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然他們一聽姬發說旬妤醒了,相互對視一眼之後,嘴角都不由自主的向上揚了起來。
“殿下快請進城吧,父親和夫人都在等著呢。”
子辛將手中的馬鞭向後一扔,抬腿大步向城中走去,微子和安小然跟在後麵,都沒有再騎馬的打算。
姬發見狀,走到前麵對子辛抱拳道:“殿下,從這裏到侯府還有好遠一段路程,還是騎馬快些。”
子辛道:“騎馬擾民,還是走著吧。”
姬發立刻十分真誠的誇讚了子辛好長一句,對著後麵一招手,吩咐道:“帶殿下走最近的路。”
最近的路,說白了就是抄小路,子辛並沒有什麽意見,安小然提著一口氣,步子也邁的比往常都大,隻用了小半個時辰,他們就到了侯府的大門前。
姬昌帶著侯府所有的人都等在了大門外,當然了,太姒是不在的,貼身伺候她的姬娓也不在,對了,這姬娓,就是真正的蘇妲己。
當日蘇妲己跟著伯邑考來到西岐之後,並沒有得到姬昌的好臉色,反而被關進了地牢裏麵,一連過了好幾個月不見天日的生活。
等到太姒得知她的悲慘遭遇,好心將她從地牢裏放出來的時候,她差不多隻剩下了最後一口氣。
所以,現在的姬娓,是把太姒當做救命恩人來看待的,所以才會心甘情願的做了一個侍女。
這太姒對姬娓也是真的好,並沒有將她當做伺候人的丫頭看待,說是當做半個女兒來看還差不多。
原本出門迎接子辛,太姒也是想去的,再怎麽說,她總算也是王宮裏出來的人,雖然說給姬昌生育了三個孩子,但從根兒上來說,她總還是王城裏出來的宮女,子辛和微子都是她的主子。
現在主子來了,理應去見禮,但是姬昌不想讓三個孩子的母親在大庭廣眾之下給別人下跪,索性心一橫,就沒讓太姒出麵。
姬娓陪著太姒坐在花園的亭子裏麵,將一杯酒遞給太姒道:“侯爺對夫人可真是好,就算來的是兩位王子,都沒有讓夫人出去。”
太姒示意姬娓將酒杯放在桌上,撫摸著懷中的狸花貓道:“夫人,躺在那裏不知死活的才是夫人呢。”
姬娓笑道:“再過兩天,或許隻需要一天,就能知道死活了。”
太姒挑著眉梢,笑出了一臉風情,讚姬娓道:“你這個小丫頭,心夠狠,將來肯定能成大事,隻可惜啊,我的發兒沒福分。”
姬娓聽了太姒這話,立刻就雙膝跪在了地上,太姒繼續挑著眉梢道:“喲,你這是做什麽?”
姬娓對著太姒叩頭道:“夫人放心,姬娓一定竭盡所能,助二公子成就大業。”
太姒伸出一隻手虛扶姬娓道:“你這孩子,沒頭沒腦說的什麽胡話,快起來。”
姬娓又叩了一個頭,才慢慢的直起了身子。
“聽說,這次冀州候家的小姐蘇妲己也跟著一同來了,也不知道伯邑考見了她,會怎樣。”
姬娓微微低著腦袋道:“夫人,大公子和她,在朝歌城中見過不止一次了。”
太姒拍了一下腦袋道:“對呀,伯邑考奉旨去朝歌學習,拜的師傅就是這位蘇妲己呢,你看我這腦子,竟然將這麽重要的事情都給忘了,真是老了,老了啊。”
姬娓又將酒杯端到了太姒跟前,道:“夫人,快嚐嚐這桃花酒,可是大公子親手釀的呢。”
“這麽好的酒,我可享受不起,還是給夫人留著吧。”
“都是姬娓不好,以後,再也不拿這種酒給夫人了。”
太姒滿意的點頭道:“嗯,壽王他們既然來了,肯定是要住上一陣子的,你要是有空的話,去找那個蘇妲己問問你父親母親吧,也省得總是嘴上不說,心裏頭惦記。”
姬娓低眉順眼的道了聲謝之後,就不再說話了,也不知道心裏在想些什麽,而太姒,則是抱著花狸貓挪到了太陽底下,和那隻貓一起眯起了眼睛曬起了太陽。
旬妤住的院子裏麵,雖然說廊上廊下的人都站滿了,卻是比什麽時候都安靜,連咳嗽聲都聞不到。
姬昌親自將子辛他們迎進了旬妤的臥房裏,抬頭看到旬妤竟然精神奕奕的靠在枕頭上坐著,心裏冷不丁的就是一個哆嗦,她她她......她怎麽好了?
