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書箱打開,一個個檢查。”


    古代中的科舉,入場前的檢查非常嚴格,不但攜帶的行李要被從頭到尾檢查一遍,考生也要脫掉衣物檢查身上有沒有夾私。


    電影中那種,將四書五經寫在內襯裏,穿在身上就能進考場的現象,在這裏是不存在的。


    “這根毛筆是你的?”


    走在王旭前麵那位,被翻出的毛筆中,顯然藏有機關。


    考生哆哆嗦嗦的點頭,隻見負責搜查的學官冷冷一笑,啪的一聲將毛筆折斷了,筆芯內赫然塞著一卷紙。


    將紙鋪開,密密麻麻寫了不少字,舞弊證據確鑿。


    “壓下去!”


    學官大手一揮,自有衙役將人帶下。


    被押走的考生嚎啕大哭,苦求著:“大人,再給我一次機會吧,被趕出去我就全完了。”


    學官不理,罔若未聞。


    王旭看的暗暗搖頭,科舉舞弊,曆朝曆代都不能幸免。


    舞弊不是錯,手法這麽笨就是你的不對了,一沒人,二沒關係,就想憑一些小聰明得逞,真當這些監考的學官是吃幹飯的。


    “檢查好了,你可以進去了。”


    王旭的書簍內,隻有筆墨紙硯,一張秀才功名的文牒,一些幹糧,一壺清水,檢查片刻就被放了進去。


    背好書簍,王旭對站在後麵的張許點點頭,取了相當於準考證的號牌,向自己的考區走去。


    號牌就是一塊木牌,上麵寫著甲字考區,丁三號考場,三十六號考席,這是王旭的準考證。


    跟隨著指引,王旭來到了自己的考場。


    考場很簡陋,就是用木板圍起來的,不像人待的地方,弄得跟牲口棚一樣。


    裏麵有一個個單間充當考生席位,王旭的三十六號考席在中間位置,讓他一見便眉頭微皺。


    入眼,衛生間大小的考試席內,裏麵鋪著一張床板,外麵也有一張床板。


    人進去之後,將外麵的床板放下,可以坐在裏麵的床板上答題。


    累了,躺在床板上可以睡覺,餓了可以坐在床板上吃東西。


    一但開始考試,外麵的床板是不允許放下來的,人在裏麵想要出來的話,必定會弄出動靜來,從而被監考官發現。


    上廁所也不是出來上,而是掀開裏麵的床板,下麵就有馬桶。


    馬桶一天倒三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


    除了這個時間,你要是上廁所的話,味道就隻能自己受著了。


    很多曆史小說中,考場內有公共廁所,考生可以自己請示去上廁所的事,實際上根本就是杜撰。


    要知道,連考高的時候,中途要上廁所都得提前交卷,誰會讓你半路走。


    你要是走了,在廁所內幫人舞弊,留下考試答案怎麽辦,難不成還得派個人盯著你。


    沒那個事,廁所就在考席內,吃喝拉撒就在裏麵,忍不了你別考,沒人會因為這個遷就你。


    另外,舉人試的考場內,是有義務提供食物跟清水的,每個考生每天有十五文的夥食補助。


    不過考場裏的飯,很少有人吃,味道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是衛生不達標,容易鬧肚子。


