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箭嚇退以後,爾裏稚雖然不敢輕舉妄動,但也不甘心就此撤兵。他下令全軍在望河邊安營紮寨,每日仍逡巡於望樓城下。
當日夜裏,孟昱挑了十來個精於箭法的士兵,每人發了一袋羽箭,交代一句:“緊要關頭再射。”王季昌所帶草藥有限,製成這一批毒箭,再無所餘。孟昱很清楚不可能靠此方法徹底退兵,隻希望在羅摩猶豫徘徊之際,援兵能夠及時趕到。
接下來幾日,羅摩兵不時冒頭。皆被羽箭射中。死狀恐怖,令人膽寒。恐慌更甚。爾裏稚下嚴令,膽敢撤退者,殺無赦。是以羅摩兵逐日仍硬著頭皮上戰場。相較於爾裏稚的嚴令,師車兵卻更害怕來自遙遠東方的詛咒。在又一次焚燒屍體後,師車兵嘩變,竟趁夜全跑了。
城樓上的望樓士兵發現羅摩軍隊人數少了許多,奔走相告,以為勝利在望。
越五日,毒箭告罄。爾裏稚發現端倪,中箭的士兵再不會像以前那樣即時腐爛。雖然他不清楚內底原因,但不難猜出其中有詐。又挨延兩日,確定再無之前那般讓人膽戰心驚的羽箭。遂下令全軍休整一日,準備第二日全力攻城。
一聽攻城,士兵們仍是驚懼不已,更有人直接嚎叫說詛咒加身,不可逃脫。爾裏稚當場下令綁了禍亂軍心者。他親自上前,手中彎刀一揮,直接將那人的下*體器官割了下來。鮮血頓時噴湧而出。淒厲的尖叫久久不絕。爾裏稚將血淋淋的器官扔在沙地上,厲聲道:“我羅摩沒有不帶種的男人!”
第二日攻城時,爾裏稚一馬當先,直接衝向望樓城門。他在馬上高喊:“若真有詛咒,吾願先死!”
一時群情沸騰,羅摩軍隊似洪水般衝向望樓城。
不到一個時辰,外城皆被攻破。未及躲入內城的百姓悉遭屠殺。
到午後,數百羅摩兵攻上望樓南門。孟昱亦親身加入肉搏戰。而他心中卻知大勢已去。仍奮力殺敵隻是因為心有不甘。強烈而激越的不敢,像一把烈火。他內心默念過無數遍“生當複來歸”。他不能死在此處!
眼見守城士兵已有退卻之意,孟昱大吼一聲:“衝也是死,不衝也是死。今日不死不歸!”吼完,便殺入敵軍之中。
慘烈而兇險的短兵相接。
更多的羅摩兵源源不絕地攀上城樓。屍體被當做武器向城牆下扔去。晚霞如同被鮮血浸透,紅得驚心動魄。在每一個殺紅了眼的人臉上,映出異樣紅光。鼻尖被血腥味牢牢包裹。
就在落日餘暉逐漸隱去之時,馬蹄聲破空而來。
爾裏稚張皇地向身後望去:漫漫塵沙之中是一支勁旅。
孟昱的劍正插在一個人胸前,透過縫隙,他看得很清楚:數千人的隊伍,鼓角相聞,旌旗在望。清晰而工整的漢字:睿!
——————
自打宋揚靈不在季英閣當差以後,見到米黛筠的機會都少了許多。這日恰巧米黛筠奉命送幾本書到勤政殿。交了差,走至迴廊,迎頭遇見魏鬆,便笑道:“我還想著見一見揚靈,她怎的不在?”
“方才還見著,估計一會兒就迴來。”
兩人正說話間,聽得傳來一聲:“黛筠?”
她迴頭一看,隻見來的果然是宋揚靈,便笑道:“剛還問魏鬆你去哪兒了。”
宋揚靈淺笑著往前,道:“走,跟我進去坐坐。”
米黛筠上前挽著宋揚靈的手說:“春光正好,咱們就在外麵走走。”
魏鬆在旁邊一伸手,道:“怎麽不挽我?”
米黛筠照著他的肩膀用力一拍:“想得美!”
宋揚靈便在一旁輕輕地笑。
“方才我送書時,見陛下心情很好的樣子。”米黛筠歡快地說。
“今兒才來的邊關奏報。我軍在望樓大勝羅摩,斬殺了一千多人。西域局勢初穩。”
“可還是那個孟昱孟將軍打的勝仗?”
