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的預感是正確的。
被他假定為硝酸鈉鉀的東西,確實無法通過加熱再冷卻的方法從氯化鈉中析出,或者說,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不行。——他足足重複了七八遍加熱冷卻的步驟,才勉強將這種東西析出個七七八八。
實驗可以這麽來,實際生產中顯然不行。
別說七八遍了,就是三四遍,都會冗雜繁重得不像話。
暫時放過這份樣本,方天將視線投向最後兩份樣本,而小半刻之後,結論得出,這最後的兩份,和之前的這一份,大同小異。
五個鹽湖,三個有毒,一個不鹹,一個產量低。
這後兩個不需要多考慮,前三個麽……
方天想了想,還是決定把這個問題拋出去,讓那些一線的操作人員,也就是一輩子甚至是祖祖輩輩都和鹽打交道的鹽工來試一試,盡管他們連氯化鈉是什麽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鹽中混雜了哪些雜質。
前世華夏古代,還是宋朝的時候,也是鹽業,那些挖鹽的人,就能把鹽井向地下鑽出一千多米深。哪怕是千年之後,方天知道這個事情,也是瞠目結舌,完全地難以置信的。
尼瑪,一千多米啊,全手工作業。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所以對於所謂的“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方天向來是不敢小看的。
或許在理論方麵他們確實缺乏,但通過天長日久的實際操作。其解決問題的手段,不容小覷。——而一旦在理論方麵完善了。那這些人就是大師了。
理論,實際,嗯嗯嗯,這還是陰陽。
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是瘸子。
毛裏球斯帝國曆2380年八月中旬,炎黃城區域,一道由城主發布的通告,經由炎黃城鹽業商會會長希岩之口。傳遍了轄區的五大鹽湖。
通告內容為:
不限身份,不限來曆,任何能使鹽湖產出的鹽更“幹淨”(不苦、不澀、不五顏六色)的人,都可以得到炎黃城官方的獎賞。
獎賞可以在以下三項中任選其一。
一、金幣。
二、炎黃城積分。
三、炎黃城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名額。
舉薦者與解決者,獎賞同。
由此,“積分”與“學院”這兩個方天考慮已久的東西,就這般登上了炎黃城的曆史舞台。然後,整個炎黃城大嘩,再然後,無數道信息,在炎黃城內流轉,或從炎黃城中向外發散。
炎黃城積分?
炎黃城職業技術學院?
這啥米東東?短短數日間。炎黃城內外,無數的分析與猜測,紛紛揚揚。
普通人在猜測著,散修在猜測著,各大小傭兵團這樣的勢力在猜測著。如去年的木羅希岩這般的人在猜測著,還有其它許多的大小勢力。同樣在猜測著。
而不論猜測的結果如何,許多有條件的,總是想插一腳的。——有許多信息是這樣傳達的,“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或許,我們可以借此和方天閣下建立連接!”
結果就是,以前從沒有人多看一眼的鹽工之類,一下子變得熱門到不能再熱門,無數普通人,想都不敢想地被邀請著登上了修者之堂。
同時,無數的“民間研究所”,在炎黃城內外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
小葉城,炎黃城最南麵的鹽湖所在地。
早早就被老師發配在這裏采風或者說喝西北風的某魔法師,在同樣組建了一個“民間研究所”之餘,開始給老師寫信。
這位先生並不知道其老師早已經和某城主勾搭在一起了,在信中小心翼翼地這般寫道:“老師,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弟子便聚攏了小葉城許多經驗豐富的老鹽工。弟子想問的是,老師,若有結果的話,弟子可否和方天城主聯係?”
這可憐的孩子,一有機會便想方設法地為老師和某位閣下緩頰,擔心在不久的將來二者上演pk……
方天同樣在寫信。
具體地說,是考慮這封信該怎麽迴,嗯,迴向帝都的那位聖域者前輩。
從情上來說,這是知交好友的師長,從理上來說,這是直坦一生經曆,給了他莫大啟迪的引領者,讓他跨出了又一個大步。
是以,不論從情還是從理,這封信,他都需要好好迴的。
可是,迴什麽呢?