    類似王旭這種考生,都會提前自帶幹糧,肉幹,連清水都不會喝這裏的一口,隻有那種實在窮的沒辦法,連幹糧都舍不得自帶的人,才會吃考場裏的東西。


    在考場內坐好,王旭安心等待開考。


    半個時辰後,百位考生到齊了,考場開始封閉,由監考官下發卷子。


    舉人試要考三天,第一天考四書五經,第二天考四書五經外的雜學,第三天考時政策論。


    兩位監考官,帶著四名軍漢將考卷發下來,每人十張宣紙,兩根蠟燭,還有十張草紙。


    草紙是讓人打草稿用的,這種考試除了答題要正確,字跡也要工整,汙卷與錯別字是大忌。


    大多數時候,考生會先將要寫的寫下來,審閱一遍再抄在考卷上,以免有錯誤不好更改。


    考卷下發來,大家準備好了,可是還不能開考。


    考試的時間也是有規定的,在日上三竿,也就是正午的時候,伴隨著三聲銅鑼,主考官才會將考試內容公布出來。


    在這裏要額外說一下,在場的監考官,都是學宮內有品級的學士,可他們不算主考官。


    主考官考生是見不到的,往往都由知州,督察院禦史,與本地縣學的學政擔任。


    正午時分,伴隨著三聲銅鑼,有軍漢帶著密封好的考題趕來。


    考場內的監考官,當著眾人的麵拆開密封,裏麵便是準備好的考題。


    今天是第一天,考的是四書五經裏麵的內容。


    考試,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給出題目寫出下文,一個是解讀聖人含義。


    第一道考題,仲尼嫣學,何以治學。


    這是論語第十九篇,子張一篇中,衛國公孫朝對子貢的問題。


    書麵意思是,都說孔子是有大學問的人,可是他的學問從哪來,為什麽可以教給大家學問呢?


    這道題並不難,屬於送分題,考的是考試對四書五經的記憶。


    論語內,子貢當時就給出了答案,隻要按照標準答案迴答,這道題便是正確的。


    王旭迴想了一下論語,筆尖沾墨,寫道:“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這句話的意思是,文王與武王的傳承並沒有滅絕,還是有人傳承的。


    賢者能從中學會大道理,普通人能從中學到小道理,他們身上都有文王與武王的傳承。


    孔聖便是一位賢者,能從小道理中悟出大道理,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為師,怎麽是不學習呢。


    老師將諸多大道理,小道理,整理出來傳授給我們,這是我們的幸運,老師有這樣的本事,為什麽不能治學?


    舉人試中,第一天的考試是最簡單的,隻要熟讀四書五經便可通過。


    主考官給出的問題,受限於四書五經,萬變不離其宗,答案也在四書五經之內,對王旭而言並不難。


    當然了,這是對王旭來說,有些人連四書五經都沒有看全,更別說背下來了,遇到生僻點的問題很難迴答出來。


    一連十道題,王旭聽完對答如流,隻用一個時辰便寫出了答案。


    其餘考生,有的下筆如流,有的絞盡腦汁,更有人進了考場便緊張,一緊張什麽都忘了,坐在那裏嚎啕大哭。


    眾生百態就在眼前,王旭見之,觀之,不為所動,穩如泰山。


    第一天,便在這種寧靜與焦躁中渡過,寫得好的人氣定神閑,答不出的人抓耳撓腮。


    第二天,考試依舊在繼續,題目也從四書五經,擴大到了雜學範圍。


    雜學不是雜家學術,同樣由聖賢鑄造,隻是相比四書五經偏些。


    比如春秋左傳,公羊傳,史記,爾雅,孝經,荀子,一大批聖賢著作。


    這就有點偏門了,光是這些書籍,就有很多人沒讀過,想要記下來更是難上加難。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科舉取士,同樣也偏向於士紳階層,因為寒門子弟要是沒有機遇,根本買不起也買不到這些書,連書都沒有你說你考什麽。


    王旭依然對答如流,士紳階層隻要書讀得好,肯努力,又有一點天賦,中舉人並不難,就跟大學教授的兒子考大學,很容易考上重點一樣,有這個文化底蘊。


    與他相比,一些沒讀過這些書,或者讀過,沒有全記下來的考生就犯難了。


    雜學本身就是偏科,各種知識與譯文加起來數百萬字,相當於一本上千章的小說了。


    再加上很多微言大義,一字之差意思全變,在場的考生寫的很辛苦,有人寫到淩晨都沒寫完,寫點改點,便寫邊想,簡直比便秘都難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電影世界穿梭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升雲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升雲霄並收藏電影世界穿梭門最新章節