魏鬆搶著迴答:“不是那個,而是咱們的孟將軍。孟大哥跟揚靈可是自幼相識。”
米黛筠歪著頭吃吃地笑:“原來是揚靈的孟將軍。”
“瘋了你……”宋揚靈一時窘迫,揪了米黛筠一下:“少胡說八道了。”
“雖是玩笑話,要是成真也沒什麽不好。前幾日我還聽二殿下說起他。言下之意,頗多讚賞。待他凱旋而歸,揚靈做東,介紹他給二殿下認識,將來……”米黛筠笑著頓了一下,又道:“將來必定前途不可限量。”
魏鬆不知道黛筠和二殿下的關係,但他到底聰明,猜出話裏意思是叫孟昱投靠二殿下。心想二殿下乃皇長子,他日必定繼承大統。若是孟大哥得二殿下賞識,將來高官厚祿自是不在言下。
宋揚靈因知曉黛筠同二殿下之間非同尋常,是以明白她話中更深的意思。這話必定不是她要說,而是二殿下授意,意圖籠絡孟昱。太子之位空懸,而李賢妃與皇後不睦。皇後又怎會坐視二殿下繼承皇位?!事情隻怕不簡單得很。她裝著不解其意,笑著道:“我做東事小,二殿下可得賞臉。”
——————
話說那日韋明德援軍及時趕到,與城中望樓軍隊夾擊羅摩軍。大勝而歸。
當夜安士圖在皇宮大宴群臣,尤以孟昱和韋明德為座上賓。
安排位置時,蘇裏容引孟昱坐安士圖右邊——意即最為尊貴的客人。隻因這一段時間以來,孟昱數次力挽狂瀾,如今更打敗羅摩人,在他們眼裏,與戰神無異。而孟昱卻堅持不坐。隻因如今他雖與韋明德同為五品官員,但畢竟曾經為其下屬,又多得其照拂,不願在眾人前高他一等。便自謙受韋明德伯樂之恩,以老師稱之,請其上座。
韋明德謙讓一迴,倒是笑著坐下了。
其後,韋明德與望樓朝中多名朝臣交好。更深得安士圖信任。
因韋明德為李長景麾下最受器重的大將,熟知朝廷事體。加之他活絡善言,對望樓朝政頗多建言。安士圖對韋明德更加倚重,除軍事外,還以朝政相詢。韋明德話裏話外又將孟昱以年輕人視之,雖多有褒獎。但有心人不難聽出,是以上對下的點撥。又月餘,韋明德幾乎取代孟昱位置。
未幾,與孟昱一道入望樓諸人皆發覺不對勁。他們從前本不是韋明德部下,心想指揮使趙梁毅為此行捐軀,孟昱又幾番出生入死,終得今日成果。不想卻被這韋明德坐享漁翁之利。
眾人極為不忿,結伴去找孟昱。請他上書朝廷,遣韋明德迴朝。
孟昱雖亦有不甘,心知這卻不是解決之道。朝廷派韋明德前來必是有所考量,又豈會因二人嫌隙而召他迴朝。他便隻說會斟酌而行。
不料,未及他行動。朝廷已有旨意頒發,稱孟昱聯絡望樓有功,如今局勢平定,留韋明德善後,而召孟昱迴京述職。
接到聖旨,眾人驚訝之餘,皆是激憤難平。饒他們隻是五大三粗的武夫,也知曉這背後深意。最簡單來說,是他們一手擺平了望樓,留在此便是國王座上賓,人人敬仰。而若是迴到京師,混入數十萬禁軍之中,誰還記得你在千裏之外的西域立下過何等功勞?誰還將你作人上人看待?
眾人一合計,皆認為必是韋明德在背後做了手腳。不然好端端的,朝廷為何會召迴孟將軍?!張仲王琦諸人衝動,便要集結眾人去找韋明德討個說法。
王季昌性格和軟,怕鬧事,又死活勸不下來,隻得說:“你們要鬧,總得先跟將軍說一聲。不然到時韋明德責怪將軍,他卻連個應對之辭都沒有。”
眾人一想有理,不能給孟昱惹麻煩,便先行來到孟昱的屋子。
孟昱正在收拾東西,見眾人到,又一臉怒氣衝衝的模樣,也不待他們開言,便說:“不服氣?”
“誰他娘的咽得下這口氣?!”
“我們來此本就是聯絡望樓,既然任務達成,自然該迴京,難道留在這裏一輩子不成?”
“可是,將軍!”
“你們就這點出息?!就願意守著這彈丸之地,抱著安士圖賞的那點金子過一輩子?!你們要有想留下的,可以留下來。願意跟我走的,我能保證,他日若刀頭舔血,也必富貴逼人!”