還是那個酒山下的曠野叢林,方天在漫步著,一邊漫步,一邊也在檢點或者說思索著一身所學。
“大道”、“我道六境”,這是好東西,毫無疑問的好東西。
盡管對前者方天目前還領悟不深,缺少契入的鑰匙,但對於後者,且不說就是這個東西在某種意義上奠定了他的道途,將他拽向了真修的道路,就說一步一步走來,每向前走一步,方天對這個東西的感受便深了一分。
而感受越深,越覺得這個東西了不起。
不說什麽高深莫測,這話太虛,而且也不是“莫測”,一步一步,一境一境,他是實實在在把握著的,但哪怕是已經握在手中,方天還是覺得,他需要漫長的修行和解讀,並且,是反複地。
嗯,反複地。
哪怕是現在,已經走到了“太陽真火境”的地步,方天依然覺得,前麵的那兩境,“空寂離塵境”和“初陽雪消境”,依然值得他長久地、慢慢地咀嚼著,反複迴味著。
越咀嚼,越覺迴味綿長。
“空寂離塵”,是讓人從天地外界中暫時地脫離。脫離了,離卻了一切紛紛擾擾,身和心。才能真正地靜下來。
靜則清,清然後能作鏡照。
鑒照自身。洞徹並滌去、迴複身心的一切汙染與隙漏,這就是“初陽雪消”。
這兩境,都是埋頭自修,不理外在。而過了“初陽雪消境”,就需要再次走向天地,“太陽真火境”是什麽且不說,就說後麵的“初陰知塵境”,是明明白白地。與外在大有關係的。“離塵”與“知塵”,一前一後,這同樣是一個陰陽。
換言之,“太陽真火境”在這裏是承前啟後的地位?
它是腳踩兩隻船,一在陰,一在陽,由陽而達陰。或者說,由陰而達陽?也就是前世所謂的“陰極陽生、陽極陰生”?
一念及此,方天心中生大震動。
似乎,“太陽真火境”的真正麵目,就要向他展露。
不過暫時,方天沒有進一步思索。——慢慢來吧。反正領悟在這裏,跑也跑不掉。慢火久燉,這樣子燉熟了,那湯水才有滋有味。
而此刻,在方天沒有觀注的識海中。最亮的那顆“太陽”,與最浩大的那顆“太陽”。俱都光耀灼灼,並且,二者間風來火去,被它們帶動著,整個識海,那九十七顆“太陽”所在的區域,都變成了一片火海。
在這片火海中,所有的“太陽”都被一定程度地“融化”著,而那“融化”所形成的“水”,在這整個區域中流動,在那所有的九十七顆“太陽”中流動。
然後,那些“太陽”,有的縮小,有的變大,有的更加明亮,有的走向黯淡。
這一切,方天都不知道。
當然,就是知道了,他也不會太過在意。——該怎麽來,就怎麽來,一切,順其自然吧。
方天還是在想著迴信的事。
這“大道”與“我道六境”,是不能傳播的。
並不是方天挾秘自珍,舍不得好東西,而是這東西的來源,哪怕到現在,方天也是一頭霧水。——這東西是從“識海”中得來的,可是,那“識海”又是從哪裏來?
是他修行修來的?
方天不知道。
那“識海”早就出現了,可是怎麽看怎麽覺得,以他那個時候的修行層次,不應該出現這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
不管怎麽說,“大道”與“我道六境”,排除在外吧。
接下來是武者的九級傳承。
這個東西,是有用的,對魔法師同樣有用。方天甚至不排除,如果他把這個東西在迴信中傳遞出去,那位聖域者閣下,也有可能看透一些什麽。
更不用說,這個東西的世俗意義。
對全大陸武者來說,這都是無上秘藏。
不管是誰將之傳散出去,隻要其能壓得住陣腳,那他就將是天下第一人。如果有心在世俗方麵發展的話,打造一個大陸最強的修者帝國,輕而易舉。
不過方天思緒隻一轉,這個東西依然被排除。
道理依然很簡單。——這不是他的東西。
他可以根據自身領悟,向格羅特和南金三老傳輸一些超越了六級的武者修行的東西,但是這個九級傳承本身,至少在可望見的目前來說,方天是不打算向任何人擴散的。
那麽,他還有什麽是能夠拿得出手的呢?對一位聖域者層次的人來說。
黃帝說養身聚神攢簇七寶飛升經?好歹這是前世祖傳的東西,將之送人總是不大好。
易經?
