路兩邊的圍牆和圈山的圍牆,就形成了一個夾角,按道理說,這塊地方是不屬於清露的,但村裏的風俗就是,誰家院牆左右的地方,就歸誰家,所以不管清露用還是不用,大家都默認了這地方是山上的。
劉婆子說,“在這個地方搭個屋子,旁人不敢來,山上也不會說什麽!”
秦大川連聲說,“不用,不用,這可使不得……”臉上的淚水止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他做夢也沒想到,到了這個時候,他還會有這麽好的“家園”。
蓋的屋子不大,隻有左右兩間,進門是灶台,右手邊掀了簾子就是裏屋,一鋪大炕就占了裏屋的一半麵積,嗯,就跟清露最初時住的,山上的小木屋差不多大小,隻不過是沒有院子。
這地方兩邊都是牆,地麵是清露早就鋪好的青石路,建築材料都是現成的,山上有的是,老許給栓子爹交了銀子,就可以用了,老許的號召力也著實不錯,二十來個漢子,不過是一天的功夫兒,小屋子就蓋好了。
劉婆子歎息道,“這晚晌飯都做得了,反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咱們迴頭再嘮,家去吧,都先家去吧!”眾人又等了好大一會兒,這才漸漸地散了。
這場因秦大川和殷氏歸來,自發舉行的另類“歡迎儀式”好歹算是告一段落了。
不過,因秦大川和殷氏的出現,對雙嶺村、雙嶺鎮乃至周邊地區的人們來說,這注定是個讓很多人都無眠的夜晚,他們不約而同地聚集起來,議論著這件事兒,哪怕,決定權並不在他們的手中。
秦大川和殷氏一進門,差點認不出他們曾住了二十多年的院子,倒不是這院子有多豪華、氣派,而是由內而外地透著舒適和溫馨,當然了,好也是真好,那擴大了一倍都不止的後院,那在夕陽下五光十色的石板房頂,錚明瓦亮的琉璃窗,那一間間新建的屋子,新開出來的菜地、狗窩……
沐浴更衣後,殷氏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個要求,“我……我能看看這院子不?在院子裏就行,我不進屋去!”
見到這樣的殷氏,聽著這樣的話,劉婆子心裏也說不出是什麽滋味兒,隻是眼眶紅了又紅,“旁的屋子,我們說了不算,我們住的屋子,你可以進去看看!”
前院的變化不大,除了換了屋頂和琉璃窗,並修了幾間清露特別設計的那種和屋子連在一處的淨房外,其餘的一點都沒動,主要是秦大川當年,也是想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房子的質量相當好,清露買下後,樂得省錢、省事兒。
做為下人,劉婆子夫婦和兩個小太監,是沒資格住正房的,但住得也很不錯,並不是後院,而是前院西廂房,就是原來秦懷禮和秦懷恩住的那兩套。
聽清露說這院子隨便住時,兩個小太監二話不說就選了秦懷恩原來的屋子,住進去後,樂得跟撿了金元寶似的,當然了,特別羨慕他們的大有人在,平日裏有事兒沒事,大家都願意來他們的屋子串門,說起那些舊事,個個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吃飯時,秦大川和殷氏不僅堅決不上桌兒,還連家裏的餐具都不敢用,就捧著他們自己的那隻破碗裝了一些菜,還千恩萬謝的,使得原本對他們怒目而視的兩個小太監都心酸了起來。
晚上睡覺時,劉婆子說,“這麽著也不是個事兒。”秦大川和殷氏說什麽也不肯住在屋子裏,不是前院的廂房,這樣的屋子,老許和劉婆子也沒權力讓他們住,而是後院那原本給下人們住的屋子,不僅沒拆,還又修了修,現在當成了雜物間。
老許點頭,“可不是,那柴棚也就住這幾天。”沒有取暖的設備,用不了一個月就能凍死人了。
卻不知道,秦大川和殷氏在寬敞的柴棚中,看著身上穿的劉婆子和老許的舊衣,和地上鋪的劉婆子為他們準備的舊鋪蓋,手裏捧著熱乎乎帶肉的菜,拿著軟軟的兩合麵大饅頭,已激動得滿臉淚水了。
殷氏抹了一把淚說,“真沒想到,末了,末了,我們還是享了大郎的福了……”她自己生了五個孩子,卻沒一個得濟的,反倒是這個收養的,轉來轉去還是莫名其妙地幫上了他們。
“嚇!”秦大川悄聲道,“別亂說!大郎可不是現下咱們能叫的了,得叫‘伯爺’,看到大門口那對石獅子沒有?那可不是什麽人家都能敢擺的,那是有規製的,這不,平常日子,這些人都走後門。”去了一趟京城,他也算是長了點見識的。
殷氏聽了連連點頭,和秦大川推讓著,把飯菜都吃盡了,又去井邊洗了碗,這才躺到幹草墊成的“床”上,舒舒服服地歎了一口氣,“我這輩子,重來沒這麽踏實過。”
是的,“踏實”,就是這種感覺,秦大川深以為然。年少的他為了吃飽肚子日|日掙紮,上了戰場,那就更不用說,一閉上眼睛就是血肉橫飛噩夢連連,後來就算吞了秦懷恩的銀子,過上了好日子,他的心裏卻一直隱藏著那個見不得人的“秘密”。
反倒是現在,所有的過錯都被人知道了,該受的懲罰,他也願意承受,心裏徹底地放鬆了下來。
第二天,老許叫人給秦大川和殷氏搭了一間屋子,這屋子的選址非常有意思。
自打買下了秦大川的院子後,清露就命人將上山的步行路,和院子的後院連了起來,反正這兩個地方,離得本來就近,大約十多米的樣子。
“這樣,你們就可以在院子裏看大門了,”清露那時交代老許夫婦,“再把這後門擴一擴,方便進車馬,路兩邊修的圍牆上也要都開門兒,打通,一個走車,一個走人,算了,門都開得大一點吧,最好都能走車!”收山時,拉貨的大車就能直接停在這裏裝貨了,很方便。
這樣一來,路兩邊的圍牆和圈山的圍牆,就形成了一個夾角,按道理說,這塊地方是不屬於清露的,但村裏的風俗就是,誰家院牆左右的地方,就歸誰家,所以不管清露用還是不用,大家都默認了這地方是山上的。
劉婆子說,“在這個地方搭個屋子,旁人不敢來,山上也不會說什麽!”
秦大川連聲說,“不用,不用,這可使不得……”臉上的淚水止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他做夢也沒想到,到了這個時候,他還會有這麽好的“家園”。
蓋的屋子不大,隻有左右兩間,進門是灶台,右手邊掀了簾子就是裏屋,一鋪大炕就占了裏屋的一半麵積,嗯,就跟清露最初時住的,山上的小木屋差不多大小,隻不過是沒有院子。
這地方兩邊都是牆,地麵是清露早就鋪好的青石路,建築材料都是現成的,山上有的是,老許給栓子爹交了銀子,就可以用了,老許的號召力也著實不錯,二十來個漢子,不過是一天的功夫兒,小屋子就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