眾人一聽孟昱這樣說,又見他成竹在胸,篤定已極的模樣,倒都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還是王季昌第一個站出來說:“小人這條命全賴將軍才得以存活,將來生也好,死也好,定將追隨將軍,忠心不二!”
“小人也是!”
“我也是!”
“想明白了就迴去收拾東西罷,明日啟程。”
夜裏,孟昱獨自一人去望樓街上轉了轉,不知不覺走到外城邊,想一想,接著往右拐,走了長長一段路,然後來到一戶熟悉的人家前。他抬手叩門。
半晌裏邊才有人來應。
那人開了門一看,驚喜叫到:“孟將軍!”
孟昱笑著道:“我來看看赫裏達。”
就聽那仆人飛奔著衝裏喊:“少爺,少爺,孟將軍來了。”跑了兩步,想起什麽似的,驟然停下,又跑迴孟昱身邊:“看我,忘了領您進去。”
“不用,你通報一聲,我在此等候。”
“怎能讓您等……”話未完,就聽噠噠噠跑動之聲,然後是一個驚喜的聲音:“孟大哥?!”
“我來向你辭行,明日我就要迴朝。”
赫裏達本來張嘴笑著,聽了這話,大驚之下,一時沒合上嘴:“怎會這樣?”
“我公事已畢,自然該迴去。”
赫裏達頓時滿麵黯然,低下頭去,隻覺鼻子一陣發酸。
孟昱便道:“我來望樓也不少時間,期間種種,怕是終身難忘。臨走前,想四處看看,你可願陪我走走?”
赫裏達點著頭走出來,指著左邊:“先從那邊走,那裏下去就是望河。”
孟昱便跟著他走。
月亮掛在半空,帶著絲絲寒意。
孟昱抬頭看了一眼天空,突然輕笑一聲,道:“在睿朝,思鄉之人多望月。”
赫裏達問他:“你想念故鄉了麽?”
孟昱半晌沒說話。他想起很多事情。少年時鮮衣怒馬,為富貴公子。進宮之後多遭挫折。軍營裏百般艱辛。來望樓後又幾番置之死地而後生。期間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當是刻骨。而迴憶這一段往事時,第一個跳入他腦中的畫麵竟是他和宋揚靈在樹下讀書。微風輕拂,花瓣落了一地。那時候的他不知道,將來會深入骨髓地懷念這一刻。
他輕而堅定地說:“我牽掛著一位姑娘。”
當日夜裏,孟昱挑了十來個精於箭法的士兵,每人發了一袋羽箭,交代一句:“緊要關頭再射。”王季昌所帶草藥有限,製成這一批毒箭,再無所餘。孟昱很清楚不可能靠此方法徹底退兵,隻希望在羅摩猶豫徘徊之際,援兵能夠及時趕到。
接下來幾日,羅摩兵不時冒頭。皆被羽箭射中。死狀恐怖,令人膽寒。恐慌更甚。爾裏稚下嚴令,膽敢撤退者,殺無赦。是以羅摩兵逐日仍硬著頭皮上戰場。相較於爾裏稚的嚴令,師車兵卻更害怕來自遙遠東方的詛咒。在又一次焚燒屍體後,師車兵嘩變,竟趁夜全跑了。
城樓上的望樓士兵發現羅摩軍隊人數少了許多,奔走相告,以為勝利在望。
越五日,毒箭告罄。爾裏稚發現端倪,中箭的士兵再不會像以前那樣即時腐爛。雖然他不清楚內底原因,但不難猜出其中有詐。又挨延兩日,確定再無之前那般讓人膽戰心驚的羽箭。遂下令全軍休整一日,準備第二日全力攻城。
一聽攻城,士兵們仍是驚懼不已,更有人直接嚎叫說詛咒加身,不可逃脫。爾裏稚當場下令綁了禍亂軍心者。他親自上前,手中彎刀一揮,直接將那人的下*體器官割了下來。鮮血頓時噴湧而出。淒厲的尖叫久久不絕。爾裏稚將血淋淋的器官扔在沙地上,厲聲道:“我羅摩沒有不帶種的男人!”
第二日攻城時,爾裏稚一馬當先,直接衝向望樓城門。他在馬上高喊:“若真有詛咒,吾願先死!”
一時群情沸騰,羅摩軍隊似洪水般衝向望樓城。
不到一個時辰,外城皆被攻破。未及躲入內城的百姓悉遭屠殺。
到午後,數百羅摩兵攻上望樓南門。孟昱亦親身加入肉搏戰。而他心中卻知大勢已去。仍奮力殺敵隻是因為心有不甘。強烈而激越的不敢,像一把烈火。他內心默念過無數遍“生當複來歸”。他不能死在此處!
