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千表態後,文主席交代了幾句改製注意事項,便離開了釣魚台,留下劉遠舟和楊小千大眼瞪小眼。
想來想去,還是隻能談工作,楊小千清了清嗓子,問:“楊冬送迴去了麽?”
劉遠舟點頭,不說話。
“透露一下吧。”楊小千看似隨意地提了一句,“下次災難是什麽?”
有些事情,當局者迷,身在其中時看不出來,等到事後卻能迴想出許多內容。在決戰屍海之前,劉遠舟就做出了一係列讓人無法理解的部署,後來的事實證明,每一項安排都派上用場,有扭轉局麵的關鍵性作用。
這讓劉遠舟看起來像個先知,楊小千最初以為劉遠舟能通過自己的能力計算推演出未來,提前布局。可從之後發生的事情看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劉遠舟計算未來,那麽那些變異體應該一個都走不脫。
再迴想起南城門決戰前,劉遠舟一反常態地脫離崗位,在穹頂消失前就乘坐直升飛機離開對屍總指,飛向封鎖線外的軍隊。楊小千當時用來安撫於謙的說法是,劉遠舟要去與外界接觸,傳遞信息,讓外麵的軍隊盡快了解情況,並取得話語權,使南都軍區第二集團軍做出正確選擇。
但楊小千自己心裏並不這麽想,以楊小千對劉遠舟的了解,能讓他臨陣脫離的原因隻可能有一個,他一定有不得不為之的理由,在劉遠舟看來那個理由比所有遠江幸存民眾加起來更重要。
把這些奇怪的事情擺到一起,不難想出一個可能:劉遠舟手裏有一個能夠預知未來的覺醒者,所以劉遠舟才能準確掌握穹頂消失的時間,並提前部署。在日後麵臨其他災難時,能夠預知未來就能拯救上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人的性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劉遠舟才會把人藏在手裏,不對其他人透露,所以他才會擅離職守,把這個能夠預知未來的覺醒者送到絕對安全的地方,因為這個人太重要,不能冒任何風險。
當然,這隻是楊小千的一個假設,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證據。楊小千詢問下一次災難的具體情況也是一種試探,不過他並不抱多大指望,想套劉遠舟的話?這個世界上恐怕還沒有人能做得到。
劉遠舟看著楊小千,眼神裏似乎藏著一丁點兒讚許,這讓楊小千渾身上下都不自在。
“不能說?”楊小千問。
劉遠舟收迴目光,說了兩個字:“魔潮。”
楊小千心中一動,一邊猜想著劉遠舟的迴答是否間接證實了自己的猜想,一麵迴想著於謙給出的資料中,有關魔潮的內容。
在另一個地球,魔潮降臨的時間,距離明朝的活屍危機有近兩百年的跨度,而現在,遠江會戰才過去不到三個月時間,這說明各種災難的降臨並沒有一個固定次序。
因為魔潮出現的時間更近,於謙所給出的資料中,對魔潮的記述也就更加詳盡。
度過活屍危機短短二十後,大明帝國四分五裂,陷入軍閥割據的混亂時期,但各地豪強僅僅隻是盤踞一方,沒有燃起滔天戰火,因為不同地域的人們都在與不同的怪物和危機做著無休無止的鬥爭,由於交通與通信的不便,昔日偌大帝國在之後數十上百年的時間裏不斷分裂,很長一段時間,文化的傳承斷代使新生代的人們忘記了自己的來源。
上百年的時間,曾出現過數不勝數的明君、梟雄、豪傑,他們帶領子民,固守疆域,收縮防線,鍛煉兵器,發展技術,一代又一代,前赴後繼,一點一點地將人類從毀滅邊緣帶向複興之路。
一百多年年後,千古一帝姬恆於燕京橫空出世,他憑借著強大的個人武力、優秀的軍事才能和長遠的戰略目光,隻用了短短十年時間便將北地統一為一個完整的國度,定都燕京,國號大乾。
