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既然已經應下,那項羽自然也不好反悔。
而楚河聽聞虞姬的答複之後,也隻是淡然的點點頭,並未露出任何的特異欣喜之色。
再次重申一遍,雖然很多人對楚河的人品有懷疑。
但是,他真的沒有對虞姬抱有任何的邪念。
其實某種角度上來說,楚河也可以是一個很保守的人,放蕩不羈隻是大家對他的誤解。
至於怎麽教虞姬,楚河早就想好了。
他不會用任何手段去控製虞姬,而是真的要教會虞姬明事理,懂策略,知天下,查民情。
項羽是沒得救了,之前在桃林中的一番幻境試探,就將其剛愎自用的本性暴露無遺。
很多時候,我們時常會以為,我們所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源於我們個人的意誌,與他人無關。
但其實,很多因素,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們的判斷。
我們生活在遇到的人,經曆的事,學習的知識,甚至是看過的一本書,都會是人格的組成部分,價值觀的基礎框架。
虞姬當然不是白紙一張。
但是她對於天下,對於民族,對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對於整個世界的認知卻是極為狹小的。
她的眼裏隻有項羽,項羽就是她的全部。
而當楚河將整個世界徐徐的展開在她的眼前,就像是小動物睜開眼時,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那印象是極為深刻的,是刻錄在靈魂裏的。
楚河每教給她的一個知識點,到後來走到恰當的時機,都會化作她的一個念頭,自發的從心裏湧出來。
而她是項羽的枕邊人,自然會說出楚河需要她說的話,做出楚河需要她去做的事。
膚淺的奴役和控製,楚河已經戒掉很久了,那太暴力,也太容易留下破綻。
隻有心靈的傳輸,價值觀上的趨於類同,才會做到真正的無形掌控。
往大了看,學派、宗教、國家,莫不是用著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塑造著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絕大多數人,過著他們所期待人們所過的生活。
教育虞姬,不急於一時。
楚河教導她的地方,也選在位於開闊之處,事無不可對人言。
第一堂課很重要,那是打開虞姬大的世界觀的第一步,所以楚河先收下了這個弟子,卻並不迅速開課,而是先想辦法,解決了定陶之事,漂亮的打一場勝戰,成功的在楚軍之中立足。
破城定陶並不難。
無論是讓項羽蠻力橫推,還是大軍圍城,斷水斷糧,將戰線時間拉長,拖垮城中守軍,看起來似乎都是個辦法。
不過前者顯露不出楚河自己的威風,後者···就是昏招了。
定陶一城,秦軍固然比不上楚軍。
但是他們卻不是孤立存在的。
雖然陳勝吳廣之後,天下揭竿而起者眾多,大秦四麵開花,處處反賊。
但是大秦鐵騎之威,依舊煊赫天下。
“我如今初入楚軍,未有深厚根基,難有多大的支持。所以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計劃,隻怕都行不通。歸根結底,還是隻能出奇謀,走毒計。”楚河迅速的定下了基調。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所謂陽謀者,皆需先占大勢,將對手懟到牆角,退無可退,明知是坑,還隻能往裏跳。
楚河現在看似入了楚軍,卻先要站穩腳跟,陽謀自然不成,隻能耍些陰謀小手段。
到了第二天,楚河整理好衣冠,便在大帳見了項梁。
“什麽?先生要獨自去定陶,說服那章邯,讓他讓出定陶?這···!”項梁如果不是顧忌楚河的顏麵,就差點要指著楚河的鼻子說癡心妄想了。
項梁顧及楚河顏麵,英布卻從一旁站出來冷笑道:“看來閣下是想學張儀之輩,鼓唇弄舌,蒙蔽人心。隻是那張儀雖然卑鄙無恥,卻有真才實學。閣下隻怕此去,未必能說服章邯,若是人頭轉而被掛在了城牆之上,還要勞煩吾等取迴,卻是害了我不少楚國的好兒郎。”
英布這話不僅毒,並且狠。
不信任楚河,那是應該,畢竟雖然兩篇賦漸漸名傳天下,卻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但是在眾多楚人麵前,將楚河比作張儀,諷刺其人品與張儀類似,卻又無有張儀之才華。那就是有點誅心了。
有人跳出來表示懷疑,這是楚河早有預料的。
楚河隻是沒有料到,英布這個反骨仔竟然這麽囂張,妥妥的一幅等著打臉的反派模板,倒是有些稀奇。
畢竟就目前來說,他們沒有利益衝突,去定陶遊說,也與他無關,他為什麽跳出來?
