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子也是個聽話的,也是,有清露和秦懷恩,加上栓子爹娘管著,栓子每天除了幹活兒,就是遛馬、練功夫,吃酒賭錢等見不得人的嗜好,幹脆連想都不要想,他能有什麽花銷?!
結果,這林林總總地算下來,劉秀芬手頭竟然也有差不多一百兩銀子了,再加上清露預支給她的一百兩,哎呀呀,按照現在的地價來算,這就是十六、七畝的上等田啊,想到原來自己和小地主之間隻差了一張地契,劉秀芬不淡定了,收好了銀子,往裏正家走去。
裏正家裏,眾人正要散了,可劉秀芬一來,說了自己的打算,尤其是說了這是清露出的主意後,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再想想,清露自己率先買了那麽多的地,這榜樣的作用實在太厲害了,現在小嶺村人那就是把清露當成神啊!
再說,買地啊,這絕對是件再好不過的事兒了,現在這麽好的機會就在眼前,大家怎麽可能不動心呢?!
很多人都坐不住了,不為旁的,就想迴家也像劉秀芬那樣點數下銀子,然後去買地。
裏正人老成精,一看這種形勢,馬上說,“既然大家夥兒都有這個想法兒,要我說,咱們這麽買不成,咱們應該合起夥來買,這樣才能講下價錢來,旁的不說,至少抽水銀子能省就省!”他剛看完清露和秦懷仁之間的交易,在震驚之餘,也學到了不少。
現在小嶺村有錢人可不少,高收入的狩獵隊員們就不用說了,還有個別像裏正和劉石頭這樣,緊跟山上賺了活錢的,這要是全村子的人都買起地來,小嶺村周圍的地價絕對會些變化的。
大家都覺得裏正說的對。
“這樣兒,大家夥先迴家商量商量,打算花多少銀子,再報個數目,迴頭咱一道去買,相互間也好照應著些,哦,對了,若是有買了地後想遷戶籍的,也提前知會一聲兒,我心裏有個數兒,省得到時候麻煩。”以往的習慣,一般都是人隨地走,可偏偏現在的小嶺村,隻有多餘的人口,沒一家張羅賣地的。
劉石頭笑了,“快得了吧,裏正,哪會有人遷戶籍啊,為了留下來,連地都不想買的,恐怕都得有。我看呐,咱還是想想,怎麽把糧食變成銀子使吧!”現在的小嶺村存了糧食的人家,可比存銀子的多多了。
劉石頭的話,得到了眾人的響應,“秦爺和太太都置辦了這麽多地打算常住了,除非得了失心瘋,哪會有人想走啊,裏正,前陣子不是你說,咱村不讓外來人落戶了嗎?”
一個村子的人口承載量畢竟是有限的,若不是清露買了這兩座山頭,秦懷恩組織了狩獵隊,山上又開了個手工作坊,安排了很多富餘的壯勞力,現在這些人口,都要養不活了。
“對,對,”裏正連連點頭,“這話是我說的,我尋思著咱村這人太多了,現在日子又過得好,老人們身體康健,今年你們個個忙著娶媳婦,明天還指不定有多少娃娃生下來呢,這要是不控製,連宅子都沒地方建嘍!”