大乾帝國立國於廢土初開,百廢待興之時,姬恆在位二十年,大力發展工學器學,簡化文字,統一語言,開辦學堂,影響深遠,真正做到了為往聖繼絕學。
但千古一帝的雄心不止於此,在找迴了文化傳承,為往聖繼絕學之後,姬恆一展宏圖,決定為萬世開太平,他要收複失地,一統中原,找迴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
擁有超能力的信使帶著姬恆的旨意去向華夏各地,尋找其餘勢力的同時,傳播文明的火種——在大乾帝國境外,一些先朝遺民幸運地躲過了重重災劫,困守在深山中,逐漸退化成了較為原始的農耕部族,隻知耕地種菜,養豬吃米,不知山外世界已經曆百年劇變。
又是十年時間,成千上萬位大乾使者斃命於奔波的路途上,用生命燃起長明之燈,照亮大乾帝國境外更遼闊的疆域。
在這十年裏,大乾帝國的疆域越來越廣闊,臣民越來越富足,不斷有其餘勢力依附於大乾,甚至全境遷徙,來到大乾尋求庇護。
姬恆在而立之年就成為了大乾開國國君,此後三十年時間兢兢業業,眼看著就要以六十歲的高齡——在當時能活到六十歲,無疑是世界第一高壽——完成驚天動地偉業,姬恆著急了。他不能不著急,千古一帝滿足不了他,他想做萬古一帝,他要一統世界,開創太平盛世,可他快死了,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於是姬恆不顧朝臣反對,毅然下令,令大乾帝國強軍出境,收複失地。
不久之後,魔潮降臨,鋪天蓋地的怪物淹沒了燕京,隻有禁衛軍留守的燕京擋不住這毀天滅地的魔潮,姬恆在自己夙願即將達成之時,死在了王座上,魔物的屍體在他腳下堆壘成山,一代雄主,力竭而亡。
在燕京淪陷後,實行中央集團製的大乾帝國很快走上了大明的舊路,四分五裂,各自為戰,而那魔潮則侵襲四境,肆虐百年。
直到另一位傳奇人物誕生於原順天府遺址,創立希望之星,覆滅魔潮。
想來想去,還是隻能談工作,楊小千清了清嗓子,問:“楊冬送迴去了麽?”
劉遠舟點頭,不說話。
“透露一下吧。”楊小千看似隨意地提了一句,“下次災難是什麽?”
有些事情,當局者迷,身在其中時看不出來,等到事後卻能迴想出許多內容。在決戰屍海之前,劉遠舟就做出了一係列讓人無法理解的部署,後來的事實證明,每一項安排都派上用場,有扭轉局麵的關鍵性作用。
這讓劉遠舟看起來像個先知,楊小千最初以為劉遠舟能通過自己的能力計算推演出未來,提前布局。可從之後發生的事情看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劉遠舟計算未來,那麽那些變異體應該一個都走不脫。
再迴想起南城門決戰前,劉遠舟一反常態地脫離崗位,在穹頂消失前就乘坐直升飛機離開對屍總指,飛向封鎖線外的軍隊。楊小千當時用來安撫於謙的說法是,劉遠舟要去與外界接觸,傳遞信息,讓外麵的軍隊盡快了解情況,並取得話語權,使南都軍區第二集團軍做出正確選擇。
但楊小千自己心裏並不這麽想,以楊小千對劉遠舟的了解,能讓他臨陣脫離的原因隻可能有一個,他一定有不得不為之的理由,在劉遠舟看來那個理由比所有遠江幸存民眾加起來更重要。
把這些奇怪的事情擺到一起,不難想出一個可能:劉遠舟手裏有一個能夠預知未來的覺醒者,所以劉遠舟才能準確掌握穹頂消失的時間,並提前部署。在日後麵臨其他災難時,能夠預知未來就能拯救上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人的性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劉遠舟才會把人藏在手裏,不對其他人透露,所以他才會擅離職守,把這個能夠預知未來的覺醒者送到絕對安全的地方,因為這個人太重要,不能冒任何風險。
