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亂中有序的南都戰場,發生在上京的戰鬥隻有絕對的理性和秩序,各支部隊在劉遠舟的指揮下像是精密機械齒輪相互咬合,精準,無情,單調的重複。戰士們真正體會到了“成為無需思考的殺戮機器”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


    不像南都方麵塑造了眾多英雄形象,上京方麵對魔潮作戰部隊裏隻升起了一顆耀眼的明星:齊烈。


    這個性格暴烈的中年男人曾經是地下拳場的拳擊手,明明兄長與父親擁有足夠揮霍的財富,卻選擇如此危險的職業,原因隻有一條:齊烈渴望戰鬥,最好是那種轟轟烈烈的戰鬥,而且觀眾要足夠多,多到歡唿聲能震耳欲聾才好。


    如今齊烈的觀眾足夠多了,千千萬萬位上京居民有幸目睹其英姿,可惜大家都太過震撼,呆若木雞,齊烈就隻能將連綿不斷的槍聲炮聲當做為他喝彩的掌聲——現在,他的粉絲不僅僅是原258旅的戰士們,參與戰鬥的上京軍區部隊內,同樣有不少人被“流火戰神”這個強者名號給征服。


    這稱謂足夠霸氣,正對上了齊烈粗糙的脾氣和審美。盡管侄子齊心吾聽了大搖其頭,齊烈卻倍感滿意。


    齊心吾在這場戰鬥中發揮的作用不比齊烈少,雖然身為非戰鬥人員,齊心吾的實際殺敵數遠不如叔叔齊烈,但這不並能否認他在上京戰場上所做出的貢獻,齊心吾的探測能力,為巷戰部隊減輕了大量傷亡,等到收尾結束後,一枚含金量頗高的獎章是跑不了的。


    不過齊心吾心裏清楚,真正降低總體傷亡率的並不是他,而是位處指揮部的劉遠舟。


    關於南都方麵聯合指揮部的構想,齊心吾做過一定了解,通過大量的即時數據分析處理,針對具體問題計算出最優解,這在對人戰爭中是很難實現的,但用來對付怪物卻是個很不錯的主意。


    上京方麵的防衛部隊同樣采取這個戰術,隻是不同的是,上京沒有聯合指揮部,因為不需要,劉遠舟一個人就能代替整個聯合指揮部,或者說,得到主席授權的劉遠舟,就是上京方麵的聯合指揮部。


    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比喻,為了實現這一次實驗性作戰,國家已調動窮極個人想象的豐富資源。


    單以普通人的大腦為參考,輸出效率就與輸入效率相差甚遠,視覺與思維係統能讓人類迅速獲取大量信息,但依靠聲帶或手指向外傳輸信息的效率卻不及其百分之一,放在劉遠舟這一特殊個體上,這個差距還會被放大上萬倍甚至更多。


    這個問題早在遠江對屍戰場上就已體現出來,劉遠舟下令的速度已經跟不上他思考的速度,如果將劉遠舟和他指揮的部隊比作大腦和肢體,那麽雙方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問題:神經元傳輸速度太慢,以至於肢體動作跟不上大腦的反應。


    為了解決信息輸出效率低下的難題,上京戰區首次將實驗階段的腦控技術應用到實際作戰中。


    自1875年腦電活動被理查德·卡頓發現以來,上百年的時間裏,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腦控”技術就成為腦科學與認知科學領域的前沿技術。在大腦神經生物信號采集、處理和人機高效協同等技術的基礎上,以腦機接口探測人類思維活動時腦部產生的連續電位變化,利用微傳感器捕捉其波形,並轉換為相應的操作信號,即可實現人腦與計算機的交互傳輸。


    盡管最近幾十年來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但真正實現“腦控”技術的核心技術——對人腦思維活動電信號的精密測量、特征提取、模式識別和驅動控製——仍舊處在瓶頸階段,遲遲無法突破,即便科研人員抱著世界一流的超級計算機,也不足以窮盡對人腦思維運算的識別和模擬,畢竟人腦有數十億神經元,形成的意識思維生物電波信號幾乎無窮無盡。


    簡而言之,現有的計算機技術無法直接通過腦電波讀取人腦的細致思維,對人腦神經信號所代表的含義進行精細解讀仍然困難,實現這一技術的成本代價太過高昂,獲取的迴報卻是微乎其微。


    於是邱哲與劉遠舟共同提出一個方案:以相對安全微創的方式將電極植入劉遠舟腦中,放棄對具體思維的精細解讀,轉向蠢笨卻有效的窮舉法。


    舉例而言,當劉遠舟看到一塊屏幕,顯示出某個小分隊正在某個位置執行作戰任務,那麽劉遠舟會以毫秒為單位的時間進行分析並作出判斷,而後用思維意念下達命令,計算機不記錄不處理劉遠舟的分析過程,隻記錄劉遠舟最後一瞬下達命令時的劇烈腦電波變化,從特定的波形對應不同的命令。


    堅守,或者放棄。前進,或者撤退。向左,或者向右。


    計算機擅長處理0與1的語言,而人類則擅長從複雜的信息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於是指揮部就變成了一個怪異的信息處理中心。


    劉遠舟佩戴著思維感應裝置的原型機,將大腦以最大頻率運轉,獨自一人成為了整個指揮部的核心,從全麵戰局的宏觀命令到某支小分隊的陣地轉移,每一道命令都由劉遠舟直接下達。


    而指揮部內其他成員則依職能分為兩個係統,第一個係統負責調試機器,進行信息輸入與反饋,第二個係統負責思考,從各自負責的區域畫麵所產生的電波圖形中分析出劉遠舟的命令,並將之傳遞到具體部隊。


    放在百人規模的戰場,這個模式的效率甚至比不上劉遠舟直接用無線電指揮下令,但放在萬人規模的戰場,這個模式的效率卻遠遠高於後者,因為語言的輸出效率有一個無法突破的極限。


    現在這個極限已經被突破,此次實驗性作戰取得了並不圓滿但足夠喜人的成績,其付出遠遠大於迴報,但這一突破性進展卻敲開了一扇充滿無限可能的大門。


    從劉遠舟卸下思維感應裝置進入急救室的這一刻開始,他與邱哲便成為華夏最不可替代的兩個個體,同時,擁有腦域相關能力的覺醒者具有了遠超同類的重要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黑夜將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言對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言對酒並收藏黑夜將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