裏正又笑道,“我這不是因覺得人多,才問問嘛,沒想到你們個頂個的猴精,”指著劉石頭說,“你小子,腦子轉的就是快,總能想到旁人前頭去,我是這麽想的,現在這糧食和銀子一樣花用,尤其是咱村這糧食。”那可是低價的高粱和麥粒子。
“到買地的時候,咱可以先問問人家,想要銀子給銀子,想要糧食咱就給糧食,我倒是覺得,說不定這糧食比銀子還好使呢,若是不缺糧,誰還會賣地啊?!”裏正眼中的精光一閃而過,“等下你們報數目,也把銀子和糧食分開了報,我心裏就有數了。”
眾人各自迴家,到了此時,小嶺村人抱團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無論做什麽,都很齊心,沒一個拖後腿兒的。
全村人唯一一戶全出銀子的人家,就是栓子和劉秀芬,他們出的銀子數量很驚人,共三百五十兩,很多人還記得八、九個月前,他們兩家過的溫飽難繼的日子,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劉秀芬手中多出來的那一百五十多兩銀子,是兩家的三位老人給湊的,聽到劉秀芬的耳朵裏,倒也不多,畢竟,他們三個的賣身銀子就有九十兩了,再加上這些日子的月例和賞賜,也就這麽多了。
劉秀芬先是推辭,覺得既然是三家出的銀子,買的地就該記在三家各自的名下。
栓子爹連連擺手,“說什麽呢?我和你娘現在過的日子就夠好的了,留銀子留地有啥用?不給兒孫給誰?再說,當初你們成親,我們家可是一點聘禮都沒出的,辦得再好,那都是太太的銀子,可太太若是不看在秀芬的麵子上,怎麽會出這份銀子?!我們這心裏,有數啊!”
栓子爹這話說得非常到位,這也和清露平日裏的表現有關,為了報答劉家母女在關鍵時刻對自己的救命之恩,清露毫不掩飾地告訴所有人,雇用栓子的一家,完全是為了劉秀芬,換句話說,不管劉秀芬嫁給誰,她都會買下來的。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劉秀芬在下人中的地位也是最高的,各種待遇始終壓其他人一頭,連名頭都是有的:劉秀芬是清露的內院管事媽媽。
全家人早就發現了這一點,最明顯的就是這次,買地的事兒是清露單獨提點劉秀芬的,一百兩銀子也是清露直接借給劉秀芬個人的。
清露始終忘不了,那個在土路上,迎著老許的鞭子,卻始終不肯鬆開她的手,和她一道奔跑的少女,忘不了在失去了秦懷恩這個心愛之人後,對清露依然報有善意的劉秀芬。
清露總是不自覺地用各種方法迴報,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
這次借給劉秀芬的一百兩銀子,最後清露也沒有要劉秀芬還,更沒從她的月例中扣,而是在她生下孩子時,除了送了一個長命鎖外,將這筆銀子當成了給孩子的體己。
結果,這林林總總地算下來,劉秀芬手頭竟然也有差不多一百兩銀子了,再加上清露預支給她的一百兩,哎呀呀,按照現在的地價來算,這就是十六、七畝的上等田啊,想到原來自己和小地主之間隻差了一張地契,劉秀芬不淡定了,收好了銀子,往裏正家走去。
裏正家裏,眾人正要散了,可劉秀芬一來,說了自己的打算,尤其是說了這是清露出的主意後,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再想想,清露自己率先買了那麽多的地,這榜樣的作用實在太厲害了,現在小嶺村人那就是把清露當成神啊!
再說,買地啊,這絕對是件再好不過的事兒了,現在這麽好的機會就在眼前,大家怎麽可能不動心呢?!
很多人都坐不住了,不為旁的,就想迴家也像劉秀芬那樣點數下銀子,然後去買地。
裏正人老成精,一看這種形勢,馬上說,“既然大家夥兒都有這個想法兒,要我說,咱們這麽買不成,咱們應該合起夥來買,這樣才能講下價錢來,旁的不說,至少抽水銀子能省就省!”他剛看完清露和秦懷仁之間的交易,在震驚之餘,也學到了不少。
現在小嶺村有錢人可不少,高收入的狩獵隊員們就不用說了,還有個別像裏正和劉石頭這樣,緊跟山上賺了活錢的,這要是全村子的人都買起地來,小嶺村周圍的地價絕對會些變化的。
大家都覺得裏正說的對。
“這樣兒,大家夥先迴家商量商量,打算花多少銀子,再報個數目,迴頭咱一道去買,相互間也好照應著些,哦,對了,若是有買了地後想遷戶籍的,也提前知會一聲兒,我心裏有個數兒,省得到時候麻煩。”以往的習慣,一般都是人隨地走,可偏偏現在的小嶺村,隻有多餘的人口,沒一家張羅賣地的。
劉石頭笑了,“快得了吧,裏正,哪會有人遷戶籍啊,為了留下來,連地都不想買的,恐怕都得有。我看呐,咱還是想想,怎麽把糧食變成銀子使吧!”現在的小嶺村存了糧食的人家,可比存銀子的多多了。
劉石頭的話,得到了眾人的響應,“秦爺和太太都置辦了這麽多地打算常住了,除非得了失心瘋,哪會有人想走啊,裏正,前陣子不是你說,咱村不讓外來人落戶了嗎?”