當然,這隻是楊小千的一個假設,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證據。楊小千詢問下一次災難的具體情況也是一種試探,不過他並不抱多大指望,想套劉遠舟的話?這個世界上恐怕還沒有人能做得到。
劉遠舟看著楊小千,眼神裏似乎藏著一丁點兒讚許,這讓楊小千渾身上下都不自在。
“不能說?”楊小千問。
劉遠舟收迴目光,說了兩個字:“魔潮。”
楊小千心中一動,一邊猜想著劉遠舟的迴答是否間接證實了自己的猜想,一麵迴想著於謙給出的資料中,有關魔潮的內容。
在另一個地球,魔潮降臨的時間,距離明朝的活屍危機有近兩百年的跨度,而現在,遠江會戰才過去不到三個月時間,這說明各種災難的降臨並沒有一個固定次序。
因為魔潮出現的時間更近,於謙所給出的資料中,對魔潮的記述也就更加詳盡。
度過活屍危機短短二十後,大明帝國四分五裂,陷入軍閥割據的混亂時期,但各地豪強僅僅隻是盤踞一方,沒有燃起滔天戰火,因為不同地域的人們都在與不同的怪物和危機做著無休無止的鬥爭,由於交通與通信的不便,昔日偌大帝國在之後數十上百年的時間裏不斷分裂,很長一段時間,文化的傳承斷代使新生代的人們忘記了自己的來源。
上百年的時間,曾出現過數不勝數的明君、梟雄、豪傑,他們帶領子民,固守疆域,收縮防線,鍛煉兵器,發展技術,一代又一代,前赴後繼,一點一點地將人類從毀滅邊緣帶向複興之路。
一百多年年後,千古一帝姬恆於燕京橫空出世,他憑借著強大的個人武力、優秀的軍事才能和長遠的戰略目光,隻用了短短十年時間便將北地統一為一個完整的國度,定都燕京,國號大乾。
大乾帝國立國於廢土初開,百廢待興之時,姬恆在位二十年,大力發展工學器學,簡化文字,統一語言,開辦學堂,影響深遠,真正做到了為往聖繼絕學。
但千古一帝的雄心不止於此,在找迴了文化傳承,為往聖繼絕學之後,姬恆一展宏圖,決定為萬世開太平,他要收複失地,一統中原,找迴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
擁有超能力的信使帶著姬恆的旨意去向華夏各地,尋找其餘勢力的同時,傳播文明的火種——在大乾帝國境外,一些先朝遺民幸運地躲過了重重災劫,困守在深山中,逐漸退化成了較為原始的農耕部族,隻知耕地種菜,養豬吃米,不知山外世界已經曆百年劇變。
又是十年時間,成千上萬位大乾使者斃命於奔波的路途上,用生命燃起長明之燈,照亮大乾帝國境外更遼闊的疆域。
在這十年裏,大乾帝國的疆域越來越廣闊,臣民越來越富足,不斷有其餘勢力依附於大乾,甚至全境遷徙,來到大乾尋求庇護。
姬恆在而立之年就成為了大乾開國國君,此後三十年時間兢兢業業,眼看著就要以六十歲的高齡——在當時能活到六十歲,無疑是世界第一高壽——完成驚天動地偉業,姬恆著急了。他不能不著急,千古一帝滿足不了他,他想做萬古一帝,他要一統世界,開創太平盛世,可他快死了,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於是姬恆不顧朝臣反對,毅然下令,令大乾帝國強軍出境,收複失地。
不久之後,魔潮降臨,鋪天蓋地的怪物淹沒了燕京,隻有禁衛軍留守的燕京擋不住這毀天滅地的魔潮,姬恆在自己夙願即將達成之時,死在了王座上,魔物的屍體在他腳下堆壘成山,一代雄主,力竭而亡。
在燕京淪陷後,實行中央集團製的大乾帝國很快走上了大明的舊路,四分五裂,各自為戰,而那魔潮則侵襲四境,肆虐百年。
直到另一位傳奇人物誕生於原順天府遺址,創立希望之星,覆滅魔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