唔,這個有檔次,但是太太太太太……太那個有檔次了,至少目前,方天看不懂。倒也並不是說這個東西怎麽艱難,“易”,就是日月,日月,就是“陰陽”。
換言之,這也是闡述和表達“陰陽之道”的東西。
看起來似乎和他領悟的東西是一迴事,但是層次高低且不說,至少,二者間版本不一樣。對這個東西,不排除有朝一日,他一下子就懂了,完全懂了。
但至少目前,他不懂。
而自己都不懂的東西,就不要丟人現眼地傳給別人了。
那麽,道德經?
這個似乎可以,但是,啊那個但是,但是這個玩意兒,它不好翻譯啊。
來到此世,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翻譯”過前世的許多東西了,哪怕是這個世界完全沒有的詩啊詞啊什麽的,他同樣照搬不誤。不過就是在音韻上麵本土化嘛,這對方天來說,是小菜一碟。
但是道德經不一樣。
許多字詞,許多涵義,以土著的字眼,無法表達,完全無法表達。
或者也可以說,以方天目前的層次,還無法順利地將這個東西複製過來。
哪怕強行複製,也隻得其形,不得其神。
別說這個世界的土著了,就是前世,對許多西方人來說,他們可能知道太陽和月亮,知道原子核和電子,知道dna雙螺旋,但是他們不知道“陰陽”,更不知道“一陰一陽之謂道”。
方天忽地心中一動。
易經,原本不是經(經典),而隻是“易”。而似乎,據說在往古之時,易,是沒有文字的,隻有圖像。
再似乎,後世,還有一個叫“太極圖”或者說“陰陽圖”的東西?就是黑白兩隻小魚不知羞恥地勾搭在一起的那個東東。
這把這個東西傳過去吧。
心動物隨,方天心念一動之間,一張特殊的紙,已經成就。
是日,薄薄的,隻有一張紙的信,被送往帝都。o
被他假定為硝酸鈉鉀的東西,確實無法通過加熱再冷卻的方法從氯化鈉中析出,或者說,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不行。——他足足重複了七八遍加熱冷卻的步驟,才勉強將這種東西析出個七七八八。
實驗可以這麽來,實際生產中顯然不行。
別說七八遍了,就是三四遍,都會冗雜繁重得不像話。
暫時放過這份樣本,方天將視線投向最後兩份樣本,而小半刻之後,結論得出,這最後的兩份,和之前的這一份,大同小異。
五個鹽湖,三個有毒,一個不鹹,一個產量低。
這後兩個不需要多考慮,前三個麽……
方天想了想,還是決定把這個問題拋出去,讓那些一線的操作人員,也就是一輩子甚至是祖祖輩輩都和鹽打交道的鹽工來試一試,盡管他們連氯化鈉是什麽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鹽中混雜了哪些雜質。
前世華夏古代,還是宋朝的時候,也是鹽業,那些挖鹽的人,就能把鹽井向地下鑽出一千多米深。哪怕是千年之後,方天知道這個事情,也是瞠目結舌,完全地難以置信的。
尼瑪,一千多米啊,全手工作業。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所以對於所謂的“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方天向來是不敢小看的。
或許在理論方麵他們確實缺乏,但通過天長日久的實際操作。其解決問題的手段,不容小覷。——而一旦在理論方麵完善了。那這些人就是大師了。
理論,實際,嗯嗯嗯,這還是陰陽。
缺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是瘸子。
毛裏球斯帝國曆2380年八月中旬,炎黃城區域,一道由城主發布的通告,經由炎黃城鹽業商會會長希岩之口。傳遍了轄區的五大鹽湖。
通告內容為:
不限身份,不限來曆,任何能使鹽湖產出的鹽更“幹淨”(不苦、不澀、不五顏六色)的人,都可以得到炎黃城官方的獎賞。
獎賞可以在以下三項中任選其一。
一、金幣。
二、炎黃城積分。
三、炎黃城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名額。
舉薦者與解決者,獎賞同。
由此,“積分”與“學院”這兩個方天考慮已久的東西,就這般登上了炎黃城的曆史舞台。然後,整個炎黃城大嘩,再然後,無數道信息,在炎黃城內流轉,或從炎黃城中向外發散。
炎黃城積分?