子辛他們一看到旬妤這麽精神,這心才算是徹底的放下了,齊齊跪在了床前給旬妤磕頭。
旬妤趕忙命伯邑考將他們都扶了起來,餘光掃過姬昌,見他正一臉驚呆的看著自己,隨笑道:“侯爺你這是怎麽了?看到妾身大好高興傻了嗎?”
伯邑考看姬昌跟沒有聽到旬妤說話一樣,趕忙伸手扯了他一下,低聲快速說道:“父親,母親在和你說話呢。”
姬昌如夢初醒一般,迴過神兒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大聲嚷嚷著要賞給旬妤診治的先生,然後又說要賞闔府上下的人,無論是看大門的還是廚下煮飯的,都要賞。
旬妤將安小然叫到床邊坐下,拉著她的手道:“看看,侯爺都高興傻了呢。”
安小然轉頭看著子辛道:“殿下,快讓人將這好消息給大王報過去吧,也省得大王日夜懸心。”
姬昌道:“這事兒我來辦,兩位殿下和夫人好久不見,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你們都先去外麵伺候著。“
滿屋子的下人都聽話的退了出去,但是伺候在旬妤身邊的那個中年婆子卻是動也沒動。
姬昌看了她一眼,道:“你怎麽不出去?”
旬妤笑道:“她出去了誰來伺候我。”
姬昌笑著走到床前道:“當然是由我來伺候夫人。”
旬妤垂了一下眼睛道:“咱們西岐一下來了兩位王子,這接風宴交給旁人我不放心,侯爺可否借個人給我。”
姬昌彎腰看著旬妤道:“夫人跟我這麽客氣做什麽,這接風宴啊,我親自去準備,你可放心了?”
旬妤看著姬昌,慢慢說道:“怎好勞煩侯爺,還是讓太姒去吧,她是王宮裏出來的,可是比誰都知道朝歌城的口味。”
......
“殿下快請進城吧,父親和夫人都在等著呢。”
子辛將手中的馬鞭向後一扔,抬腿大步向城中走去,微子和安小然跟在後麵,都沒有再騎馬的打算。
姬發見狀,走到前麵對子辛抱拳道:“殿下,從這裏到侯府還有好遠一段路程,還是騎馬快些。”
子辛道:“騎馬擾民,還是走著吧。”
姬發立刻十分真誠的誇讚了子辛好長一句,對著後麵一招手,吩咐道:“帶殿下走最近的路。”
最近的路,說白了就是抄小路,子辛並沒有什麽意見,安小然提著一口氣,步子也邁的比往常都大,隻用了小半個時辰,他們就到了侯府的大門前。
姬昌帶著侯府所有的人都等在了大門外,當然了,太姒是不在的,貼身伺候她的姬娓也不在,對了,這姬娓,就是真正的蘇妲己。
當日蘇妲己跟著伯邑考來到西岐之後,並沒有得到姬昌的好臉色,反而被關進了地牢裏麵,一連過了好幾個月不見天日的生活。
等到太姒得知她的悲慘遭遇,好心將她從地牢裏放出來的時候,她差不多隻剩下了最後一口氣。
所以,現在的姬娓,是把太姒當做救命恩人來看待的,所以才會心甘情願的做了一個侍女。
這太姒對姬娓也是真的好,並沒有將她當做伺候人的丫頭看待,說是當做半個女兒來看還差不多。
原本出門迎接子辛,太姒也是想去的,再怎麽說,她總算也是王宮裏出來的人,雖然說給姬昌生育了三個孩子,但從根兒上來說,她總還是王城裏出來的宮女,子辛和微子都是她的主子。
現在主子來了,理應去見禮,但是姬昌不想讓三個孩子的母親在大庭廣眾之下給別人下跪,索性心一橫,就沒讓太姒出麵。
姬娓陪著太姒坐在花園的亭子裏麵,將一杯酒遞給太姒道:“侯爺對夫人可真是好,就算來的是兩位王子,都沒有讓夫人出去。”
太姒示意姬娓將酒杯放在桌上,撫摸著懷中的狸花貓道:“夫人,躺在那裏不知死活的才是夫人呢。”
姬娓笑道:“再過兩天,或許隻需要一天,就能知道死活了。”
太姒挑著眉梢,笑出了一臉風情,讚姬娓道:“你這個小丫頭,心夠狠,將來肯定能成大事,隻可惜啊,我的發兒沒福分。”
姬娓聽了太姒這話,立刻就雙膝跪在了地上,太姒繼續挑著眉梢道:“喲,你這是做什麽?”