一個村子的人口承載量畢竟是有限的,若不是清露買了這兩座山頭,秦懷恩組織了狩獵隊,山上又開了個手工作坊,安排了很多富餘的壯勞力,現在這些人口,都要養不活了。
“對,對,”裏正連連點頭,“這話是我說的,我尋思著咱村這人太多了,現在日子又過得好,老人們身體康健,今年你們個個忙著娶媳婦,明天還指不定有多少娃娃生下來呢,這要是不控製,連宅子都沒地方建嘍!”
裏正又笑道,“我這不是因覺得人多,才問問嘛,沒想到你們個頂個的猴精,”指著劉石頭說,“你小子,腦子轉的就是快,總能想到旁人前頭去,我是這麽想的,現在這糧食和銀子一樣花用,尤其是咱村這糧食。”那可是低價的高粱和麥粒子。
“到買地的時候,咱可以先問問人家,想要銀子給銀子,想要糧食咱就給糧食,我倒是覺得,說不定這糧食比銀子還好使呢,若是不缺糧,誰還會賣地啊?!”裏正眼中的精光一閃而過,“等下你們報數目,也把銀子和糧食分開了報,我心裏就有數了。”
眾人各自迴家,到了此時,小嶺村人抱團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無論做什麽,都很齊心,沒一個拖後腿兒的。
全村人唯一一戶全出銀子的人家,就是栓子和劉秀芬,他們出的銀子數量很驚人,共三百五十兩,很多人還記得八、九個月前,他們兩家過的溫飽難繼的日子,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劉秀芬手中多出來的那一百五十多兩銀子,是兩家的三位老人給湊的,聽到劉秀芬的耳朵裏,倒也不多,畢竟,他們三個的賣身銀子就有九十兩了,再加上這些日子的月例和賞賜,也就這麽多了。
劉秀芬先是推辭,覺得既然是三家出的銀子,買的地就該記在三家各自的名下。
栓子爹連連擺手,“說什麽呢?我和你娘現在過的日子就夠好的了,留銀子留地有啥用?不給兒孫給誰?再說,當初你們成親,我們家可是一點聘禮都沒出的,辦得再好,那都是太太的銀子,可太太若是不看在秀芬的麵子上,怎麽會出這份銀子?!我們這心裏,有數啊!”
栓子爹這話說得非常到位,這也和清露平日裏的表現有關,為了報答劉家母女在關鍵時刻對自己的救命之恩,清露毫不掩飾地告訴所有人,雇用栓子的一家,完全是為了劉秀芬,換句話說,不管劉秀芬嫁給誰,她都會買下來的。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劉秀芬在下人中的地位也是最高的,各種待遇始終壓其他人一頭,連名頭都是有的:劉秀芬是清露的內院管事媽媽。
全家人早就發現了這一點,最明顯的就是這次,買地的事兒是清露單獨提點劉秀芬的,一百兩銀子也是清露直接借給劉秀芬個人的。
清露始終忘不了,那個在土路上,迎著老許的鞭子,卻始終不肯鬆開她的手,和她一道奔跑的少女,忘不了在失去了秦懷恩這個心愛之人後,對清露依然報有善意的劉秀芬。
清露總是不自覺地用各種方法迴報,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
這次借給劉秀芬的一百兩銀子,最後清露也沒有要劉秀芬還,更沒從她的月例中扣,而是在她生下孩子時,除了送了一個長命鎖外,將這筆銀子當成了給孩子的體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