炎黃城職業技術學院?
這啥米東東?短短數日間。炎黃城內外,無數的分析與猜測,紛紛揚揚。
普通人在猜測著,散修在猜測著,各大小傭兵團這樣的勢力在猜測著。如去年的木羅希岩這般的人在猜測著,還有其它許多的大小勢力。同樣在猜測著。
而不論猜測的結果如何,許多有條件的,總是想插一腳的。——有許多信息是這樣傳達的,“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或許,我們可以借此和方天閣下建立連接!”
結果就是,以前從沒有人多看一眼的鹽工之類,一下子變得熱門到不能再熱門,無數普通人,想都不敢想地被邀請著登上了修者之堂。
同時,無數的“民間研究所”,在炎黃城內外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
小葉城,炎黃城最南麵的鹽湖所在地。
早早就被老師發配在這裏采風或者說喝西北風的某魔法師,在同樣組建了一個“民間研究所”之餘,開始給老師寫信。
這位先生並不知道其老師早已經和某城主勾搭在一起了,在信中小心翼翼地這般寫道:“老師,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弟子便聚攏了小葉城許多經驗豐富的老鹽工。弟子想問的是,老師,若有結果的話,弟子可否和方天城主聯係?”
這可憐的孩子,一有機會便想方設法地為老師和某位閣下緩頰,擔心在不久的將來二者上演pk……
方天同樣在寫信。
具體地說,是考慮這封信該怎麽迴,嗯,迴向帝都的那位聖域者前輩。
從情上來說,這是知交好友的師長,從理上來說,這是直坦一生經曆,給了他莫大啟迪的引領者,讓他跨出了又一個大步。
是以,不論從情還是從理,這封信,他都需要好好迴的。
可是,迴什麽呢?
還是那個酒山下的曠野叢林,方天在漫步著,一邊漫步,一邊也在檢點或者說思索著一身所學。
“大道”、“我道六境”,這是好東西,毫無疑問的好東西。
盡管對前者方天目前還領悟不深,缺少契入的鑰匙,但對於後者,且不說就是這個東西在某種意義上奠定了他的道途,將他拽向了真修的道路,就說一步一步走來,每向前走一步,方天對這個東西的感受便深了一分。
而感受越深,越覺得這個東西了不起。
不說什麽高深莫測,這話太虛,而且也不是“莫測”,一步一步,一境一境,他是實實在在把握著的,但哪怕是已經握在手中,方天還是覺得,他需要漫長的修行和解讀,並且,是反複地。
嗯,反複地。
哪怕是現在,已經走到了“太陽真火境”的地步,方天依然覺得,前麵的那兩境,“空寂離塵境”和“初陽雪消境”,依然值得他長久地、慢慢地咀嚼著,反複迴味著。
越咀嚼,越覺迴味綿長。
“空寂離塵”,是讓人從天地外界中暫時地脫離。脫離了,離卻了一切紛紛擾擾,身和心。才能真正地靜下來。
靜則清,清然後能作鏡照。
鑒照自身。洞徹並滌去、迴複身心的一切汙染與隙漏,這就是“初陽雪消”。
這兩境,都是埋頭自修,不理外在。而過了“初陽雪消境”,就需要再次走向天地,“太陽真火境”是什麽且不說,就說後麵的“初陰知塵境”,是明明白白地。與外在大有關係的。“離塵”與“知塵”,一前一後,這同樣是一個陰陽。
換言之,“太陽真火境”在這裏是承前啟後的地位?
它是腳踩兩隻船,一在陰,一在陽,由陽而達陰。或者說,由陰而達陽?也就是前世所謂的“陰極陽生、陽極陰生”?