“看來英布背後還有人,他是武將,我與他定位沒有重合點。倒是···。”楚河眼神從賬內的幾人身上掃過,雖然沒有看出什麽異樣,卻先將這筆賬記在心裏。
“也罷!敢跳出來當出頭鳥,那就先把你給砍了!”
“反正也是遲早的事。”
心中一定,楚河便笑著對項梁道:“上將軍若是不信我,我張河便可在此立下軍令狀。”
接著扭頭又對英布道:“英將軍可敢與我對賭?若我能在半日之內,讓那章邯主動露出破綻,送出這定陶城。卻不知將軍願意付出什麽代價?”
英布被楚河盯著心中發毛,有點後悔應了那人要求,主動挑釁楚河。
此時卻不能露怯,冷笑著說道:“你若能破城,我英布這顆頭顱便送你做箭壺。”
“好!將軍一世英雄,需當記下今日之言,否則他日必受萬人唾罵。”
楚河說罷,衝著項梁拱拱手,扭頭又對項羽點點頭,轉身而去。
項羽全程還處於略懵的狀態。
這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以至於他還有點沒怎麽反應過來。
否則的話,以項羽的義氣,楚河作為他的結義大哥,他沒理由不站出來幫忙說話。
雖然他也不相信,楚河能單憑一己之力,隻是耗費一下唇齒,便能讓那秦將章邯送出定陶。
此時,楚河一人獨騎,到了定陶城門下。
城牆上已經有無數銳芒死死鎖定了楚河,隻要有人一聲令下,便會萬箭齊發射向楚河。
“楚人來使張河,請見上將軍章邯。”楚河張口喊道。
所謂兩軍對峙,不斬來使。這是古之通例,在春秋戰國時代,尤為看重。畢竟國與國之間,相互矛盾對立,卻又相互依存。
此時雖已到了秦末,然戰國遺風尤存。
倒是越往後去,這種風氣反而越是淡薄。
果然楚河一聲喊出,那鎖定他的鋒芒便銳減了許多。
從城牆上下放出一個吊籃。
楚軍遠在三十裏以外,即便是打開城門,也不可能迅速奔至突襲。這些秦人放下吊籃,讓楚河坐在吊籃了被拉上去,而不開城門,分明就是有意折辱。
而楚河聽聞虞姬的答複之後,也隻是淡然的點點頭,並未露出任何的特異欣喜之色。
再次重申一遍,雖然很多人對楚河的人品有懷疑。
但是,他真的沒有對虞姬抱有任何的邪念。
其實某種角度上來說,楚河也可以是一個很保守的人,放蕩不羈隻是大家對他的誤解。
至於怎麽教虞姬,楚河早就想好了。
他不會用任何手段去控製虞姬,而是真的要教會虞姬明事理,懂策略,知天下,查民情。
項羽是沒得救了,之前在桃林中的一番幻境試探,就將其剛愎自用的本性暴露無遺。
很多時候,我們時常會以為,我們所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源於我們個人的意誌,與他人無關。
但其實,很多因素,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們的判斷。
我們生活在遇到的人,經曆的事,學習的知識,甚至是看過的一本書,都會是人格的組成部分,價值觀的基礎框架。
虞姬當然不是白紙一張。
但是她對於天下,對於民族,對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對於整個世界的認知卻是極為狹小的。
她的眼裏隻有項羽,項羽就是她的全部。
而當楚河將整個世界徐徐的展開在她的眼前,就像是小動物睜開眼時,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那印象是極為深刻的,是刻錄在靈魂裏的。
楚河每教給她的一個知識點,到後來走到恰當的時機,都會化作她的一個念頭,自發的從心裏湧出來。
而她是項羽的枕邊人,自然會說出楚河需要她說的話,做出楚河需要她去做的事。
膚淺的奴役和控製,楚河已經戒掉很久了,那太暴力,也太容易留下破綻。
隻有心靈的傳輸,價值觀上的趨於類同,才會做到真正的無形掌控。
往大了看,學派、宗教、國家,莫不是用著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塑造著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絕大多數人,過著他們所期待人們所過的生活。
教育虞姬,不急於一時。
楚河教導她的地方,也選在位於開闊之處,事無不可對人言。