姬娓對著太姒叩頭道:“夫人放心,姬娓一定竭盡所能,助二公子成就大業。”
太姒伸出一隻手虛扶姬娓道:“你這孩子,沒頭沒腦說的什麽胡話,快起來。”
姬娓又叩了一個頭,才慢慢的直起了身子。
“聽說,這次冀州候家的小姐蘇妲己也跟著一同來了,也不知道伯邑考見了她,會怎樣。”
姬娓微微低著腦袋道:“夫人,大公子和她,在朝歌城中見過不止一次了。”
太姒拍了一下腦袋道:“對呀,伯邑考奉旨去朝歌學習,拜的師傅就是這位蘇妲己呢,你看我這腦子,竟然將這麽重要的事情都給忘了,真是老了,老了啊。”
姬娓又將酒杯端到了太姒跟前,道:“夫人,快嚐嚐這桃花酒,可是大公子親手釀的呢。”
“這麽好的酒,我可享受不起,還是給夫人留著吧。”
“都是姬娓不好,以後,再也不拿這種酒給夫人了。”
太姒滿意的點頭道:“嗯,壽王他們既然來了,肯定是要住上一陣子的,你要是有空的話,去找那個蘇妲己問問你父親母親吧,也省得總是嘴上不說,心裏頭惦記。”
姬娓低眉順眼的道了聲謝之後,就不再說話了,也不知道心裏在想些什麽,而太姒,則是抱著花狸貓挪到了太陽底下,和那隻貓一起眯起了眼睛曬起了太陽。
旬妤住的院子裏麵,雖然說廊上廊下的人都站滿了,卻是比什麽時候都安靜,連咳嗽聲都聞不到。
姬昌親自將子辛他們迎進了旬妤的臥房裏,抬頭看到旬妤竟然精神奕奕的靠在枕頭上坐著,心裏冷不丁的就是一個哆嗦,她她她......她怎麽好了?
子辛他們一看到旬妤這麽精神,這心才算是徹底的放下了,齊齊跪在了床前給旬妤磕頭。
旬妤趕忙命伯邑考將他們都扶了起來,餘光掃過姬昌,見他正一臉驚呆的看著自己,隨笑道:“侯爺你這是怎麽了?看到妾身大好高興傻了嗎?”
伯邑考看姬昌跟沒有聽到旬妤說話一樣,趕忙伸手扯了他一下,低聲快速說道:“父親,母親在和你說話呢。”
姬昌如夢初醒一般,迴過神兒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大聲嚷嚷著要賞給旬妤診治的先生,然後又說要賞闔府上下的人,無論是看大門的還是廚下煮飯的,都要賞。
旬妤將安小然叫到床邊坐下,拉著她的手道:“看看,侯爺都高興傻了呢。”
安小然轉頭看著子辛道:“殿下,快讓人將這好消息給大王報過去吧,也省得大王日夜懸心。”
姬昌道:“這事兒我來辦,兩位殿下和夫人好久不見,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你們都先去外麵伺候著。“
滿屋子的下人都聽話的退了出去,但是伺候在旬妤身邊的那個中年婆子卻是動也沒動。
姬昌看了她一眼,道:“你怎麽不出去?”
旬妤笑道:“她出去了誰來伺候我。”
姬昌笑著走到床前道:“當然是由我來伺候夫人。”
旬妤垂了一下眼睛道:“咱們西岐一下來了兩位王子,這接風宴交給旁人我不放心,侯爺可否借個人給我。”
姬昌彎腰看著旬妤道:“夫人跟我這麽客氣做什麽,這接風宴啊,我親自去準備,你可放心了?”
旬妤看著姬昌,慢慢說道:“怎好勞煩侯爺,還是讓太姒去吧,她是王宮裏出來的,可是比誰都知道朝歌城的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