眼見守城士兵已有退卻之意,孟昱大吼一聲:“衝也是死,不衝也是死。今日不死不歸!”吼完,便殺入敵軍之中。
慘烈而兇險的短兵相接。
更多的羅摩兵源源不絕地攀上城樓。屍體被當做武器向城牆下扔去。晚霞如同被鮮血浸透,紅得驚心動魄。在每一個殺紅了眼的人臉上,映出異樣紅光。鼻尖被血腥味牢牢包裹。
就在落日餘暉逐漸隱去之時,馬蹄聲破空而來。
爾裏稚張皇地向身後望去:漫漫塵沙之中是一支勁旅。
孟昱的劍正插在一個人胸前,透過縫隙,他看得很清楚:數千人的隊伍,鼓角相聞,旌旗在望。清晰而工整的漢字:睿!
——————
自打宋揚靈不在季英閣當差以後,見到米黛筠的機會都少了許多。這日恰巧米黛筠奉命送幾本書到勤政殿。交了差,走至迴廊,迎頭遇見魏鬆,便笑道:“我還想著見一見揚靈,她怎的不在?”
“方才還見著,估計一會兒就迴來。”
兩人正說話間,聽得傳來一聲:“黛筠?”
她迴頭一看,隻見來的果然是宋揚靈,便笑道:“剛還問魏鬆你去哪兒了。”
宋揚靈淺笑著往前,道:“走,跟我進去坐坐。”
米黛筠上前挽著宋揚靈的手說:“春光正好,咱們就在外麵走走。”
魏鬆在旁邊一伸手,道:“怎麽不挽我?”
米黛筠照著他的肩膀用力一拍:“想得美!”
宋揚靈便在一旁輕輕地笑。
“方才我送書時,見陛下心情很好的樣子。”米黛筠歡快地說。
“今兒才來的邊關奏報。我軍在望樓大勝羅摩,斬殺了一千多人。西域局勢初穩。”
“可還是那個孟昱孟將軍打的勝仗?”
魏鬆搶著迴答:“不是那個,而是咱們的孟將軍。孟大哥跟揚靈可是自幼相識。”
米黛筠歪著頭吃吃地笑:“原來是揚靈的孟將軍。”
“瘋了你……”宋揚靈一時窘迫,揪了米黛筠一下:“少胡說八道了。”
“雖是玩笑話,要是成真也沒什麽不好。前幾日我還聽二殿下說起他。言下之意,頗多讚賞。待他凱旋而歸,揚靈做東,介紹他給二殿下認識,將來……”米黛筠笑著頓了一下,又道:“將來必定前途不可限量。”
魏鬆不知道黛筠和二殿下的關係,但他到底聰明,猜出話裏意思是叫孟昱投靠二殿下。心想二殿下乃皇長子,他日必定繼承大統。若是孟大哥得二殿下賞識,將來高官厚祿自是不在言下。
宋揚靈因知曉黛筠同二殿下之間非同尋常,是以明白她話中更深的意思。這話必定不是她要說,而是二殿下授意,意圖籠絡孟昱。太子之位空懸,而李賢妃與皇後不睦。皇後又怎會坐視二殿下繼承皇位?!事情隻怕不簡單得很。她裝著不解其意,笑著道:“我做東事小,二殿下可得賞臉。”
——————
話說那日韋明德援軍及時趕到,與城中望樓軍隊夾擊羅摩軍。大勝而歸。
當夜安士圖在皇宮大宴群臣,尤以孟昱和韋明德為座上賓。
安排位置時,蘇裏容引孟昱坐安士圖右邊——意即最為尊貴的客人。隻因這一段時間以來,孟昱數次力挽狂瀾,如今更打敗羅摩人,在他們眼裏,與戰神無異。而孟昱卻堅持不坐。隻因如今他雖與韋明德同為五品官員,但畢竟曾經為其下屬,又多得其照拂,不願在眾人前高他一等。便自謙受韋明德伯樂之恩,以老師稱之,請其上座。
韋明德謙讓一迴,倒是笑著坐下了。
其後,韋明德與望樓朝中多名朝臣交好。更深得安士圖信任。
因韋明德為李長景麾下最受器重的大將,熟知朝廷事體。加之他活絡善言,對望樓朝政頗多建言。安士圖對韋明德更加倚重,除軍事外,還以朝政相詢。韋明德話裏話外又將孟昱以年輕人視之,雖多有褒獎。但有心人不難聽出,是以上對下的點撥。又月餘,韋明德幾乎取代孟昱位置。
未幾,與孟昱一道入望樓諸人皆發覺不對勁。他們從前本不是韋明德部下,心想指揮使趙梁毅為此行捐軀,孟昱又幾番出生入死,終得今日成果。不想卻被這韋明德坐享漁翁之利。
眾人極為不忿,結伴去找孟昱。請他上書朝廷,遣韋明德迴朝。
孟昱雖亦有不甘,心知這卻不是解決之道。朝廷派韋明德前來必是有所考量,又豈會因二人嫌隙而召他迴朝。他便隻說會斟酌而行。
不料,未及他行動。朝廷已有旨意頒發,稱孟昱聯絡望樓有功,如今局勢平定,留韋明德善後,而召孟昱迴京述職。
接到聖旨,眾人驚訝之餘,皆是激憤難平。饒他們隻是五大三粗的武夫,也知曉這背後深意。最簡單來說,是他們一手擺平了望樓,留在此便是國王座上賓,人人敬仰。而若是迴到京師,混入數十萬禁軍之中,誰還記得你在千裏之外的西域立下過何等功勞?誰還將你作人上人看待?