第一堂課很重要,那是打開虞姬大的世界觀的第一步,所以楚河先收下了這個弟子,卻並不迅速開課,而是先想辦法,解決了定陶之事,漂亮的打一場勝戰,成功的在楚軍之中立足。
破城定陶並不難。
無論是讓項羽蠻力橫推,還是大軍圍城,斷水斷糧,將戰線時間拉長,拖垮城中守軍,看起來似乎都是個辦法。
不過前者顯露不出楚河自己的威風,後者···就是昏招了。
定陶一城,秦軍固然比不上楚軍。
但是他們卻不是孤立存在的。
雖然陳勝吳廣之後,天下揭竿而起者眾多,大秦四麵開花,處處反賊。
但是大秦鐵騎之威,依舊煊赫天下。
“我如今初入楚軍,未有深厚根基,難有多大的支持。所以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計劃,隻怕都行不通。歸根結底,還是隻能出奇謀,走毒計。”楚河迅速的定下了基調。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所謂陽謀者,皆需先占大勢,將對手懟到牆角,退無可退,明知是坑,還隻能往裏跳。
楚河現在看似入了楚軍,卻先要站穩腳跟,陽謀自然不成,隻能耍些陰謀小手段。
到了第二天,楚河整理好衣冠,便在大帳見了項梁。
“什麽?先生要獨自去定陶,說服那章邯,讓他讓出定陶?這···!”項梁如果不是顧忌楚河的顏麵,就差點要指著楚河的鼻子說癡心妄想了。
項梁顧及楚河顏麵,英布卻從一旁站出來冷笑道:“看來閣下是想學張儀之輩,鼓唇弄舌,蒙蔽人心。隻是那張儀雖然卑鄙無恥,卻有真才實學。閣下隻怕此去,未必能說服章邯,若是人頭轉而被掛在了城牆之上,還要勞煩吾等取迴,卻是害了我不少楚國的好兒郎。”
英布這話不僅毒,並且狠。
不信任楚河,那是應該,畢竟雖然兩篇賦漸漸名傳天下,卻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但是在眾多楚人麵前,將楚河比作張儀,諷刺其人品與張儀類似,卻又無有張儀之才華。那就是有點誅心了。
有人跳出來表示懷疑,這是楚河早有預料的。
楚河隻是沒有料到,英布這個反骨仔竟然這麽囂張,妥妥的一幅等著打臉的反派模板,倒是有些稀奇。
畢竟就目前來說,他們沒有利益衝突,去定陶遊說,也與他無關,他為什麽跳出來?
“看來英布背後還有人,他是武將,我與他定位沒有重合點。倒是···。”楚河眼神從賬內的幾人身上掃過,雖然沒有看出什麽異樣,卻先將這筆賬記在心裏。
“也罷!敢跳出來當出頭鳥,那就先把你給砍了!”
“反正也是遲早的事。”
心中一定,楚河便笑著對項梁道:“上將軍若是不信我,我張河便可在此立下軍令狀。”
接著扭頭又對英布道:“英將軍可敢與我對賭?若我能在半日之內,讓那章邯主動露出破綻,送出這定陶城。卻不知將軍願意付出什麽代價?”
英布被楚河盯著心中發毛,有點後悔應了那人要求,主動挑釁楚河。
此時卻不能露怯,冷笑著說道:“你若能破城,我英布這顆頭顱便送你做箭壺。”
“好!將軍一世英雄,需當記下今日之言,否則他日必受萬人唾罵。”
楚河說罷,衝著項梁拱拱手,扭頭又對項羽點點頭,轉身而去。
項羽全程還處於略懵的狀態。
這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以至於他還有點沒怎麽反應過來。
否則的話,以項羽的義氣,楚河作為他的結義大哥,他沒理由不站出來幫忙說話。
雖然他也不相信,楚河能單憑一己之力,隻是耗費一下唇齒,便能讓那秦將章邯送出定陶。
此時,楚河一人獨騎,到了定陶城門下。
城牆上已經有無數銳芒死死鎖定了楚河,隻要有人一聲令下,便會萬箭齊發射向楚河。
“楚人來使張河,請見上將軍章邯。”楚河張口喊道。
所謂兩軍對峙,不斬來使。這是古之通例,在春秋戰國時代,尤為看重。畢竟國與國之間,相互矛盾對立,卻又相互依存。
此時雖已到了秦末,然戰國遺風尤存。
倒是越往後去,這種風氣反而越是淡薄。
果然楚河一聲喊出,那鎖定他的鋒芒便銳減了許多。
從城牆上下放出一個吊籃。
楚軍遠在三十裏以外,即便是打開城門,也不可能迅速奔至突襲。這些秦人放下吊籃,讓楚河坐在吊籃了被拉上去,而不開城門,分明就是有意折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