一念及此,方天心中生大震動。
似乎,“太陽真火境”的真正麵目,就要向他展露。
不過暫時,方天沒有進一步思索。——慢慢來吧。反正領悟在這裏,跑也跑不掉。慢火久燉,這樣子燉熟了,那湯水才有滋有味。
而此刻,在方天沒有觀注的識海中。最亮的那顆“太陽”,與最浩大的那顆“太陽”。俱都光耀灼灼,並且,二者間風來火去,被它們帶動著,整個識海,那九十七顆“太陽”所在的區域,都變成了一片火海。
在這片火海中,所有的“太陽”都被一定程度地“融化”著,而那“融化”所形成的“水”,在這整個區域中流動,在那所有的九十七顆“太陽”中流動。
然後,那些“太陽”,有的縮小,有的變大,有的更加明亮,有的走向黯淡。
這一切,方天都不知道。
當然,就是知道了,他也不會太過在意。——該怎麽來,就怎麽來,一切,順其自然吧。
方天還是在想著迴信的事。
這“大道”與“我道六境”,是不能傳播的。
並不是方天挾秘自珍,舍不得好東西,而是這東西的來源,哪怕到現在,方天也是一頭霧水。——這東西是從“識海”中得來的,可是,那“識海”又是從哪裏來?
是他修行修來的?
方天不知道。
那“識海”早就出現了,可是怎麽看怎麽覺得,以他那個時候的修行層次,不應該出現這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
不管怎麽說,“大道”與“我道六境”,排除在外吧。
接下來是武者的九級傳承。
這個東西,是有用的,對魔法師同樣有用。方天甚至不排除,如果他把這個東西在迴信中傳遞出去,那位聖域者閣下,也有可能看透一些什麽。
更不用說,這個東西的世俗意義。
對全大陸武者來說,這都是無上秘藏。
不管是誰將之傳散出去,隻要其能壓得住陣腳,那他就將是天下第一人。如果有心在世俗方麵發展的話,打造一個大陸最強的修者帝國,輕而易舉。
不過方天思緒隻一轉,這個東西依然被排除。
道理依然很簡單。——這不是他的東西。
他可以根據自身領悟,向格羅特和南金三老傳輸一些超越了六級的武者修行的東西,但是這個九級傳承本身,至少在可望見的目前來說,方天是不打算向任何人擴散的。
那麽,他還有什麽是能夠拿得出手的呢?對一位聖域者層次的人來說。
黃帝說養身聚神攢簇七寶飛升經?好歹這是前世祖傳的東西,將之送人總是不大好。
易經?
唔,這個有檔次,但是太太太太太……太那個有檔次了,至少目前,方天看不懂。倒也並不是說這個東西怎麽艱難,“易”,就是日月,日月,就是“陰陽”。
換言之,這也是闡述和表達“陰陽之道”的東西。
看起來似乎和他領悟的東西是一迴事,但是層次高低且不說,至少,二者間版本不一樣。對這個東西,不排除有朝一日,他一下子就懂了,完全懂了。
但至少目前,他不懂。
而自己都不懂的東西,就不要丟人現眼地傳給別人了。
那麽,道德經?
這個似乎可以,但是,啊那個但是,但是這個玩意兒,它不好翻譯啊。
來到此世,到目前為止,他已經“翻譯”過前世的許多東西了,哪怕是這個世界完全沒有的詩啊詞啊什麽的,他同樣照搬不誤。不過就是在音韻上麵本土化嘛,這對方天來說,是小菜一碟。
但是道德經不一樣。
許多字詞,許多涵義,以土著的字眼,無法表達,完全無法表達。
或者也可以說,以方天目前的層次,還無法順利地將這個東西複製過來。
哪怕強行複製,也隻得其形,不得其神。
別說這個世界的土著了,就是前世,對許多西方人來說,他們可能知道太陽和月亮,知道原子核和電子,知道dna雙螺旋,但是他們不知道“陰陽”,更不知道“一陰一陽之謂道”。
方天忽地心中一動。
易經,原本不是經(經典),而隻是“易”。而似乎,據說在往古之時,易,是沒有文字的,隻有圖像。
再似乎,後世,還有一個叫“太極圖”或者說“陰陽圖”的東西?就是黑白兩隻小魚不知羞恥地勾搭在一起的那個東東。
這把這個東西傳過去吧。
心動物隨,方天心念一動之間,一張特殊的紙,已經成就。
是日,薄薄的,隻有一張紙的信,被送往帝都。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