眾人一合計,皆認為必是韋明德在背後做了手腳。不然好端端的,朝廷為何會召迴孟將軍?!張仲王琦諸人衝動,便要集結眾人去找韋明德討個說法。
王季昌性格和軟,怕鬧事,又死活勸不下來,隻得說:“你們要鬧,總得先跟將軍說一聲。不然到時韋明德責怪將軍,他卻連個應對之辭都沒有。”
眾人一想有理,不能給孟昱惹麻煩,便先行來到孟昱的屋子。
孟昱正在收拾東西,見眾人到,又一臉怒氣衝衝的模樣,也不待他們開言,便說:“不服氣?”
“誰他娘的咽得下這口氣?!”
“我們來此本就是聯絡望樓,既然任務達成,自然該迴京,難道留在這裏一輩子不成?”
“可是,將軍!”
“你們就這點出息?!就願意守著這彈丸之地,抱著安士圖賞的那點金子過一輩子?!你們要有想留下的,可以留下來。願意跟我走的,我能保證,他日若刀頭舔血,也必富貴逼人!”
眾人一聽孟昱這樣說,又見他成竹在胸,篤定已極的模樣,倒都一時不知該說什麽。
還是王季昌第一個站出來說:“小人這條命全賴將軍才得以存活,將來生也好,死也好,定將追隨將軍,忠心不二!”
“小人也是!”
“我也是!”
“想明白了就迴去收拾東西罷,明日啟程。”
夜裏,孟昱獨自一人去望樓街上轉了轉,不知不覺走到外城邊,想一想,接著往右拐,走了長長一段路,然後來到一戶熟悉的人家前。他抬手叩門。
半晌裏邊才有人來應。
那人開了門一看,驚喜叫到:“孟將軍!”
孟昱笑著道:“我來看看赫裏達。”
就聽那仆人飛奔著衝裏喊:“少爺,少爺,孟將軍來了。”跑了兩步,想起什麽似的,驟然停下,又跑迴孟昱身邊:“看我,忘了領您進去。”
“不用,你通報一聲,我在此等候。”
“怎能讓您等……”話未完,就聽噠噠噠跑動之聲,然後是一個驚喜的聲音:“孟大哥?!”
“我來向你辭行,明日我就要迴朝。”
赫裏達本來張嘴笑著,聽了這話,大驚之下,一時沒合上嘴:“怎會這樣?”
“我公事已畢,自然該迴去。”
赫裏達頓時滿麵黯然,低下頭去,隻覺鼻子一陣發酸。
孟昱便道:“我來望樓也不少時間,期間種種,怕是終身難忘。臨走前,想四處看看,你可願陪我走走?”
赫裏達點著頭走出來,指著左邊:“先從那邊走,那裏下去就是望河。”
孟昱便跟著他走。
月亮掛在半空,帶著絲絲寒意。
孟昱抬頭看了一眼天空,突然輕笑一聲,道:“在睿朝,思鄉之人多望月。”
赫裏達問他:“你想念故鄉了麽?”
孟昱半晌沒說話。他想起很多事情。少年時鮮衣怒馬,為富貴公子。進宮之後多遭挫折。軍營裏百般艱辛。來望樓後又幾番置之死地而後生。期間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當是刻骨。而迴憶這一段往事時,第一個跳入他腦中的畫麵竟是他和宋揚靈在樹下讀書。微風輕拂,花瓣落了一地。那時候的他不知道,將來會深入骨髓地懷念這一刻。
他輕而堅定地說:“我牽掛著一位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